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只归还真实历史
自己通读历史,会发现真实的历史。
真实历史如下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国民党,一个是左派的真国民党,是由同盟会,国民共进会,文学社发展而来。是其领导了辛亥革命。49年后改名民革。
而孙中山并非真国民党的领导人。跟其八竿子打不到。孙只是辛亥革命后,各方妥协的结果。说孙领导了辛亥革命及其荒唐。
孙中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是孙中山1914年在日本组建的中华革命党。
你说孙中山1914年组建的中华革命党推翻了1911年的满清?
而搞乱中国的却是1914年孙在日本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后自己也改名国民党,明显是占同盟会及国民共进会领导辛亥革命的便宜。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认为国民党总有内斗,其实不是两派在斗,而是两个冠了国民党之名的左右完全不同的政党在斗。
这就是为什么国民党内部总有和蒋介石的国民党为敌,与共产党却视如兄弟的原因。
其是完全不同政党理念的两个政党取了同样的名字,也可以说是孙中山欺世盗名占真国民党便宜。
结论一
辛亥革命并非孙中山发动也非同盟会发动。甚至可以说跟孙与其领导伪国民党毫无关系。与今天在台湾作乱的伪国民党徒子徒孙更无任何关系。
宣传推翻满清是孙之功劳,是伪国民党篡政之后的政治洗脑。
孙中山打国民党旗帜就是浑水摸鱼,今天台湾的伪国民党再打此旗帜,还在浑水摸鱼。
辛亥革命爆发电武昌起义领导者是文学社和国民共进会。
辛亥革命,是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至1911年(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研究评说已进行了一百年,其文章著述可谓汗牛充栋。1911年以后,国民党人为了抬高自己,对这场伟大革命事件的历史真相进行人为的、系统的掩盖和修改,其官方宣传极力抬高国民党正统系(孙中山-同盟会-陈其美)的作用和地位,长期掩饰和打压在辛亥革命事件中起主要作用的人物和组织,将辛亥革命的发动和领导者都吹捧为孙中山和国民党,功绩都记在孙中山和国民党名下。这是严重的篡改历史的行为。1949年以后,共产党领导的史学界竟然还是按照死敌国民党的观点论说辛亥革命,则令人难以理解。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有必要还原这段历史事实,还辛亥革命各位真正发动者和领导者一个公道。
一、
辛亥年武昌起义的领导力量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而不是国民党
辛亥革命发动于武昌。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
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其主要组织者是共进会的孙武、新军中文学社的蒋翊武与刘复基,与孙中山和同盟会(国民党前身)无关。在10月9日,孙武因试制炸弹被炸伤,10月10日彭楚藩、刘复基被清军抓杀。因此组织、领导和决定武昌起义的真正领袖是蒋翊武。
蒋翊武(1884--1913),湖南澧州(今澧县)人。辛亥革命前夕为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正目。早在1911年初,蒋任文学社社长,在新军中积极发展会员。同年9月14日,与共进会首领孙武在武昌楚雄楼十号召开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席会议,两团体正式合作,并派代表赴上海,与黄兴、宋教仁接洽。24日两团体骨干在武昌胭脂巷密商举义方案,蒋被推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由于蒋在军中职位太低而且缺乏军事指挥经验,起义革命军人又威逼协统黎元洪(后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和第二任总统)出面领导这场革命。
武昌起义发动之后半月,作为同盟会和兴中会领袖的黄兴才赶到武昌,被推举为总指挥。不久武昌被清军攻占,武昌起义失败。
上述事实说明辛亥年武昌起义的组织、发动和领导与孙中山无关,也与国民党无关。
二、
辛亥年上海起义的领导力量是李燮和与光复会,也不是孙中山和国民党
辛亥革命起义真正取得成功、真正光复并建立地方政权的是上海
起义以及之后的南京起义。上海南京起义成功,才使得革命党人拥有一块根据地来创建中华民国、成立临时政府。因此上海和南京的光复在历史意义上不亚于武昌起义,在革命实践上比武昌起义的功绩更伟大!
辛亥武昌起义前,上海有同盟会中部总会和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的机构。上海地区同盟会的实际负责人是陈其美,上海地区光复会的实际负责人为李燮和。 资料1: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人。其早期为上海青帮头领,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为蒋把兄。陈其美年少时家贫,15岁时辍学到当铺当学徒。1903年到上海,在同康泰丝栈任助理会计,结识各方人物。1906年赴日本留学,认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8年陈其美回中国,联络会党支持革命。1911年任同盟会中部总会庶务部长。辛亥革命后,任上海沪军都督。次年派蒋介石与王竹卿刺杀光复会首领陶成章于上海广慈医院。1916年陈其美寄宿上海法租界一日侨寓所被杀手枪杀,一般相信是由袁世凯指使所为。1917年5月国葬于浙江湖州。
资料2:李燮和(1873~1927),名代均,字柱中,湖南安化蓝田(今涟源市蓝田)人。早年为县学生员即有民族革命思想。后因谋划宝庆起义和长沙起义事败,亡走日本,与孙中山、黄兴会晤,加入同盟会。革命党人内部分裂,章太炎、陶成章等单独成立光复会,李燮和任南部执行委员,代总部行事。辛亥革命前李燮和由南洋爪哇回国,在上海谋划起义,他通过同乡关系策反清军军警,掌握了上海吴淞一带大部分新军。在辛亥革命上海起义和光复中起主要领导作用。辛亥革命成功后自解兵权,投身实业发展。1913年寓居北京。1915年8月,袁世凯阴谋称帝,李燮和、蔡锷等湖南将军在杨度邀约下列名发起“筹安会”。次年6月,袁世凯死,李退隐家园,不再问政治。1923年,携眷去爪哇榜甲,翌年,只身返归故里。1927年病逝,终年54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11月3 日,代表光复会的李燮和与代表同盟会陈其美相约同时领导起义,但陈其美想抢光复上海的头功,就提前一晚抢先进攻江南制造局,结果陈其美被清军所俘虏。李燮和闻讯后,连夜率闸北起义军前来解救,战至拂晓打垮了清军,救出陈其美,上海随之光复。由此历史事实可知,李燮和是光复上海的主要领导者。 由于李燮和光复上海的功绩,参与上海起义的革命党人公推李燮和为“上海临时总司令”,指挥上海军事,大家还一致推举李燮和为沪军都督。 上海光复后的第三天,在正式推举上海革命领导人“沪军都督”的海防厅会议上,陈其美利用其帮会(青帮)势力“哄堂鼓噪,大闹会场”,反对李燮和。为了顾全大局,“李力示谦逊”,将沪军都督职务让给了陈其美。事后章太炎发表文章指责陈其美“阘茸小人,抑无足道,上海光复,攘李燮和之功以为已有,偷儿成群,拥为都督……”(见1912月9月19日《大共和日报》)。会议一结束,街头就出现了安民布告,上面赫然盖着“沪军都督”的大印,原来陈其美早在起事前就准备好要当“沪军都督”了。
奉李燮和之命领导吴淞光复的陆军黄汉湘、海军朱庭燎等人对陈其美的做法十分不满,决定迎请李燮和来吴淞出任都督,但李燮和到吴淞后不肯就任“都督”,改称“吴淞军政分府总司令“,创立了一个“专以筹备进攻军务为主”的反清革命军事机关,再任总司令。一时间,独立后的上海出现了两个军政府。陈其美于是派人刺杀李燮和,但没能成功。后陈其美又派蒋介石等人刺杀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 李燮和为避免革命党内扛,指示黎天才带领英勇善战的光复军离开了上海,攻取南京,他们以寡克众,威名显赫,南京很快光复。随后黄兴指调李燮和率领光复军西援武昌,又与江浙革命军组建联军,推李燮和担任“援鄂联军总司令”, 李燮和由此得以三任、四任总司令之职。
南北议和期间,李燮和力主北伐,反对孙中山与袁世凯妥协。1912年1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向李燮和颁发了“光复军北伐总司令关防”,李燮和在南京第五次就任总司令,随后率部誓师北伐,号召将士们“矢志灭敌,必坚必贞”,北上开赴烟台与清军作战。接着,南北议和告成,李燮和即停止了军事行动。 1912年3月,李燮和主动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辞光复军总司令职,解甲归田。
上述历史事实充分证明辛亥革命的两个标志事件——武昌起义和上海起义,其起发动和领导的主要负责人和革命军事力量都不是孙中山和同盟会,而是蒋翊武、黎元洪、黄兴,李燮和。 必须承认,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全力鼓吹民族革命多年。而在辛亥革命前呼唤民族觉醒,鼓吹民族革命的人大有人在,如邹容的著作《革命军》,陈天华主办的《猛回头》等,风靡海内外,当时其名声和传播效果远大于孙中山。 还必须承认,孙中山和同盟会策动过多次起义,但全都失败了,且对清王朝的政权基础没有多大撼动。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发动的广州起义,失败时,同盟会多年聚集的革命党人大多牺牲。以致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孙和同盟会没有力量主导这场革命了。 孙中山和同盟会为什么多次起义均完全失败,一个基本因素是他们在国内、特别是在清军内没有根基。而武昌和上海起义得以成功,恰恰是由于军人的参与,这正是同盟会的软肋。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和国民党不是、也不可能是辛亥革命的发动和领导者。 由于陈其美死后,他的把兄弟蒋介石和陈其美侄儿陈果夫、陈立夫兄弟长期把持国民党中央以及宣传舆论机关,极力抬高孙中山和同盟会一系的历史作用,加上后来李燮和列名“筹安会”,故长期全面封杀李燮和在上海南京起义光复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刻意抬高美化陈其美,已美化同盟会(国民党),才成就了现在面目全非的辛亥革命“英雄史”,孙中山死后也被追认为“国父”,陈其美死后享受国葬。而辛亥革命的真正领袖蒋翊武被袁世凯杀害、黄兴被挤出同盟会核心,李燮和被国民党定义为“叛徒”。 综上所述历史事实,辛亥革命的真正领导和发动者不是孙中山,也不是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2010.6.18.) |
结论二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国民党。
一个是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组成的国民党,称之为真国民党。
一个是孙中山1914自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后来他自称国民党。这里称之为伪国民党。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社会,盗取发动辛亥革命的真国民党旗号,很的很难说清。
孙之所以能当上临时大总统,是当时同盟会与国民共进会其他党派共同妥协推荐结果,
而非因为其领导该党。就如同台湾绿营斗到最后,在自己都无法胜出情况下,各派推荐出了毫无根基的蔡英文。
当时孙文只不过是在海外叫嚣民主自由。
当时同盟会转化而来的国民党领袖根本就非孙。
而推翻民国的却是孙自我组建的国民党。是由孙1914年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后自己改称国民党。
请问1914年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如何推翻1911年的满清?
后蒋介石就是掌握了这股力量。
辛亥革命后,17省代表在南京,商讨建立中央政府,选举总统,两个热门候选人黎元洪和黄兴。两派相持不下。得知袁世凯也赞成共和,因此决定暂缓选举临时总统,虚位以待袁世凯反正。正好这时候孙中山从法国马赛回国抵达上海。困为孙有威望,又有同盟会、国民公党等支持,立宪派和军阀都认为孙是在争取袁世凯反正之前的总统人选。于是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预备会。成立中华民国。孙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刚半个月,也就是1912年1月22日,孙声明表示,倘若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能宣布赞成共和体制,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并且推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溥仪逊位,清朝正式终结,孙于是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2月南京参议院选出袁世凯为第二届临时大总统,并于3月在北京宣誓就职。就职后迁南京临时政府到北京。
袁是北洋军阀,所以叫北洋政府。这时候还是临时政府,1913年初,大选,国民党(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孙被选为理事长,但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为理由谢绝,并委任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获胜。后宋教仁被暗杀。国民党等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北洋政府统一全国。10月当选正式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4年孙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发表讨袁宣言,要求党员向孙个人绝对效忠,要按手模宣誓。部份同时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反对,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如黄兴、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等俱未加入中华革命党。
袁复辟失败,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后张勋复辟失败,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再后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举行国会选举,1918年8月成立新的国会,选北洋元老徐世昌为大总统。
1917年7月孙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并誓师北伐。广州护法政府大多桂、滇系军人控制,孙实力有限,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孙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
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被架空,被迫去职。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陈炯明击退盘踞广州的桂、滇系,请孙重回广州。1921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为大总统(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但因陈炯明不同意北伐,炮击总统府,孙化装离粤,退居上海。
1923年1月,拥护孙的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等联合组成西路讨贼军,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败退至东江。2月,孙得以重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12月,孙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孙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改组国民党。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为校长,准备北伐。
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推倒大总统曹锟,邀孙中山北上共襄国事。1925孙到北京不久逝世。后直系和奉系赶走冯玉祥,控制北京政府。同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6年北伐开始,1927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1928年退出京津,向东北收缩。同月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政府结束,同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由此进入蒋统时代。
结论三,发动辛亥革命的真国民党在1949年后改称民革。
整个民国政党历史
同盟会,共进会,光复会在国内领导了辛亥革命。
在与各路军阀较量中,大家为了相互妥协,大家推荐了一个在海外打酱油闹革命的无名小卒孙中山。
孙被袁驱逐后,心怀不满,利用做过临时大总统威望在日本组建了中华革命党。
回国后,在那信息不发达时代,自称中国国民党,自称领导了辛亥革命来窃夺胜利果实。
后共产党出现,初期也被骗。
后出兵做了这伪国民乱党。
本文於 修改第 1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