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論壇
市長:乱石  副市長: 中州楚佩紫气东来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中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歷史評論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毛澤東主席決策中國自主建造核潛艇的全過程
 瀏覽427|回應0推薦2

1945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坐而论道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1974年8月1日,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極不尋常的日子。這一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46週年紀念日,也是中國第一艘自己設計製造的魚雷攻擊型核潛艇正式交付海軍服役的日子。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增加了一件極具戰略威懾力的“殺手齔”武器,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又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人們懷著異常激動的心情,凝望著這海上的巨鯨--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它凝聚著毛澤東和黨中央多少領導同志的心血;它包含了全國多少科技人員、工人、幹部和解放軍指戰員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的汗水!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的結晶。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中國人民為有了自己的核潛艇保衛著祖國的海疆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當時世界上許多人士為正處在被封閉和動亂中的中國擁有了自己的核潛艇而大為震驚和不解。他們知道,中蘇關係自50年代末就開始惡化,中美之間那時還未建立外交關係,無論蘇聯或美國都不可能援助中國製造核潛艇。他們不敢相信,中國領導人敢於作出如此驚人的決策,他們不敢相信,中國人能靠自己的力量造出如此高知識密集、高技術密集型的核潛艇。但事實已經證明,中國人民就是在缺乏外國技術資料,沒有用一件外國材料和設備的情況下,完全靠自力更生設計製造出優於世界同類第一代水平的核潛艇。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英明決策,中國人民不畏艱險、勇於可攀登的智慧和力量,將永載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一、“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1958年6月底,毛澤東圈閱批准了中國研制導彈核潛艇的報告。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科研項目在中國大地秘密展開

  潛艇的遠航能力是衡量潛艇作戰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然而潛艇體積的限制和對燃料的消耗,使潛艇的優點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核潛艇以核動力推動,由於核燃料能量非常集中,用量極少就可以獲得巨大的能量,一公斤鈾完全分裂可產生的能量相當於2800噸優質煤或相當於2100噸燃油充分燃燒後得到的能量。因此,核潛艇只需攜帶很少的核燃料就可完成漫長的遠洋航行;另一方面,它長期潛伏的能力和神出鬼沒的機動作戰能力也會令水面艦艇大傷腦筋。現代核潛艇具有陸基戰略武器無法比擬的“第二核打擊力量”的優點。因此一些軍事專家指出,“潛艇核動力裝置的研製成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海軍軍事技術上空前的大變革。”

  在世界上,美、蘇等大國都加緊進行核潛艇的研制工作。1954年1月21日,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以核燃料作為動力的潛艇。隨後,蘇聯、法國、英國也相繼擁有了自己的核潛艇。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大國的中國怎麼辦,中國何時能夠擁有自己的核潛艇?這是以毛澤東為首的新中國領導人掛在心頭的一件大事。

  早在1953年2月,毛澤東在乘軍艦沿長江考察時,應海軍將士們的請求,揮毫為5艘艦艇寫下了內容相同的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題詞。這題詞寫得筆走龍蛇,蒼勁挺拔,顯示了毛澤東振興海軍,加強海防的強烈願望和急迫切心情。這也是毛澤東對近代中國的歷史,經過沉痛思索後,在激憤中有感而發,寫下的題詞。題詞代表了全中國人民的願望和意志,成為照亮新中國海軍建設航程的燈塔。

  毛澤東這次視察乘坐的“長江”號和“洛陽”號軍艦,一艘是江南造船廠製造的,不足400噸;另一艘是日本製造的,不足1000噸,而且仍以煤和柴油作動力。軍艦航行在浩瀚的長江裏,顯得太渺小了。毛澤東站在甲板上,強勁的江風,撩起了他的大衣前襟,他在靜靜地思索:我們的海軍是多麼的落後,落後就要挨打。精通歷史的毛澤東對艦上的官兵講述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段慘痛歷史:近代的中國有海無防,帝國主義從海上破門而入,侵略我們國家。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一百多年裏,帝國主義列強80多次入侵,每次都從海上來。他們從旅順、遼東灣,從塘沽、渤海灣,從煙臺、青島膠州灣,從海口,從雷州半島,從欽州灣,由北到南的所有海口闖進中國來。一部中國近代史,幾乎就是列強海上入侵史。毛澤東列舉了帝國主義從海上侵略我國的罪行,又怒斥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晚清封建統治階級,重陸輕海,畏敵如虎。先是禁海,等帝國主義打進來了,就投降。“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在砲口威逼下,被迫簽訂了幾百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毛澤東越說越氣憤,為了使自己平靜一下,他沉思了片刻說:所有這一切慘痛的歷史教訓,都告訴我們,今后帝國主義侵略我國,也會從海上來。現在,太平洋還不太平。毛澤東看著朝氣蓬勃的青年水兵們,精神振奮,滿懷期望地號召,“中國人民一定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

  在三天三夜的航行中,毛澤東在不斷地思索。他時刻把海軍的建設放在心上,特別強調抓科學研究和尖端技術。他說,現在不搞,將來就來不及,趕不上了。

  1955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我們進入了這樣一個時期,就是我們現在所從事的、所鑽研的……鑽現代化的國防,並且開始鑽原子能這樣的歷史的新時期。”(《毛澤東文集》第6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頁)1956年1月,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毛澤東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的號召。這一年的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的《論?大關係》的講話中又指出:“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後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砲,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毛澤東文集》第7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頁)

  毛澤東這些富有遠見的思想,成為我國發展國防尖端科學技術的指針。

  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決策,國務院成立了科學技術規劃委員會,組織全國數百名科學技術專家,經過反覆研究,制訂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了“重點發展,迎頭趕上”和“以任務帶學科”的科學技術發展方針,確定了57項重要科學技術研究任務,“原於能作為軍用動力堆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項。與此同時,海軍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有關指示精神,制訂了海軍科學技術和裝備建設發展規劃。為了貫徹毛澤東關於“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的指示和國家關於“重點發展,迎頭趕上”的發展方針,經與一、二機部和科學院有關部門研究,海軍提出了發展導彈核潛艇的規劃。

  1958年6月,隨著我國第一座實驗型原子能反應堆開始運轉,一直縈繞在主管國防科技事業的聶榮臻元帥心頭的一個想法終於成熟了:中國要研制自己的導彈核潛艇!

  此時距“鸚鵡螺”號下水已經4年,4年之中,世界核潛艇發展非常迅速,美國宣佈從1955年起每年平均建造7艘核潛艇,到1971年建成一支擁有110艘的核潛艇部隊。我們不僅面臨著來自陸地上的核威脅,而且面臨著來自海洋的核威脅。

  為了迅速啟動中國的核潛艇研制工作,聶榮臻邀集海軍蘇振華政委、羅舜初副司令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一機部副部長張連奎,二機部副部長劉傑,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副院長王諍等領導同志和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就研制導彈核潛艇問題進行了座談討論。與會者對研制我國的導彈核潛艇表現了極大的熱情,並就研制的原則、進度、任務分工、組織領導、總裝廠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

  6月27日,聶榮臻元帥親自起草了一份絕密報告--《關於開展研制導彈原子核潛艇的報告》,報“德懷同志,總理並報主席、中央”。報告指出:“我國的原子反應堆已開始運轉,這就提出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原子動力利用於國防的問題。關於和平利用方面,科委曾開過幾次會進行研究,已有佈置。在國防利用方面,我認為也應早作安排。為此,曾邀集有關同志,進行了研究,根據現有的力量,考慮國防的需要,本著自力更生的方針,擬首先自行設計和試製能夠發射導彈的原子潛艇。”“擬以羅舜初、劉傑、張連奎、王諍等四同志組成一個小組,並指定羅舜初同志為組長,張連奎同志任副組長,籌劃和組織領導這一工作。”

  這個報告一送上去,當即就得到了批准。6月28日,報告送審第二天,周恩來總理對報告作了如下批示:“請小平同志審閱後提請中政常委批准,退聶辦。”6月29日,鄧小平總書記仔細審閱報告後批示道:“擬同意。並請主席、彭總閱後退聶。”鄧小平還在加快研制進程的有關表述旁加注“好事”。國防部長彭德懷和毛澤東主席也很快圈閱了這個報告。就這樣,一項事關海軍建設大局,也關係到國防現代化建設大局的重要尖端技術工程就決定了。隨即,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專門領導這項工作的班子,由羅舜初任組長,劉傑、張連奎、王諍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籌劃和組織核潛艇的研制工作。

  毛澤東作出研制導彈核潛艇的決策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和核潛艇研制工作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二機部於當年9月組建了反應堆研究室,負責核動力研究。海軍和一機部共同組建了核潛艇總體研究室,負責總體設計、研究和任務的安排落實。

  從此,研制導彈核潛艇這項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科研項目,在中國大地上秘密拉開了序幕。

  二、赫魯曉夫說:核潛艇技術複雜,你們搞不了;花錢太多,你們不要搞;我們有了,你們就有了;我們可以組織聯合艦隊。對此,毛澤東憤然指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為加速實施導彈核潛艇的研制工作,中央軍委於1959年11月決定:核動力由二機部負責,艇體和設備由一機部負責,海軍負責抓總。據此,海軍修造部組建了核潛艇總體組,對艇總體設計進行了探討研究。

  中國人自己研制導彈核潛艇,在很多人看來,真可謂是“天方夜譚”。因為在這之前,中國的常規潛艇還處於襁褓之中。

  1953年夏,中國海軍才裝備第一艘常規潛艇。這是一艘c型潛艇,服役年限已過60年,渾身傷痕累累、鏽蹟斑斑,而且“缺胳膊少腿”,並失去了自身動力,根本無法航行。就是這艘常規潛艇,還是1949年毛澤東出訪前蘇聯時,通過和蘇聯會談,由前蘇聯政府贈送的。儘管如此,人民海軍總算有了走向海洋的第一代現代兵器。1954年6月19日,我國又從前蘇聯購買了兩艘舊式潛艇,分別命名為“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同年7月又購買了另外兩艘潛艇。之後,我船舶工業就開始了常規潛艇的仿型設計、建造工作。直到1969年5月,我國海軍才正式用上了全部由國產材料、設備建造的常規潛艇。

  在連常規潛艇都不能自主研制的情況下,上馬研制導彈核潛艇,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當時,核潛艇的研制是和其他核武器的研制同時進行的,最大的困難是缺乏懂核技術的人才。除了少數幾個科學家懂得核科學之外,大多數科學工作者對核的了解還很膚淺。而美國和前蘇聯雖然已經製造出了核潛艇,但其技術屬於高度核心機密,中國根本不可能得到。我國核潛艇在研究之初,研究人員手中只有兩張外國雜誌上發表的有些模糊的核潛艇外形照片,至於核潛艇的內部結構和核動力裝置,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研究人員不僅缺乏起碼的關於核潛艇的資料,而且當時的研究條件極為落後,沒有高性能計算機,也沒有先進的測量儀表。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回憶當時的情況說:“當時我們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借鑒。偶然發現有人從境外帶回一個玩具潛艇,我們也反覆揣摩、研究,想從中得到某種啟發。”

  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研究條件下,核潛艇總體組靠集體的聰明才智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於第二年就拿出了核潛艇總體方案的構思。

  中國核潛艇研制計劃剛剛提出時,中蘇關係尚處於蜜月期間,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聶帥當初提出計劃時考慮的措施之一。

  1958年10月,中國海軍政委蘇振華率代表團訪蘇,達成了從蘇聯引進部分海軍裝備的協議,並於1959年2月4日正式簽訂。這就是著名的《二四協定》。根據協定,蘇聯方面向我方提供了常規潛艇的技術資料和設備,派遣專家幫助中國製造,讓中國代表團成員參觀了列寧號原子破冰船和幾種艦艇等。儘管蘇方對校潛艇的技術資料?分保密,不肯吐露實質性的內容,但還是回答了一些關於核反應堆方面的枝節問題。

  赫魯曉夫之所以對中國還比較友好,是因為當時蘇聯領導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比較激烈,赫魯曉夫為穩定自己的地位,還需要中國共產黨的支持。

  然而,隨著赫魯曉夫自感地位已經穩固後,他那唯我獨尊居高臨下強加於人的面目就逐漸表露出來。正是他這种老子天下第一,要加強對“兄弟黨和兄弟國家的控制”的立場,導致了中蘇之間關係的破裂。

  赫魯曉夫任職期間,曾兩次來華訪問。關於中蘇兩國最高領導人的會談,赫魯曉夫在《最後的遺囑》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我們剛剛開始建造柴油機潛艇和核動力潛艇時,我們的海軍部門便建議政府要求中國政府能同意在中國建立一座長波無線電台,以便我們能與在太平洋航行的我國潛艇部隊保持通訊聯絡。”為此,赫魯曉夫指使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和蘇聯駐華大使尤金進一步向中國提出建立聯合艦隊的要求。

  關於當時蘇聯要求在中國建立長波電台和建立聯合潛艇部隊的內幕,在美國某大學國防安全與軍備控制中心供職研究核潛艇的美國教授約翰‧威爾遜‧劉易斯是這樣講述的:

  “早在1958年4月18日,蘇聯國防部長拉季翁‧揚‧馬利諾夫斯基已寫信給彭德懷,倡議在1958至1962年間中蘇聯合建造一個長波無線電傳輸中心和一座遠距離無線電接收裝置。蘇聯將為這兩座裝置提供70%的資金。北京把馬利諾夫斯基的建議看作是一種‘控制我國情報和保密通訊’的企圖而予以駁回。

  “在中國人看來,這是一個關係到國家獨立自主權的問題。在他們的自力更生定義中,這屬於控制企圖。因此,彭德懷於1958年6月12日通知蘇聯國防部長,表示中國同意利用蘇聯的技術援助,但由中國人自己花錢建造這兩座裝置。7月11日,莫斯科突如其來地拋出了一份協議草稿,主張兩國聯合經管這兩座通訊臺站,而由蘇聯支付全部費用。北京方面對這份草稿作了大量修改,中國人表示要建立並擁有這兩座無線電通訊臺站,並僅就他們不能製造的設備和材料向蘇聯發出訂單。

  “隨著緊張關係的陞級及兩國對草稿的針鋒相對的做法……蘇聯選擇這個時機向中國提出一項補充建議,要求建立一支聯合潛艇部隊,從而使事態進一步惡化。周恩來6月28日的信要求為中國海軍提供更多的技術援助,使莫斯科以為中國人準備與他們打交道,並且只能提出一種折中方案。7月份,蘇聯大使尤金拜訪了政治局委員劉少奇,談論了關於中國要求援建核潛艇工程的問題,尤金趁機兜售克裏姆林宮關於建立一支中-蘇潛艇部隊的反建議。

  “7月21日,正值雙方誤解達到頂點的時候,尤金拜會了毛澤東。尤金以赫魯曉夫的名義詢問中蘇兩國建立聯合潛艇部隊的可能性。毛澤東問道:‘首先,我們應明確指導原則。你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靠你們的幫助來建立這樣一支潛艇部隊,否則你們就不給我們援助?’彭德懷出席了這次會見。當議題轉入無線電通訊臺站時,彭德懷重申中國反對建立這個長波臺,他說:‘所有權應屬於我們,否則這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毛澤東又進行了補充,明確地指出肯定‘不贊成組織一個軍事聯盟’。

  “翌日,尤金和毛澤東再次會談。這位中國領導人反覆重申反對建立長波無線電台,並聲稱:‘建立聯合潛艇部隊是一個涉及中國自主權的政治問題’。毛澤東看著尤金,憤怒地大聲說:‘在政治立場上,我們絲毫不會讓步……你可以說我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如果你這麼說,那我就不得不說你們已把俄羅斯的民族主義擴展到中國海疆了。’這次會談之後,尤金電告赫魯曉夫說:當蘇聯的建議被提出時,毛澤東喊道:你竟敢提出這樣的建議?!這個建議是對我們國家尊嚴和主權的侮辱!”

  就此事,赫魯曉夫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很顯然,毛澤東完全沒有尊重尤金……當他和毛澤東在哲學方面發生意見衝突時,作為一個大使,尤金軟弱並且是一個很糟糕的外交官……他使我們感到不滿意。”

  很顯然,赫魯曉夫以為此事沒有辦成,是因為尤金無能,他決定親自出馬。

  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赫魯曉夫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會談中,赫魯曉夫出人意料地要求中國政府同意蘇方提出的“關於建立聯合艦隊與在中國沿海建立長波臺的建議”。赫的這一意圖控制中國的要求,理所當然地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

  1959年6月20日,蘇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借口當時蘇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正在日內瓦談判關於禁止試驗核武器的協議,提出中斷對中國的若干重要援助項目,以施加壓力。

  9月30日,赫魯曉夫率蘇聯黨政代表團再次來華訪問,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週年慶典活動。赫魯曉夫這次是在第一次訪美後來到中國的,他在戴維營剛剛與美國總統舉行了會談,並參觀了美國的核潛艇。赫魯曉夫在參觀中對美國的記者吹噓說:“我們蘇聯的核潛艇,比你們美國的核潛艇數量又多,速度又快……”

  當然,赫魯曉夫這次到中國來,決不單單是參加新中國的?週年慶典活動,他是抱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繼續要求中國同意蘇方在中國建立聯合艦隊與在中國沿海建立長波臺的問題。果然,在蘇聯代表團到達當天的會談中,赫魯曉夫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會談的場面是這樣的:

  赫:毛澤東同志,我們關於建立這個聯合艦隊的建議,不知道你們做了進一步考慮沒有?

  毛:不行。這個建議,我們早就答覆過你們了。

  赫:那,關於在你們這裏設立長波電台的事呢?

  毛:不行。我不想談論這件事。

  赫:毛澤東同志,我們將給你們建電台的錢,對我們來說,電台屬於誰無所謂的,只要我們能用它同我們的潛艇保持聯絡,我們甚至願意把電台送給你們--我們只希望儘快建臺。

  毛:我再重複一遍,我不想談論這件事。

  赫:我們的艦隊在太平洋遊弋,我們的主要基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我們最好能達成一項協議,使我們的潛艇能在你們的國家裏有一個基地,以保障加油、修理和艦員上彼岸休假……

  毛:我最後再說一遍,不行!赫魯曉夫同志!

  赫: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之間在相互合作、供應方面不存在任何困難--而我們竟連這麼簡單的一件事,都不能取得一致意見。

  雙方沉默了片刻後,性情較為急躁的赫魯曉夫又重複了上面的話。不過這一切都打動不了毛澤東,他揮了揮他那巨大的手,說出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我們不想讓你們到這兒來,過去英國和其他外國人佔領我國多年,我們再也不會讓任何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使用我國的領土。

  會談中,中方提出希望蘇方不要中斷1957年10月15日由聶榮臻、陳賡、宋任窮代表中國政府和蘇聯政府代表團在莫斯科簽訂的蘇聯在火箭和航空等技術方面援助中國協定中所規定的項目,並再次提出核潛艇技術問題。

  赫魯曉夫說,核潛艇技術複雜,你們搞不了,花錢太多,你們不要搞;蘇聯有了核潛艇,你們就有了,我們可以組建聯合艦隊。

  就這次會談的情況,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在我訪問中國期間,毛澤東曾經向我提出要幫助他們製造核動力潛艇,我對他這種異想天開只是一笑置之。

  “我誠懇地告訴他,核動力潛艇技術複雜,價格昂貴,你們搞不了,蘇維埃國家的海軍擁有這種戰略武器,同樣可以保衛你們的國土。

  “還沒有等我說完,毛澤東就激怒起來。

  “接著我告訴他,希望在他的港口設立長波電台,中蘇組成聯合艦隊以便於核動力潛艇在沿海進行活動。

  “毛澤東更加憤怒,他突然站了起來,揮舞著他那巨大的手掌說:‘你們不支援我們,我們自己搞。

  “這樣,談判不歡而散。”

  10月1日這天,赫魯曉夫應邀登上天安門城樓,同中國領導人檢閱遊行隊伍。他指著正在天安門前通過的民兵方隊說:“這,將是核導彈下的一堆肉。”接著他陰沉著臉告訴毛澤東,蘇聯準備撤走所有援華專家。

  話說到這個份上,由蘇聯援建核潛艇之事不用再提。毛澤東憤然指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成了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奮勇當先,拼命搞出中國核潛艇的源源不竭的動力。

  赫魯曉夫離開中國後,中蘇關係開始全面緊張。到1962年,蘇聯從我國撤走了全部原子能專家。全面依靠前蘇聯技術的原子彈研制工作遭到了致命的打擊。而此時,中國大地上又發生了連續3年的自然災害以及政策上的失誤,從而使整個經濟建設處於最困難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號召全國人民艱苦奮鬥,堅決走自力更生道路的同時,經過冷靜的思考,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國民經濟建設八字方針。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聶榮臻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研究了在新形勢下如何發展國防尖端技術問題,根據當時國家財力、物力和人力狀況,確定國防科研工作“縮短戰線,任務排隊,確保重點”的方針,把研制原子彈、氫彈放在第一位,其他項目都要重新進行調整以縮短戰線。

  根據這一方針,海軍與有關工業部門一起分析了海軍裝備建設面臨的矛盾和形勢,大家認為,在當時科研力量不足和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海軍要集中力量仿制改進幾種型號的常規艦艇,核潛艇的研制工作,本著少花錢、少用人的原則,集中力量進行幾項技術複雜、週期長的關鍵項目研究,其他項目暫時停止。當海軍和二機部將這一意見上報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審批了這個報告,決定先集中力量搞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潛艇項目先暫時下馬。並明確指出:科學研究是長期任務,應該保留一部分少而精的骨幹力量,集中研究解決核潛艇的一些關鍵項目,以便發展已有的研究成果,並為下一步恢復研制做準備。

  面對這個無可奈何的選擇,大家默然無語。陳毅元帥還是捨不得下馬,提出:“我不贊成這方面的縮減,而贊成繼續進行鑽研,不管要八年,?年或?二年,都應加緊進行。”

  然而,無論人們的主觀願望多麼美好,以當時的國力確實無力同時支撐原子彈和核潛艇這兩個大攤子,核潛艇工程最終還是下馬了。

  核潛艇工程下馬之後何去何從?海軍領導和艦艇研究院黨委根據中央的指示做了多次研究,艦艇研究院院長劉華清和政治委員戴潤生還向聶榮臻元帥做了彙報。中心意見是:我國的原子事業應由兩大塊組成,一是原子武器,一是原子動力,從長遠考慮,核工業動力潛艇研制工作不宜全部下馬,否則,不僅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而且技術隊伍也將散失,以後再重新上馬,困難更多。一句話,核潛艇工程的種子要保住,只要種子還在,就不愁沒有開花結果的時候!

  周恩來總理非常重視這份報告,與這份報告同時上報的還有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份報告,二機部也不希望核潛艇工程徹底下馬。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主持中央專委開會進行了慎重研究。

  1963年3月,中央專委決定,在國民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保留一個由50多人組成的核動力研究室,繼續從事核動力裝置和艇總體等關鍵項目的研究,為國民經濟恢復之後完成設計試製核潛艇作技術上的準備。

  50的多人隊伍,承擔龐大的核潛艇工程,顯然力不從心。但是以總工程師彭士祿為首的核動力研究室已經很滿足了,他們堅信核潛艇工程還會有重新上馬的一天。他們邊學邊干,為核潛艇工程作理論上的準備。在渤海灣望海寺舊址上,有幾排平房,徹夜燈光通明。這裏住著留下來繼續研制核潛艇的科技人員。天,是那樣的寒冷,沒有煤火取暖,房裏冷得像冰窖。糧,少得可憐,不能維持一個人的正常需要,經常餓得肚子咕咕亂叫。“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號召,給了他們無窮的力量去戰勝任何困難,他們每天忍饑挨凍通宵達旦地埋頭工作。為了培養科研力量,彭總工程師和蔣濱森等幾個了解核動力的專家給全研究室開了5門課:反應堆物理、工程熱力學、自動控制、結構以及動力裝置。

  這50多人就是核潛艇工程的種子!他們惟一的願望是儘快渡過這段暫時的困難時期,努力創造條件,積蓄力量,爭取早日使這一尖端項目重新上馬。

  三、原子彈爆炸成功,核潛艇工程重新上馬,中央軍委發布“特別公函”,毛澤東連續四次作出批示,周恩來列出專家保護名單,核潛艇工程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順利前行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大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振奮了全國科技工作者的信心。與此同時,全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貫徹調整方針,依靠自己的力量,終於戰勝了3年自然災害,使國內經濟形勢有了明顯好轉。我國還成功地發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仿制改進的魚雷快艇、導彈快艇、獵潛艇和中型常規動力潛艇也相繼取得成功。這標誌著全面進行核潛艇研制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1965年3月13日,第二、第六機械工業部黨組聯合向中央專委寫了關於核動力研究機構劃歸二機部領導和七院成立核潛艇總體研究機構的報告。周恩來總理於3月20日召開了中央專委第?一次會議,研究二、六機部的報告,批准核潛艇工程重新上馬,並要求二機部負責在1970年建成陸上模擬堆,下半年提出具體規劃報中央專委。周恩來在會議上說,“核潛艇是高、精、尖技術,一旦上馬,各項工作必須緊緊跟上,計劃要周密、措施要落實。要多動腦筋。充分發揮創造精神。沒有創造性的工作,任務是無法完成的。”

  核潛艇工程終於重新上馬,兩年前保留下來的種子終於又有了破土而出的機會了!曾經參與核潛艇工程的科技人員奔走相告,慶祝這來之不易的決定。是啊,有誰能夠比此時的他們更高興呢?工程下馬的兩年間,他們儘管對核潛艇事業依然充滿熱愛,但是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一無經費,二無儀器,三無時間,根本無法從事心儀已久的核潛艇事業。

  我國的核潛艇工程重新上馬之時,世界主要軍事大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已經研制出來並裝備海軍部隊,此時我們的核潛艇工程該從哪裏著手?

  二、六機部根據中央專委第?一次會議決定精神,經過反覆論證認為,導彈核潛艇必須裝備的潛地導彈及其武器系統的研制?分複雜,核潛艇本身以及與導彈配套的關鍵設備技術問題多,難度大,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解決,因此他們建議核潛艇研制分兩步走:第一步先研制反潛魚雷核潛艇,第二步再研制導彈核潛艇。於是他們又分別於7月10日和7月15日向中央專委報告了關於研制核潛艇和核動力的具體建議。周總理於8月15日召開第?三次中央專委會,逐項研究了二、六機部的報告,基本上同意了報告提出的各項建議,並將形成的決定分別向有關部門發了7個通知。通知明確了關於研制核潛艇的三項原則:一是認真執行大力協同的方針;二是立足於國內,從現實出發,分兩步走,先研制反潛魚雷核潛艇,於1972年下水試航,再搞導彈核潛艇;三是第一艘核潛艇既是試驗艇,又要在主要戰術技術性能上力求配套,可以作為戰鬥艇交付使用。通知還對核潛艇研制的步驟、基本建設、經費和協作項目安排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對二、六機部提出的其他各項具體建議都規定了解決和落實的辦法。從此,中國核潛艇工程經過幾年停滯之後在全國範圍內又重新展開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45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