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慈善的积极作用是开创性的!
国台办应该在这次陈光标事件后积极学习这种“民间交流和直接与台湾老百姓打交道”的方式!
过去那种玩“上层路线”,走“官官相见”的套路,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
让利不能让给那些当官的或者财团,直接帮助老百姓才是真的有效!
陈光标来台湾是形成了一股旋风的,对于台湾民间是很有意义的!
两点作用:1.戳破了台湾一些官僚与媒体的伪善;2.积累了对于大陆的一些新看法与新善意!
台湾的一些利益集团是真正不希望陈光标来台湾的,也不希望大陆直接对台湾老百姓喊话,接触和交流的!
如果大陆可以有效的和台湾老百姓谈心,搏感情——不要几年一些我们常见的老把戏就玩不下去了!起码玩“丑化大陆与仇中”就很难玩了!
台湾老百姓是很老实的一个群体——他们重视感情与体验,缺少对于政治哲学的理解和智慧。
如果你被认为是好人,是兄弟,台湾老百姓会真心对待你!你的政治主张,他们其实是可以包容的!
也就是说,台湾老百姓不是那么“政治性很强”的族群!台湾老百姓过自己生活,讲究中国传统的伦理是第一位的——关心政治,研究政治的是很少的。所以,台湾老百姓有时候会被政治人物“骗选票”骗很多次也是有原因的——缺少政治运动的训练,缺少系统的哲学学习!
因此,政治人物在台湾的做法,恰恰不是去“做理论”,而是“搏感情”!用这种办法做“情绪动员”。于是我们就看见很多荒诞的主张与民粹的政治!
但是,这是可以破解的!陈光标的真性情,陈光标“做好事还被欺负”的这种形象,陈光标的“平民出身”,陈光标的“员外相貌”,陈光标的“非权贵,很慈悲”的感觉,陈光标会“讲笑话,会唱歌”等等.........这些都很对台湾民间的胃口!
台湾是一个“民俗”社会——你会与群众打成一片,会讲笑话和他们一起唱歌喝酒,真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者构成利益共同体——他们就会挺你!他们不见得那么理性与理想性——有时候“讲道理”不如“讲兄弟”!
这不是他们不懂道理,而是华人传统上的一些伦理与闽南民性——自己关起门来会改正,会反思,但是自己“自家人”不能被外人“欺负”。
因此,有些时候,明明知道是自己这边的错误,外面逼上来就非得拧上——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比如陈致中的嫖妓——难道绿色背景的老百姓真不知道他是个骗子吗?当然是知道,但是蓝营要“赶尽杀绝”的“打上门”来——那么,家乡的,或者深绿老班底就非得“先挺了再说”!
这确实不理性,没水准,台湾不分蓝绿其实都批评过“陈致中当选”——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宗法社会”的一些传统性格!
因此,台湾老百姓是善良的,朴实的——你落难或者到霉的时候,老百姓可能会对你包容与“讲好话”,你发达的时候要是稍有不谦虚,老百姓就很在意你!这是很传统中国的感觉!台湾民间老百姓是有很朴素的“左派情怀”的!台湾老百姓也是很善于原谅与同情人的!
台湾本省出身的政治人物是很懂这个民性的——所以绿营小心小心的处理陈水扁,不期望给老百姓“陈水扁出事,自己人就踩”的感觉——这个包括对陈致中的态度也是一样!但是,这不等于台湾老百姓还在支持陈水扁——本质上的意思是:陈水扁这家伙是个混蛋,好在现在这家伙已经坐牢了,受到报应了!但是这家伙好歹也是本省贫户出身,也给大家以前“挣过脸面”——现在他已经这样“倒霉”,大家就且不“落井下石”去“再踩他”了——哪怕他是恶人!如果蓝营什么的老是“不依不饶”,我们口头上也决不能“输人”,任意让陈家被人“欺负”。
这种情怀其实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情怀,这种“敢于原谅”的善良也是很伟大的一种民族韧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不是全部)!
比如抗战后很多老百姓收养日本人的孤儿,后来又放他们回日本都是本质上相同的一些事情。
台湾老百姓的善良与特点,恰恰是两岸中国老百姓共同的特点!
陈光标在台湾现在被一些老百姓叫“活菩萨”,这种传统小说情节一样的“拔高”,恰恰再次说明了台湾民间的一些族群性格特点!
国台办不可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反省!单单的靠“给人收买感觉的让利”其实是反效果的——花了钱,老百姓未必就十分感谢!
说到台湾民间是怎么看陈光标的?
我在solarism城的文章下面恰恰是很好的台湾真实的民间声音!
这个是连接:https://city.udn.com/59483/4460136
事实上UDN很多评论与新闻下的跟贴都表达了对于陈光标的肯定,对于陈辉文这家伙的谴责!
我随手看了今天哇新闻的人气第一的新闻《陳光標:郭董低調、我高調 愛心平等》下的评论,这些绝对多数都是赞扬陈光标的。这与陈光标刚来时台湾政治人物和台湾媒体的表现完全不同世界啊(现在台湾老百姓骂了好几天,终于开始转性醒悟“选错题目”了)!
这才是事实与真实!
给出这个链接:http://dignews.udn.com/forum/post.jsp?news_id=6128839&reply_order=¤tPage=1&type=&date=#pagelist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