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 黑色素癌剋星
2016-12-02 14:35:00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一名黑色素癌患者在臉書群組談到自己病情時說,原本連壽衣都準備好了,現有標準療法都失敗了,醫師束手無策,當時都開始挑塔位、壽衣。抱著最後一線希望,接受免疫療法,讓他活了下來。
林口長庚醫院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醫師指出,不少癌末患者及家屬在臉書成立社團,最近最夯的話題就是免疫療法,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證資料出爐,免疫療法成為眾多癌友的最後一線希望。以黑色素瘤為例,治療方式有限,病患雖然不多,但國內病友視免疫療法,為最後救命的抗癌利器,施打四次就有長期存活的機會,只因價格昂貴,打了退堂鼓。
美國癌症醫學會多項研究證實,免疫腫瘤藥物的臨床試驗超過10年,20%黑色素瘤病患在使用次標準免疫腫瘤藥物後,存活超過10年以上。林口長庚資料顯示,過去台灣黑色素瘤治療十年存活率為零,自2011年開始使用免疫腫瘤藥物後,至今有超過20%病患仍存活。
台灣免疫腫瘤藥物研究,從最早的CTLA-4機轉開始,已是亞洲最具規模,韓國也開始跟進,可預見免疫腫瘤藥物為未來抗癌的新趨勢。張文震為癌友請命,健保局應以臨床證據、病人反應為給付標準,不是只參考藥費,應針對不同機轉的免疫腫瘤藥物,制定給付條件,例如黑色素瘤,上限最多打四次,預算較少,但證據力強,希望台灣黑色素瘤癌友早日獲得健保給付。
至於肺癌患者人數眾多,如果全面給付,恐拖垮健保,建議健保署與藥廠協商藥價,讓藥價合理,採部分負擔,由患者支付部分藥費。張文震說,健保財源有限,錢當然要花在刀口上,免疫療法對於黑色素瘤、肺癌的治療有相當效果,這就是刀口,絕不能有錢人花錢打,沒錢的人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