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國族認同趨勢分析
【中央網路報】 劉奕伶 2010-01-02 09:24:03
壹、前言
近來具公信力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的國族認同漸漸從「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轉為「台灣人」。這樣的調查結果,是否真得如字面上意義,代表民眾不認同自己為中國人(中華民族)值得探討。本文將援引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定期調查的民調查數據進行分析。
貳、民調顯示認同自己為「台灣人」佔了大多數
近年來,諸多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國人對於自己的國族認同產生微妙的變化。從早期多數認同自己為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轉為近期認同是「台灣人」者佔了大多數。
根據天下雜誌2009年12月16日刊出的最新民調,高達62%受訪者回答「台灣人」,「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為22%,回答「中國人」者則僅為8%。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約有75%的十八到二十九歲年輕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僅15%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不到10%的年輕受訪者回答自己是「中國人」。
不僅如此,根據國內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從1992年起,不斷進行「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之分析。2008年6月開始,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開始有明顯凌越「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的現象。2009年6月的統計資料顯示,回答「中國人」者為4.4%,回答「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者為39.2%,認同自己為「台灣人」者,則佔了大多數,為52.1%。
面對這樣的民意變化,使人不禁擔心是否台灣民眾在凸顯台灣意識的同時,開始對中國與中華民族的國族認同產生了動搖。
參、民眾心中「中國」被扁政府執政後扭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探討「是否民眾對國族認同產生動搖」的問題前,必須先釐清的問題為「是否民調問題的本身造成作答的差異?」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是基於遠見雜誌2009年7月份的民調結果,約八成的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約六成認同「兩岸民眾同屬中華民族」。
然而,類似時期(2009年6月),圖二政大民調卻顯示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者僅4.4%,「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者39.2%。兩份民調的調查結果理應類似,然卻因問法不同,結果大相逕庭。
仔細比較兩份民調,一份在文字上使用「認為是中華民族一份子」,一份則採用「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排除抽樣本身產生鉅幅誤差的可能性,關鍵就在於「中華民族」與「中國」在文字上對受訪者而言,是否代表極為不同的意義?若以調查結果反推,答案是肯定的。不過,為何理應會有類似調查結果的兩國族名詞,卻有相當不同的民調結果?
仔細分析,推斷結果恐肇因於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刻意將「中國」扭曲等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使然。因此,近年來針對台灣民眾進行是否為「中國人」的民調結果,其實相當程度反映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而非真正認同自己是否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的民意趨向。
此亦可印證為何天下雜誌民調中,十八到二十九歲年輕受訪者約七成五回答「台灣人」,不到一成受訪者回答「中國人」的原因。這群年輕人接受國民義務教育(約為七到十九歲)的時期,正值民進黨主政。民進黨政權除了過份強調本土意識外,更以政府的力量,將偏激的台灣獨立意識強加進學子課本中,造成年輕學子不知不覺中,在意識形態上,產生台灣與中國為兩國家的認知。並且經由學校制式教育,接受經由民進黨政府扭曲後「中國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錯誤意識。故,接受此扭曲意識型態下的年輕族群,普遍直覺會將「中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畫上等號,亦造成自覺不是中國人的傾向。
總結上述,由於眾多台灣民眾心中,「中國人」是完全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因此在回答相關問題時,必然不認同此一選項。造成民調結果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或「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不如「台灣人」的選項。
肆、建議民調中心進行國族認同民調時謹慎考量問卷選項
有鑑於上述問卷設計造成的調查偏差,建議各大民調中心在設計相關問卷時,除了「中國人」、「台灣人」、「既是中國人又是台灣人」選項外,列入「是否認同為中華民族一份子」、「是否認同為中華民國一份子」的問題選項。以彌補眾多國人對於「中國」、「中國人」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連結。始能真實反映台灣民眾對於真實「中國」、「中國人」的國族身份認同。
伍、政府應多使用「中華民國」「中國」等詞彙以凝聚國人對於國族的認同意識
探討「是否民眾對國族認同產生動搖」的問題,除了前述提到調查結果恐因民調問題的本身造成得到的數據,並未真正反應國人國族認同的比例外,近十年來藍綠政府大力推動本土意識,沖淡國族意識的政府政策,也難辭其咎。
民進黨政府八年來以強力手段造成民意反轉,成功進行所謂「去中國化」的「正名」運動。因此,在相關的民調上,雖然多數民眾仍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份」,實際上,多數民眾對於大陸的疏離感極深是不爭的事實。也因此,建議政府應該檢討前朝的教科書內容,回歸憲法所制訂的國族概念,讓在學學生能夠真正認同「中華民國(中國)」與「中國人」的意義。在一般對於大眾的宣導上,政府首長也應減少過去動輒使用「台灣」、「台灣人」的習慣,在正式場合,改以正統「中華民國」、「中國」、「中國人」等字句,並且使用「中國大陸」、「大陸」稱呼對岸,以重塑國人正確的中華民國與中華民族國族意識,逐漸終止台灣社會因為政治造成意識型態分裂,產生族群衝突的景況。
(智庫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