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肯定不敢当,但是,有一些兴趣是真的,尤其是东西方文化比较,也包括文论方面。我平时看书虽很杂,但大多蜻蜓点水,不求甚解,至今是人生中最大的恨事。
这个《文心雕龙》的英译本,是我帮一个外文系的朋友求助的。这个朋友最近发疯似地阅读古文,但还是读得不很懂。跑过来问我,我也不是很懂,特别是典故方面的。于是,他就想看看老外怎么理解《文心雕龙》的,顺便知道一下那些奇特的古文,用英文如何表达。
据我所知,世界上第一本《文心雕龙》英文全译本,是施友忠翻译的,50年代在美国出版,60年代在台湾出版。60年代,大陆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英国人)曾经合作翻译过几个小节,发表在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上。我这次求助的是黄兆杰等人联合翻译的新版,与以前的翻译在很多方面不同。毕竟翻译就是理解和阐释,不同的译者因为阐释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译本。
用白话文翻译《文心雕龙》的书,我大概是在10年前看过的,是周振甫翻译的。周老先生任职于中华书局,号称大陆文史名家,其《文心雕龙今译》也被很多人多视为名家名译。但可能是我没有什么文化,也不会欣赏名家,结果看了今译本“原道”这一节的白话文翻译,就把那本书扔掉了。原文是“文之为德也大矣”,周老先生翻译成“文章的属性是极普遍的!”
在目前的国际汉学界(陆港澳台不算在内),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并不多,因为单是阅读刘勰的原著,就已经是天大的困难了。所以,我估计,我的朋友想从这个英译本挖到什么金子,可能最后会失望了。但是,研究一下翻译过程中了两种文本如何产生变形,倒是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