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紫气兄,Deustchina兄等网友的鼓励。
朝鲜战争确实是很有讨论价值的,其意义不单只是对于朝鲜半岛,而且涉及苏,美的远东战略政策,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时至今日。各方在其中的外交政治军事角力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讨论和借鉴。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有时间可以一起多多分享和讨论。
看到市长的贴图,不禁啰嗦两句关于后勤的问题,望指正。
人为战争之本,中共在国内打了那么多年仗,做了那么多武装斗争,由小积大,由弱转强,是非常看重士兵的。其实集集市长贴出图所痛心的后勤等等问题也是大家谈到这场战争时所痛心疾首的,哪个统帅不希望自己的战士能够得到充足的后勤资源和良好的医护保障?可无奈四腿的马车,四轮的汽车实在是没法跟直升机比,在美空军的压制下,志愿军运送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
现实情况实在是很残酷的,出兵的紧急性导致准备不足够充分我之前有谈过自己的观点。从军事思想和装备上,就更凸显此问题。
出国作战与国内作战不同,解放军在国内时的后勤大多依靠当地百姓的支持,有自己的根据地,我想这点很多朋友在谈到内战时都提到此因素,这不单是民心问题,从军事角度来看,也解决了后勤的保障。
而出国作战,一是人口情况等原因朝鲜当地百姓的支援是非常有限的;二是朝鲜自身都已经是战地了, 志愿军入朝时,北朝鲜基本已到处是战火了,不光朝鲜百姓,政府物资极度匮乏,连斯大林都招呼金日成到东北搞流亡政府,更不要说组织创造好条件去支援志愿军了。
装备更是一个大大的问题,大陆的朋友在看志愿军入朝的纪录片,应该都对这一幕不陌生:志愿军的一些装备是靠马车拉的。一些部队在电报中反映的不是汽车不足,而是马车不足;这已足以说明当时的作战条件了,不用解释。
而在前三次战役中,追击中一些缴获的敌军物资,因为没有足够的司机,运不走,战术追击或撤退时不得不烧掉。美国空军钳制中国的运输线,这些不说,大家也都能想象。
为什么李奇微比麦克阿瑟等其他美军胜任??搞出个礼拜攻势,其实看看李奇微的履历就大概明了了(注:李奇微在步兵十五团服役,在中国亲身经历过中国内战,了解中国的军事,工业等等方面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而且辅佐布莱德雷建立了美国空降兵,属于马歇尔体系的嫡系,从军事思想上,对对手的了解程度,在军队内部的支撑程度等等方面,都是他胜任的重要原因)
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正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志愿军开始有了现代后勤的概念,有了如何在困难条件下改善自身保障的能力。这些洪学智将军的回忆录有有论述。
从而在后期战役中,志愿军的后勤得到改善,战斗力和作战决心更加强。彭德怀元帅在后期甚至要求寻敌作战,以期获得和总结更多的作战经验。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