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 ]
我发小父亲是当年参与讨论的军代表之一
原子弹项目上马初期,的确是依靠苏联为主的思路。并且,从苏联援助156个项目来看,当时国家建设的优先考虑就是国防建设优先。所以,不管原子弹项目上不上,当时任何领导人都是国家安全优先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所以,你可以看见有人写的反驳帖子扯到国防和民用的问题,在这个话题本身是不沾边的。(后面的什么,他对胡赵的评价,基本已经定格了所以没有必要争论。)
而我为什么给出苏联撤离给我们带来的实际问题。这里就涉及当年大争论的核心。
1.原子弹能不能搞出来?也就是当时中国还处于农业国的基本国力,中国能不能搞出原子弹。主政的领导人没有底的很多。甚至毛泽东自己也没有底。不然就没有一万年也要搞的话。这个话,以今天来看就是豪言壮语。以当时来看,就是不顾一切的搞。就是蛮干。
2.就是涉及史文恭提到的缓建的建议。在当时的条件下,缓建实际结果可以从我们改革后军工忍一忍让一让来看结果。这个就是邓公,延续当年思路的惯性。这个一让,直到我前南使馆被袭击才告一段落。而当时的国防,我家长涉及的防空领域,当时就一句评:上海的防空系统还不如当时战时的南联盟。不然,也没有后来当时对台湾工作的一句评:节节败退。(节节败退是当时国台办在上海的负责人说的,也是我同学的家长)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现实。而前面一开头,我说的参与讨论的军代表,恰好是参与另一个方面的讨论。这个讨论相关如下:
搞原子弹,涉及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巨大,而且几乎难以看见经济效益。而当时在一五期间,中国已经初步建设了一个海陆空俱全的军事工业体系。当时主政的刘和周都在没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建议暂缓建设原子弹。把有限的国力集中在坦克飞机和导弹等常规武器上来满足我国当时的国防安全。
而经过军队和各个方面的专家论证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当时国力条件下。有限的技术能力和国家工业能力,都不足以支撑足够的常规国防军备来防御我国特别漫长的边界。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经济中心集中在沿海的倾斜与集中。我国有限的空军和海军,根本没有能力对抗美国及其盟友对我们的实际威胁。
而正是我们的常规力量无法提供有效的国家安全这个论证,让周的缓让刘的暂缓在毛泽东近乎赌博的力排众议中屈服了,原子弹及其相关项目才得以勉强通过成为当时国家倾其所有的一搏。这些相关内容,我想十年后的解密应该会涉及。(2008年外交部解密档案,解密年限在1951年。)
而这里的争论,呵呵。有时候不在特定的系统,不了解相关架构,不知道其中之艰难。为什么我会在意当年积攒的家底,尤其的核武器存量,认为是那些才让我们支撑到今天。
最后顺便说一句:原子弹爆炸前一年,美国和苏联几乎同时重新武装了印度。而,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二年,中印边境才真正进入长期的对峙状态。不然,在当时印度重新获得美苏武装后,是不是会急于报复并再次实施新的冒险行为,是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呵呵,这里更不要说什么帖子里刻意回避的原子弹存量在今天中美博弈中的价值问题了。
对于很多结果,我只能说我们赌赢了。不管你么评价毛,他比他的同辈人起码有赌的勇气。但是这样的赌,最终让中国和苏联走向分裂,也因此毛和他最有力的助手之一的刘和林走到了彻底的对立面。而这样走向的一个结果,却是在1971年美国冷战时期最虚弱的那年中美打开的彼此的大门。这对于曾经牺牲中国代价,用牺牲中国这个盟友换取印度这个盟邦并试图用中国利益换取美苏缓和的赫鲁晓夫感慨不已。毕竟赫鲁晓夫是无法对抗,从行政官僚到军事官僚集结而成的军工产业复合体的。而在中国,因为毛的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做到了很多人绯所思议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想这都是今后几百年里很多人都要争论的问题。
这样的争论,甚至在今天都会影响到今天的基本国策。不管谁不管他最终如何评价毛泽东,如果谁读不懂毛泽东,那么他对当代的现代历史必然是无知的。这样的无知,注定会让这些无知者用一种更复杂的眼光在余生中评价这个国家的前进或者在这样的复杂中安排自己的去处。而这个国家,会以更实用主义的态度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仅此而已。
------------------------------------------------------
还有国防建设,有个可持续性的问题。在原子弹有了后,一些人还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一段时间以来,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成为一种风气。然后这样的逻辑下,从科研到大学,基础职能基本都变成了圈钱的机器,本职工作的好坏都取决于能捞多少钱,能骗多少人。索性,帝国主义很实际。你有原子弹,我们打不进来。但是,你没有足够的威慑,我让你走不出去,或者起码不能让你舒舒服服的走出去。前南那一击,不过是人家坑欧盟的添头。打了也就打了。记得,当年中船和中远在前南使馆被袭击的当天,在泰国与东南亚的巨额合同就被取消了。人家外商说的忒直接,你们这也叫大国?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