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芜湖市在安徽省算先进的,安徽省的教改实验都在芜湖(新教材都是芜湖首先使用几年,然后全省铺开),正好我家马路对面就是小学和中学和重点高中(都是我的母校),谈谈我看到的这几年的变化。
下午都是2点整上课,小学下午一般4点半中学5点多放学,周六周日放假,现在没哪个学校敢周六上课,高三除外。没有下午2点就放学的,那不等于下午放假吗?呵呵。
新教材的主要问题是初中物理课本简单但考纲没有降低难度,初中语文课本情况类似但没有物理严重,芜湖的解决办法是学生的物理习题书(俗称“达标训练”)按照考纲,老师教学以课本为基础,必须完成“达标训练”的要求。其实芜湖市的初高中各科一直都有“达标训练”。这个不知道安徽其他市县怎么解决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小学一年级就上英语,最后折衷成一般市区仍然一年级上,周边和农村3年级用另一套英语教材,两个教纲难度一样。
政治当然教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我觉得新教材的政治和历史写得非常好。实际上我们那个时候的初高中政治拔高了,如果好好上高中政治,大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很多内容都不需要学,如果不考研,不好好学混过考试没问题。原先的初高中历史差别不大,高中只是增加了一些知识量,新教材的高中历史相当有看头,都是专题。这里的台湾朋友应该让自己的小孩学大陆的初高中政治和历史,网上人教社网站可以看到。基本上,学好大陆中学的政治和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底子会很牢!
其他的,小学现在不缴学费,仍收杂费,不过很少,另外非户籍子女就近读小学和初中的收费与户籍子女一样,以前一个学期能开到后门还要缴好几百甚至1千以上。具体细则我不清楚,正好我有打工租房的邻居。重点高中两档学费,考进去的一学期5百多,另一档一学期另加3千。这一档现在杜绝开后门了,也按分数线录取。
90年代,中专师范生可以分配到市区好的小学,大专非师范生可以分配到市区中学,甚至重点中学,现在安徽师范大学(座落在芜湖)正牌本科毕业生要想在市区中学当老师都非常难。这也导致了芜湖市的家教市场很火爆。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基础教育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老师。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小学老师,特别是女教师,都是家庭重男轻女,不让上高中考大学念中专的优秀学生,家长的心思就是女儿当老师工作稳定嫁出去算了。现在教师依然是铁饭碗。所以中国的老师都是整个社会思想最保守、道德最现实的群体。这样保守低俗家庭教育培养成的老师,去教保守的应试教育,对中国的80后90后的挫伤非常大,而这,被社会有意忽视了。
另一个是高考,其实高考的弊病不是什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也不是启发教育和填鸭教育的矛盾,而是各种类型的人才只能用一个标准一种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的矛盾,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不公平的。高考的改革方向应该是让各类人才都有各自的标准和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其实前面两个矛盾恰恰是这个核心问题派生出来的。但是现在整个舆论都把枪口对准两个派生矛盾,非常让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