代謝症候群隱然成為台灣新國病,一項大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平均年齡32歲的健康受試者在歷經12年後,約一成罹患代謝症候群。腰圍過粗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代謝症候群。
台灣聯合醫學會今天登場,今年學會特別針對代謝症候群進行專題討論,曾經榮獲杜聰明優良論文獎的台北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黃麗卿發表「台灣代謝症候群的預測發展」,引起與會人士熱烈討論。研究人員參酌國健局一項為期五年的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分析報告,針對數百名平均年齡32歲的健康受試者,預測他們在10、15、20年後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情況。
黃麗卿指出,代謝症候群的五大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以及一低(高密度膽固醇偏低)、一胖(腰圍),這項研究試圖找出引發國人代謝症候群的罪魁禍首。
結果發現,台灣年輕男性發生代謝症候群的關鍵原因在於高血壓,其次為腰圍。女性則是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好的膽固醇)狀態過低開始,其次也是腹部肥胖、腰圍過粗。不論男女,如果在32歲時腰圍就超過標準值,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代謝症候群。
該項研究證實,腰圍與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只要腰圍可以縮小一吋,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就能降低一成七。以女性為例,腰圍太粗者,罹病風險為25.82%,但腰圍減少一吋,則罹病風險就降至21.9%,減幅高達一成七。【2011/11/12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