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朝代的更迭大多是采用战争对抗的形式来完成的。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桀,昏庸残暴,国人怨怒,成汤趁势起兵,灭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纣,刚愎残暴,国人怨怒,周武王趁势起兵,灭了商朝,建立周朝。打仗要取得胜利,自然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所以,《易经》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古人认为国家的权柄是上天赐予的,帝王乃是皇天上帝的儿子。国祚是否昌盛,取决于天意,取决于气数。当然,天子的统治需要得到臣民的承认和拥戴,国家才能持续下去,国运才能昌隆。假如天子无法得到臣民的支持,自己又昏庸残暴,那么,上天就会抛弃这个残暴的天子,为凡间另立新主。我们在阅读史书时,经常会看到乱世之时,有些人会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起兵推翻当时的统治者。汤武革命之所以会被认为是“顺乎天而应乎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原先的统治者非但不能善待臣民,而且还处处与民众为敌,导致民怨沸腾。此时起兵推翻暴政,往往就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行为。
历朝历代,不少开国帝王,都是起兵于草莽,或者,参加了农民或军头起义,并最终成为义军的领导,如刘邦、李渊、朱元璋。按理说,历朝的太祖位置,是靠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的,可是,当这个太祖登基后,往往会采用否认农民起义的合法性,并视之为乱臣贼子,大加挞伐、清洗。
朱熹曾经给四书五经做过系统的注释和解读,这些阐释后来成为官方的权威观点,影响中国长达700多年。可是,朱熹一方面并不否认汤武革命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却又鼓吹诛乱臣讨逆贼,反对推翻过气的昏庸残暴统治者,这难道不算是理学的矛盾或虚伪之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