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詞彙的「真值」分好幾種。稍早之前大陸微博宗教論戰問題就是有些人把不同的真值混為一談,另一方也沒能指出這點,只好變成口水戰。人類的語言真值分為:
倫理(政治)的判斷、實踐;
語用學的真值(說謊與否、說謊的目的);
語意學的真值(形式邏輯);
構詞學、句法學、音韻學的真值(語言的歧義);
還有語音學的物理層溝通問題。
樓主貼出的訪談中,追問兩種世界觀非此即彼的選擇,透露的觀點是只看見了語意學那塊。討論人為建構社會需要的倫理有何依據時,卻又沒跳過了語用學銜接的部分。
這些還不是全部--某些生活規範原先是社群習慣,例如女性穆斯林面紗問題可以與宗教層面脫鉤的。但是最近一次討論時,文化人類學或歷史學的專家也沒有發出聲音。
個人認為--面紗問題部分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裹腳問題,應該改變的是男人把女人視為私產的心態;但又有部分不同於裹小腳。有時防風砂防寒防曬為何不能戴面紗?單身上街為何不能戴面紗保護自己?除了在金融機構建築內的特殊安全規定外,怎麼就不能容忍了。
以上是個範例--歷史問題是否有可能歷史解決,減少宗教衝突。但是必須避免右邊的歷史主義陷阱;左邊的歷史虛無主義陷阱。
最後感謝樓主貼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