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12月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传卿审议时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科学发展,要确保取得新的显著成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确保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的目标要求。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布局来看,实现这“两个确保”,应该把促进国有企业这个经济实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来抓,不然“两个确保”就难以实现。
李传卿委员说,这几年,我有机会对国有企业做了一些了解。总的感觉,近几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跌、成本刚性上升、通胀压力加大、金融市场振荡、信贷政策持续收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国有企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经营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高。在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增加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应、支持民生工程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充分证明,国有企业是完全可以搞好的,今后也是大有作为的。
李传卿委员指出,在与国有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和思考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一是有些企业这几年来盈利水平和创效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投资了一批重大战略性项目,受财税政策、价格和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加之对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不足,近几年来在资产总额扩大、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利润总额增长缓慢,投资回报率下降;二是有些企业这几年来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严重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据了解,今后五年不仅计划投资额规模巨大,而且多数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偿债的压力加大;三是有些企业这几年来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特别是那些完全市场化竞争的领域,行业利润率总体不高,企业增效的动力严重不足。
第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一是尽管“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技成果,在实体经济中走在前列,但与国际同类大型企业相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比例还比较低,一些领域的技术瓶颈亟待突破;二是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存在科研资源与科技成果不能充分共享的问题;三是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普遍存在下属企业对科技创新成果运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第三,管理相对粗放的问题。主要是管理链条过长,有的企业下属经营单位的层级多达六级,项目审批时间长,需要层层报批,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等批回来商机也就失去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风险管控在一些企业相对松弛,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环境保护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对当期经营和长远发展兼顾不够充分,企业内部各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当前、轻长远的现象,不少企业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产业整合和企业管理没有及时跟上,普遍存在行政化管理色彩比较浓的情况。
第四,人才资源薄弱的问题。主要是人才总量不足,影响国有企业未来发展。一是一些重点领域人才捉襟见肘,专业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缺乏;二是具有国际化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国际法律人才严重短缺,有的企业几乎是空白;三是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还有企业用工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一些领域缺乏经过系统培训的技术工人。以上问题,在我所接触的国有企业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说是国有企业共性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认真研究解决,不然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两个确保”目标的要求。
为此,李传卿委员建议,国家要把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放到突出的位置上来抓。国务院有关部门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国资委,在对国有企业提出总体要求和总体部署之外,应就加快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进展情况开展专题调查研究,针对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从国家层面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加强检查和考核,全面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经济实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走在前面,为确保国家实现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