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容忘却的一段历史
|
瀏覽1,531|回應8|推薦1 |
|
|
不容忘却的一段历史:西辽--【转贴】 happyreader按: 最近,全国19个省市的领导人在新疆开会,研商如何振兴新疆的经济,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新疆的发展。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各省支援新疆建设的资金可能会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采用各省认领支援的模式。这个在将近2000年的新疆历史上,可能是仅有的一次,前无古人。在古代,新疆常常称为西域,历来是动乱之地,原因无外呼经济落后,汉化层次极低。不过,本文介绍的西辽,可能是古代新疆汉化程度最高的政权了。这个西辽,在南宋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对外宣称自己就是中国,很有意思,导致波斯人、西洋人和俄人至今还有Cathay和Khitay这样的词汇指称中国。 本文选自百度百科,链接地址现在忘记了。 ============ 西 辽 简介 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国家。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由辽贵族耶律大石在金朝灭辽后,于西北召集残部建立。后来扩张到中亚,首都虎斯翰耳朵,一时成为中亚强国,统治中亚94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灭亡。 历史背景 10世纪初,契丹族兴起,在中国北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辽。这个王朝存在二百多年,称霸东亚。辽朝疆域东濒太平洋;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与喀喇汗王朝、西洲回鹘为邻;北至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一线;南逾鸭绿江、长城和大戈壁,高丽、北宋、西夏或向辽朝缴纳“岁币”,换取名义上的独立,或干脆称藩受封,作为附庸。所以在穆斯林文献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而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则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分别读音为Kitay,Kita1a,Cathay)。 但是辽朝从11世纪中期开始衰落,统治集团内部因皇位继承问题,党争不已;进入12世纪后,人民起义连续不断;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在短短十一年内彻底推翻辽朝,建立起金朝。 在辽朝覆亡前夕,皇族耶律大石北走漠北建立政权,后又率部西征,先后降服高昌回鹘王国、东西两部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建立起强大的西辽,穆斯林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 -Khitay)。西辽王朝虽统治时间只有94年(1124~1218年),但在中亚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朝代。 西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字重德,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代孙,生于1087年。他幼年时受过很好的契丹族的传统骑射训练和文化教育,又接受过汉族的文化教育。1115年考中进士,取得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一职。不久,他又迁升翰林承旨。契丹语把翰林称为林牙,所以人们称他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耶律大石踏上仕途之时,正是辽国开始覆没的时候:1116年金军占领辽东京,耶律大石出任泰州刺史,后又调任祥州刺史;1120年辽失上京,中京陷入危机,北宋也想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耶律大石调任辽兴军节度使,守卫南京道。1122年金军大举进攻,攻下中京、泽州。辽天祚帝从南京撤退,途中受到金军的偷袭,仓皇逃奔,“乘轻骑入夹山”,与外界消息隔绝。当天祚帝出走南京时,诏留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耶律淳守南京。至是,数日命令不至,李处温便与南京都统萧干、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立耶律淳为帝,据有燕、云、平及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史称这一短命政权为“北辽”。 1122年耶律大石打败了南线北宋军队的两次进攻,但是北线的金军又逼近长城。这时耶律淳已忧惧而死,其妻萧德妃称制,料难以抵挡金军,便逃离南京(今北京),同耶律大石去投奔辽天祚帝。耶律大石说服辽天祚帝赦免参与立耶律淳为帝的全部人员,天祚帝赐予酒食,任耶律大石为都统。 1123年耶律大石率军袭击金朝军队,战败被俘。次年耶律大石逃归,并带回一支军队。天祚帝得到这支军队,又得到阴山室韦谟葛失的支持,自谓天助,再谋出兵,收复燕云。大石认为不可,说:“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但是天祚帝不能采纳,坚持出兵。耶律大石知其不可能成就恢复大业,便杀掉悻臣萧乙薛和坡里括,率铁骑二百,夜间离开天祚帝大营。他走后,天祚帝出兵,先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很快被金军打败,1125年春,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被金军俘虏,辽亡。此时距耶律大石出走只有半年。 建国 耶律大石出走时,自立为王,设置北南面官属。他们一行二百人从夹山(今呼和浩特西北的吴公坝以北)出发,北行三日过黑水(今蒙古国爱毕哈河,或译为艾卜盖河),遇到白鞑靼首领床古儿。床古儿献马四百匹,骆驼二十头,羊若干。耶律大石一行穿越沙漠,到达辽朝北疆重镇——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他立即召开七州、十八部的长官、首领和部众开会,号召重建辽朝,受到各部的支持。于是耶律大石从这些首领的手中得到了一万余精兵,在这里创立了简单的政府,开始任命官员,立排甲,具器仗。“松漠以北旧马,皆为大石林牙所有”,西辽的国家规模初具。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掌握实权后,并未像他所说的那样,去“救君父、济生民”,而是贯彻他的既定方针——“养兵待时而动”。这块根据地有水草丰茂的牧场,广有牛羊,给人们提供了主要食品,同时又有一定的粮食作物,补给人们一些淀粉食品。这为耶律大石政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其南部有宽阔的沙漠地带,成为自然防线,便于耶律大石政权休养生息。在这期间,耶律大石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争取金国的敌国,同北宋、西夏都有联系。 耶律大石政权经过五年,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决定向外发展。重建辽国,固然是耶律大石和臣下最向往的,但是新兴的金国处于全面上升时期,实力很强。当时西域的情况则相反,高昌回鹘王国、喀喇汗王朝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进入衰落时期,忙于内争,无力对外。于是耶律大石政权决定先向西发展,扩大领域,建立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然后再来消灭金朝,光复辽国。 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他率军队进入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思地区,向这里的部族发动进攻,这些部族反过来也袭扰耶律大石的军队。耶律大石率军离开这里,向西征进,进入翼只水(今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也迷里河(今新疆额敏河)地区。 1132年,耶律大石西征军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并在此修筑城池,招抚当地突厥部族。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凉爽,宜于放牧;但是处于高山、沙漠包围之中,地面狭小,不可能长期供养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一个威摄中亚的国家。于是耶律大石决定通过高昌回鹘王国,向西扩展。他率军出发之前给回鹘毕勒哥送去书信,说辽朝“与尔国非一日之好”“今我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回鹘王收到这封信后,耶律大石的军队已兵临城下,只好大开城门,把耶律大石迎进宫中,大宴三日,在耶律大石临行时又献马六百匹、骆驼一百头、羊三千只,并表示愿送质子孙,作为附庸,并一直把耶律大石及其军队送到境外。 耶律大石率领军队翻过天山后,向西推进。东喀喇汗王朝的阿赫马德汗集合军队进行抵抗。耶律大石的军队被击溃,退至高昌回鹘王国。但这次回鹘王毕勒哥却再不迎接,而是掩杀、追袭,俘虏了耶律大石的将领撒八、迪里、突迭等。耶律大石带领败兵回到叶密立后,接受了这次出征的教训,继续“养兵待时而动”。 耶律大石率领主力部队西征后,金朝西北前线很快得到情报。第二年,即1131年,金军元帅粘罕发燕云汉军和女真军一万人令右都监耶律余睹率领,北攻可敦城;又发燕云、河东夫运粮随行。金军的这次进攻却因为沙漠的阻挡而以失败告终,《大金国志》记载:“可敦城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余里,尽沙漠无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胜计,车牛十无一二得还。” 耶律大石在东线击败了金军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西征喀喇汗王朝虽遭惨败,但及时调整了方针,与民休息,得到了当地突厥各部族的拥护,户数达到四万,疆域空前扩大,东起土兀刺河(今土拉河),西至也迷里河。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城登基称皇帝。号菊儿汗(或译为古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志皇帝”,建元“延庆”。至此,西辽王朝创立完成。 对外扩张 帝后,开始大规模地对外扩张。十年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刺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1132年,当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巩固住地位之后,开始扩大领域,他首先率领军队南下,再次进入高昌回鹘王国。国王没有组织抵抗,便归顺了西辽。耶律大石把高昌回鹘王国并入西辽版图,但仍让它继续统治这一地区。1130年耶律大石进攻东部喀喇汗王朝的喀什噶尔地区失败之后,把进攻目标转向七河地区。 早在耶律大石西征之前,在喀喇汗王朝的边境上已住着一万六千帐从辽朝来的突厥—契丹人,东部喀喇汗王朝委派他们守卫边疆,赐给他们份地和奖赏。以后东部喀喇汗王朝与这些突厥—契丹人发生矛盾,强迫他们与妻子隔离,想使他们从此绝后。这些突厥—契丹人自然不愿意,双方多次发生冲突。后来这一支突厥—契丹人与耶律大石的部队会合,但耶律大石并没有率领军队向前挺进,而是驻扎在边境上等待时机。 东部喀喇汗王朝阿赫马德汗死后,儿子易卜拉欣继位,他是一个无能的人,葛逻禄和康里不再服从他,而且经常欺凌他,袭击他的部属和牲畜,他也无法控制局势。1134年初,易卜拉欣听说耶律大石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便派出使臣,请求他到他的都城巴拉沙衮去。耶律大石接到请求后,便率领大军开进巴拉沙衮。耶律大石把易卜拉欣汗降封为王,保存了东部喀喇汗王朝对喀什噶尔与和田的统治,作为附庸国;同时也对这些地区派出军队。巴拉沙衮地区,是可耕可牧的“善地”。于是耶律大石决定建都巴拉沙衮,后将其改名为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他把沙黑纳(意为监督官)派往各地,康里人也服从了他的统治。 在兵不血刃而归并东部喀喇汗王朝的1134年3月,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为兵马都元帅,敌刺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刺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刺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七万骑兵东征金国。出征部队举行誓师大会,以青牛白马祭天。但是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 西辽的这次东征再次引起了金朝的注意,金熙宗继位后,1135年,命粘罕再征西辽。金军进入沙漠后,被西辽的伏兵多次攻击,共三昼夜,胜负未分。金军粮草断绝,人马冻死很多。副将外家得本来是契丹人,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辽军中,率部下起义。金军在西辽军和起义军的夹击下,大败而归。 西辽在西方的扩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东方也击退了金军的进犯,王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根据穆斯林史籍的记载,西辽对其归并的地域的城乡居民的所有权没有做任何改变,耕地仍归居民耕种。居民只交很轻的税,每户纳一个狄纳尔(中亚地区金币,重约7~8克)。不久,百姓兴旺,牲畜肥壮。在政治上,西辽对归属他的国王让他们继续统治本土,发给他们一块银牌做为归顺的标志;西辽政府满足于征收一小笔年贡和把一名沙黑纳派驻在那里。这些附庸国王一般都受到菊儿汗的礼遇。因此西辽整个社会安定,“军势日盛,锐气日倍”。 1137年西辽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向外扩展。它首先进入费尔干纳谷地,在这里大概没有遇上什么抵抗;继续向西推进,到达忽毡。在这里遇上西部喀喇汗王朝的马赫穆德汗的抵抗。两军交战,喀喇汗王朝军队被击溃,马赫穆德汗逃回首都撒马尔罕。然而西辽军队却没有乘胜前进,而是停下来巩固新地盘,等待更好的战机。 1141年,喀喇汗王朝又爆发了康里人与葛逻禄人之间的民族冲突。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向自己的宗主塞尔柱突厥人的苏丹桑贾尔求援。在此之前,马赫穆德汗被西辽军队打败逃回撒马尔罕后,已经苏丹桑贾尔派出使臣求援,说穆斯林遇上了灾难,鼓动他保卫穆斯林。呼罗珊、西吉斯坦、伽兹纳(里海西南),马赞兰德(里海南岸)和古尔(阿富汗中南部)的国王们都带兵加入。桑贾尔集中了十万多骑兵,1141年7月渡过阿姆河。当他听到马赫穆德汗关于发生冲突的情况后,便向葛逻禄人进攻。 葛逻禄人派人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给桑贾尔写信,为葛逻禄说情。不可一世的桑贾尔不但没有接受说情,反而要耶律大石接受伊斯兰教,否则就要武力解决。耶律大石下令进军,他率领军队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与敌相遇。耶律大石在达尔加姆狭谷立营,并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领兵二千五百攻桑贾尔军队的右翼,枢密副使萧查刺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领兵二千五百攻其左翼,自率其余部队攻其中军。桑贾尔军队的右翼是将军库马吉,左翼是西吉斯坦国王,中军由自己亲率。 1141年9月9日会战。桑贾尔军虽先声夺人,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西辽军队越战越猛,桑贾尔的妻子、两翼指挥官及著名伊斯兰法学家胡萨德?奥玛尔被俘,桑贾尔侥幸逃脱。桑贾尔军队伤亡惨重,死亡总数达三万人。耶律大石以少胜多,获得大胜并占领了西喀喇汗都城撒马尔罕。 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带着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仓皇逃奔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捷尔梅兹),渡过阿姆河,进入呼罗珊,从此塞尔柱王朝退出河中地区。耶律大石领兵进入撒马尔罕。耶律大石让西部喀喇汗王朝继续统治河中地区,并封马赫穆德汗的弟弟伊卜拉欣为桃花石汗,留下一名沙黑纳,监督其统治。耶律大石把西部喀喇汗王朝变为自己的附庸之后,便派大将额儿布思进军花刺子模国。额儿布思进入花刺子模后,大肆屠杀平民,洗劫村落,迫使花刺子模的沙阿即思投降。阿即思向他表示愿效忠菊儿汗和交纳年贡三万金狄纳尔及其他贡品。缔结条约后,额儿布思从花刺子模撤军。 1141年卡特万会战后,西部喀喇汗王朝和花刺子模国进入西辽的版图,西辽的疆域至此稳定下来。西辽疆域分为王朝的直辖领地和附庸国、部的地面两部分。直辖领地为以巴拉沙衮为中心的锡尔河上游、伊塞克湖周围地区,其附庸国有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花刺子模国;附庸部族主要有乃蛮部、康里部、葛逻禄部。 耶律大石于康国十年(1143年)去世,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他的去世代表着西辽由对外扩张的时期转变为加强对内统治的时期。 初期统治 西辽王朝建立后,由于深受汉文化和中原政权典章制度的影响,虽然僻处西域,耶律达石依然仿照辽国旧制,上尊号为“天佑皇帝”,并改元为“延庆”,册立皇妃萧氏为“昭德皇后”;同时规定王朝官方语言为汉语。作为附属国的喀什噶尔东部喀喇汗朝无也深受影响。由于西辽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宽容伏待政策,喀什噶尔在西辽统治期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有相当的发展。据12世纪末期阿拉伯史学家依宾·艾尔阿梯尔记载,西辽在征服喀什噶尔后,并不干涉当地的治理,仅征收当地百姓每户每年一个迪纳尔的金币,各地首领只要在衣带上系一个西辽颁发的银制腰牌,就算西辽政权派驻当地的官吏了。 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儿子耶律夷列年幼,依据辽朝的传统,“遗命皇后权国”。皇后萧塔不烟摄政。她不仅“称制”,而且改元“咸清”,号称 “感天皇后”。她本人也有相当统治能力,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继续发展。 1144年回鹘遣使向金朝进贡,说耶律大石已死。金朝加粘割韩奴武义将军衔,出使西辽。1146年粘割韩奴经由高昌回鹘王国到达西辽直辖领地,正值感天后萧塔不烟到野外,粘割韩奴对感天后十分无礼,结果被感天后杀死。 感天后“权国”七年后,于1150年把政权交给儿子耶律夷列。夷列即位后,改元“绍兴”。绍兴元年(1151年)西辽进行人口普查,“籍民十八岁以上,得户八万四千五百户。”这充分表明了西辽的强盛。后来,西辽还令东部喀喇汗王朝出兵支援西部喀喇汗王朝平定葛逻禄首领的叛乱。 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于1163年去世,庙号仁宗,儿子都年幼,“遗诏以妹普速完权国”。耶律普速完也“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 西辽王朝发现随身携带武器的葛逻禄人始终是河中地区不安定的因素,决定给予彻底解决。1164年菊儿汗耶律普速完命令西部喀喇汗王朝把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两地区的葛逻禄人迁往东部喀喇汗王朝领地喀什噶尔,他们到那里后不准再携带武器,从事农业或其他劳动。西部喀喇汗王朝执行命令,逼迫葛逻禄人迁徙,结果引起暴动,但很快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从此,葛逻禄人在河中地区的势力衰落。 年西辽与西部喀喇汗王朝联合讨伐花刺子模。花刺子模战败,不久沙伊勒—阿尔斯兰死去,幼子苏丹沙继位,其兄特克什投奔西辽。特克什向西辽王朝保证每年进贡,菊儿汗耶律普速完命驸马萧朵鲁不率大军护特克什回国,苏丹沙及其母图尔罕逃走。特克什干1172年登上花刺子模沙的宝座,西辽王朝因此加强了对花刺子模的控制。但是在耶律普速完统治时期西辽王朝对东北部的控制减弱,1175年粘拔恩部和康里部有三万户归附金朝。 鼎盛与衰落 后来,耶律普速完与驸马之弟萧朴古只沙里通奸,封驸马为东平王,又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驸马的父亲萧斡里刺是西辽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是一位权势人物。当耶律普速完处死驸马后,1178年,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将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立为汗,改元“天穆”。西辽在感天后和仁宗统治时期,基本上贯彻执行耶律大石制定的国策,对外派兵,对内生聚,到承天后统治时期国力已相当雄厚,耶律直鲁古继位后,西辽达到鼎盛时期。同时,西辽的统治集团奢侈,开始腐化,对外连年用兵,对内加重剥削。耶律直鲁古在位朗间,一味娱乐游猎,不理政务,致使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在卡特万会战之后,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不仅完全退出河中地区,而且在呼罗珊地区也日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阿富汗古尔王朝。古尔王朝在12世纪末已是阿姆河以南的大国,它于1197年占领了巴里黑(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之西北)。该城的统治者原来每年向西辽王朝送缴土地税,古尔王朝占领巴里黑后,停止了该城向西辽王朝缴纳贡赋。同时古尔王朝还与花刺子模发生冲突,花拉子模沙特克什向西辽王朝求援。使臣对耶律直鲁古说,西辽王朝应该出兵报复,不然古尔王朝将像夺取巴里黑一样夺取花刺子模,然后进攻西辽。 西辽派塔阳古为统帅带领大军出征,1198年春渡过阿姆河,进入呼罗珊地区,同时花刺子模沙特克什也率军到达图斯。西辽军队进入古尔王朝后,占领了许多地方,到处抢掠、杀戮。西辽军队向古尔王朝的巴里黑城长官发出最后通牒:或是放弃巴里黑城,或是送缴像从前一样的贡赋。巴里黑城长官拒绝了,联合呼罗珊的一些城堡袭击西辽军队。结果西辽军队溃败,被追逐至阿姆河,许多士兵被赶进河中淹死,共损失一万二千人。西辽军队惨败的消息传到巴拉沙衮,耶律直鲁吉大为震惊,向花刺子模沙派出使臣索取损失赔偿。特克什拒绝。菊儿汗派兵伐花刺子模,失败而还;花刺子模军追至布哈拉,并攻下该城。 1203年古尔王朝与花刺子模又发生战争。特克什已死,他的继承人摩诃末沙向西辽派出使臣求救。菊儿汗派塔阳古率领一万军队救援,西部喀喇汗王朝苏丹苏丹?奥斯曼也率军参加。古尔王朝苏丹什哈布?丁听到消息后仓皇撤兵,在安都淮沙漠被西辽军队包围,双方展开激战。古尔军队有五万人死于战场,古尔苏丹逃脱,进入城堡。西辽军队又把城堡团团围困,经奥斯曼说合,古尔苏丹交出赎金,西辽军队释放了古尔苏丹。西辽军队虽然获得胜利,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对西辽并没有带来实际好处,相反却为花刺子模沙在呼罗珊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与此同时花剌子模也开始逐步兴起,显露出摆脱西辽统治,在中亚地区称霸的倾向。随着花刺子模国力的增强,摩诃末沙不甘心于自己的附庸地位,便停止了给西辽的年贡。耶律直鲁古派宰相马赫穆德三依督责贡赋。当时摩诃末正准备对钦察发动战争,既怕西辽大兴问罪之师,又不愿以藩属的身份接待使臣,便请母亲图儿罕可敦来处置。图儿罕可敦以尊崇的礼节接待西辽的使臣,缴纳了所欠的年贡,并派出几名贵族随马赫穆德巴依朝见菊儿汗,表示迟纳年贡的歉意,保证今后洛守藩属的义务。但是,摩诃末沙征钦察胜利返回后,不仅停止了对西辽王朝的贡赋,而且开始征服整个河中地区。 1206年布哈拉爆发了桑贾尔领导的人民起义,摩诃末沙认为这是征服河中地区的大好时机,便率军进入河中地区,攻占布哈拉,镇压了人民起义。摩诃末同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奥斯曼结成同盟,与西辽对抗,但被西辽打败。摩诃末沙退回花刺子模。奥斯曼转向西辽,并向菊儿汗的女儿求婚,但遭到拒绝,于是再转向花刺子模。 1210年,摩诃末沙再次出兵,进入河中地,受到奥斯曼的热烈欢迎;但他们再不是平权的盟友,而是宗主与附庸的关系。摩诃末沙为动员广大穆斯林支持自己,煽起他们的宗教狂热,宣布对西辽进行“圣战”。他在怛逻斯附近打败西辽军队,并俘虏了其主帅塔阳古。从此摩诃末沙威名大震。 西辽在对付帝国西部的花刺子模国和西部喀喇汗主朝的叛离而失败的同时,西辽在各个属国的官员也日趋腐化。东部的高昌回鹘王国于1209年杀死西辽王朝的监督官投靠蒙古国,1211年葛逻禄部首领阿儿斯兰汗也投奔成吉思汗。这样,西辽王朝只剩下东部喀喇汗王朝这一个附庸国。后来东部喀喇汗王朝也起兵造反,菊儿汗出兵镇压,并把喀喇汗王朝的穆罕默德俘虏,囚禁于巴拉沙衮,才稳定住局势。但是这时西辽王朝的直辖领地,情况也已与全盛之时不可同日而语。西辽王朝气数将尽,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灭亡 蒙古兴起后,乃蛮部,被成吉思汗打垮,乃蛮部太阳汗子屈出律(又称古出鲁克)及大量部民逃脱。他们奔往别失八里,从那里又越过天山到达库车。屈出律带领部下在库车山里东游西荡,既无粮食又乏给养,而跟随他的那些人已作鸟兽散。 1208年冬,屈出律只好去投奔西辽王朝的菊儿汗。屈出律到巴拉沙衮后,有一段时间为菊儿汗供职。当花刺子模的沙摩诃末起兵反对西辽时,东方的属国、属部也起来造反,西辽处境困难。这时屈出律提出让他去纠集乃蛮旧部,以强大西辽的建议。耶律直鲁吉接受了他的建议,赏赐他许多财宝并封他为可汗。 屈出律到叶密立和海押立一带收集自己的族人,又同其他部落结成联盟。他率领这支军队进入西辽直辖领地,大肆杀戮和抢劫。他向花刺子模沙派出使臣,约定夹攻菊儿汗,瓜分西辽土地。屈出律出兵击败西辽军队,遂劫掠乌兹干,又进攻巴拉沙衮,但被菊儿汗打败,士兵大半被俘。屈出律北走,重新集结兵力,等待时机。 1210年怛逻斯战役后,花刺子模和西辽各自退兵。西辽军队纪律败坏,沿途烧杀抢劫,人民惊恐。当他们抵达巴拉沙衮时,居民们紧闭城门,拒绝他们入城。西辽军队的将领们告诉他们花刺子模已退兵。但居民们不相信,坚持战斗了十六天,最后被西辽军队用大象把城门攻毁。西辽军队入城后,屠杀三天三夜,有四万七千人被杀。西辽军队同时大肆抢劫,得到大量财物。但是这时菊儿汗财政困难,国库空空如洗。宰相马赫穆德巴依怕菊儿汗征收自己的财产,便建议把士兵抢劫的财物集中归国库。当将军们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各自带军队离开菊儿汗,煽动叛乱。 屈出律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211年秋天趁直鲁古外出狩猎的时候将其带军队突袭菊儿汗,攫取了政权。《辽史》记载,“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据其位。”屈出律攫取政权后,表面上对菊儿汗很礼敬“尊耶律直鲁吉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朝夕问起居”,实际上是利用他来稳定自己的统治。耶律直鲁吉在郁抑悲意中生活了两年,于1213年死去。耶律直鲁古史称末主。 屈出律为了取得契丹贵族的支持,娶了西辽王朝的一位公主,并依这位公主劝告,他由基督教改信佛教,并且在全国大力推行佛教,打击伊斯兰教。屈出律要穆斯林改奉佛教,至少要穿戴契丹人的服装,并强制推行,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 1218年,成吉思汗令哲别率领两万骑兵征讨西辽。哲别尚未到达哈失哈儿城(今新疆喀什),屈出律已逃之夭夭。哲别抵达后,曾派人向当地居民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居民们的一致拥护,使屈出律所到之处,均遭到抵抗,被迫逃往巴达克山谷(今阿富汗境内)。因山谷崎岖不平,行走困难,蒙古军无法深入。因此,哲别跟当地猎户达成协议;如果能捉住屈出律并交付于蒙古军,蒙古军不再向猎户索取任何物品。猎户因此包围了屈出律及其部卒,将其捉拿后,送交了蒙古军。哲别下令,将屈出律处死。同时,蒙古军顺利进入西辽都城巴拉沙衮(今吉尔吉斯布拉多内吉城),西辽各地领主相继归附,西辽国灭亡。 西辽灭亡後,一位契丹贵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尔曼,花剌子模苏丹收用了他,成立了一个名为后西辽的国家,在1259年投降蒙古军,蒙古人授予他库鲁汗称号。直至1309年,西辽彻底灭亡 西辽的官制、政策 西辽王朝为辽朝的继续,所以西辽的官制基本上是沿用辽朝的官制,而对附庸国则保存了其原有的制度。辽朝的官制是两部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史》评论这种制度说:“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因俗而治,得其直矣!”这实际上是辽朝统治者根据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的不同特点,分别设置国家机构进行统治,即定居民族接受地区管理,设置州县,中央设南面朝官总理军政事务;游牧民族仍以其部族为行政单位,设官统治,中央设北面朝官总理部族军政事务。 这种国家机构的两部制对于一切立国于游牧民族而征服了农业地区的政权都有普遍的使用价值,所以耶律大石沿用不废。耶律大石还为巩固西辽王朝的统治制定并推行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政策; 一. 在行政方面 耶律大石在王朝的直辖领地,再不分封,实行中央集权。他劝导自己的亲信们要居安思危,战战兢兢;不让将军们拥有封地。分封制度的弊病为历来所公认,耶律大石在辽朝崩溃过程中也亲眼看到了这种制度的糟糕,于是他取消了分封制,这在中亚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它不仅限制了领主的肆虐,而且有效地保证了中央集权。所以西辽一代,从未见有地方政权独立、封建领土混战的记载,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 二. 在军事方面 耶律大石不委任将军为百骑以上的军官,使其不能叛乱。西辽的军队由皇帝直接控制;如征战,临时派若干士兵给某位将军指挥,而不是派遣某位将军率其所部去执行任务。耶律大石目睹辽朝将领拥兵叛立对帝国覆亡所起的作用,一反祖宗旧章,收回将军们的兵权,在物质上赏赐他们。这一措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保证中央集权、巩固王朝统治发挥了作用。 三. 在赋税方面 西辽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对其臣民减轻赋税,以取得人民的普遍拥护;同时也维护原有制度,特别是所有制,以换取封建地主阶级的支持。西辽王朝的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四. 宗教信仰 西辽时期有一显著特点,各种宗教都允许在西辽的境内存在和发展,契丹人本来信仰萨满教,仍保持着自己的信仰。佛教在辽朝时期已在契丹上层流行,在西辽时期也如此。佛教在附庸国高昌回鹘王国盛行。景教在巴拉沙衮地区流传,在喀什噶尔设有教区。犹太教在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也很流行。至于当地人民信奉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更得到耶律大石的尊重。他用穆斯林方式给下属写信,叫他根据当地伊斯兰宗教首领的意见办事。属国的宗教文化,特别是伊斯兰文化,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尊重。由于西辽王朝执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各种宗教信仰的人都得到保护,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五. 开明的民族政策 西辽王朝对归顺的国家一律采取保存其原有王朝的政策,让其继续统治本土,享有相当的自主权,并拥有军队。西辽王朝在这些国家基本不驻扎军队。西辽王朝派出官员常驻或定期巡视属国。他们的任务是监察情况和收取贡赋。西辽王朝的前期和中期与其他附庸国的关系也是良好的。但是西辽王朝后期,这种政策遭到破坏。 西辽王朝采取上述政策,在主观上毫无疑问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对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西辽王朝统治时期,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进一步向前发展,除去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之外,西辽王朝的上述政策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西辽时期的文化 西辽王朝的创建者耶律大石是一位文化修养很高的契丹贵族。大石生于辽朝末期,在五京俱失,天祚帝一意孤行的情况下,他奋然北走可敦城,转战至巴拉沙衮,自称是为“复大业,以光中兴”,即在物力人力具备之后,重建辽国。因此这个王朝以正统自居,典章制度除作必要的变通和修改外,始终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在各方面都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西辽王朝的统治者为了把西域建成“光复旧物”的根据地,把当时最先进的文化推行到自己新建的国家。这时西域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前期,这种推行适应了这种发展趋势,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西辽帝国的建立,结束了西域各国内部纷争不已和各国之间相互侵袭的局面;大一统的出现,使社会秩序比其前其后的朝代都为安定。西辽王朝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作为指导,对人民“轻摇薄赋”;对属国属部“柔远怀来,羁縻安抚”;对宗教信仰“循俗宽容”。因此,当地比较紧张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都有所缓和,形成了一种比较安宁、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 耶律大石西征的军队中有大批汉人,他们与契丹人一起在传播汉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长春真人西游记》载,伊犁河谷地区“土人推以瓶取水,戴而归。及见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这里虽然只举出汉人把中原“汲器”(辘轳)传入西域这一事例,但是当地人民明确指出,汉人“诸事皆巧”,足见传入的先进技术是很多的。长春真人一行在撒马尔罕见到“汉人工匠杂处城中”,在农村也有汉人,或为地主,或为农民。常德出使西域也见到许多汉人,与当地人民杂居。考古资料证明,在西辽王朝的直辖领地上有很发达的冶炼和兵器制造业,箭簇、斧、刀、短剑、铠甲各地都有发现,工匠们使用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锻造技术,生产钢制武器。 在建筑和造型艺术方面,受汉文化的影响尤为明显。除巴拉沙衮外,在斯莱坚卡镇附近、在列别季诺夫卡镇地区、在亚历山大古城也发现了哈剌契丹居民点的遗址。它们在建筑装饰方面,总的说来广泛地表现出汉艺术和汉文化的影响。它在这里已同中亚文化融合。无论汉族匠人,还是当地建筑工匠,都首先利用了汉人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瓦、泥塑、火炕式的取暖系统。在亚历山大古城发现了有代表性的远东建筑材料;方砖、灰色的半圆瓦。在这里还发现了瓦当。在瓦当上有图案,中央坐着的是佛,四周是菩萨。哈刺契丹修建的庙宇,用汉人风格的绘画作为装饰,有富丽堂皇的塑像。在巴拉沙衮发现了石佛像的断块,其身躯比人略高。还发现一尊站在金台座上的佛像,其身后的石板上是光轮和菩萨。除去一些石像断块外,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泥塑像断块:带有衣服皱摺的躯干、在艺术处理上很有特色的头发。无论是神的外貌,还是其周围的陪衬物——保卫佛的神兽、檐、莲花的形状,都表明这些塑像不仅源于汉艺术的原型,而且也源于古印度古典艺术的优秀模型。 根据西辽的一些官司和官名,特别是在《辽史》中保存下来的一些文法来看。西辽的官方语言应当是汉语。“西辽五主,凡八十八年,皆有汉文年号,可知其在西域曾行使汉文。”但是契丹文也在使用。西辽末年的宰相李世昌就会契丹文,耶律楚材跟他学习辽文且“期年颇习”,把寺公大师的《醉义歌》译为汉文。李世昌为汉人,在西辽末年尚晓“辽字”,可见西辽也使用契丹文。但是西辽也学习当地语言文字。《元史?哈刺亦哈赤北鲁传》载,西辽菊儿汗召哈刺亦哈赤北鲁到巴拉沙衮做汗的儿子们的教师。这位哈刺亦哈赤北鲁是回鹘人。西辽给河中地区的诏谕,早在耶律大石时已用波斯语,并按照伊斯兰教款式行文。西辽军队进入中亚后,在生活习惯方面还保持着原有传统,穆斯林史籍说,耶律大石除中国丝绸外,不穿别的衣服。末代公主浑忽在出嫁时还坚持“按照汉女的习惯”梳妆。常德出使西域见到,阿里麻里“回纥与汉氏杂居,其俗渐染,颇似中国”。西辽时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是汉、唐之后汉文化向西域传播的又一个新浪潮、新高峰。西辽对汉文化的传播有力地促进了中亚社会的向前发展。 西辽统治的地域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民族除契丹族外,还有汉、回鹘、葛逻禄、样磨、塔吉克、栗特、吐蕃、蒙古等民族和操突厥语的一些部落,还有波斯人、阿拉伯人、叙利亚、犹太人等。流行的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敦、袄教、摩尼教、景教、道教、萨满教、犹太教等等。其中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信仰民族和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两个宗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分布情况大致是: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南部至中亚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有回鹘、葛逻禄、样磨等一些操突厥语的民族,以及操东伊朗语的塔吉克、粟特等民族,还有除犹太人以外的西亚人。佛教主要分布在高昌回鹘王国和天山北部地区,信仰民族主要有汉、回鹘、契丹、吐蕃等。景教、道教、萨满教等其他宗教则广泛分布于上述伊斯兰教和佛教流行的地区和民族中,形成多种宗教相互交错和并存的复杂局面。 西辽是伊斯兰教传人中亚和新疆西部、南部地区以来,在这里建立的第一个非伊斯兰政权。西辽统治者面对复杂的宗教情况,制定了自己的宗教政策。他们“继承了本民族对其他宗教信仰都能容忍的传统”,没有强制推行他们所信仰的佛教,更没有把佛教定为国教,而是采取了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不加歧视的宗教宽容政策。西辽的宗教政策是其统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维护其统治的立场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使种种宗教不分大小均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不设国教,也不允许任伺宗教坐大,自然会让各宗教的信徒满意。同时,也使伊斯兰教失去了过去的独尊地位,从而既有利于遏制伊斯兰教上层势力的膨胀,防止其以势干政,又避免了同占居民绝大多数的穆斯林发生对抗和冲突。 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1087~1143年)字重德,西辽政权建立者,军事统帅。 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契丹文、汉字。辽天庆五年(1115)进士,擢翰林承旨,累至辽兴军节度使。辽保大二年(1122),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所败,逃往夹山(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耶律大石与诸臣于南京(今北京)拥立耶律淳为帝,任西南路都统,总管军事。五月,宋以援辽抗金为名集兵雄州(今河北雄县),谋攻燕京(今北京)。耶律大石率先戍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防御。六月,宋果举兵进攻,遂率军奋战,击退宋军,继会主力追至雄州,大胜。三年,与金军战于奉圣州(今涿鹿),兵败被俘,后逃奔夹山。四年初,天祚帝执意出夹山南下,企图收复失地。耶律大石力劝无效,乃自立为王,置北、南院官属,北走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北),借力诸部族,得精兵万余,厉兵秣马,期复辽业。金天会八年(1130,一说九年),为避金军进攻,整军假道回鹘西行,破西域诸国联军10万人的阻截,入寻思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次年,于起儿漫(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称帝,改元延庆(1131,一说1132)。延庆三年,定都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改元康国,兵势日盛,遣军7万骑东行万里攻金,半途牛马多死而还。 公元1130年2月的一天,耶律大石按契丹族的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后,率部西行。先进军谦河(前苏联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吉利吉思国,然后向西越过金山(阿尔泰山),进入了翼只水(额尔齐斯河)和也建里河(今额敏河)地区,在叶密立(新疆自治区额敏县)修筑城池,建立根据地。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凉爽,但地狭局促,不宜于扩展。 耶律大石决定继续向西,其计划是通过回鹘王国,去占据喀什噶尔的喀喇汗王朝。他派人给回鹘国王送去一封书信,表示借路而过,西至大食。
|
从地质学看中国的中亚战略
|
|
推薦1 |
|
|
从地质学看中国的中亚战略 佚名 中国现在处在一个美国的 V 字包围圈中,出海口完全处于美国的控制下,而以现在中国 的海军实力短期内很难突破美国海上的包围.在西南方向我们面对的是有核军事强国印度, 北方的北极熊更是惹不起. 只有西北面的中亚地区适合我国的战略突围. 中亚国家不但有着 我国经济发展的急需的资源物质.而且一但控制中亚,便能接触伊朗这个中东地区大国. 根据张庆祥博士的军事地质学理论有关论述, 我将从军事地质学角度来分析中国中亚战略的 重大意义: 中国虽然表面上看来没有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强势地位.但有着俄美不可比拟的 优势.首先中国的新疆本身就是中亚地区的一部分,和中亚七国中的五国保持边境接壤,而 俄罗斯边界已不和中亚接壤 (哈萨克斯坦有三百万平方公里土地, 和俄罗斯接壤部分已算不 上中亚地区)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对中亚的扩张是最有利的.特别是和巴基斯坦保持着 非同寻常的同盟关系; 还有的就是中亚七国如果想发展贸易就不能不考虑和中国的合作; 同 时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对中亚的影响. 中亚地区有约 400 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土地, 总人口约 5635 万. 这个地区西起里海和伏尔 加河, 东到中国的边界, 北至咸海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 并延伸到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南部, 南到伊朗及阿富汗的边界.18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 20 年代,中亚地区逐渐被俄罗斯及原 苏联所控制,踏上了俄罗斯化道路.1991 年,原苏联分崩离析,城头变幻大王之旗,众诸 侯各奔前程.如今,俄罗斯因素,美国因素,中国因素,伊斯兰因素,突厥因素,欧盟因素, 甚至还有印度因素,纷纷缠纽在中亚这块土地上,可谓是纷繁复杂.正因为这种纷繁复杂的 因素给中国加强对中亚的影响和控制带来起契机. 中国要立足于中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中亚不但有丰富的制约 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能源和矿藏资源, 而且可打通中国通往中东的战略通道, 使中国不必 再制约于马六甲海峡, 打破美国对中国的能源围堵, 取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中 国因素"在中亚的渗入和发展是中国在新世纪的重大课题.在新世纪,收复台湾,经营东南 亚,固然为中国的第一要务,但那毕竟只是一种守势之举,籍其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中 国只有成功地在中亚站稳脚跟,并经营中亚,面向西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处于一种攻势.后 者是中国未来能够从容应对美国竞争的必由之路,即便那仅仅只是一种设想. 中国要想进军中亚将面临来自美国和俄罗斯阻碍.目前俄罗斯在其东部,与日本存在着 "北方四岛"问题;在其西部,面临着北约即将东扩至波罗的海三国的困扰;俄对其远东地 区的 "中国化" 倾向也心怀戚忧. 而在压缩俄罗斯南部传统势力范围问题上, 中美之于中亚, 里海地区,欧美之于里海,高加索地区,具有共同的利益和意图.虽然中国只是俄罗斯收缩 的得益国之一,但基于地理原因和中国的国力,俄罗斯对中国的疑虑尤为突出,而且这种疑 虑将是长期存在的.相对而言,目前俄罗斯对中国"北上"的担忧远甚于其对中国"西进" 的担忧,我们从俄罗斯媒体近年来不时发出对其远东地区"中国化"的戒意,便可见一斑. 设使中国"北上" ,将直接影响到俄远东地区的稳定;而中国"西进" ,尚只对俄罗斯产生间 接的影响.因此,中国重"西进"而轻"北上" ,还是可以缓和俄罗斯对中国战略走向的疑 虑的,或使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 尽管中国可借重"西进"而轻"北上"释俄疑虑,但仍然有理由认为:中国"西进"遇 到的实质阻力,与其说将来自于美国,不如说将来自于俄罗斯.因为中国"西进" ,对俄罗 斯的实质损害最大. 显然, 目前中国抛开俄罗斯而单独与中亚诸国构建任何政治军事条约框 架都将是不智之举,因此中国可充分的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把伞,在稳住俄罗斯的前提 下,通过同俄罗斯的合作形式来影响中亚,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同时还可以共同抵制美国 对中亚影响. 同时, 美国在 911 之后凭借着自己强大全球性军事实力, 利诱威逼并举打巴基斯坦通道, 插进阿富汗, 并看准中国与俄罗斯无力阻拦自己, 以金钱外交手段在独联体中亚国家保持不 同程度的驻军,确立了自己中亚地区的地位.从而对中国完成了彻底的包围.中国现在面对 着美国与中亚的经济联系处于优势地位及其仍在不断加强的挑战, 以及其在中亚的驻军. 但 中国占有的地利之便,将使 "中国因素"未来在中亚并非不能超过"美国因素" .中国与中 亚的经济联系,有似于美国与墨西哥的经济联系,地利之便是首要因素.相信中国和俄罗斯 的联手将会很有力的遏制美国在中亚的渗透,把美国的势力赶出中亚. 中国从俄罗斯的收缩中获取中亚地区的战略资源,是中国未来的长期利益之所在.目 前中亚的国际关系复杂化对中国有利,因其可以有效地分散俄罗斯对中国战略走向的注意 力.中国"西进"是必由之路,地缘关系注定了俄罗斯与中国是"收缩与扩张"的互补关系. 若中国"西进"有成,形成战略迂回之势,则俄远东地区的"中国化"将事半功倍. 接近 里海能源中心, 里海地区是潜在的世界级能源中心, 中国的现代化注定将与其有着很大的关 联.1997 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关于出售哈石油企业阿克久宾穆纳伊天然气气 60%的 股份的政府间协议,中方收购者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不久,该公司又收购了乌油田. 两国还将合作铺设肯吉亚克—库姆库尔—中国新疆的石油管道. 随着中国能源消耗量的持续 增大,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此类能源合作将越来越成为必要的举措.中国"西进" ,将使自己 的能源供应更为安全和便利, 有利于尽快将中亚经济体与中国经济体紧密地连接起来, 形成 利益共享的局面. 如果未来"中国因素"能有效地影响中亚地区,中国与中亚诸国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共 同体"关系,并消蚀掉滋生于中亚地区的新疆分裂外部势力,使得新疆成为地理上的边疆, "利益区域"意义上的"内地" ,那么中国的新疆问题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中国就可 将新疆问题放在一个更高的视野中来运筹,置于一个更大的范围中来考虑. 总而言之, 中国对中亚的战略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安全形式. 中 国进军中亚,对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的必须之举.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803a401397634b87834e29938448e435061e5a22b8ec623f4000d0937a6256af4e5ceca6617534092bb39d988d1c8cbb852858d2616b2e08c31c528516b8bd4232b722872ceab868e2adf14284d8d5c4af2244bb53120c86&p=8b2a9653cd8311a05becdb605f40&user=baidu
|
|
|
援疆这个话题你可以单列出来讨论啊。数月前中央及地方大批高官赴疆调研,新疆换帅等,表明这次新疆工作回忆酝酿很久了,目标是长治久安,据说有意建喀什为经济特区。 汶川重建,成功探索出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现在各省以汶川模式支援,看来新疆要换貌了 >>>>>几千年来,新疆都是落后又动荡不安的代名词。可是新疆的矿产极为丰富,石油、煤炭和铁矿石的储量足够用上一百年时间。另外,中亚各国在传统上与中华帝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资源也很丰富。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上看,中亚能否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新疆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关系到中国能否真正崛起。说一句难听的话,新疆的重要性比台湾高出很多很多,因为台湾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当新疆稳定发展了,丝绸之路打通了,中亚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了,接下来北京才会认真解决台湾问题。这应该是胡锦涛的最新策略。假如中西部不发展,一则社会矛盾肯定会加剧,沿海的产业难于加速升级,二则一旦沿海发生战争,沿海经济遭受严重打击而又没有中西部的补充力量,那么,国家就会很危险。 目前的两岸领导人,都在采取拖延的战术。马英九在拖,胡锦涛也在拖。大家都在拖,都在争取时间,与时间赛跑,只是各自的目标不同而已。胡锦涛的拖,拖中有攻,那就是对台的阳光政策,期望从量变走向质变,而马英九的拖,拖中有守,其慢性的台独倾向没有改变,也期望从量变走向质变。
|
|
|
援疆这个话题你可以单列出来讨论啊。数月前中央及地方大批高官赴疆调研,新疆换帅等,表明这次新疆工作回忆酝酿很久了,目标是长治久安,据说有意建喀什为经济特区。 汶川重建,成功探索出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现在各省以汶川模式支援,看来新疆要换貌了
|
|
|
辽或者契丹当时确实很厉害,现在俄语发音“中国”Китай 跟契丹谐音 至于百家,纯属参考~~ 里面主讲人例举的一些史料,是我们学习那段历史时,可以参考的
|
|
|
全国的19个省市联合支援新疆,政策很对头!不过,建设新疆的同时,整治吏治也很重要。据我所知,新疆的贪官污吏很多,经常陋变相克扣中央的援疆资金。绝大多数新疆到内地读书的孩子都很有钱,就是明证。 假如新疆在20年内变得像沿海地区那么发达,假如在30年内把新疆的沙漠改变成绿洲,那么,届时,大陆的政治中心有可能往中西部转移,迁都到西安都有可能。
|
|
|
百家讲坛 我到现在一个都没有认真听过,不是我清高,而是时间不凑巧。但也没有什么遗憾。当然,我并不反对别人听听。 记得第一次接触西辽史料,大概是10年前吧。当年为了写一篇考据文章,读了匈奴史、突厥史、契丹史和元史,从中顺便知道,中国这个名称在古代有很多少数民族争着使用,而且具有排他性。大家都争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正统,而且大多引用神话传说故事,以证明自己血统的高尚。北宋、南宋时期,北方的政权垄断丝绸之路,垄断与中亚的贸易。那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中亚和西亚的国家,就自称自己是中国,而宋朝则是蛮子。宋朝虽然相较与北方少数民族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北方人却非常瞧不起南方人的,认为南方人无能、软弱。南宋灭亡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境内的民众分为十等人,北方人由于历来瞧不起南方人,在元朝的等级制度下,等级比南方人高。 最近有史学家认为,王安石改革的失败,是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中国第一次出现党争、胡扯,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士大夫整天在庙堂之上吵翻天,政府的施政毫无明确的方向,社会的尚武之风也日渐式微。久而久之,政权的气数就完蛋了。 一般的中国古代史,是不会把少数民族的政权视为中国文化的分支的。真是奇怪。
|
|
|
袁腾飞最近在百家做辽史讲座,抛开他其他的有争议话题 单从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角度,他的讲座可以做个参考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
|
西辽屈出律(古出鲁克) 屈出律(公元?~1218年),末主耶律直鲁古所属部落汗。后逼末主让位而自立。在位7年,被蒙古军追杀。 葬处不明。 屈出律,又称古出鲁克,乃蛮部太阳汗子。公元1204年,其父被元太祖铁木真(即成吉思汗)俘杀后,他率残部逃出,于公元1208年逃入西辽,被耶律直鲁古收留,授以汗号,势力渐渐强盛。不久,他见到西辽统治动摇,花刺子模等正在酝酿进攻西辽,又得知乃蛮部众仍然散处山中, 便请求东归收集残众,企图伺机篡辽。他对末主耶律直鲁古说:“我离开自己的部落和人民已经很久了,听说部众和军队流散在叶密立、海押立和别失八里一带,如果他们知道我还活着,都会聚集起来抗击敌人,请让我去召集他们。我只要是活着,就一定忠诚于你。”耶律直鲁古答应了。还把女儿嫁给他。 屈出律东归收集余众,组成军队,与花刺子模等分东西夹击西辽,并乘西辽内乱之际,俘执直鲁古,夺取了西 辽政权,仍用西辽国号。 屈出律篡权后,用武力强迫境内的回教徒改信佛教,改穿契丹服装,又在每一民家安置一名兵士住宿。这激起 了人民的强烈反抗,政权始终不稳。 公元1218年,蒙古军队在者别统领下进攻西辽,屈出律慌忙从喀什喀尔城中逃走。蒙古军进入西辽后,下令各地居民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回民也就支持蒙古军,奋起杀死了住在各家的西辽士兵。西辽的不少官吊也纷纷投降,有的还引导蒙古军队追击屈出律。屈出律终于在撒里黑昆山谷(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被者别追杀,西辽灭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