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寫了兩篇關於民主與選舉的文章,趁著興致寫多一篇,即是這篇〈政客與戲子〉。
政客與戲子,一個是政治明星,一個是影視明星,兩個的職業都是表演。影視明星的對象是觀眾,而政客的對象則是選民。為了提高曝光率及打開知名度,為了提高選民心中的地位,為了他們的政治目的,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結果,一幕又一幕的真實戲劇在我們面前上演。
香港在2010年1月的反高鐵以及保護菜園村的行動,其實是泛民主派的議員為了五區總辭及補選制造聲勢。
何謂五區總辭呢?香港泛民議員們想要推動普選,中央政府給了時間表,但是他們不滿意政府的時間表,堅持要在2012年,並對政府的承諾抱懷疑態度。於是,他們做出一個決定,全體泛民主派議員辭職,議會架空,這班議員跟著再參加補選,這個補選就是全民公投,投票的話就等於支持普選。不知為何,全部泛民議員辭職變成了選五位代表出來,由五個區的議員辭職及補選。
任何一個活動需要宣傳及製造聲勢,假如沒有高鐵事件,應該也有其他的方法去宣傳,例如在新聞中訪問某個建制派議員,那位議員如果說錯話,即使沒有講錯話也會被人取笑或斷章取義,成為一個醜聞或大家的話題,結果這些新聞又佔了新聞版面及網絡的討論版。當然,反高鐵以及保留菜園村的活動則有理有據,聲勢更為浩大了。這次活動的口號是「五區公投,全民起義」,在五區公投的起動大會中,社民聯的陳偉業叫出了「解放香港」的口號。
公投究竟是甚麼?在制度下完善的法例,又或是已定案的事情,怎麼會因為公投而一下子推翻?今天一個公投結果,是否代表我明天也可以做一個公投?兩個結果不一樣,是否推翻又推翻?重要的是,法律精神、承擔與責任,還有合約精神去了哪?
不要問怎麼議員的辭職及補選,變成了五區公投,選議員的投票又怎麼變成了公投及普選?明明是不同的議題。這個世界就是有許多似是而非的邏輯,但就是有人相信。
最好的宣傳是,將本來是你的意見及看法,變成了選民自己的意見及看法。最厲害的政客可以在不知不覺中轉換概念,又或移植概念。
奧巴馬選舉時,美國的選民又或其他國家的人,不少被了他的風采傾倒,相信著美國正遇到大危機,他能夠改變美國,改變世界。如今,當初他的承諾究竟做到了多少呢?他當初答應退兵,怎麼會一下子又增兵三萬呢?
大家還記得陳水扁的競選口號「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嗎?在台灣總統大選時,朋友去了台灣,帶來了扁帽扁衣,還有各式各樣帶有可愛卡通的物件。美好的形象,美好的承諾,還有那些期許背後又是怎樣呢?
有人問我,為甚麼陳水扁那兩顆子彈這麼假,還有那麼多台灣人相信?我無法回答。
馬英九,不獨不統不武。這是他為了不得罪選民的敷衍之辭,還是他自己真正的理念?難道他想要在任內平平穩穩地就這麼過去?
李登輝陳水扁在任內成功地做到了偷換概念,還有移植概念的工作,去國語,去中國文化,令台灣人講閔南話,不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分裂及分化外省人及本地人,令台灣人變得自大,令台灣人相信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馬英九,他有沒有想過他在任內究竟能夠有甚麼做為呢? 中國人講英文,講話含糊不清,他自己不都清楚自己的身份,不知道想要甚麼,怎麼帶領台灣人?
政客,隨之的往往是一件件大大小小的政治事件,連徐若瑄因為影片無法參加東京影展而灑淚也可以成為政治文章。選舉前後,有關無關的事件都可以成為為已方造勢,又或攻擊對方的武器。天下本無事,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我們身邊多了許多政治明星。可是,當真正的事故發生了,這些政治明星又在哪呢?
是誰造就了陳水扁,是誰造就了奧巴馬?是誰造就了趑趄不前的馬英九?又是誰造就了香港及台灣的這些政治明星?難造不是因為這些選民嗎?為了討好選民,他們做了多少的事情?
.
想要從政,一定要打敗對手,突顯自己,只能做政客。不紥堆,不表現自己,即使從了政,也不長久。
.
假如父母不能得罪小孩,極力討好小孩,凡事依小孩的喜好行事,這個家的方向在哪?這個家會變成怎樣?
Ø 不出位,又或沒有新聞,就無法引人注意。
Ø 不走出來抱抱小孩,或握著病人及老人的手,別人看不到你是多麼溫柔善良,多麼親善,多麼有愛心。
Ø 不攻擊對手,你就會被對手攻擊,也會顯得你無用。
Ø 不攻擊政府以及政府的政策,怎麼能顯示出自己的政策有用?
.
翻開報紙,打開電視,看一下我們身邊究竟有多少政治明星?
本文於 修改第 1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