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黃天人:教育不是為了競爭 高中女兒赴泰北當義工 兒子騎單輪車上學 學習種田勞動…獨立、有想法較重要 |
|
【本報記者 羅緗綸、王慧瑛】 |
「如果教育只是用來競爭,不是互助,受傷的一定是弱勢孩子。」新竹縣黃天人牧師長期投入青少年和中輟生輔導,他有兩女一男;女兒高中時就隻身前往泰北當義工,幫助當地孩子教育、生活輔導,獨立,很有自己的看法。 黃天人在長女書亞進入國小後,對教育就有新想法,認為學校是團體,是教導互動和正向發展,但目的是什麼?他思考過,孩子如果從小被訓練比優秀,智能好的將壓迫智能較不好,那許多孩子將會受傷害。智能優秀的到最後也會被排擠,孩子沒必要從小就生活在「不要輸在起跑點」的競爭環境中。 他認為,孩子的童年很可貴,要多玩、多親近大自然,保有對自然和周遭事務觀察和探索的熱情,父母多陪在孩子身邊就是最好的教育。他子女讀小學時,每逢大考後「必定大玩」,向學校請假,由他帶著到宜蘭騎單車,探訪大自然。 當時他在湖口鄉推動攀岩活動、騎單車,帶著青少年攀岩,透過體力訓練青少年吃苦、耐力和毅力,並親近大自然,他也推動撤除新湖國小旁停車格,改設「學生通學街」,鼓勵學生走路上學。 他說,家長擔心孩子而開車接送,一定造成大塞車,孩子上下學就更不安全,不如撤除停車格讓學生安全上下學。 他主張「讓孩子知道將來要做什麼」,書亞、次女書虹,國中起選擇在家自學,對人生未來有規畫。黃天人認為,現今環境只要想念書,有很多管道,有正規學習,還有空中大學,也能自修考證照。 「別人有學歷,我們有能力」,妻子楊怡潔不擔心孩子未來,書亞高中畢業沒選擇入大學,投入尖石鄉國小、國中課輔,但自訂目標考證照;書虹能獨力主持40人的營隊,從計畫到活動一手包。兩姊妹16歲起每年投入泰北義工,長子書恆念國小,騎獨輪車上下學,很有主見。 黃天人說,父母陪伴成長就是最好學習,較遺憾的是,台灣志工中婦女多,男人自稱一家之主卻很少參與。他鼓勵男人多參與,假設全台有一萬個男主人假日帶孩子騎單車,就會有一萬個快樂家庭;如果帶領別人的孩子騎單車,就會減少一萬個中輟生,何樂不為? 【2010-04-09/聯合報/AA7版/教育】 |
金錢觀…最後才留給自己 |
|
【本報記者羅緗綸、王慧瑛】 |
在黃天人家中常見的場景是黃天人帶兒女除草、種菜,媽媽幫小兒子黃書恆剪頭髮,中輟、低收家庭的孩子和書亞、書虹討論功課,或安排營隊活動。 「在我家每個人都有事忙」黃天人表示,他要求孩子七歲前會煎荷包蛋,學習分擔家事,小學五到六年級要洗自己的內衣褲、襪子,要會騎單車,學種田、施肥、除草,16歲後獨力出國,25歲前要有證照,讓孩子學習生活自理、自訂目標,朝著自訂的人生方向努力。
他每年約提供20個名額免費讓低收、中輟學生跟著學,有的學生從國一進黃家,目前已是高中生了,大夥一起生活、學習,像是個大家庭。
「能省的儘量省」,楊怡潔邊為書恆剪髮邊說,他們種菜、燒柴火、養魚過著山居生活,教孩子種田勞動,金錢運用上,也教孩子分成三份,第一是奉獻,第二是給家人親友,最後才給自己。
黃天人女兒打工賺到的第一份薪水捐做公益,黃天人給子女的觀念是,有能力就要幫助人和別人分享,因為家人幫助你,你才有能力獨立,要回饋家人,最後留下的才給自己。
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叛逆,楊怡潔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寒流清晨,黃天人帶著書亞到池塘放魚苗、餵魚,天氣冷,孩子不肯穿雨鞋下池,認為在池畔也可以放魚苗、餵魚,黃天人要求她下池,認為是鍛練吃苦的一部分。
書亞照著做,但上岸後就氣得大哭,跑回房間用力關上房門,黃天人對家人要求是,生氣、發洩情緒可以,但房門不能上鎖「保留溝通之門」,楊怡潔找機會安撫她情緒,家中對衝突也採「寧可熱戰不要冷戰」,有事說出來,不要斷掉溝通。
書亞高中畢業後說想當志工,選擇在尖石輔導原住民孩子課業;「想輔導中輟生」這是書虹的志向,但最近轉念「想照顧流浪狗」,最小的書恆騎獨輪車上學,想到的是「希望爸爸媽媽永遠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
【2010-04-09/聯合報/AA7版/教育】
歡迎您來生命不落國http://tw.myblog.yahoo.com/liu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