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的基本內容 據說道家有三千六百道法,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氣功的門派很多,各個門派都有許多不同的練功方法。日常練功可以簡單、複雜、短暫或長期持續的,又可用站立、行走、端坐或躺臥姿態進行。有些氣功運動激烈,也有一些特別適合體弱的方式。各種功法雖有不同,但基本而言,主要包括 調身、調息、調心 三方面,簡稱" 氣功三要素 "。每一種功法都是三者的具體結合和運用,只是各自對有關要求不同而已。 | I 調身 (姿勢) 又稱為"練形"。練功時放鬆並將身體擺成特定的體勢,是誘導呼吸和精神放鬆的先決條件。一般體勢分為行式、站式、坐式、臥式四類。行式和站式運用較多肌肉群,尤其是身體下半部,對強壯筋骨,增強體力很有幫助。坐式和臥式使全身放鬆,利於入靜養神,培育真氣,多用於靜功。更多… | | | | | | II. 調息 (呼吸) 又稱為"吐吶",指利用意念去改變呼吸的節律、頻率和深度的鍛煉。呼吸鍛煉加深肺活量,不僅能調暢氣血,按摩內臟,同時亦有助於身體放鬆和思想安靜。更多… | | | | | | III. 調心 (意念) 又稱為"調神",是對意識的鍛煉和調整。練功時要求精神放鬆,情緒安寧,逐漸消除雜念,進入入靜狀態。同時在意識的主導下進行內部功能的自調,即通過特殊的心理過程來改變自身的生理狀態。更多… |
一般而言,調身是順利進行調心、調息的先決條件,跟隨以調息來幫助體勢的放鬆和精神的寧靜,而兩者又是以調心來主導。可見,三者相互聯繫,相輔相承,共同發揮整體的作用。 不過,氣功鍛煉存在個體差異性。舉例如修煉入靜的過程中,某些練功者在很短的時間就可達到,但一部份人往往需要幾年才能煉成。一些練功者從某些功法獲得良好效益,但對另外一些人卻沒有。因此歷代以來,有各式氣功推陳出新,直到今天仍然不斷有新興氣功冒起。初學者最好向有經驗人士請教,有關內容不在本篇討論。 I. 調身 (姿勢) | 又稱為"練形"。練功時放鬆並將身體擺成特定的體勢,是誘導呼吸和精神放鬆的先決條件。常見的體勢分為行式、站式、坐式、臥式四類。行式和站式運用較多肌肉群,尤其是身體下半部,對強壯筋骨,增強體力很有幫助。坐式和臥式使全身放鬆,利於入靜養神,培育真氣,多用於靜功。常見姿勢有: | | | | | | 平坐式 選擇高度適中的椅子或?,以軀幹、大腿、小腿各呈90°角為宜,兩膝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在膝或大腿上,兩腳踏地。頭略前傾,口眼微合,上身正直、虛頷頂頸,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腰腹放鬆。
| | | | | | 盤坐式 端坐,上身與平坐式相似,身體略向前傾,臀部略墊高,兩小腿自然交叉相盤成八字形。兩手輕握置放腹前,或分別輕放在同側大腿上。 | | | | | | 仰臥式 仰臥,上身略墊高呈斜狀,腿自然伸直,兩手放在腿兩側或相疊於小腹上,掌心向上。 | | | | | | 側臥式 側臥,以右側臥為宜。枕高適中,頭部略向胸收,使頸部放鬆,軀幹微曲,呈含胸拔背之勢。上側手臂自然伸直,五指鬆開,掌心向下,置於同側髖部;下側手臂自然屈肘,掌心向上放於枕上。下肢大腿略向前屈,小腿自然伸直;上側小腿輕疊於上,屈膝約成120°角。 | | | | | | 站式 站式有多種,以三圓式為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足尖內收呈八字型,兩膝順著足尖方向微微彎曲。雙臂平伸作環抱狀,手掌相對約距20厘米,手指呈握球狀。雙肩自然伸展關節微垂,肘關節略低於肩關節。此式"足圓、手圓、臂圓",故稱三圓式。
| | | | | | 走式 靜站2~3分鐘後,首先以左腳邁前一步,以腳跟先踏地,將上身和兩手向右擺,鼻吸氣口呼氣一次;再以右腳前邁一步,腳跟先踏地,身體與手臂向左擺,鼻吸氣口呼氣一次。如此每天走20~30回,能增強下肢運動,尤適合老年人進行腰腿部鍛練。 |
練功初期,首要是身體姿勢自然平穩,全身各處無緊張不舒服。具體放鬆方法有,意想身體如棉花樣鬆散,白雲似輕柔,逐步使自己的身體由頭到腳,從表到?全部放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