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論壇
市長:乱石  副市長: 中州楚佩紫气东来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中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社會文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臺灣某些貌似文化人寫的沙文主義文章
 瀏覽2,062|回應11推薦3

襄樊散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集集
我愛夏天
zZ

臺灣某些貌似文化人寫的沙文主義文章

 

這裡說的臺灣某些貌似文化人(類似大陸的公知),意思是說那些人是臺灣出身的貌似有文化的人;或者那些人神秘主義式地認為臺灣某些方面就是比大陸先進,所以臺灣可以帶領大陸進行現代化。這個抽象定義是老朽匆匆寫就的,或許不夠清楚、準確。讓老朽舉一個例子。

 

喏,這是聯網的文章標題是「重看反賊的歷史」,其作者平路是時常在聯網首頁出現的女士。

…Knopf今年出版「天國八月」(暫譯,原文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美國學者Stephen Platt在某種程度上替太平天國翻案,整理出當年一場血腥內戰與全球貿易乃至近代思潮間的關係。書中提及,當初外國人可能站錯了邊!作者甚至引述伊藤博文的看法,說英國人最大的錯誤,是派戈登等軍事幹才組織「常勝軍」幫清廷勦滅洪秀全,讓清朝多延長五十年的壽命。如果清廷早早出局,說不定可以避免後來更大的破壞。
全文網址: 平路:重看反賊的歷史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113061.shtml#ixzz1w3VdtXlv

平路這篇文章實在很有意思,可以延伸出很多想像。

 

其實,太平天國被中國共產黨當成具有一定正當性的農民起義」已經是「重看反賊的歷史」。國民黨則是側重太平天國對於孫中山起到的民族主義啟發(「三民主義」裡面與民權、民生並立的,以保衛自己為主旨的,不是西方國家用來侵略異族的那種民族主義),這也是一種「重看反賊的歷史」。對於我們這些從小不是接受國民黨教育就是接受共產黨教育的人而言,當今的「重看反賊的歷史」有可能是適當地認清:太平天國就是一群滿腦子封建餘毒加上變形的洋迷信的人發起軍事行動奪取政權;然後,搶到一些地盤就比原先的政府更加驕奢淫逸、殘暴嗜殺、劇烈內鬥;最後,他們被消滅了。

 

英國人那時候不支持太平天國的一個原因或許是被他們的「天父」和「天兄」,還有不時發作的「上帝附體」嚇到了。冷酷而且精於算計的英國人固然把宗教當做對外侵略的一個工具和宣傳話題,但是這樣離經叛道不符合西方基督信仰的中國農民迷信化的太平天國式基督教實在是太過度。當然,英國人畢竟不如繼承大英帝國的美帝國對外侵略政策的操盤人員那麼徹底將宗教當做對外侵略的工具。不論是宣傳台獨的臺灣地區某些教會,或者中國大陸那些神神叨叨把道教傳說、佛教與基督信仰揉成一團再用養生健身來吸引民眾的團體,美國都樂於支持。

 

另一方面,英國人或許認清了太平天國比清廷更加愚昧殘暴(搶秀女,點天燈),所以英國決策者研判,即使英國支持太平天國,這個叛亂仍然是必敗的。戈登面對太平天國能夠打勝仗,不完全是戈登的才能,中國傳統群眾的支持也是一個要素。在缺乏當地多數民眾支持的時候,陷入穆斯林群眾海洋的戈登在喀土穆就丟了他尊貴的腦袋,害得英國人不知是痛惜他還是痛惜大英帝國的面子。遠比戈登的部隊對敵人裝備優勢更巨大,而且人數多達52萬人的美軍在越南也戰敗了。

 

英國那時如果選擇支持太平天國,最可能的後續發展是在太平天國即將敗亡之時發表白皮書拋棄太平天國。否則,英國在中國大陸的利益很可能被支持清廷的其他列強取代。

 

平路寫的以下這一段更好笑。

往未來看,在某個意義上,台灣人不具海洋民族的自覺,對中國大陸也是一種損失。一旦失去了島民的海洋直覺、切斷對於海洋的生動想像,也就失去想像中的燈塔效應、失去小島帶領大陸走出既有格局的展望。
全文網址: 平路:重看反賊的歷史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113061.shtml#ixzz1w44LuwJk

平路上面這一段文字讓老朽想起從前許信良的「新興民族」論調。簡言之,就是臺灣沙文主義:臺灣地區出現了具備新知識的人群、更有海洋意識的人群、更知曉外國事務的人群,這就是新興民族。而且這個新興民族比中國大陸的人群優秀,所以不應該和那些落後的大陸人混在一起,所以應該獨立建國。

這其實是身為客家人的許信良在閩南裔主導的閩南沙文主義和親日奴才主義混合的老式台獨論述場域中尋求突破。(老式台獨論述是:日本比中國優越,日本統治過的臺灣因此比中國大陸優越,所以這樣優越的地區必須獨立。)

 

老式台獨必須捏造許多謊言,甚至直到今天還在捏造謊言。有一個在北京賺了十幾套房子的台獨分子給他的兒子洗腦:當年撤退到臺灣的內地人都是沒知識的土包子,以為買一個水龍頭插在牆上就會有自來水。其實,1949年從上海到臺灣的人看見臺北那種被台獨引以為傲的「全中國最先進的建設」,只能覺得土得掉渣,而且低矮狹小。事實上,1930年代在上海完工的中國資本幾大百貨公司的樓房,不要說臺灣,整個日本本土也沒有比它們高的樓。而且,臺灣那時候全面而言的自來水普及率還比不上上海。老朽到十幾歲的時候,在臺灣五大都市之一,老朽家的鄰居還在用井水和手動抽水機。這些無知的孩子們被知道真相的長輩故意使用謊言塑造優越感和虛構的仇恨。

 

平路仍然在宣傳自以為是的優越感。請睜開眼睛看看事實。全世界海軍最強大的美國現在緊盯中國大陸的海軍建設,千方百計窺伺海南島潛艦基地、在瓦良格號舊船殼上新建的半新航母、大陸自己設計的全新航母、大陸最新的核動力潛艦。美國拉著日本、南韓、某些東南亞國家、還有澳洲一起圍堵大陸。美國軍界、政界、智庫等渲染中國大陸的「珍珠串戰略」。歐美動輒誣陷中國大陸殖民非洲。美國學界甚至批評中國大陸有些人過度信仰美國的戰略學者馬漢的海權思想。

在這樣的事實面前,臺灣還有人認為只有臺灣能夠引領大陸發展海洋事業,或者那個神秘的海洋直覺。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28854
引用者清單(1)
2012/06/22 03:08 【不平則鳴】 賊喊捉賊的醜陋臺灣網工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兩岸國初歷史教科書比較研究
推薦1


乱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我愛夏天

http://studentclub.tku.edu.tw/~taiwan/taiwan/b/02-4.htm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楊景堯

壹、 前言

  兩岸分治的現實,並無法改變兩岸源於相同源流歷史的事實。長期以來,由於兩岸意識型態的不同,以 及在國共內戰的不愉快經驗,以致於不少學者只關注大陸歷史教科書中的「政治意識型態」問題;或者說,都習慣於從政治的角度去解讀大陸的歷史教科書,也正因 此,對於中國現代史中的國共之間的種種恩怨,兩岸的詮釋各不相同原是可以理解。
  但是由於研究者的專長是教育工作與教育研究,因此長期研究大陸歷史教科書後,研究者較關心的是,除了兩岸對立過的政治歷史之外,吾人如何可以從彼岸的 歷史教科書中學習到什麼?能不能藉此來突顯或反映出台灣當前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問題?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誠此之謂矣。
  為了達到研究者的目的,又避免因為政治立場對立所引起的爭論,本研究將以兩岸國初中本國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古代史」與「中國近代史」各挑選五個重大歷史事件作為比較的重點,而捨棄「中國現代史」的部份,也許將來另文研究之。
  比較教育學者貝瑞德(Bread)曾指出比較教育的四個階段分別是描述、解釋、並列、比較。本研究雖然亦屬於比較教育範疇,但由於比較的標的物是教科 書,因此將採:並列、比較,最後再解釋的三階段研究方法。之所以希望利用並列、比較兩岸歷史教科書中的相同歷史事件,主要目的不僅止於探討兩岸教科書內容 之異同,更重要的是,探討在兩岸歷史教科書異同中的背後可能因素,以及其可能代表的教育意義。
  研究者無意去仲裁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內容異同時,「誰是誰非」,因為「考證」是歷史學者的責任,不是教育學者的能力所及。但是以教育學者的立場,提 供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內容之異同所在,就等於是告訴這些教科書的「編輯委員」諸公們,這些地方的教科書內容有必要進一步去考證與研究,才能提供國中學生 正確、完整無誤的歷史教育。
  本研究所採用的樣本教科書,在台灣方面是由國立編譯館主編的「國中歷史」(民國八十五年七版),其中本國史有三冊。至於大陸版,是採用上海中小學教材編審委員會(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第一版),本國歷史共計四冊,初中使用。
  以下將依序呈現古代史歷史事件異同比較、近代史歷史事件異同比較,再其次是針對前兩大類之比較,探討其背後可能之原因,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語。

貳、古代史歷史事件異同比較

  在兩岸歷史教科書中,對古代史選定的歷史事件包括:夏商周三代;秦的滅亡;三國鼎立;黃巢之亂與唐的滅亡;明的滅亡。以下分述之。

一、夏商周三代
 瞓台灣版p12~15
  堯和舜都是大公無私的人,他們都把帝位傳給賢能的人,不傳給兒子。這種傳賢不傳子的方式,很受後世的讚美,史稱禪讓政治。
  禹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他不僅消除水患,而且大興水利,使百姓過著安定的生活。
  禹年老時,也想效法舜,把帝位禪讓給幫助治水有功的益。但他死後,四方諸侯不擁戴益,而擁戴禹的兒子啟。這是因為禹有治平洪水的大功,百姓感念他的恩 德;加上啟也很賢能,所以獲得諸侯的擁戴。從此,君主成為世襲,開了傳子或傳弟的局面。夏朝因此成為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與後來的商、周,合稱三代。

 螆大陸版p8~10
  相傳堯、舜、禹先後成為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們都是由部落推舉生的。這種公共推舉首領的制度,後人把它叫做禪讓制。
  傳說的堯、舜、禹時期,是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那時候部落首領逐漸取得了特殊地位,貧富分化明顯。傳說舜的家裏有了儲藏糧食的倉庫,禹的父親曾築城來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
  夏、商、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建立和發展時期,共1300年左右。奴隸社會是階級社會的第一階段。
  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階級社會門檻上的人。他本人是由各部落共同推舉的首領,但已經擁有凌駕於各部落之上的權力。有一次,召開 部落聯盟會議,一個部落首領遲到了,禹竟然把他處死。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破壞了禪讓制,自稱為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國家-夏朝。

 踭異同比較
  對於禪讓政治的解釋上,台灣版與大陸版有很大的不同,台灣版是說「把帝位傳給賢能的人,不傳給兒子」,而大陸版卻強調「由部落推舉產生的」,由此可以感覺出大陸版認同這種共同推舉的方式。台灣版則非常讚揚這一種政治概念。
  台灣版對於夏、商、周三代都以正面的敘述,並認為堯、舜、禹是歷代不可多得的明君,肯定他們的重要性,但大陸版卻說夏、商、周是我國奴隸制的王朝, 其中對禹更是大肆批評,例如:台灣版「禹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使百姓過著安定的生活」,而大陸版「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階級社會門檻上的人……有一 次,召開部落聯盟會議,一個部落首領遲到了,禹竟然把他處死」
  台灣版認為啟的繼位是,因為百姓感念禹的恩德,加上啟也很賢能,所以獲得諸侯的擁戴,但大陸版卻說啟是自稱為王,並在小字的部份說啟和益為王位相互戰爭,結果啟勝利了。

二、秦的滅亡
 瞓台灣版p47
  秦始皇在統一後的第十二年,死於東巡途中。於是,李斯和趙高擁立秦始皇的少子胡亥即位,是為二世皇帝。二世皇帝信任趙高,統治更為殘暴,人民更加痛苦,終於爆發了陳勝等的抗暴運動。

 螆大陸p41、p42
  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帝位萬世相傳,但他萬萬沒有料到,威勢喧赫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暫的15年。首先高舉反秦大旗,點燃農民戰爭的烈火的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
  陳勝、吳廣從揭竿而起到失敗只有幾個月時間。但他們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沈重地打擊了秦朝統治,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礎。他們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踭異同比較
  對於陳勝、吳廣的事件,台灣版只是簡單的用幾個字敘述,而大陸版對這一類農民戰爭非常讚頌,花了二頁的篇幅來敘述此事,充分的感受出大陸強調農民起 義。兩岸對於秦王朝的評價是一致的,都屬於負面的;對於陳勝等人的評價也是一致的,只是大陸特別強調「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

三、三國鼎立
 瞓台灣版p77、78
  圖片的說明-曹操,少好兵法,有雄才,多權詐,為影響三國歷史發展的關鍵人物。
  圖片的說明-劉備是漢景帝的後裔。他和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故事,最為後人所樂道。

 螆大陸版p.72~74
  曹操統一北方以後,南方的軍閥孫權和劉備,成為他的主要對手。
  小字的部分-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寫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故事。但小說「三分史實,七分虛構」不能當真正的歷史書讀。例如:劉、關、張桃園結義、 諸葛亮草船借箭,華佗為關公刮骨療毒,都不是歷史事實……曹操原是三國時期有作為的政治家,但小說卻誇大了他奸詐狡猾的一面。

 踭異同比較
  台灣版在課文中較為推崇劉備,而說曹操多權詐,但大陸版卻較推崇曹操,讚揚他重視農業發展,及政治、經濟上的改革。而稱孫權和劉備為軍閥,還對三國演義作了負面性的批判。大陸版特別提醒我們,不要誤將「三國演義」當成真正的歷史來讀。

四、黃巢之亂與唐的滅亡
 瞓台灣版p.11
  唐朝後期,政治日益惡化,受害最深的還是一般人民,動亂因此時有所聞。僖宗時,水旱災加深人民的痛苦,終於爆發黃巢之亂。大亂起自山東,大江南北繼之 廣遭劫掠,東南富庶地區,在此次大亂中也慘遭破壞;洛陽、長安又先後淪陷,全國騷動。唐朝重用黃巢降將朱溫,勉強平定亂事,國力則從此衰竭。

 螆大陸版p.110
  黃巢起義-唐朝後期,土地集中在少數貴族和官僚中,許多失去土地的人民成為流民,而統治階級卻過著奢侈的生活。……唐僖宗初年,黃河中下游又發生了旱災,農民以草籽、槐樹汁充饑,而官府照舊催租逼稅,廣大農民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這次起義歷時十年,行軍數萬里,席捲大半個中國,這在過去的農民起義中是沒有出現過的。

 踭異同比較
  台灣版認為黃巢的事件是一場國家的內亂,稱為黃巢之亂,但大陸版卻稱它為黃巢起義,對於黃巢本人的介紹,起義的發生原因、戰爭、結果均有詳述,並在最 後一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大陸版肯定它對時代的影響、意義,而台灣版並無敘述黃巢本人,對於過程也簡單說明。

五、明的滅亡
 瞓台灣版p74
  明末,陝西發生嚴重饑荒,邊防軍也因欠餉、欠糧而譁變。災民與饑兵結合,四處劫掠,流寇大起。其中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勢力最強,屠戮也最慘,張獻忠後來進入四川;李自成則攻陷北京。

 螆大陸版p.80~83
  一六二七年,陝北澄城縣地方官向人民催租逼稅,數百饑民衝進縣衙門,殺死縣官,揭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接著,各地紛紛響應,形成幾十支起義軍,其中勢力較大的有高迎祥、張獻忠等。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被推舉為闖王,繼續領導起義軍進行戰鬥。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經過十多年艱苦卓絕的鬥爭,轉戰十幾個省區,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沈重打擊了封建勢力,農民軍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把鬥爭鋒芒直接指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這在農民反封建鬥爭的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踭異同比較
  張獻忠、李自成在台灣版被視為流寇,但在大陸版卻被視為農民起義的英雄。對於兩岸敘述的方式如同前面黃巢之亂,大陸版肯定此種抗爭改革,並詳細敘述事件發生的原因、李自成的生平,他所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以及失敗的結果,而台灣版則視其為內亂。

參、近代史歷史事件異同比較

  在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對於近代史選定的比較事件包括: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美國門戶開放政策;庚子拳亂;清帝宣佈退位。以下分述之。

一、鴉片戰爭
 瞓台灣版p2、3
  道光二年,英國政府派兵來華,其預定戰略是將壓力加於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所以未攻廣州,逕自北上,占據定海。

 螆大陸版p5
  一八四○年二月英政府任命喬治‧懿律為英國東方遠征軍總司令和談判全權代表,義律為副,率兵1.5萬人侵略中國。
  小字的部分-由於林則徐在廣州已有準備,英軍也不想在廣州決戰,轉而進攻廈門,被閩浙總督劉廷楨率軍擊退。英軍便沿海北上,進攻定海。

 踭異同比較
  在鴉片戰爭中大陸版將英軍戰爭視為侵略中國的行為,在小字的部分也說明因為林則徐在廣州已有準備,英軍也不想在廣州決戰(可能是打不過),轉而進攻廈 門,但被閩浙總督劉廷楨率軍擊退。所以只有沿海北上,進攻定海。而台灣版簡略說英國政府派兵來華,其預定戰略是將壓力加於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所以未 攻廣州,逕自北上,占據定海。

二、太平天國
 瞓台灣版p9、10
  清朝自乾隆中期以後,政風敗壞,軍備廢弛,國勢漸衰。鴉片戰爭挫敗,更使弱點暴露。加上人口激增,耕地面積有限,連年災荒,與種族歧視所激起的反清情緒,均促太平天國興起的主要原因。同治三年,曾國荃攻下南京,洪秀全已在城破前服毒自盡。

 螆大陸版p16~22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舊的矛盾加深,西方列強的侵略又帶來新的災難,終於釀成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在鴉片戰爭以前,農民受地主階級剝削,生活已經備受艱苦。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了支付賠款,加緊對人民搜刮。五口通商又使大批勞動人民失業,加劇社會動蕩。
  曾國藩的門生李鴻章組織地主武裝「淮軍」,在外國侵略者幫助下從安慶運到上海,進攻太平軍。
  在一八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湘軍挖地道炸塌天京城牆,蜂擁而入。洪秀全在城陷前病逝。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它沈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加速了清朝統治的衰亡。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說明舊式的農民戰爭不可能為中國尋找出一條出路,但農民英雄們可歌可泣的鬥爭業績和他們建立的歷史功勳,是不可磨滅的。

 踭異同比較
  台灣版認為太平天國是起因於政風、軍備敗壞,加上人口激增,耕地面積有限,種族歧視,而大陸版卻強調中國社會舊的矛盾加深(所謂舊的矛盾,就是農民 受地主階級剝削,生活已經備受艱苦),西方列強的侵略又帶來新的災難(新的災難即是清政府為了支付賠款,加緊對人民搜刮)。
  大陸版對於曾國藩等人給予較多負面的評價,在課文小字中說到曾國藩因受太平軍重創,曾三次投水自殺,以及曾國藩的門生李鴻章組織地主武裝「淮軍」,在外國侵略者幫助下從安慶運到上海,進攻太平軍。而台灣版對曾國藩等則較多正面敘述。
  台灣版認為洪秀全是城破前服毒自盡,而大陸版認為洪秀全在城陷前病逝。
  就整事件來說大陸版還是不改其立場,對於農民戰爭讚揚有加,對於主要人物,將其形容如同英雄,且課文中多敘述其事件經過。而台灣版則視其為內亂,並在後段分思想、政治、軍事、外交來歸納,強調太平天國敗亡的原因。

三、美國門戶開放政策
 瞓台灣版p.20、21
  英國本來在我國的商業利益最大,各國畫定勢力範圍後,英國的商業活動反而大受限制,於是慫恿美國出面斡旋。……於光緒二十五年,分別照會各列強,主張開放中國門戶,使各國在華的經濟利益機會均等。這就是所謂的「門戶開放政策」。
  次年,美國再度照會各國,添入維持中國領土與行政權完整的原則,門戶開放才算完備,使我國倖免於瓜分之禍;但是列強的經濟侵略,卻使我國國計民生愈陷困難。

 螆大陸版p46、47
  十九世紀末,美國加緊了對東亞的擴張和滲透。
  小字的部分-從一八四○年以來,列強的每次侵華行動,都與美國有關係。……一八九九年秋,美國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國政府提出了所謂「門戶開 放」的照會。……要求中國內地全部開放,使列強都享有投資的權利。英國首先支持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其他國家也先後表示同意。從此以後,美國在中國的 侵略勢力日益擴大了。

 踭異同比較
  美國門戶開放政策台灣版是說英國為了自身利益慫恿美國出面,大陸版認為是因為美國怕少分了一杯羹而主動提出。
  由文中可發現大陸版有強烈反美情結,「小字的部分-從一八四○年以來,列強的每次侵華行動,都與美國有關係、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日益擴大了」,而台 灣版則略有讚揚之意「美國再度照會各國,添入維持中國領土與行政權完整的原則,門戶開放才算完備,使我國倖免於瓜分之禍」。

四、庚子拳亂
 瞓台灣版p23、24
  義和團原名義和拳,盛行這些拳民各有神壇,自稱祈禱後神靈附體,口誦咒語,能禦槍炮。後併入鄉團,改名義和國。於是高揭「扶清滅洋」的口號,勢力日益擴張,經常對外人滋事。

 螆大陸版p55~58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在戊戍變法失敗後一年,爆發了以農民為主體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這是帝國主義侵略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產物,也是長期以來遍及全國的群眾反對外國傳教士和教會侵略的鬥爭的總匯合。
  義和團的失敗,說明舊式的農民反抗鬥爭無法改變中國的命運。但它表現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感情和無畏的勇氣,使列強感到「瓜分實為下策」。義和團運動的失敗,也進一步揭露清朝的極端腐朽,從而促成了新的民族覺醒。

 踭異同比較
  台灣版對義和團看法較為負面,認為它怪力亂神、經常對外人滋事,故稱為庚子拳亂。大陸版則視其為民族運動,在課文內容多強調其義行,並肯定它對中國的影響,民族的貢獻,對於怪力亂神的部分並未提起。

五、清帝宣佈退位
 瞓台灣版p33、34
  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手握重兵,陰持兩端,一方面向革命軍勒索,意圖取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一方面利用革命軍的聲威,逼迫清帝退位。孫中山先 生為了顧全大局,慨然允諾將大總統職位讓予袁世凱,袁世凱與臨時政府妥協,清帝遂於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宣布退位。

 螆大陸版p74、75
  由於帝國主義的干涉,同時封建勢力鑽入革命隊伍內部向革命派施加壓力,革命黨內部也有人主張向袁世凱妥協,於是臨時政府表示,只要袁世凱真正贊成共和,待清帝退位後,一定保舉他為大總統。

 踭異同比較
  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兩岸敘述很大的不同,台灣版認為是「袁世凱手握重兵,陰持兩端,一方面向革命軍勒索,意圖取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一方面利 用革命軍的聲威,逼迫清帝退位」同時「以孫中山先生為了顧全大局,慨然允諾將大總統職位讓予袁世凱」來突顯袁世凱的負面評價,大陸版則認為是受帝國主義的 干涉、封建勢力鑽入,造成革命黨內部有人主張妥協。

肆、兩岸教科書差異在教育上的意義


  經過前述的並列與比較可以發現,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的差異可以分為好幾種類型,而各種類型的差異在教育上的意義也各不相同,以下分述之。

一、史實差異之論證
  歷史的史觀或許因人而異,但史實卻不宜有多種並存的道理。特別是古代史,兩岸既沒有政治立場的衝突,也沒有任何對立的理由,何以在「夏商周」三代的史 實差距如此之大?不只是對禹的人格特質的描述兩岸迥然相異,對於禹的兒子啟繼承帝位的方式,兩岸的內容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大陸版說是啟以暴力獲得帝位, 而台灣版則說是大禹治水有功,人民感念,而且啟很賢能,受百姓擁戴,因此開啟了「家天下」的局面。
  兩岸的說法互異,考證的工作是歷史學家的責任,但是從教育的角度去詮釋,便極易令人聯想到課程理論中的「空白課程」,意即課程編輯者為避免教科書內容照實記載可能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於是故意改變教科書的內容,甚至於省略該一部份的內容。
  兩岸歷史教科書上史實的差異,絕對不只一處,例如前面亦提過,太平天國洪秀全是怎麼死的,兩岸的說法並不相同。但是古代史開始就呈現南轅北轍的現象, 其所顯現的象徵意義實不容我們忽視。因為兩岸政治立場的差異,沒有道理連古代歷史的史實也牽扯上關係。這說明了國民教育的教材有必要重新檢視,錯誤的一方 就必須改正。

二、農民起義是不是真的?
  在大陸版教科書中,從秦朝的陳勝、吳廣,唐朝的黃巢之亂、明末的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到清朝的義和團與太平天國,幾乎無一不與農民起義或反抗有 關,而這種史觀在台灣教科書是完全看不到的。究竟大陸的教科書所說的是不是真的?這是一個兩岸歷史教科書中相當突顯的一個事實。
  從嚴謹的學術規範的角度而言,欲回答此一問題可能需要專家學者長時間的考證與研究才能得知,但這似乎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獲得。不過研究者大膽地從古代社 會階級及人口結構來推斷,前述歷史上的事件主要組成份子應是農民為主體。只是這種以農民為主體的大規模抗爭所代表的歷史意義是什麼?這就不是在台灣受教育 的國中學生所能想像的。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如果經過專家考證證實古代史上多次戰爭都是農民的抗爭,亦並不意味著大陸教科書上的詮釋是完全被接受的。例如大陸版教科書在形容太 平天國「沈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加速了清朝統治的衰亡」,「太平天國的失敗,說明舊式的農民戰爭不可能為中國尋找出一條出路」。這些「史觀」可能就會因人 而異了。

三、歷史人物的評價
  兩岸歷史教科書中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些是一致的,例如對秦始皇都是採負面評價,但是也有不少是不一致的,這些不一致的評價,就值得深入去研究。
  三國時代的曹操,便是兩岸教科書差異的一個典型代表。台灣版說曹操「有雄才,多權詐」;大陸版則說曹操原是三國時期有作為的政治家,但小說(三國演義)卻誇大了他奸詐狡猾的一面。台灣版是不是受小說的影響?
  再如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台灣版以流寇稱之,相關事蹟則沒有詳談。大陸版則用了二至三頁敘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後種種事蹟,特別是與部隊約法三章不趁火 劫掠北京城最為人稱道。現今在北京市通往八達嶺長城的途中,都可以看到大陸塑造的李自成騎馬的雕像,英姿煥發。由此可見兩岸對古代史人物的臧否不一。
  到了清朝,這種對立更明顯。台灣版所稱許的曾國藩、李鴻章,大陸版則以負面看待。而對於太平天國洪秀全的作為,兩岸的評價也截然不同。這些事例突顯兩 岸歷史教科書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可能都有欠公允,不夠週全。「蓋棺論定」式的評價,可能不是最好的歷史教育,畢竟多元化思考是必須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不只是兩岸教科書上差異的部份,即使兩岸教科書一致的地方,也未必就是正確的歷史評價。在中國現代史中便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那便是兩岸歷史 教科書同聲譴責,罵為「漢奸」的汪精衛,就有當年二次大戰期間恰好在上海汪精衛統治之下,後來也到台灣來的一位專製作西服的師傅說,當年要不是汪精衛在上 海,中國人不知道要受多少日本人統治的苦。他的親身經歷,完全顛覆了兩岸歷史教科書的評價。避免「一刀切」、「蓋棺論定」的評價方式,可能對歷史教育較有 幫助。

四、切入歷史的面向
  兩岸在古代歷史的敘述,特別是在朝代交替之際所出現的動亂,大陸版皆以「農民起義」視之,強調是由於官吏「摧租逼稅」、「嚴重饑荒」、「統治殘暴」等 原因造成,明白揭示切入歷史的面向是站在「被統治階級」的一方;台灣則多以「亂事」、「流寇」、「饑民」、「破壞」等負面的詞語相稱,明顯偏於「統治階 級」的歷史面向。這種傾向在兩岸歷史教科書中各行其是,十分明顯。
  這種切入歷史的面向,便會左右史實的記載與解讀。不過有趣的是,台灣版教科書在進入中國現代史之後,便脫離「統治階級」的面向,轉向以國民黨、國民政 府為觀察歷史之主軸,當然也就非常明確主導現代史的內容與解讀。這種以國民黨為歷史的中心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一直到二○○○年台灣政治上首次政黨輪替之 後,迄今仍尚未改變。
  教導學生研究切入歷史的面向,針對不同歷史事件所可能導出不同的解讀內容,可能是當前比較成熟的歷史教育,只不過可能需要教師辛苦一些,準備更多的補充教材。尤其是不能滿足只要求標準答案的升學考試。

五、美國情結
  從「美國門戶開放政策」之比較,可以隱約感受到大陸的反美情結,也可以發現台灣的親美關係。
  其實大陸的反美情結,在其教育中明顯可見。雖然大陸自從一九七九年開始與美國建交,並且開始向美國派出留學生,一直到今天,美國仍然是大陸大學生出國 留學的第一目標,但是從一九五○年代的「抗美援朝」,一直到近兩年美國誤炸大陸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以及中美兩國軍機擦撞事件,一再激起大陸的反美浪潮。
  台灣則是沿襲二次大戰期間與美國的合作盟友關係,一直到今天,台灣雖然與美國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仍然十分緊密。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兩岸都有「美國情結」,而且這種「情結」會投射在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的編輯與解讀之上。在教育上,有必要讓學生瞭解這「情結」背後的歷史淵源,更應該培養學生正確而且健康的心態看待這個歷史關係。

伍、結語

  根據以上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在古代史、近代史共十則重要事件之異同比較,本研究獲得下列幾則結論:
一、歷史是過去式,但歷史教育是未來式;歷史是死的,但歷史教育是活的。
  在不同政治力量或意識型態的宰制下,歷史教科書可能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但歷史科教師應該體認到歷史教育是活的教育,是教導學生面對未來世界所進行的一種教育,如此便能夠超越歷史教科書的界限,超越升學考試的要求,給予學生一項正確、宏觀的歷史教育。

二、歷史教育,單靠一本教科書是不夠的。
  從事歷史教育工作,完全相信一本教科書的內容不只是不夠,而且也是很危險的。歷史科教師不僅只要多收集補充教材,更必須注意大陸版的教科書,才能夠旁徵博引,包容各種可能的觀點,提供學生進行比較。

三、歷史是可變的,歷史教育更必須與時俱進。
  雖然歷史是記錄過去的事,但歷史可能因為新發現的證據而改變,當然歷史教育也必須注意到變遷的重要。例如台灣版的教科書,因為大陸交流而獲悉許多大陸 歷史教科書的資料,經過比較,提供台灣歷史學家許多思考與研究的空間,這便是社會變遷的具體例證。如果台灣的歷史教育不為所動,一成不變,那麼就不會進 步。

四、歷史教育是包容的,不是絕對的;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
  為了應付聯考,國初中的歷史教育成了「記誦之學」,只重視標準答案,對於歷史教育的傷害不可謂不大。其實歷史雖是過去,但其內涵包含著許多可能,在歷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特別是切入歷史的面向有所不同,視野也會隨之改變,這是必須教導學生瞭解的。

五、兩岸政府應該重視,修訂歷史教科書。
  兩岸政府可能因為政治意識型態不同,而對歷史的解讀不盡相同;但是對於沒有政治敏感的古代史、近代史內容,則沒有道理有對立的情況。兩岸政府應藉由文 教交流的機會,收集彼此的歷史教科書,詳加研究,進而修正各自教科書中不正確的部份,這才對兩岸國初中教育有真正積極的幫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48351
国家之间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回應給: 襄樊散人(milhistatchina) 推薦1


乱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我说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还是谈的一国内部之经济结构如何决定上层政治,至于国家之间的如美国如何利用经济优势搞乱苏联,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台湾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我也看过片段。国民党时期的,因为内战败得太难看,自尊心作怪,把自己描述为忠厚老实,把共党描述为奸诈残暴而且是苏俄走狗,这么描述自己面子倒是有了,但是无法解释很多事实,以至于连共军打仗逼迫老百姓冲锋这种完全没有常识的谣言都能制造出来。一方面培养了很多坚决反共的国民党子弟,一方面也将一大批有头脑的人推向对立面。倒是民进党上台后搞去中国化再加上反国民党的立场,对共产党的革命倒是抱同情态度,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30479
经济决定论是很基本的认识
    回應給: 乱石(jolt) 推薦1


襄樊散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台湾以前学校裡的三民主义教学回避面对这件事。老朽是自己阅读英国经典战略学家富勒将军的钜著【西洋世界军事史】学到这回事。
富勒的表述大概是这样: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经济决定论,主要的差别源头是所有权,於是延伸出更多差别。富勒在叙述重大战役或者战争之前都会有一章“大事记”叙述经济、军事技术、军事制度等发展,战争双方利益冲突何在。
台湾现在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多。台湾闽南语有一句“顾肚腹还是顾佛祖”(趣味在肚腹和佛祖谐音),意思是要顾全经济利益还是顾全信仰、理想之类的。看起来应该是懂得,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问题更多是源自两岸对於近代史的史实认定不同。
马英九说人权当然只是是美国牙慧。乔治.肯南以X先生的笔名论述苏联会被围堵击败之後,美国早就决定冷战大战略是经济拖垮苏联。在美国打输越战之後,经济优势缩小,卡特於是搬出人权外交开辟新战场。台湾1990年代以经济优势自豪,现在没有经济优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30376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推薦0


乱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一句话。不管是解释历史还是解释现实,都比较清楚。

即使没有受到这种教育,一般智商的人多想想,大概也能总结出来这个道理,但不愿意多想想的人,就难得明白了。台湾人头脑糊涂的太多了,政治发烧烧了这十几年了,还是没明白,总把政治与经济割裂开来,才会天天大谈特谈“民主自由”这种纯政治口号,不去思考经济基础问题。前几天有消息说马政府准备在与大陆的会谈中谈“人权”问题,这消息要是真的话,病真的是不轻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30274
这也不算是什么信仰
    回應給: 襄樊散人(milhistatchina) 推薦1


乱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只是对历史的解释,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黄巢李自成,不是因为天降灾星,而是土地占有的极端的贫富差距,这种社会结构所导致的阶级对立一定会产生黄巢李自成。自然,人类社会的发展远远比从斜塔上扔一个铁球要复杂,不可能用一个简单公式来推算。就算唯物论对历史周期率的解释,用在西藏和印度这样的全民信教的地方也不起作用,当年的西藏和现在的印度,贫富差距如此惊人,也很难爆发底层民众的起义,他们太不“唯物”了。

我之所以会说台湾人的历史被教育得糊里糊涂,是因为看到udn上几乎所有人对历史的理解似乎就是这样,不能理解中共的革命。在他们的理解里,毛泽东就是一个阴谋夺权的大恶人,为了自己的野心发动叛乱,与黄巢李自成一样,这种对历史的理解不但是完全错误的,而且也使台湾人在心理上不可能认同与大陆统一。

现在的共产党,早已是个与明清时期类似的官僚集团,作为一种制度,有其优势也有劣势,我个人对其没有什么感觉,在薄熙来事件后对其持批评态度。不管薄熙来事件的真相是什么,整个事件处理得荒腔走板拙劣无比。社会上,公知、南方系公然宣扬汉奸理论,有时候想想再来一次文化革命也不错,可以将这些无耻之徒一网打尽。

官员腐败是另一个问题了,即使官员都清廉,在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地方,社会仍不会太平。当年国民党丢掉大陆,主要也不是因为腐败,而是贫富差距太大,只要共产党搞土地改革,就能获得多数人的支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30250
也不完全是乱石认为的那样
    回應給: 乱石(jolt) 推薦1


襄樊散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首先,老朽没说完整。其次,老朽不知道现在的情况。

就算以前,政权存在日久,政治日渐腐败、土地日趋集中以至于贫无立锥之地、苛捐杂税、官逼民反等等,歴史课本也是有的,只不过不是站在唯物的角度。

除了课本之外,台湾至少从1970年代晚期就开放一些禁书另类诠释歴史,例如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只改朝换代是没用的,这个见识很多人还是早就有的。就老朽所知,西方的观点比较被接受:只要权力不受有效的监督,不论产权什么制都一样有官员腐败的(例如吉拉斯“不完美的社会”和“新阶级”的观点)。换句话说问题是权力,不是所有制。真正的病根是官商勾结。以前经济活动九成是农业,能够与官员相结纳的多数是地主。现在经济活动多样化了,勾结者的行业身份也多样化了,开发商、黑心食品商等等都入列啦。

内地一般人统统没有私有住房的土地产权,但是仍然必须穷大半生之力“购买”只有几十年权利的住所,这或许满足了一些理论道德感,但是未必抓到问题的根本。内地“有本事”的人在内地发了大财之後,很多到外国置产永久遗惠子孙。移民高人一等的风气又在抬头,台湾人也看在眼裡。老朽推测:生产力没有达到最发达,生活没有最幸福,官员没有最廉洁之前,不论内地的人信仰什么论,但是基本上不可能用那个论说服台湾的大多数人。这个推测似乎也很唯物的。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29976
有点明白台湾历史教育的问题了
    回應給: 襄樊散人(milhistatchina) 推薦0


乱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肯定陈胜吴广,那是因为“暴秦”被历代文人口诛笔伐,而其他如黄巢李自成就没有这个运气。这说明台湾的历史教育单纯只告诉学生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但是背后的原因没有,台湾的历史教育缺乏理论分析。

一切政治问题都是经济问题,这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台湾人不明白什么是唯物主义,他们似乎认为唯物主义就是一切向钱看,不要道德不管手段。

中国历史上每隔两三百年就有农民起义天下大乱,然后新朝代建立,二三百年后再来一次,周而复始,这就是毛泽东与黄炎培谈到的“历史周期率”。历史周期率的背后是经济原因。新王朝建立,土地相对公平,大量的自耕农都有自己的土地。一二百年后土地逐渐集中到大地主手中,大量的自耕农失去土地变成纯佃农,遇到荒年变成为流民,等到流民四起的时候,当然也就是天下大乱了。等到大地主土地在大乱中被农民或新王朝分掉,又一个周期开始了。王朝末期出现黄巢李自成的原因是因为有大量的流民,不是天降灾星,没有黄巢也会有王巢,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

拿近代来说,辛亥革命的时候清王朝也差不多到了末期了,辛亥革命只赶走了皇帝,但是经济上土地集中的结构并没有改变,所以国内依旧纷争不断,这不是号称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虚名可以解决的。等到共产党搞土改,将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后,这一经济结构才被打破了。而共产党后来将土地收归国有,是为了不继续重复这个土地逐渐集中的历史周期率。其实准确来说农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的,与国有并不是一回事。台湾人的历史认识啊,被教育得糊里糊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29943
依照老朽的记忆
    回應給: 乱石(jolt) 推薦0


襄樊散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陈胜吴广正面描述。

黄巢李自成负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29210
那怎么评价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的?
    回應給: 襄樊散人(milhistatchina) 推薦0


乱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总得有个评价吧,得让学生有个忠奸善恶的标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29150
现在的课本怎么说不知道
    回應給: 乱石(jolt) 推薦0


襄樊散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前不是通过全面否定农民起义来否定中共。

以前是这样的论述:中共是骗子,利用农民,得了政权就把土地收归国有。贪腐官僚为了争功而谎报产量,造成大饥荒饿死无数农民,城里粮食反而比较有保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829094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