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浅见:
对待量化宽松的态度不同,取决于看它的角度。
这里需要看美国经济现在到底是不是出现通货紧缩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略微谈到,通缩对于经济的危害远远大于通胀。而美国是否陷入通缩,这样的判断或者说,如何避免美国经济陷入通缩,是美国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
说量化宽松能不能救美国经济,似乎也不能单纯的说能或不能。从美国经济角度而言,贷款利率已经很低。就是说,单从这个角度来刺激美国经济已经很难再见成效。所以,量化宽松对于刺激美国经济,似乎是可以采取的一种手段。附带说一句,之前广被讨论的中国大陆“负利率”本身原因也是为了刺激经济和防止通缩的。
通缩的特点正好与通胀相反,CPI是持续下滑,同时需求在持续萎缩,进而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结果形成经济下行的恶性循环--就是经济衰退了。对于经济指标,尤其是CPI变动并不是降低为好,而是以一定幅度温和上升为最佳(同时CPI上升的原因必须要以需求拉动才行)。因为,这实际上就证明整体经济运行良好,市场需求旺盛--投资本身就是靠需求拉动的,因此整个经济可以良性向上发展。而如果CPI是持续下降的(如果下降原因是由于需求引起--因为影响CPI的因素不仅是内部需求,当然各国的CPI组合商品的选择和权重也不同)
如果留意新闻,应该会注意到美国近些时的表态:美国经济对于世界至关重要,只有美国的经济好了,世界才会好。这里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道理在于:如果把美国看成世界各国的主要产品市场(尤其注意这个“如果”,这表示是一种假设,但是这种假设是否成立,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后面也有提到),那么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如果美国自己陷入通缩,那么美国自己内需不振,自然对于外部商品的需求也会减少。故而对于其他国家经济振兴及发展也会有很大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火车头或者经济引擎的意思。
但是,现在的经济事实是,世界上已经不存在美国这一个唯一的经济引擎,至少不是不可替代的。为什么叫“新兴市场国家”?BRICs的共同点是在于潜在庞大的市场容量,只要这些国家经济稳步发展,就是未来(实际上现在已经出现端倪)世界其他各国产品销售的市场(建立在金砖四国国民的支付能力上),就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如果从这次自08年始的经济危机来看,欧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能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印俄巴等国的经济复苏情况良好,中国的经济增长更是亮眼,从这个角度而言,实际上确实给了世界一个作为复兴本国经济,进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一个希望。这里面牵涉的问题当然很复杂,但是可以举几个例子:1。仅从经济角度而言,为什么美国欧洲俄国要大卖军火给印度?这是因为对印度煽动中国威胁论之后,让印度产生了扩充军备的需求--而这样的需求对于美欧俄而言在当下则是极为需要的。德法强烈要求解除对中国限制军售的举措,同样是如此。但是美国急于政治,战略矛盾,不太可能对华军售。2.其次,中美,中欧的贸易摩擦以及能源合作。贸易摩擦方面晚点再说,能源合作方面,比方德法对中国进行的能源合作,这些都是拉动他们本国经济的一个措施。再看,这几天不是英国也带着庞大的商贸团来中国了么?原因就在于,如果美国市场无望,那么新兴市场就一定要成为真正的可替代美国的市场。其实,简而言之,就是扩大外需。
稍微扯偏一点,谈谈对贸易摩擦的看法,从这个角度说,为什么会更多的产生,原因在于:如果美国经济确实陷入通缩,那么内需实际上是不振的,商品价格是在持续下降的。但是,欧美国家或者其他国家产品不管如何下降,由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始终具有成本优势(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劳动力规模庞大,产能巨大的怪物),因此他们的商品放在欧美始终是处于低价。而另一方面,内需不振并不代表没有,但是这部分需求却被更为低价的外部商品所满足。对于本国经济振兴却没有任何促进作用。故而,才会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内需,发达国家自己无法刺激(这是结构性问题,木办法),外需却又很难扩展,所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在这次危机中没有所谓新兴市场国家亮眼。
当然,美国的这个表态也可以反过来看,同时这也是另外一个角度看QE2:即,如果我美国经济不好,你们别的国家经济也别想好!如果从这个角度看QE2,就是现在流行的说法,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危及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增印的这部分美元,未必就会留在美国,来刺激美国的经济,或者说大部分实际上是流向可以获得更高收益(当然主要是投机,比方你说的索罗斯来到亚洲)的市场上去了--新兴市场国家,这样的结果就是,美国的经济非但未见明显起色,相反其他国家经济蒙受热钱冲击并受到升值压力。
如果不用阴谋论的眼光,或者说不用美国转嫁危机的角度看,实际上第二次量化宽松出台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第一次量化宽松的流动性真正按照美联储的期望流向美国市场的有限,即对美国本土经济的刺激有限。所以才有了第二次量化宽松。
这是站在美国的角度,说它有没有道理?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如果站在美国的角度来讨论量化宽松,那么就需要讨论,除了量化宽松的做法之外,美国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挽救自己的经济?
但是,站在别的国家看,就不是这样了。你丫的为了刺激你的经济,量化宽松,结果超发的流动性都跑到我这里来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你丫的还搞第二次?!于是乎,全世界都怒了(各位可以看看最近各国的表态,一目了然)
世界其他各国同美国对于QE2的看法,或者说对于美国上述说辞的不满,我认为主要还是在对于美国是否是唯一能拯救世界经济的国家的认定上。美国认为“是”,“只有美国好了,世界才会好”,但是现在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国家却或许认为未必美国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因此,对于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容忍程度有限。
此外,中国的态度比较有意思。我认为值得说一下。首先,周小川自己也说过,可以理解美国量化宽松,但是担忧对别国造成的影响。这里实际上是部分肯定了美国的做法。现在,G20,中国官方的表态就是批评QE2,这里似乎看似矛盾,但是也是可以理解。我认为,中国现在批评QE2有经济和政治两层因素。
经济层面,中国实际上感情应该是蛮复杂的。首先,不管别国是不是拿中国当自己的救命草,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就是它的外部最大市场--这点毫无疑问。美国的经济完了,在现在经济结构下的中国经济就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周小川说可以理解QE2。这里显然又涉及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及升级的必须性及急迫性。但是QE2所带来对中国本身的冲击,同样是相当巨大的。否则,也不会有周小川的“水池说”了。可以说,就同中美关系一样,彼此间又爱又恨--只是看某个时点,侧重于哪一方面,或者说哪一方面表现的更突出而已。
政治层面,咳咳,所谓民意即天意嘛~~~嘿嘿,既然G20峰会,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对美国的QE2表示不满,那么中国自然不会缺席(更何况确实对中国经济也有很大冲击)。如果放在G20实际上讨论的是中美矛盾来看,中国的表态无异于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大多数,是可以“代表”大部分国家心声的---这样的政治筹码对于未来各种经济议题(比方汇率,比方贸易平衡等)都是有好处的。如果看看德国之前的表态,为中国说话,立场就很明了了(至少在目前是这样,因为实际上最终会如何,还是各方利益交换的结果--木办法,政治或者外交就是这样丑陋,只是总喜欢伪善的涂脂抹粉罢了)。在G20中,中国关心的主要就是IMF改革的问题,说到底,在整个世界经贸层面上看,彻底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残留的美元作为世界贸易主要结算货币是一些国家的最终目标(中俄欧,或许有巴西)。因此,怎么能不打落水狗呢?说到这里,俺又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费厄泼赖应缓行》。^_^
至于你说的台湾外汇储备问题,是“弱势资产”,呵呵呵,其实就和大陆也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要买美元国债一样。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持有美元国债,是为了美元资产的保值(至少初衷是如此)。我的看法是1.为什么要存美元外汇。这又是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残留所造成的--至少目前,世界贸易主要还是以美元结算。这样,即使在正常外贸经济活动中,大家必须要有一定的美元,用以购买别国的商品或者劳务。这是最基本的。2.存,为什么要存那么“多”美元储备?我认为这又和亚太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分不开。98危机的时候,亚洲各国实际上也都有美元储备,但是主要还是用来支付上述交易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平衡一般汇率波动。当时对于来自金融市场,对于本国汇率的冲击认识还不足。结果就是泰国区区300亿美元储备被吸光,汇率弃守,其他东南亚国家都存在类似问题。韩国,不得不民间筹集黄金,避免IMF的约束。台湾当时记得也有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不知道是不是正确,希望台湾网友提供资料),好像还算安然过关。中国大陆及香港,游资无法自由进入中国大陆的金融市场,只有在香港这个跳板上作战,面对香港同大陆的资金,溃败。这次之后,各国就开始注意要多攒弹药,所以,就有了“这么多”美元储备。
这些,我并不认为是政府决策失误,而是防范的重点不同。因此,我也认为你没有必要因为美元资产现在贬值而埋怨台湾当局为什么拥有这么多美元资产。因为,如果在自由市场环境,抵御汇率巨幅波动风险最终还是需要来进行买卖对冲来平衡汇率。
索罗斯下手,我认为,如果重复当年的模式,应该不可能,难度极大。尤其是对于大陆,香港,甚至台湾。公开的消息是,索罗斯这次可以管理的资金规模在80亿美元。金融杠杆如果在30倍,那么就是2400亿。所以,我不认为如果复制当年的模式,索罗斯会有什么机会。更何况,索罗斯本身已经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人物,我不认为相关方面对于他管理的资金流向没有注意。并且,我认为,索罗斯更多的应该看成一个投机套利的行家即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会涨,会出现泡沫,连大陆的A股自己都“请命”,要当“水池”--无非就希望资金流入股市,造成大行情,然后获利---索罗斯就不能来获利呢?对利益的追求,并非索罗斯一人,如果你看大陆的一些报道,就应该了解,多少人希望借由这个带动股市的高升,好从中渔利。投资逐利的疯狂,就是推升泡沫直到破灭的动因之一。在这样金融市场中,已经不在意股价背后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公司市值,剩下的仅仅是对于超额获利的追逐。就是说,这时候谈股票方面,技术分析,或者看其基本面已经没有意义,市场里面并非由于技术分析或者对于其投资回报的价值分析得出的种种预期会涨(会跌)主导了最终的交易行为。这样的做法,脱离了理性,却符合人性,而最终可能导致崩溃。而索罗斯所扮演的角色,也仅仅是一个号手而已或者说一个造势者。当初,索罗斯实际上是整个危机的引爆器,但是危机的根源并不在索罗斯,而是在于当时各国自己的经济结构,外债水平以及外汇储备过低。市场是自由的,索罗斯所做的,是符合市场运作的,这是最为重要的。要不然,他小命能活到现在?要知道索罗斯不仅冲击过东南亚,香港,早前还干过英镑,搞垮了英格兰银行,也冲击过卢布。索罗斯能成功,是由于被冲击者本身存在严重的漏洞。
至于说“何时下手”--如果下手是指特意搞垮,我认为倒未必--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盈利,倒不倒他们并不关心,这不是他们投机的目的。从这个层面上说,那么他们早就进场了,只要进场了,就意味开始下手了(不论现在是涨是跌)。以报载公开的索罗斯所管理的80亿美元计,如果不投资,那么每天的损失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