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論壇
市長:乱石  副市長: 中州楚佩紫气东来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中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政治時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对比苏格兰独立运动与台湾问题
2010/05/17 12:24 瀏覽7,174|回應30推薦9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9)

我愛夏天
zZ
Lingzi
小米^^
中州楚佩
踏雪
elai
方天画戟
没有回忆的云

一,苏格兰与英国

公元前10000年,苏格兰开始有人类居住,第一批居民从爱尔兰、英国或者现在北海(当时还不是海)而来。苏格兰当时被浓密的森林覆盖,其中又有很多湖泊河流,所以当时的苏格兰居民只能在沿海一带定居并以打猎为生。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制造工具技术的发展,苏格兰人开始向森林发起长期而持久的进攻,并最终将人类的足迹一点一点的延伸到了苏格兰内陆。有了土地和更大的生存空间,苏格兰史前居民的生活也和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居民一样开始转型,谋生手段从单一的打猎变成了半游牧式,农业也开始逐渐变得重要。由于苏格兰地广人稀,苏格兰人并不需要太高级的农业技术就足够填饱肚子,所以苏格兰的农业发展十分缓慢。

公元前2000年,青铜术传到了苏格兰。炼制青铜需要锡和铜,苏格兰虽然铜矿很丰富,但几乎没有锡。同时,在英格兰的康沃尔,锡矿已经得到了开采。对锡的需求,使得苏格兰人开始增加跟英格兰人的接触和贸易。

公元前1000年,起源于中欧的凯尔特文明,逐渐影响到了苏格兰。至于凯尔特文化是如何传到苏格兰的现在尚无定论,一种观点是,凯尔特人入侵苏格兰,并凭借当时最先进的炼铁术,征服并统治了苏格兰;另外的一些人认为,凯尔特文化是通过贸易等接触逐渐渗透到苏格兰的。不管怎样,从此苏格兰成了凯尔特文明的一个分支,现在仍被认为是6个现存的凯尔特国家或地区之一。现在的苏格兰的传统文化大多起源于凯尔特文化。

公元前一世纪,强大的罗马帝国开始入侵大不列颠岛,并成功征服了英格兰人。苏格兰人虽然武器落后,跟罗马帝国的军队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帮原始人,但凭借苏格兰复杂的地形和苏格兰人骁勇善战的传统,还是没有轻易的被罗马军队征服。虽然最终罗马帝国的军队成功消灭了当时苏格兰的主要王国的军队,但罗马帝国的指挥官仍然决定不占领苏格兰,而是在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边界上修一条长城,这就是哈德良长城。

罗马帝国的入侵,给大不列颠岛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包括文字。所以罗马入侵正是大不列颠岛的文字历史的开端。

后来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军队也从大不列颠岛撤走。这引起了一段权利的真空,趁这个机会,一支从爱尔兰来的同样属于凯尔特文化的部落到了苏格兰并定居下来(奇怪的是这些人被称为Scots);北欧的维京人开始入侵,占据了沿海一些小岛,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直到现在苏格兰北部海边的一些地方,那里的人像北欧人多过苏格兰人,文化传统也相当北欧化。

至此,苏格兰存在三股相对稳定的势力,被称为 Picts 的本来的苏格兰居民,后来的 Scots 以及维京人。

公元9世纪,Kenneth MacAlpin先后继承了Celts 和 Scots的王位,并在随后讲两个王国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国家,Alba王国,这就是后来的苏格兰王国。

这个王国整整持续了800多年,直到17世纪。

也就是说,苏格兰王国在公元843年完成统一后,一直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在1296年被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几乎完全占领,持续的抵抗运动使得1314年班诺克本之战后的苏格兰重获实际独立,并在1328年与英格兰签署的“爱丁堡-南安普顿协议”中获得承认。

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结合,起始于1603年。当时原本的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继位成为英格兰王,世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James I of England),并且将原本属于他名下的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合并成为共主邦联。

1707年5月1日安妮女王联合法案合并苏格兰和英格兰议会,苏格兰和英格兰放弃独立地位,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大不列颠王国。事实上直到今天英国的王室仍然是Kenneth MacAplin的后裔。

联合法案(Act of Union,1707)通过后,苏格兰正式与英格兰合并为一个国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Kingdom of Great Britain)。而合并前原本的苏格兰国会就已于3月26日时解散,苏格兰地区的管理工作全都移交到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的单一国会来执行,该地的权益则透过国会里部分席次由苏格兰人担当来实行,只保留一些立法方面的相关机构分开处理。

二,苏格兰独立运动与英国

在英国,自称为英国人(即不列颠人,Biritish)的并不多,大家更为认同的是自己的民族,一般都称自己为英格兰人(English)、苏格兰人(Scot)或者威尔士人(welsh)等等。

苏格兰人跟英格兰人的隔阂,其根源主要在于二者在民族、文化方面的差异,以及两个民族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关系。

苏格兰人属于凯尔特人后裔,他们在历史上曾经是英伦三岛的“主人”;英格兰人即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来到不列颠岛之后,将凯尔特人逐渐赶到北部的高地---苏格兰地区和西部的山区---威尔士地区。

由于英格兰一直比苏格兰强大,因此历史上苏格兰总是遭到英格兰的“欺负”。著名的美国影片《勇敢的心》,讲述的就是13世纪时苏格兰民族主义领袖威廉.华莱士领导苏格兰人大起义,反抗英格兰压迫的故事。直到现在,苏格兰的民族主义者仍把华莱士奉为独立的“旗帜”。

大不列颠王国在之后又经过两次改制,最终成为今日所为人熟知的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也就是英国的正式全称)。

我们知道,英国的正式国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UK)。对于英国人来说,“联合”的意义非常重大,正是因为300年前苏格兰跟英格兰的合并,才使这个欧洲岛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现在“联合王国”出现“分裂”的趋势也不奇怪,因为苏格兰和英格兰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两个国家,不仅分属不同的民族,而且历史上还曾是“生死冤家”。苏格兰人的独立意识可谓“源远流长”。

现在意义上的苏格兰独立运动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被压迫民族纷纷获得民族自决权,这也唤醒了苏格兰人的民族意识,苏格兰民族党也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暂停了苏格兰人的独立运动,因为当时的英伦三岛要团结起来对付凶残的纳粹。二战之后,苏格兰独立的呼声再次响起。

现代苏格兰人谋求“独立”,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那就是经济利益。本来苏格兰的经济一直落后于英格兰,为了国家的和谐发展,英国中央政府一直给予苏格兰较高的财政补贴,可以说在经济方面苏格兰是占了便宜的。不过,这一情况随着上世纪70年代北海油田的开发而改变。

北海油田位于苏格兰海域,它的开发使英国成为欧洲国家中少有的“能源大国”,但其巨大收益则归英国中央政府所有,这让苏格兰人一直愤愤不平。苏格兰民族党领袖塞蒙德曾明确表示,如果该党赢得选举。他们将在100天内启动谈判来掌控每月将近10亿英镑的石油收益。除了油田的收益外,苏格兰人还希望税收独立。

于是苏格兰独立运动就成为苏格兰的一些政党、利益集团以及个人的一种政治诉求,目标是从联合王国中脱离出来并恢复国家主权。

因此,苏格兰人的独立是有很多历史,文化,民族与经济现实利益作为基础的。

而有趣的是,虽然经过多年来的“斗争”,苏格兰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治空间,并且高地苏格兰曾经使用过的盖尔语被认定为苏格兰本地的官方语言,独立的司法和教育系统也一直有所保持,但是苏格兰独立的政治目标却面对了挫折。

对于这样的“联合”国家而言,理论上苏格兰确实可能有要求独立与住民自决的权力。说可能而不是确实是因为按照法理,1707年的合并法案中规定,“条约将永续留存,以作为两个王国完全合并的永久基础”。因此,苏格兰实际上等于在法律上放弃了退出“联合”国家的权力的。

面对苏格兰长久以来的独立要求,联合王国的中央政府依然强力的采用了包括军事,经济与政治等各种手段来压制这种分裂主义倾向。哪怕现在整个联合王国的民意多数倾向于分家的情况下(英格兰也有超过一半的人希望分开,理由是苏格兰获得的公共开支太多了),也没有一个联合王国的中央政府顺应这种民意而启动公投分家。

上世纪90年代,在苏格兰地区拥有广泛政治基础的工党上台,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托尼·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布莱尔上台后,开始了一项针对苏格兰和威尔士新政策——“放权”改革,逐步加强这两个地方自治权。

英国政府为了维护联合王国的统一与解决独立运动带来的种种问题,作为一种政治妥协与解决方案,1998年时,英国政府根据1997年时通过的公民投票决议,公布了苏格兰法案(Scotland Act),确定消失了接近三百年的苏格兰议会要再次成立。新的苏格兰议会将会拥有大部分内部事务的治理权,再加上局部税率调整空间,议会新址选择在苏格兰首府、也是过去苏格兰王国的首都--爱丁堡。

之前,苏格兰、威尔士与英国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地方议会组建之后,英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有联邦国家的性质。英国中央政府负责苏格兰的国防、外交等领域,苏格兰地方政府则负责部分苏格兰地方性事务。

对于布莱尔的“放权”改革,有人评价说,这一改革并没有解决苏格兰与中央政府之间的问题,反而使苏格兰人寻求自治的胃口越来越大。所以在2010年赢得首相位置的保守党,对于苏格兰的政策将做出什么调整,值得关注。因为传统上,保守党一向和苏格兰选民的关系紧张。

现在不少支持“分家”的英国人都在质疑,一个以英国议会为中心的联合王国是否仍然具有生机?他们认为“联合王国”应该转变成女王统治下的一个由4个独立国家组成的邦联,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拥有它们各自独立的议会,对国内事务享有全部权力,英国议会只负责国防和外交事务。

因此,未来的英国可能由“联合王国”变成一个“联邦王国”,但是依然是统一于女王的旗帜下。

三,苏格兰问题与台湾问题

由此而知,那种将苏格兰独立诉求与公民投票当做普世原则,进而用来比拟台湾问题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苏格兰独立所可以采用的议会斗争模式与公民投票原则是有其历史逻辑与政治合理性的,甚至打法律战也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这恰恰是符合了现行国际的基本法理!

很简单的我们就可以知道苏格兰与台湾的不同。

1.苏格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国家,而台湾从来不是;这表明台湾没有独立的历史与法理依据。

2.苏格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民族,而台湾从来不是;这表明台湾没有民族独立与自决的文化,历史与血缘基础,要民族公投也必须是中华民族全体通过,而不同于某些地区只要住民投票即可。就单纯的台湾人自己的认知来说,起码在1945年台湾很大一部分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而20年前,台湾人多半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进党的文宣也是这样的说法:他们自我标榜的一大政绩就是推动了“台湾人的本土认同”。可见台湾寻求独立的这个前提是虚假的。而上面说过,苏格兰的民族独立与独立意志可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这与台湾的根本不同!

3.苏格兰本身加入的就是“联合王国”,而台湾从来没有过。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中国从来不是一个联邦或者邦联国家,更不是什么联合国家。台湾过去一直是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王土”或者是一个行省,要不就是日本的殖民地。并且,作为殖民地的台湾在1945年已经回归中国了。现在没有什么台湾回归中国的问题,只有中国再次统一的问题!

4.苏格兰为了独立是经过了无数的流血与妥协,无数的斗争与放弃。两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恩怨有几百年。但是即使如此,依然有将近一半左右的苏格兰人不希望独立。可见,统一在苏格兰同样有着广泛的基础。支持独立的苏格兰人与支持统一的苏格兰人并未出现什么斗争——因为他们基本认同女王的统治——不同的只是不希望改变现状和从“联合”变成“联邦”之间的分歧。而台独们希望的是什么?数典忘祖,沐猴而冠,为此不惜投靠美日!苏格兰人可没有这样做过,他们极为珍视文化与传统,起码苏格兰人没有拉美国人来“保护独立”。台独也敢自比苏格兰吗?!

5.苏格兰为了独立是有充分的经济利益与现实考虑的,甚至可以说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独立支柱”。而台湾作为一个海岛浅碟经济,一个自然资源匮乏而高度依赖外贸的经济体,其寻求独立的现实考虑是什么呢?估计苏格兰人看到台独也是要问个问题:利益何在?凭什么?!台湾有“北海油田”吗?台湾面对的世界贸易格局与经济可以支持台湾人独立吗?比如完全的放弃对于大陆的经贸,并与大陆打经济战。台独寻求独立的现实考虑是什么?政治与个人私利还是不能当饭吃的“民主与自由”?!台独能够自比苏格兰吗?!

6.苏格兰人盘算独立也是相对安全与合理的——伦敦并没有自然禀赋与实力上的绝对优势——而联合王国的体制也给予了这样的政治诉求运作的合法空间——这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独立的重要现实因素——因为有实践可能性。台湾..........哈哈哈哈...........

7.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战遗留问题,而不是什么“宗教与文化”和“征服与被征服”的问题。这是与苏格兰不同的。

因此,中国人要求统一的意愿是有充分的法律,文化,历史与政治合理性的。这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而恰恰是通行于现在世界的普世法律与文化准则!

实际上,用什么自决与投票赢得独立,这只能适应于一些特殊的地区与时期。在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做法即使不是在法理上存在问题,就是在实现可能性上存在问题。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的独立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多半都是长期的流血与武装斗争的博弈结果。如果不是自己的斗争,就是外部势力的干涉。

比如最近20年来的独立成功或失败案例都说明了这个现实——东帝汶的独立成功,前南的解体,猛虎的失败,车臣的战争与北爱新芬党(Sinn Fein)的妥协等等。连苏格兰的独立运动也是如此——过去长久以来的历史,谈得上是血迹斑斑。

我们更不要去扯更久远的历史了,比如美国南北战争。

因此,即使将来因为台湾问题而不幸出现了两岸的战争,那么这样的战争也是“普世”的,合法的,而不是什么“中国特色”!

所谓普世价值与自决可以让台湾独立,并得到世界的支持与政治正确的说法——这根本是一种自欺而欺人的鸦片!而用民主来论述台湾独立的合理性,或者维持分裂的合理性,更是一种可笑而可耻的自演自语!!

我之前就说过:如果说,只要大陆民主了,台湾就愿意统一。这根本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说法。如果是这样,台湾为何要寻求独立而不是去积极参与或者推动大陆的民主发展与中国的复兴呢?独立有助于大陆民主与中国复兴吗?!

那种认为推翻了中共,或者大陆民主了,大陆就不会追求统一的想法,更是天真的童话!

假定大陆现在可以全民直选,难道有一个候选人敢于宣布不追求统一台湾吗?他只要表露这个意思就可以直接去死了。今天与未来都是如此,民主选举只会强化大陆推动统一的速度与激烈程度:民主为何会让大陆放弃统一祖国?!

在全世界的合理政治里,民主政治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是自洽而不是对立的——民主甚至会更加强化国民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意志——正如民主被分裂分子利用一样——这恰恰是“民主与主权是自洽”的这种观点的反面论证,因为这是一体两面的!

而今天台湾所谓的独立诉求,是因为所谓的“大陆不民主”才有的吗?民进党的说法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种族主义的诉求。因此,所谓“民主与独立”之间的说法根本在逻辑上讲不通,在现实上也先被支持台独的台湾人自己否认了。

难道台独希望用自己都逻辑错乱与不相信的论述,来说服大陆人民与世界吗?!台湾的前途从来不是台湾岛内的同胞可以单方面决定与论述的,台湾的未来只能也必须由全体中国人来决定!

台独摆什么“捍卫民主政治”的伪道德论述呢?正如美国人说的:你可以用民主的方式决定独立,我也可以用民主的方式宣布打你!

大家都是民主对民主,民意对民意!于是历史最终还是归结到一句话上:可以实现的正义才是正义!!!

上帝已死,历史从来不温柔!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本文於 2010/05/29 19:01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77478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
    回應給: happyreader(carpster) 2010/05/31 07:14 推薦0


malibi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93717
良禽擇木而棲
    回應給: 集集(lenganshih) 2010/05/30 21:42 推薦0


oldoak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集集兄好是盛情。

    我等見到集集兄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如此之多有識之士前來此論壇,很是為你感動、高興與鼓勁!

    相信會有愈來愈多的人才來此聚集,到時候你這店家還不得熱情周到地服務 至於管理員職位,相信大家會各依習性而為,你就不必太客套了。想必大家有啥要求會開口的。比如,在下就希望能夠再看到集集兄的“熊貓”專欄啊^_^

——————————————————

(汗顏,又有打錯字了,把“熊貓”錯寫成了“鞋帽”。對不起!)




本文於 2010/05/30 22:47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93342
小鱼
    回應給: 集集(lenganshih) 2010/05/30 20:44 推薦0


carpste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漏網之"賢"实不敢当啊,市长太抬举小弟了。在下是个粗人,漏網之"小鱼"还差不多的。

有些台独理论家老爱把外国的什么东西拿来与中国的统一大业做比较,出现了xxx模式,但迄今尚无一样有说服力的,原因在于那些理论家的方法错了,没有弄清楚人家的模式是建立在人家的具体国情基础之上的。再说啦,人家当初搞出来的办事方法,也没有想要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只会引人发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93280
漏網之賢
    回應給: happyreader(carpster) 2010/05/30 19:44 推薦0


lenganshih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懇請他做副市長
他仍謙辭
漏網之"賢"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93212
浪费
    回應給: 紫气东来(cool17909) 2010/05/30 01:01 推薦0


carpste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刚看到部落格点击过十四万了,惯例自顶一下。要低调,要低调,呵呵。

>>>>>>>>这么有才的人,不多几篇文章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实在可惜、可惜!真是人才的最大浪费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92516
惯例自顶一下
2010/05/29 19:01 推薦1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elai

刚看到部落格点击过十四万了,惯例自顶一下。要低调,要低调,呵呵。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92202
门都没有!
2010/05/18 13:57 推薦2


carpste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Wilford
小米^^

国民党高层采用以拖待变的战略,这是很明显的,不然马英九怎么会抛出“和中亲美”的政策呢?在国民党高层心里,赚大陆的钱,喝大陆的血,是他开展与大陆交流的唯一目的,至于国家统一,门都没有!可是大陆高层为什么不采取反制措施?原因无他,那就是北京坚信中国一定会崛起的,而崛起的中国是会让外国干预台湾的努力减少到最低程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78917
周农建的看法
    回應給: 養源齋(aaron02122003) 2010/05/18 13:19 推薦3


Joe LE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小米^^
elai
紫气东来

好像大陆已经忘这条路走了 大家耐心等待吧 该干麻干嘛去  我们没有决定的权利 也不能上街散步表达我们的意见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tw100518.shtml

台湾问题的长期化是一种现实趋势。根据这种现实,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积极推进两岸交流,正确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警惕,防范风险,消除台湾独立的内外条件,这才是避免台海之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

  一、台湾问题长期化与两岸的理性选择

  从大陆方面来说,在发展和统一两个目标之间,有一个何者优先的问题。是为统一而即刻牺牲发展,还是为发展暂时推迟统一?如果大陆倾其全力,不惜以武力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台湾问题应当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其代价将会是极其巨大的。因此从理性上分析,急统虽省事,但要牺牲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和付出惨重代价,这并不合算。而缓统未必就不能统,只要能使台湾不急独,暂忍一时,等到大陆发展到一定程度,力量更强,将来再谈统一不迟。两相利弊权衡,合理的选择当然是发展优先。而发展优先就意味着推迟统一,即意味着台湾问题的长期化。

  虽然大陆在总体上倾向于发展优先,但出于对台湾问题长期化风险的担忧,大陆常常表现出在统一问题上的急躁症。当年对台湾的武力恫吓和后来密集而急切的温情攻势,都属于一种急躁症(周农建《两岸关系的政经分离与北京的政治饥渴症》联合早报2010年5月6日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tw100506b.shtml)。2008年,马英九当选,大陆内部一片欢呼。一些大牌专家甚至断言,两岸统一,或至少是两岸之间的某种政治协商指日可待。然而好景不长,耗费大量利益资源的密集的温情攻势并没有导致任何政治进展。于是乎,还是这些专家,一方面仍怀有最后的幻想,继续鼓动大陆当局加倍加速让步让利,希冀出现政治奇迹。另一方面则转过头来教育大众:“要认识到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试图以这种精致的语言游戏来掩饰当初的误判。然而事实是无情的。软硬两手均不奏效,意味着大陆人将由浮躁而回归到发展优先的基本路线,接受台湾问题长期化的命运。

  从台湾方面来说,台湾的急独只会逼得大陆破釜沉舟,早作摊牌。因此陈水扁式的急独路线是行不通的。台湾有识之士都明白,两岸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台湾不宜一意孤行,硬碰硬。台湾只宜择机而动,即只宜采用以拖待变的策略,静观其变,徐图长远,以此来实现“台湾利益的最大化”。 因为无法急独,所以台湾问题长期化就成了台湾的无奈选择。随着台湾的政党轮替,台湾从急独路线转向“三不主义”(不独不统不武)。

  二、台湾问题长期化与两岸经济一体化及两岸和平

  应当承认,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持续和深入,两岸的经济将会逐渐变得日益紧密,形成两岸共同市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台湾问题长期化意味着两岸经济一体化。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经济一体化与政治统一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就正如两个生意伙伴在生意上相互依存,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并不等于他们会必然地成为一家人。生意伙伴与家庭成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据台湾《远见》杂志2009年的一份报告《两岸民众互看价值观关键调查》发现,台湾人看大陆是生意伙伴,大陆看台湾是家人亲戚。愿意与大陆结成生意伙伴,却不愿意与大陆组成一个“家庭”。这也就是为什么台湾人一直坚持“政经分离”,只要经济好处,不要政治统一。从国际上看,象欧盟各国之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在经济上早已经形成了共同市场,早已有了自由贸易协定,早就经济一体化了,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出现政治上统一的意向。显然,那种认为经济一体化便必然会导致双方的人民形成自愿统一的意愿,既不符合台湾民意的现实和发展趋向,也得不到中外历史的佐证。

  一般而言,经济一体化会降低利益双方冲突的风险,如果不存在一个政治统一的问题,两岸经济一体化确实会有利于两岸和平。但是两岸问题有其特殊性:作为强势一方的大陆在“发展经济”这一目标之外,还有“国家统一”的目标。目前大陆将发展摆在优先地位,因此所谓两岸经济一体化会有利于两岸和平不过是一种同义语的反复自证。当大陆选择发展优先时,当然就是和平了。但一旦其发展到一定程度,觉得应当统一优先时,或台湾急独而迫使其提起摊牌时,这时只要能达成统一,便可以不惜代价,不在乎战与和了。可见,两岸经济一体化的“维和”作用是以大陆的意志和统一进程表为转移的,而不是必然的。

  三、台湾问题长期化与台湾独立意识的强化

  如果我们看一看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趋势,自认为是“中国人”的比例逐年下降,“拒统”的比例逐年上升,“一中”和“统一”逐渐变成贬义词。仅仅用李登辉和陈水扁等人的“去中国化”活动来解释这种变化趋势,显然是过于肤浅,缺乏历史的、宏观的视野。

  再看一看台湾国民党人的中国意识的变化趋势。从作为两蒋坚定追随者的第一代“外省人”的“反攻大陆”,到那些出生在大陆而作为未成年子弟随父兄入台的连战、宋楚愉等人的大大淡化了的“中国”情结,到被民进党人讥为有“香港脚”(在香港出生)的马英九残存的“中华”情结,这是一条逐渐退化的曲线。马英九之后的国民党中生代,要么是台湾本土人,要么是本土化了的在台湾出生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外省籍”人,其中国情结和统一意识只会比马英九更弱更淡。如果说马英九谈到“中华民族”和“统一选项”时,按大陆人的美好想象,还有几分真情实意,则马英九之后的本土化国民党人,即便再谈同样的话题,至多也只会将之当成一种策略语言。

  当年在美国独立战争中鼓吹独立的领袖人物,都是在北美出生的,尽管他们的祖先是来自英国的移民。今日那些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中国移民的子弟普遍拒绝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其他族裔的人亦如此。这说明一个人的“出生地情结”对其身份认同的影响是何其深刻!除非有一种更强的外部因素超越这种“出生地情结”,否则,在一种长期分离分治的状况下,台湾人的独立意识随时间推移和世代更替而日益强化将是一个自然的趋势。

  从国家理论的角度来看,两个地区分裂的时间愈久,就越是会形成和强化那种自我的主体和主权意识,形成和强化那种事实上的国家独立意识。台湾问题的长期化意味着,时间越长,分治越久,岛内民众的主权意识和自决意识也会日益强化。等到有上百年的分治分离的历史,“外省人”这一族群完全消失,岛内民众意识全盘绿化,台湾人一致要求独立时,中国的统一问题将会面临对岸巨大的民心障碍。

  四、台湾问题长期化与台湾问题国际化

  台湾问题长期化隐含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风险。长期的分离分治,加上台湾人的不懈努力和大陆人的缺乏警惕,台湾问题有逐渐国际化的趋势:

  1、台湾人一方面利用大陆急于在政治上取得进展的急躁心理,策略地向大陆提出:要谈“统一”和“一中”问题,先给我“国际空间”;另一方面则采用迂回策略,一是不再在高度政治敏感的联合国本身做无谓冲撞,而是锁定联合国专门机构和各种国际组织,如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等,做为扩大台湾国际空间的目标。二是在经济上打擦边球,象台湾所希望的在与大陆签了ECFA之后,再与东盟等国签自由贸易协议FTA,这看上去也是签订经济协议,却实际上涉及到国家关系和外交空间。无外交之名,却有外交之实。

  2、大陆人试图通过外交空间的让步来换取台湾人回到“一中”框架。大陆人竟然不明白这一逻辑矛盾:如果台湾人真的愿意回到“一中”,又怎么会要求那些自立门户的国际空间呢?一步一步地自立门户,当然就是要排斥“一中”。 大陆人也竟然忽视了这其中的巨大风险:那种不可逆转的、无法收回的外交空间的扩展,只会增添两岸未来统一的困难。一旦台湾问题国际化(周农建《大陆应当警惕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风险》联合早报2010年2月3日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tw100203c.shtml),台湾的对外国际关系将成为台湾诉诸国际干预的平台。未来大陆统一台湾的任何行动,将不再只是两岸事务,而是会涉及第三国利益、国际秩序和国际法等问题。因而国际干预将成为影响两岸统一的最大障碍。

  3、国际上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声音逐渐增多。如近年来,欧洲议会多次通过决议,支持台湾参与相关国际组织。2010年3月10日,欧洲议会又通过决议,“强烈支持”台湾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等国际组织。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两个地区分裂的时间愈久,就越是会造成一种在国际法上能获得愈多加分的既成事实的独立;等到有上百年的分治分离的历史,岛内民众一致要求独立时,一方面是百年事实独立的历史将使台湾在国际法上获得加分,另一方面是诉诸“住民自决”和“全民公投”的现代理念将使台湾在国际社会获得同情和支持。一旦台湾问题被国际化,国际因素介入其中,中国的统一问题将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外来障碍。

  五、台湾问题长期化与以拖待变的策略

  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时间越长,不可控的变量也就越多,变化的机率也就越大。这就是“夜长梦多”、“日久生变”的道理。从博弈和策略的角度来看,台湾问题的长期化实际上为台湾提供了一个以拖待变的机会:首先、时间越长,大陆生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旦大陆内乱,自顾不暇,台湾便可乘机独立。其次、时间越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旦台湾获得了足够多的国际空间,赢得了足够多的国际支持,台湾便可以挟洋自重,以国际干预阻止大陆的统一企图而走向独立。

  退一步来说,即便一拖几十年,机遇也没有来临,大陆始终不乱,而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努力由于大陆的警惕和防堵也收效不大,这对台湾也没有什么损失,不过就是继续维持分裂现状而已。所以,台湾问题长期化对台湾的价值就是,它给了台湾一个在无损其底线,即维持现状的情况下,等待未来有利变化的机会。这在客观上与以拖待变是异曲同工。再退一步来说,即便台湾最终避免不了被统一的命运,则能拖一天,是一天,能长期化多久,是多久,“早死不如晚死”。显然,长期化总是符合“台湾利益最大化”的。所以,以和拒统、以拖待变,长期维持目前这种分裂的局面(周农建《关于两岸和平协议的认识盲点》联合早报2010年4月20日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tw100420a.shtml),这对台湾人来说,是符合其利益的理性选择。

  六、台湾问题长期化下的和平统一战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台湾问题的长期化是两岸理性选择的结果。这种长期化对于大陆实现统一目标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从机遇上看,一方面,长期化使大陆能够不错过发展的历史机遇,壮大自身实力,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积累更大的能量;另一方面,长期化导致两岸经济一体化,使大陆握有影响台湾的经济手段。从风险上看,一方面,长期化会导致台湾独立意识日渐强化;另一方面,长期化有导致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风险。大陆应当根据这些利弊因素制定出符合自己远程统一目标的战略。

  首先应当肯定发展两岸经贸交流的正面意义,积极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虽未必会导致台湾人自愿统一,但至少可以造成台湾对大陆的依赖。台湾民进党人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他们认为一旦台湾在经济上离不开大陆,则大陆便可以借此来迫使台湾在政治上就范。应当承认,一旦两岸经济一体化了,大陆确实会握有影响台湾的经济手段。虽然当大陆祭出这一手段时,台湾在政治上未必会就范,但至少这可以成为影响台湾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岸长期的缓和局势和两岸经济一体化可以降低双方民众的敌对意识和心防,因而在最终摊牌时,激烈对抗的程度会较低。

  其次在两岸交流过程中,应当正确运用经济手段,造成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新格局。一方面,应当逐渐弱化而不是强化对手的对抗和分离的实力。因为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无论通过战争或和平方式统一,一个较弱的对手总是比一个较强的对手较易被兼并和较易妥协。另一方面,应当逐渐形成有利于统一的、影响人心导向的经济高差。大陆正确的做法,不是以自身宝贵的经济资源,去维持和扩大对岸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对大陆的优势,而应当是相反,逐渐减小这种差距,乃至使之发生反转。一个相对高于大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准,只会使台湾人的自我优越感膨胀,而拒绝与大陆统一,而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准相对高于台湾的大陆,将成为台湾人向往之地。今日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发生的和在东西欧之间发生的非法移民潮,就是经济高差超越“出生地情结”的影响力而导致人心归附和人们“用脚投票”的最好例证。当两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互换易位之日,那才是扭转台湾人拒统意识日渐强化的自然趋势,转而“心向祖国”之时。

  第三应当防止台湾问题国际化。台湾能否分离出去,取决于两点:台湾自身有无分离拒统的实力和台湾能否获得国际支持。一方面强烈抗议外国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担心台湾挟洋自重,另一方面却为其外交松绑,扩展其国际空间,使台湾问题逐渐国际化。这种紧守门户,却又自拆城垣,岂不是顾此失彼、两相抵消?

  第四应当防止台湾问题的长期化导致两岸分裂的合法化,警惕台湾分离主义势力利用长期化实行以和拒统、以拖待变的策略,脚踩两只船,得以进退自如:进可见机独立,退可维持分裂现状。任何两岸间的政治谈判和协议,都不应当使现实的分裂固定化和合法化。

  台海之战并非不可避免,和平统一并非不可能。关键的问题是要抛弃那种靠温情攻势和一纸政治协议来实现和平统一的幻想,应当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在积极推进两岸交流的过程中,造成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新格局,逐步削弱对方分离拒统的实力,形成人心归附的经济高差,防止台湾问题国际化和两岸分裂合法化,从而逐步消除台湾分离的内外条件。

  周农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78895
谢谢集集市长错爱,只是小弟只加入的城市很少
    回應給: 集集(lenganshih) 2010/05/17 22:34 推薦1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ingzi

谢谢集集市长错爱,只是小弟只加入了几个城市。

有的城市不允许“一稿多投”。

有的城市明言不愿意谈两岸政治。

有的城市小弟不愿意加入。

但是小弟可以声明,小弟在UDN上写的所有文章,大家可以自由转帖,也无需问过小弟。

只是转帖时略略提提小弟贱名即可。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78272
遵命
    回應給: 集集(lenganshih) 2010/05/17 22:23 推薦1


Joe LE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紫气东来

虽未得紫气东来大才子的允许 已经转贴两次  想来不致使大才子不快。

本文於 2010/05/17 22:43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086&aid=3978256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