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論壇
市長:乱石  副市長: 中州楚佩紫气东来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中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歷史評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转]葡萄的话,有关政改以及一些建国历史
 瀏覽863|回應4推薦1

lany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乱石

额,这个问题的初衷我很功利的


不过是提早知道要改,以为诺干年后才会改。现在写点东西,能加深一些人印象。就像很多人在大争论后靠无差别批毛混口饭那样。额,我自己都觉得恶心了。

不过后来,和朋友还有各个年龄的人以及各种履历与资历的人。讨论过去,讨论现在。一些事情,从功利到认真思考。起码我在网络上写的不是我反对的话,这些也拜我不靠什么笔杆子嘴皮子吃饭所赐。

我想说,现在又问题没必要把现在想象为地狱。也不要因为现在有问题,就把过去赞美为天堂。毕竟当年国力就那么点,这里多那里就少。在今天,我们建国积累的成就不容抹杀。不管是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那些推动什么的人,这样和我说过:不要因为反对什么去抹杀什么,不然在百年后,历史会给你写下你今天所做的。如果那样做,不但老百姓不答应,还有这样做,不仅和当年那么做的那些人行为没区别,而且下场也没有区别。

而弄明白,个中得失容易。具体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间段,即使我们穿越回当时,我们这样纸上谈兵之辈,也未必能做出更好选择。所以,我只写我自己涉及范围的分析。然后给我信得过的人评估,他们会有针对目前问题以及我们发展目标的相关方案。而至于选择什么方案,那会由更有能力,在这个层层残酷选拔出来的体制中的竞争者们来选择。

就那么简单。

-----------------------

(中午看这些文字时,忘了保存网址,就不再去找链了——懒羊羊的话)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278110
 回應文章
补充
推薦1


lany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乱石

简单点说建国三十年的复杂(略涉今天国内问题) [ 葡萄 ]

这里以时间为轴:

1.一五和大跃进中,当时中国中央企业占经济比例为20%,而在大跃进中采取的工作方法六十条,里面很多经验都在改革开放初期被采用。尤其是对企业自主经营的放权方面的内容你可以看看。

2.大跃进失败后,中国经济开始走进大一统格局。但是即使在1958年,在讨论苏联经济模式后。毛泽东提出了又红又专问题(这个你可看作反右),但是同时毛泽东又提到苏联模式的局限问题。尤其是关注在苏联形成的党内官僚阶层已经演变为特权权贵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论探讨最终演变为文革)

3.在大跃进失败后的国家经济回复过程中。中国官僚阶层急剧膨胀。到1965年,中国相关部委达到共和国历史上最高的65个。然后是毛和刘的决裂。这个决裂就是文革。

4.在文革中初期的1966-1968年,既是经济的大滑坡年。也是前所未有的党内斗争的一个高潮。而在其中先后卷入的派性斗争,都因为先后的垮台(以及之后的无差别平反)。里面发生的具体事由,如果可以把相关档案解密与公布,我们在改革后很多不合逻辑的事情都可以在这段历史里找到答案。甚至,在今天桌面上,桌面下做死斗的派系都会在那段历史里找到死结。而当年被无差别平反的敌对双方,如今都已经积聚了过于庞大的力量了。

5.如果说4是在阐述,毛泽东在目的3:解决周期律与避免党内形成苏联式的官僚特权阶层的过程中,给出了文革这个药方。而在解决中国生存环境问题总,毛在把中国拖向美国合作的过程中遭遇的抵抗绝对不比解决官僚集团问题小。这里毛遭遇了林的背叛。从某种角度上说毛的文革在那时候已经失败了。

6.毛在林败亡后,重新启用在文革初期被打到的官僚。但是,这样的官僚,都不可避免有毛派的烙印。其实即使邓小平在自己文选中,也间接的提到过。在思考未来中国出路问题,改革开放的思路是邓小平在主持四三方案的实行过程中开始成熟的。

7.毛在生命的末期,在党内派系政府内派系和军队派系之中留下了左右共治的格局。本意是左派掌舵,右派辅之。不管这样的构想如何精巧,这个终究不过在历史里一晃而过。但是,即使以非常手段上台。在毛留下的左右格局里,邓要施展抱负,仅仅靠一己之力有所不能。所以才有了没有任何山头背景的某派系的简拔。有了以一家治藩镇的优抚。再而后,有人唯信自己人的太子党的崛起。

在我眼睛里,这个就是三十年来的是是非非。中国历代四大弊政,宦官,外戚,藩镇与朋党。当年某个老人对毛泽东直言的,于我所见你们现在和袁世凯那会没区别。同样,在同一层楼里。我这样回复楼主。

没有毛,谁把中国朝美国的船上带都是赫鲁晓夫的下场。大局不大局,就这个够了。...........前几年和右派拍台子的是要不要重新评价X平方,然后和左派掀桌子争论的是如何评价文革。现在战略机遇期已经结束,能让左右保持勉强共处的借口都没有了。后面不管谁上,中间派这一届的两边谁都不待见。前几年开始重新评价邓公只是理论探讨,再其后无论左右,都会接着重新评价来获得自己的制高点。现在换届,替代猫论的理论体系两边都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


在这里我个人观点尽管有倾向性,但是我想如果没有毛,这个中国会是什么样。我想一千个人的眼睛里,会有一千个毛泽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278155
推薦1


lany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乱石

 [ 葡萄 ]

我发小父亲是当年参与讨论的军代表之一
原子弹项目上马初期,的确是依靠苏联为主的思路。并且,从苏联援助156个项目来看,当时国家建设的优先考虑就是国防建设优先。所以,不管原子弹项目上不上,当时任何领导人都是国家安全优先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所以,你可以看见有人写的反驳帖子扯到国防和民用的问题,在这个话题本身是不沾边的。(后面的什么,他对胡赵的评价,基本已经定格了所以没有必要争论。)

而我为什么给出苏联撤离给我们带来的实际问题。这里就涉及当年大争论的核心。

1.原子弹能不能搞出来?也就是当时中国还处于农业国的基本国力,中国能不能搞出原子弹。主政的领导人没有底的很多。甚至毛泽东自己也没有底。不然就没有一万年也要搞的话。这个话,以今天来看就是豪言壮语。以当时来看,就是不顾一切的搞。就是蛮干。

2.就是涉及史文恭提到的缓建的建议。在当时的条件下,缓建实际结果可以从我们改革后军工忍一忍让一让来看结果。这个就是邓公,延续当年思路的惯性。这个一让,直到我前南使馆被袭击才告一段落。而当时的国防,我家长涉及的防空领域,当时就一句评:上海的防空系统还不如当时战时的南联盟。不然,也没有后来当时对台湾工作的一句评:节节败退。(节节败退是当时国台办在上海的负责人说的,也是我同学的家长)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现实。而前面一开头,我说的参与讨论的军代表,恰好是参与另一个方面的讨论。这个讨论相关如下:

搞原子弹,涉及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巨大,而且几乎难以看见经济效益。而当时在一五期间,中国已经初步建设了一个海陆空俱全的军事工业体系。当时主政的刘和周都在没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建议暂缓建设原子弹。把有限的国力集中在坦克飞机和导弹等常规武器上来满足我国当时的国防安全。

而经过军队和各个方面的专家论证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当时国力条件下。有限的技术能力和国家工业能力,都不足以支撑足够的常规国防军备来防御我国特别漫长的边界。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经济中心集中在沿海的倾斜与集中。我国有限的空军和海军,根本没有能力对抗美国及其盟友对我们的实际威胁。

而正是我们的常规力量无法提供有效的国家安全这个论证,让周的缓让刘的暂缓在毛泽东近乎赌博的力排众议中屈服了,原子弹及其相关项目才得以勉强通过成为当时国家倾其所有的一搏。这些相关内容,我想十年后的解密应该会涉及。(2008年外交部解密档案,解密年限在1951年。)

而这里的争论,呵呵。有时候不在特定的系统,不了解相关架构,不知道其中之艰难。为什么我会在意当年积攒的家底,尤其的核武器存量,认为是那些才让我们支撑到今天。

最后顺便说一句:原子弹爆炸前一年,美国和苏联几乎同时重新武装了印度。而,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二年,中印边境才真正进入长期的对峙状态。不然,在当时印度重新获得美苏武装后,是不是会急于报复并再次实施新的冒险行为,是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呵呵,这里更不要说什么帖子里刻意回避的原子弹存量在今天中美博弈中的价值问题了。

对于很多结果,我只能说我们赌赢了。不管你么评价毛,他比他的同辈人起码有赌的勇气。但是这样的赌,最终让中国和苏联走向分裂,也因此毛和他最有力的助手之一的刘和林走到了彻底的对立面。而这样走向的一个结果,却是在1971年美国冷战时期最虚弱的那年中美打开的彼此的大门。这对于曾经牺牲中国代价,用牺牲中国这个盟友换取印度这个盟邦并试图用中国利益换取美苏缓和的赫鲁晓夫感慨不已。毕竟赫鲁晓夫是无法对抗,从行政官僚到军事官僚集结而成的军工产业复合体的。而在中国,因为毛的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做到了很多人绯所思议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想这都是今后几百年里很多人都要争论的问题。

这样的争论,甚至在今天都会影响到今天的基本国策。不管谁不管他最终如何评价毛泽东,如果谁读不懂毛泽东,那么他对当代的现代历史必然是无知的。这样的无知,注定会让这些无知者用一种更复杂的眼光在余生中评价这个国家的前进或者在这样的复杂中安排自己的去处。而这个国家,会以更实用主义的态度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仅此而已。

------------------------------------------------------

还有国防建设,有个可持续性的问题。在原子弹有了后,一些人还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一段时间以来,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成为一种风气。然后这样的逻辑下,从科研到大学,基础职能基本都变成了圈钱的机器,本职工作的好坏都取决于能捞多少钱,能骗多少人。索性,帝国主义很实际。你有原子弹,我们打不进来。但是,你没有足够的威慑,我让你走不出去,或者起码不能让你舒舒服服的走出去。前南那一击,不过是人家坑欧盟的添头。打了也就打了。记得,当年中船和中远在前南使馆被袭击的当天,在泰国与东南亚的巨额合同就被取消了。人家外商说的忒直接,你们这也叫大国?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278128
续二
推薦1


lany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乱石

葡萄

 我昨天和人这样算了一笔账 
当年,反对造原子弹的国家领导人不仅有刘少奇有陈云,还有有周恩来更不会少了邓小平。毛泽东力排众议,砸锅卖铁上了两弹一星。

而现在,我们始终能让美国坐下来谈判,而不是直接挥舞着大棒对我们敲诈勒索,逼迫我们签署这个协议那个协定。没有足够数量的核武器,那是不现实的。

我算的账就是,即使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国家经济发展后,毛泽东不发展核武器,其他任何国家领导人也会发展核武器。而这样的人,恰恰忽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为什么,今天中国可以几乎无视印度的核威胁。那是因为,印度的核威胁在今天并不必朝鲜的核威胁多多少。简单点说,就保证国家安全为前提的发展国家经济这个策略。我们基本是成功的。这个买卖做的也许辛苦,但是值得。

这里,很多人以此来比较朝鲜的先军政治。并用朝鲜的政策,暗示如果延续毛的政策在经济上的不可持续。这个话,不能不承认有几分道理,一味的穷兵黩武那是注定没有出路的。但是,打开对西方经济贸易往来的人恰恰也是毛。改革后,在邓公名单上的那些经济干部的名单一样在四人帮这样烂大街的人的人的名单中。我在说什么,我在说改革开放中的这个开放,在改革之前已经是我们经济工作的大方向。不然,也不会有之前搞的国民经济几乎破产的洋跃进。

我们继续拿朝鲜来做例子,朝鲜找在20世纪的8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的工业化。那时候的朝鲜,居住在城市的人比例占人口比例的70%。我说这些,是在说什么。我是说,即使我们改革开放到今天,农业的工业化,和人口的城镇化我们依旧是还在努力实现的现状。我不想简单评价这种现状的得失与臧否。但是,朝鲜经济的急剧滑坡,直接原因是在苏联解体后,朝鲜一下子失去了机械零件的供应来源,化肥与燃料的稳定供应,以及传统销售市场的消失。并不简单的是朝鲜自己体制内部造成的原因。如果那样想,这里就要掉入一种不可逆的循环逻辑。这样的逻辑,曾经被人讥讽过:后清不如民国,民国不如大清。

为什么我会在这里提到朝鲜。这里,我不得不提最近一些评估的结果。这个评估是评估,改革三十年内政外交的得失。其中关于半岛的评价是,我们在半岛曾经的一面倒政策,不仅让朝鲜政府在安保问题走向了试图以极端争取生存空间的恶性循环,而且还导致韩国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对我们的予取予求我们难以应对,最终导致我们在东北亚的被动。所以,我需要用后面的一系列的政策与优惠来补偿与重新通过恢复平衡或者均势来赢得主动。在这个评估之后,所以才有了半岛局势现在的微妙变化。有了,韩国人在上个月宣布暂停世界海军大国发展计划的新动向。等等等等,直到今天,我们在G20应对李明博的时候,很简短的说了一句:我们赞赏韩国为恢复半岛局势稳定作的努力。我们几十年来,不必每次都需要为他们的统一做背书。这个,是韩国几十年来作为必须咽下的果实。

我想说什么,我不过想说。不管小生意,大生意,日本人那样,只考虑眼前利益最大化,自己爽了子孙后代买单那么做的。那不是做生意,是在挣吆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278117
续一【葡萄】
推薦1


lany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乱石

我们所有经济发展的讨论我都归结于这样的前提

1.这个世界时以英美为首的西方世界确立的霸权体系为主导的

2.英美奉行的基本行为模式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扩张的基本模式:可以征服你,他就是强盗,不可以征服你他就是传教士和商人。

3.无论是谁在这个扩张模式下,失去了自我。就会像图图大主教描述的那样:100年前,我们拥有土地,而白人拥有上帝。100年后,我们也拥有了上帝,而白人已经拥有了土地。

结论:不管什么理由,不管向谁学习,凡是在学习中,忘记自己是谁的。注定,都是对本国本民族极端鄙视,以至于对外无原则膜拜的。这样的人,在中国只能是在爬行中找寻出路的。同样,对我们在今天这个世界上的对手,无差别漠视,甚至不去了解他们超越我们的地方和有什么我们可以借鉴与学习的。注定,都是极端自大,以至于无视我们国家在这个世界体系实际现状的。这样的人,不仅沉湎与过去,更沉醉在现实之中,他们分不清这样一个起码的事实:我们的对手之所以还愿意做我们的传教士或者做我们的商人,首先不是他们爱好和平,而是他们不能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为所欲为罢了。他们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依旧如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427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