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曹婷婷、張朝欣/綜合報導】
台南縣市是傳統產業重鎮,科技產業大廠也自成聚落,帶動就業人口,然而除卻這些職缺,似乎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咱庄頭薪水最高的是村長,讀到大學也沒他領得多!」
而雲林縣以農立縣,非都會區的農漁村除了耕種與養殖,公司行號的就業機會非常少,且薪水都不高,約二至三萬元,村長每個月領取約四萬元的事務費,也是全村最高支薪所得者。
「台南有很多人靠南科吃飯」,許多老一輩這麼說,不過,位居中高階主管者是少數,南科五萬多名就業人口中,七成是技術員性質,須靠勞力掙錢,並非多數年輕人理想的工作。以往從事科技業是頭頂光環,如今漸漸遜色。各大廠在金融海嘯後,一度大量裁技術員或採約聘制,景氣復甦後,發現約聘、派遣都招不到人,肇因「輪三班很辛苦」。
對應廣大技術員職缺「供過於求」,釋出正職薪資福利保障,卻仍面臨找不到人的苦惱,服務業、美容業,則紛紛改以約聘、時薪制徵才,儼然成為時下的趨勢。
「餓不死養不活」,成為許多約聘制度底下工作一族的共同心聲!金融海嘯後,許多公司不予保障員工福利、薪資,讓許多約聘僱人員淪為窮忙族,每月領取保障最低工資以上的薪水,總有越工作、越貧窮的感慨。
台南某百貨公司,全公司聘僱人員採正職和約聘制,儘管工時相同、工作內容相去不遠,薪水、福利硬是差一大截,讓約聘人員哀鳴,「平平都是人,我們為何注定弱勢?」
越來越多青年淪為窮忙族,賺取一小時不到一百元的薪資,其中逾半數是大學生。
大學畢業的「小米」從事收銀工作,月薪兩萬元整,扣掉家用、零花,每月都是月光族,她無奈說,台南工作機會少,比起當作業員需輪三班,在進退無路下,只好繼續「將就」,有錢賺就好。
小米男友也是大學畢業,擔任保全,兩人薪水加起來才四萬多,小倆口雖想結婚,但怎麼養家活口?
「年輕年都到外地工作,在台塑六輕承包商打零工的村民,每月能領到三萬左右就偷笑了」,雲林麥寮鄉新吉村長林俊良表示,據他了解,打零工一天所得為八百至一千兩百元,但不是每天都有工作機會,若幸運做到廿六天,也大概是三萬元出頭。
口湖鄉埔南村大部分村民都是從事烏魚、鰻魚等養殖工作,村內公司行號用五根手指就可數出來,「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他的薪資榮膺第一名」村長呂永添開玩笑地說。
不過他也語重心長地表示,這也凸顯偏遠地區沒有工作機會的困境,村內有些年輕人其實是想留在家鄉侍奉雙親的,但沒有工作要如何盡孝道,所以只好外出工作,運氣好還可在縣內找到工作,運氣差只能遠赴他縣,利用假日回來探望父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