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美琪的養生世界
市長: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生活時尚健康【美琪的養生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冠肺炎 COVID-19 專欄
 瀏覽3,238|回應5推薦2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天平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有鑒於 新冠肺炎 成了 2020 年的大事

從今日起 將有關新冠肺炎的所有資料

收納於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巴西病患同時感染2種變種病毒 專家憂會加速突變
推薦0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巴西病患同時感染2種變種病毒 專家憂會加速突變

2021-01-31 19:38 

巴西南部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兩名病患身上同時存在兩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變種病毒株。目前巴西變種病毒的種類持續增加,情勢引人憂心。

路透社報導,巴西研究人員27日把上述發現發表在醫學網站medRxiv上。他們表示,這是全球第一份證實可能同時感染兩種冠狀病毒株的研究。但研究尚未發表在科學期刊上,且未經同儕審查。

這兩名患者年紀皆為30多歲,去年11月下旬感染了在里約(Rio)發現的P.2變種病毒(B.1.1.28譜系),而且檢測同時對另一種變種病毒呈陽性反應。

據稱兩人症狀輕微,其中一人會乾咳,另一人則有咳嗽、喉嚨痛、頭痛等症狀。他們都不需要住院。

這兩起病例凸顯巴西境內已有多種變種病毒正在傳播,並使科學家憂心,同一人身上存在兩種病毒株,可能會加速新型變種病毒的突變。

研究第一作者、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費維爾大學(Feevale University)病毒學家史皮爾基(Fernando Spilki)說:「這種同時感染的情況可能造成病毒結合,甚至比之前更快產生新變種病毒。」

「這會變成病毒另一種演化途徑。」

出現新變種病毒除了帶來傳染力增強的風險,也可能讓目前研發中的疫苗失效。在英國以及最近在巴西亞馬遜州(Amazonas)發現的冠狀病毒突變種,傳染力似乎都更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902&aid=7105653
新冠肺炎輕重與腸道細菌有關? 專家建議多攝高纖食物
推薦1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新冠肺炎輕重與腸道細菌有關? 專家建議多攝高纖食物

2021-01-20 11:00 

新冠肺炎全球確診病例已破9650萬人,台灣也因院內群聚感染擴大,疫情防疫嚴陣以待。香港中文大學一篇最新研究指出,新冠肺炎雖是呼吸系統疾病,但腸道微生物組成可能影響新冠肺炎輕重程度,英國免疫學家並且根據這篇報告建議民眾,多攝取高纖維、發酵食物增加腸胃健康,此研究結果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香港中文大學這份研究的動機指出,儘管COVID-19是呼吸系統疾病,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消化系統內的微生物組成也與新冠肺炎有關,去年起,團隊針對香港兩家醫院接受治療的100名新冠患者,進行血液糞便採樣,利用霰彈槍定序法從糞便中提取DNA,另從血漿獲得炎性細胞因子和組織損傷的血液標誌物濃度,了解確診患者的嚴重程度。

採樣對象的患者平均年齡約36歲,幾乎所有患者為輕度或中度,只有5%重症,而3%患者有合併症,結果發現,與非新冠肺炎患者相比,確診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組成有明顯變化,無論患者是否接受藥物治療都一樣。

調查並指出,在確診者中,幾種具有已知免疫調節功能的腸道箘群例如法氏桿菌、直腸真雙歧桿菌和雙歧桿菌的數量不足,甚至確診症狀消失30天內地樣本仍然很低,這足以解釋為什麼新冠肺炎患者復原後,仍可能會有疲勞,呼吸困難和關節痛,極可能是腸道功能失調,導致免疫力下降。

英國免疫學家因此根據這篇報告提醒大眾盡可能照顧腸道健康。陽明大學教授蔡英傑也提醒,人體全身70%免疫細胞在腸道,是全身最大的免疫器官,避免或病從口出、腸保健康,就能建立身體各部位的防護力。

新冠肺炎COVID-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哪種口罩最能阻絕病毒?研究指這種口罩超強,過期11 年竟還有9成5過濾率
推薦1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2020-08-12 17:05元氣網 綜合報導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口罩已是全民必備的隨身物了。但哪種口罩最能阻絕病毒?根據醫師蔡依橙在臉書上分享美國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N95還是最能過濾病毒的口罩,即使過期11年的N95過濾率仍大於95%,但一般人戴外科口罩就很夠,需要接觸患者的第一線醫護才需戴N95。

憂疫情再起,前副總統陳建仁請大家要備好三個月用量的口罩,因此最近口罩又開始難買了。而現在大家都知道要買醫療外科口罩才能有效較有效阻絕病毒。但哪種口罩最能阻絕病毒?根據醫師蔡依橙在臉書上分享,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N95還是最能過濾病毒的口罩。該研究詳細比較了29種口罩及替代品,例如過期的N95、尺寸不對的N95、蒸汽消毒過的N95、綁帶外科口罩、掛耳外科口罩等,蔡依橙整理重點發現:

全新的 N95 當然最好,過濾率的確 >95%。

過期 11 年的 N95,過濾率依然 >95%。

尺寸不對的 N95,例如太大或太小,也有90% 以上。

綁帶式外科口罩也不錯,有71.5%,低頭看病歷時,漏氣漏得多些。

掛耳式外科口罩是其中比較差的,約 38.1%。在頭部上下看、左右轉動、轉身工作時,都會漏蠻多氣的。

蔡依橙在臉書指出,以公衛的角度看,一般民眾用掛耳外科口罩就足夠了。而真正要接觸病患的醫護,考量實用性、可得性、長期配戴舒適性,至少應選用有71.5%保護力的綁帶式外科口罩,而確定接觸感染者應戴N95,不管是過期11年的、太小的、太大的、全新的都可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因疫情心情低落? 5食物助提振精神
推薦2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天平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因疫情心情低落? 5食物助提振精神

2020-06-05 18:10世界日報 記者張聲肇/綜合報導

疫情讓你心情低落?專家說,提振精神可借助「吃」,但要吃對東西,因為可幫助身體的食物,也可改善腦袋的世界觀,而且營養有助提升免疫力,而你心情差,可能就是免疫力低落所致。

如下五種食物,專家說有助提振精神:

一、鮭魚

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這是人體不會製造,但卻是緩解情緒低落的必要養分。我們全身的細胞,特別是腦細胞,外層的薄膜構成成分,就有omega-3脂肪酸,後者可減緩憂鬱症。

鮭魚肉也是抗發炎食品。研究指出,身體發炎嚴重,可導致憂鬱症。

二、黑巧克力

研究發現,黑巧克力不但「補」腦、提振免疫系統,還「補」眼力。不過,也要吃成分對的黑巧克力,才有前述功效。專家發現,可可含量占70%的黑巧克力--最苦的那種--最有效,糖和牛奶成分只佔30%,吃起來可能苦大於甜。

三、漿果

水果屬均衡飲食不可或缺,其中,漿果對腦部特別有益。藍莓等漿果所含類黃酮(flavanoid)有調節心情、改善記憶、抗發炎等效用。

四、波菜和羽衣甘藍 (kale)

波菜和羽衣甘藍等深綠葉菜也富含omega-3脂肪酸,有抗炎作用,此外,綠葉菜裡面的鎂,對腦部運作以及心情調節,都功不可沒。

五、杏仁

杏仁的油脂是健康的油,能促進我們腦部的健康。最近的研究發現,杏仁也富含酪胺酸(tyrosine),能延緩認知能力的衰退。

研究顯示,酪氨酸對高度緊張、嚴寒、疲憊、悲傷(親人去世、離婚)、長時間工作、缺乏睡眠的人有幫助,能把造成緊張的激素產量降低,減輕高度緊張導致的體重下降,也能增強體力和認知能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研究:即使沒有心臟病,得了新冠肺炎也可能產生心臟後遺症
推薦1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研究:即使沒有心臟病,得了新冠肺炎也可能產生心臟後遺症


2020-04-19 09:26Heho 文、圖/盧映慈
圖/Heho提供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延燒全世界,除了感染之後造成的器官損傷之外,在痊癒之後的患者身上,也看到越來越多可能的併發症、後遺症被發現。

根據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指出,匹茲堡大學的流行病學家、重症監護醫師Sachin Yende說,感染肺炎之後,身體會出現潛在的慢性疾病,像是心臟病、中風、腎臟疾病。

Sachin Yende在2015年的研究當中,曾經發現,因為肺炎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後1年,罹患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的風險是同年齡健康人的4倍;即使撐過這1年,接下來每一年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會維持在1.5倍。而他認為,「COVID-19(新冠肺炎)可能會促使這類事件大幅增加。」

圖/Heho提供

而這份研究也發現,肺炎造成心臟病、中風的風險,跟高血壓、糖尿病、抽菸的風險相似。即使新冠肺炎是一個新的疾病,目前也無法完全了解帶來的後遺症,但透過過去針對嚴重肺炎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些線索。

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指出,像COVID-19這樣嚴重的肺炎,會感染肺部的氣囊,有一些會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讓氣囊充滿液體,最後導致肺部纖維化,不過大多數的患者都可以維持原先的肺功能,只有少部分會留下長期的呼吸問題。

(推薦閱讀:感染者死狀痛苦!第一線醫師:本質上跟淹死一個道理

即使沒有心臟病,得了新冠肺炎也可能產生心臟後遺症

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登一篇研究,發現即使患者本身沒有心血管疾病,得到新冠肺炎之後,也可能造成心臟損傷。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州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UTHealth)心臟病學助理教授Mohammad Madjid說,根據以前對冠狀病毒的研究,和流感大流行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冠狀動脈疾病、心律不整、心臟衰竭」。

而因為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或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的病人,很可能就是因為心血管併發症而死。包括SARS、MERS,都確定會造成心血管併發症。

也是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的另一項案例,則分析的一名53歲的女性,她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潛在的健康狀況;她於3月來到急診室,抱怨嚴重疲勞、在前一週發燒和乾咳,但是呼吸沒有困難,胸部的X光也很乾淨、沒有肺炎。

但在接受檢查後,發現她的心臟內壁被感染、發炎,她被送往心臟護理病房接受治療。由於出現咳嗽症狀,她也接受了冠狀病毒測試,並確診新冠肺炎。

根據《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JAMA Cardiology)的編輯Robert Bonow和許多其他心臟病專家認為,COVID-19感染不只會直接攻擊心臟,還可能以4~5種的方式,導致心臟損害,有些患者可能一次就會受到多個途徑的損害。

「任何嚴重的醫療事件,甚至像置換髖關節手術這樣簡單的事情,都可能在手術的過程中,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壓力,導致損害心臟。所以像嚴重肺炎在體內引起廣泛發炎,就可能導致動脈斑塊變得不穩定,導致心臟病,或是引起心肌炎、導致心臟衰竭。」《科學人》報導。

所以即使在這些患者痊癒之後,或許還是要持續追蹤他們的心血管健康,這也是可能造成下一波患者死亡的一次身體健康事件。

參考資料

Scientific American: Heart Damage in COVID-19 Patients Puzzles Doctors

AAAS: For survivors of severe COVID-19, beating the virus is just the beginning

UTHealth: COVID-19 linked to cardiac injury, worse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heart condition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