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生活得成功幸福,決定於兩個因素:一是先天的稟賦,一是後天的努力。而家庭是這兩個因素的函數,它能改變先天,又能孕育後天。家庭是個人希望之所繫,要想有個快樂幸福的人生,一定要從自己的家開始。也許,你現在正擁有一個溫暖的家,那麼你該好好珍惜它,接受它給你的力量和光輝,把它維護得更美好;也許你並不覺得家裡幸福,那麼你一定要看出希望,有耐心的去建立一個幸福的家。
每個人一定要「成」家,成家並非只有結婚,也不是把家舖設裝備得富麗堂皇,而是要給家裡的每一個人豐富的愛,全家從那兒看出希望。成家不只是構成一個形式的家,而是要培養一個家的氣候和環境,讓它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心智的成長和悅樂的性情。
我們的社會顯得脫序不安,道德日益淪喪,這與家庭生活大有關係;家庭擾攘,爭鬧不休,子女必然失去安全感。家庭缺乏親情,孩子就顯得冷漠孤單;好逸惡勞的家風,把家人薰習成懶散的個性;嚴厲粗暴的態度,彼此難有和氣的相處。自己不知上進,則後代墮落消極;一家利慾薰心,則無惡不作;這樣,家庭就失去希望,社會也跟著遭殃。
家庭最重要的是親情,有了親情就能互愛,有活力,有朝氣;這樣的家庭會呈現一片好景,充滿希望。家庭在吃得飽穿得暖之後,最需要的不是錢財,不是華麗和舒適的設備裝潢...而是快樂的氣氛。事實上,即使處於飢寒交迫的境況,也應以快樂的氣氛為重。因為樂趣是精神生活的資糧,它能滋潤活力,助長智慧,增進健康快樂的家庭氣氛,那就是幸福的本身。在快樂家庭中長大的人,信心好,情緒穩定,神情丰采也好。
一個充滿希望的家庭,必然是全家一起分享學習、情感和生活經驗的地方,在分享之中,得到相互鼓勵和成長的機會。最有效的鼓勵並不是告知或說明,而是經驗與學習的分享;它不需鼓勵的語言或文句,而是一種直接的參與。
家庭的成員所分享的經驗,包括分享成功的快樂,從而學習成功的經驗;分享情感上的喜悅,從而帶動家庭悅樂的氣氛;分擔失敗的事實,用大家的智慧,協助達到成功;也分擔情緒上的沮喪,從家人的鼓勵和安慰中得到支持;分享可使家人的人際關係不致疏離,更促進彼此之間的安全感和智慧的成長。
家庭如果不透過寬恕去互愛,是不會有什麼希望的。互愛就是讓彼此感到自己有價值的行動;當家人相互關懷時,彼此感到被重視的喜悅;家人相互尊重時,彼此都有受敬愛的尊嚴;家人能彼此負責時,大家都有被愛的滿足;家人能相互信任了解時,彼此就感到溫馨和安慰。
親情如果沒有責任感是不牢固,是空洞的;因此,你要用責任與實踐,去喚起孩子的責任與實踐;你必須自己肯上進,肯努力,肯用功,然後將它化為榜樣和身教,才能引發孩子跟你一樣兢兢業業。親子的互愛必須建立在尊重上;相互尊重就可以維護彼此的自尊心;父母對子女的尊重不是處處順著孩子,順著孩子無異溺愛;尊重是指對人性尊嚴的敬重,父母親不凌辱他,不貶損他,同時要支持他們去發現自己的優點和能力。
散漫與失敗大有關係,不能堅持理念與目標是一事無成的原因;家庭生活應是孕育一個人講條理、有秩序、講分寸、有原則的地方。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是家庭生活品質的延伸,所以家庭生活必須堅持家規,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了維護子女自我成長和自治的能力,不必管得太瑣碎;但是父母親一定要堅持原則,但苛刻的家規是要避免的,嚴苛的家規會導致家庭紛擾不已。
堅持家規就必須具備交談的技巧。當子女不守家規時,你當然要堅持,要透過交談,從了解、寬諒、鼓勵和提示中,要求子女遵守;交談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批評和指責,若流為批評和指責,交談便失去效果。交談的本質是用理性去喚起子女的同理心,怒氣沖沖必然否定了交談的原意。交談是手段,堅守原則是過程,最終的目的是在其中孕育精神力量,它就是品行的希望,人性的光輝。
家庭親情是生命的原質,它流瀉著生活的清泉,沃開生命的花朵,也沃開生活的希望,親情就是歡樂、親暱、溫馨、分享、心智成長和精神生活的提昇。在美滿的親情中,我們看到自己,信賴自己,看到希望的陽光正溫暖自己,強壯自己!
~~ 參考書籍: 鄭石岩著 【悟、看出希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