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小英之友會
市長:remini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小英之友會】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轉貼) 寫在2008年三月 總統大選之後
2009/09/04 07:35 瀏覽749|回應0推薦0

remin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寫在2008年三月 總統大選之後

黃武雄

2008/3/23


嗨!不要難過,親愛的朋友:


昨夜我接到 Z 的簡訊:寫著


「禁不住落淚,台灣的運命何處去?」


 讓我記錄一點自己此刻的想法,作為回應。


                                    一


世上有兩種東西,一種是Macro-X (大局的事物), 另一種是 Micro-X (細部的事物)。像政權轉移屬前者,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與工作則屬後者。


Macro-X 發生的時候,Micro-X 經常還在遠處,而且無聲無息。


等這幾天熱潮過後,我們自然回復正常。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不會有什麼影響。希望朋友們不要難過,還是要高高興興的過日子。


當然,隨著時日推移,Macro-X的影響會逐漸浮現,變成Micro-X,一點一滴的滲入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而一般人不是健忘,就是沒有足夠的分析力,去追兩者的因果關係。確實,到時候這層因果關係,已經被其他現象覆蓋,也變得不易辨認。

這也是唯心主義盛行,人類很難窺見事物結構的緣因。


人對敗壞的食物,十分敏感,很容易從經驗中學到教訓,因為吃了立即顯現效應。但對癌症之類的的病變,由於病因與發病,兩者時間差距太久,人很難回溯當初促成病變-的原因。


政治也是這樣。若說國民黨半個世紀的專制統治,是Macro-X。它滲入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看待問題的方式,甚至左右今日大家的言行,包括我們的選舉-行為。它無限細密的幻化成許許多多Micro-X,變成今日台灣的文化 (想想有多少救國團文化殘留在這一整代人的身上!)。


當我們說,要遺忘過去的時候,我們就無法瞭解今日的自己。


當然,我不是決定論者,正好相反,我相信人的主體性。人的主體性可以相當程度的擺脫Macro-X的影響,重新建立起新的文化。我寫《童年與解放》,寫《學校在窗外》,所寫的無非是圍繞著人的主體性。人的主體性,需建立在人的自覺,與面對問題的誠意、理性與批判的能力。這是當前台灣社會,所最欠缺的東西。


半個世紀前的Macro-X, 幻化成今日我們文化裡的Micro-X。


這些Micro-X,又凝聚成今日的Macro-X,在塑造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後的Micro-X。


這大概就是Z所感嘆的「台灣的運命」吧。


                                   二


我既不是決定論者,也不是預言家。有時我悲觀,有時我樂觀。我處於矛盾之中,尤其此刻。但也因為矛盾,所以不全然是絕望。我總還心存希望,就像我們中的每一個人。


我相信人的主體性,人是活的,不會就此蟄伏於Macro-X籠罩的陰影。


我悲觀的是:


(1) (環境)我擔心在拼經濟的美名之下,台灣會加速開發,環境會加速破壞。從都市到鄉野,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想想北縣市年來容積率的開放管制)。消費主義更加抬頭,公共空間更加萎縮。台灣的公共環境會變得更醜。而且這條路走下去,以後更難回頭。


(2) (公共性)人民公共參與的熱情,會被導向往休閒化的方向傾斜。台灣表面上看來會更多元活潑,但與公民社會卻越離越遠。


(3) (教育)教育會走回頭路,回到教育工具化、單元化的老路,用表象的活潑創意,取代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育現實的結構問題,更無人聞問。


(4) (兩岸問題):雖然台海的緊張會紓緩,但台灣的主體性會被逐日蠶食,開放大量中資進來購買土地,開放大量對岸人民進來工作或居住,對岸在台的發言權將大幅增加。開放學歷認證是早晚的事,如昨夜JB所言,十年之後待留中的學生一批批回台,進入菁英階層,加上兩岸人才相互為用,台灣歸屬中國的意識與文化,將成為絕對主流。


(5) 這裡我無法深談:接下來這些年,從地方到中央,會有許許多多不當的利益,在無人監督的地帶大規模的流入私囊。這些利益是人民的血汗錢。今天砲火密集的媒體,明天-會又同樣的標準檢驗新政府嗎? 唉!


(6) 我也無法預知,一二十年前,奔走門路找關係的風氣會不會死灰復燃,這些年公務機關學校單位,的確冒出一些肯做事,有擔當的人。但從今天起,台灣會不會又走回「人才反淘汰」的時代?我祈禱不會,但毫無把握。


                                    三


我樂觀的是:


(1) 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都會有一些人保持清醒,努力追求較好的社會。人究竟是活的,人的主體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只是後來慢慢被社會馴化,導致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社會向下沈淪,這些人還是會發聲,甚至會站出來批評,合力形成新的公眾力量。


(2) 這次大選,看到新生代,不管是藍或綠的支持者,都有很多人在網路,在各個場域討論問題。大家都希望我們生活在一個較好的社會,只因所接收的資訊不同,每個人的經-驗不同,造成對事物的詮釋不同,以致所支持的對象迥異。大選之後,熱情慢慢冷卻,證諸新的事物一件件發生,也許有機會重新思索,因而聽得到不同的聲音,對事情全-貌慢慢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3) 民進黨又變回在野黨,這次面對的是掌控行政、立法,甚至囊括司法與媒體的執政黨。民進黨這回必須重新出發,站在人民整體利益的立場上發聲,日後才會有轉機。這比-兩黨共治,直直往右傾斜會好些。台灣需要發展出中間偏左的政黨,政黨政治才會有民主的實質。台灣民主的歷程,在2008年的挫敗,說不定反而是個轉機。經營基層-民主與發展公共力量,這兩件事是台灣深化民主,今後最重要的課題。


我總還心存希望。


天佑台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512&aid=359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