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端午的思绪总是历史与家国!粽子就不送UDN的各位朋友了,哈哈。
小弟一直以为,两岸六十年来的“各自上下而求索”的努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根基与翅膀。
事实上,两岸各自取得的成就与犯过的错误都可以互为参照系,智慧必然来源于实践,而不会源于那些什么“名嘴”与“文人”。
在又一个传统佳节快要到来的时候,小弟其实颇多疑惑与迷茫,总想将一些幼稚的想法求教于方家。
端午节,在现在的大陆也是国家法定的放假日了。然而,小弟在去年写的《念奴娇 端午有感》就感叹过:“今端午节已为肉粽节矣!夫复何言”?!
然而,即使如此,很多人依然将端午放假视为大陆在努力恢复传统文化的一个表现而大加赞赏!
是的,现在大陆很多人大谈中国未来的发展一定要先“恢复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台湾也以自己保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自豪,这也是台湾很多同胞骄傲于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保留了使用繁体字。
也有很多人批评大陆的革命与“文革”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文化断层。于是,大陆自然会没有方向感与道德沦丧,自然社会问题重重而人际矛盾尖锐。
当“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社会的“政治共识”的时候,小弟心中却没有找到了“中心思想”的安定。相反,我的一种疑惑越加深厚。
我总记得1840年以来的历史,五四的历史,抗战的历史,内战的历史.........还有那个时代的感叹:“我们爱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不爱我们”。
我们在1840年的时候不能说“传统文化”也断层了,但是我们凭借这个“传统”赢得了世界的竞争吗?事实上,我们中国人在19世纪面对的是整体性的失败。这个失败也许往上可以由明中叶开始算起。
我们的“传统文化”自西方侵略以来,自五四以来就一直的被侵蚀与消弭——这不是单单发生于“文革”的十年,而是延续于中国近代百年的文化与思想史里的一条主线。文革本身不会断送什么“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很多物质与制度根基其实在1910年就断送了。比如帝制与科举的消失,国家已经不用“传统文化”取士了。更不要讲西方经济入侵,小农经济破产与后面的土地革命这些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变革了。“传统文化”在辛亥革命后已“必死”——没有比王国维先生投湖时知道的更清楚了。识者有知皆云:他不是殉清朝而去,他是殉文化而去。
有趣的是到今天,“传统文化”俨然已经成为大陆一个“检验”你是不是“精英”与“爱国”的某种标准之一了——连批评过京剧与中医的鲁迅都要“滚出”语文课本了。
但是,没有一个鼓吹“复兴传统”的高人很明白的告诉我——“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按照台湾政治所宣告的说法,在台湾生活的同胞们,应该是很清楚知道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小弟在部落格有个文章谈到了我的看法——我们要继承的是“文化的传统”而不是“传统的文化”。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是要恢复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继承其人文精神与哲学智慧。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文化的文化”上。
我心目中的“文化的传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气质——那个时代我们的文化充满了“思辨”,“实践”与“自由”的气息。百家争鸣是真的,以身殉道也不是假的!
当时出现了多少经典与大师——但是此后3000年的中国——独尊儒术后的中国,那怕连儒家都没有再出现过一本《论语》了。一切都是止步于孔子的名下,而无人越雷池一步。即使我们后面拥有了朱熹,二程,王明阳,黄宗羲,王船山等等杰出的思想家——他们也未能真正取得突破性的思想成就而带来颠覆性的新思维。一切努力最终还是不免流于“我使六经开生面”之下。
那春秋战国时立于孔夫子之前高呼:“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人何在?那春秋战国时立于墨夫子之前冷笑:“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之人何在?!那春秋战国时立于鬼谷子之前劝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人何在?那春秋战国时立于韩非子之前欢舞:“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之人何在?!
此去经年,中国的文化精英们都满足于争做构建道德与秩序的“帝王师”里,都满足于在“解释”与“阐述”薄薄几本经典的“名教梦”里,都满足于在“立功,立德,立言”的种种字节里。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还有名家那如同希腊悖论一样,闪烁着最严谨逻辑的,智慧的“诡辩”——这些“文化的传统”是否还一如当日之耀眼?!更不要讲中国“文化的传统”里曾经有过而又在后世稀缺的“科学精神”与“工程师精神”的再度回归了。“文化的传统”在一个“平面的循环”里已经“如丝如缕”了。
陈寅恪先生说:“中国书虽多,不过只有基本的几十种而已”。我原来不是很理解这样的话,但是现在我有点理解了——读尽了春秋战国——此后的中国书多半都是在重复了。
那么,这些“帝王师”留下的就是“传统文化”吗?!春秋战国留下的“书”就是我们要“复兴”的吗?!
支持我们在1840年以来奋斗不惜,而最终胜利的——到底是我们心底里的,血脉里的,骨头里的“文化的传统”——还是那国粹派嘴里无比华丽的“传统的文化”?!
是懂得“文化的传统”的,“会做事”的人为中华民族赢得未来;还是知道“传统的文化”的,“会做人”的人为我们赢得希望?!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这段话应该就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了吧。
范蠡,商殃,吕不韦,嬴政,王安石.........以至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等.........我们知道他们都是基于中国“文化的传统”而勇于开拓,而不是因为很懂“传统的文化”而赢得伟业!他们都是作为颠覆者与创新者而影响了后世万代,难道不是吗?!
请问如今那些国粹派们,我们今日要恢复的“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是让小孩从小参加读经班吗?!大陆最近拍个电影叫《孔子》,把孔子再次描绘的神武不凡——原来这就是“复兴传统文化”吗?我怎么觉得这是一种“复兴传统儒教”的意思?!官僚与权贵阶级们又要我们拜“至圣先师”的牌位了吗?!孔子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大叹“后人不肖”!?
而我现在看大陆自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我们到底是越来越“西方化”了,还是越来越回归于“传统的儒教文化”了?!台湾走到民主化的今天不知道是如何?!当我看到一些台湾人言必称“民主自由”而“美国曰”的时候,我想到的不是他们很“西方”,而恰恰是很“儒教”,很“传统”,很“中国”。他们不过是把“至圣先师”的牌位换成了“民主自由”的牌位而已。而“蓝营”与“绿营”的党争,以及那“派系”加“挺领袖”的政治生态,包括“泛道德”的“社论”和“清流言官”一样的“名嘴”.........这些确实也蛮有“传统政治文化”的风味,呵呵。
小弟在过去的文章里认为:强势文化论述的能力是一种优势地位的反映与优势策略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肯定。这种能力只能是优势一方拥有与使用,也是优势一方博弈过程中的最低成本的优势策略!但是,从自我肯定到自我催眠只有一步之遥——强势文化论述的能力是一种优势地位的反映。当这种优势地位变化的时候,原来的文化论述也要调整,否则就是自我催眠。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过程自秦汉到明清,恰恰是走过了这个由自我肯定的强势文化到自我催眠的弱势文化的全过程。
因此,今天出现“美国教”与“国粹派”也恰恰反应了中国文化现在在世界范围里的弱势地位。
我必须说:今天谈论“传统文化的优越”其实已经是过时的说法,再谈论“尊孔”更是荒唐的。
只有由这5000年历史里抽象出来的“文化的传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重新再构建中国新强势文化的努力还将路漫漫——因为它必须建立在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上,也必须建立在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的自洽上。
“雪夜闭门读禁书”——胡言乱语到这里,我突然记起了之前看过的毛泽东的一些谈话转述。这些谈话当然是不为现在的大陆“文人”与“精英”所喜的——尤其是国粹派与我们“英明”的官僚阶层。但是正好也可以拿来作为本乱文的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大家不妨且看之!
其一,
《读封建理论》赠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秦犹在,十批不是好文章。
百代都行秦王政,孔学名高实枇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其二,
毛远新回忆说:你说蒋介石真正相信孔夫子吗?对共产党员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孔夫子什么时候教过他这一条?为什么提出要批孔,就是说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走前面的老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拿孔子的思想来教化老百姓的时侯,就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为什么要批孔,历代革命的时候都是从批孔开始,等到他掌权的时候,都要把他请回来。干什么呢?把他作为对人民统治的思想专制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员要保持自己的革命性,一旦中国共产党也尊起孔子来了,就说明你也到时候了,就说明你统治不下去了,要靠他来维持你的统治了。
其三,
毛远新回忆:主席想的是,我们既然已经认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应该以这个思想来教育人民。孔夫子那一套虽然话都很好听,拿出哪一句话你也不能说他错,但他不能解决问题。现在讲和谐,和为贵,引起矛盾,处理不了,和的起来吗?孔子的思想自己修身是好的,解决问题是不行的。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