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無類 | 《論語.衛靈公》受教育不分貴賤、賢愚,機會都是均等的,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 |
萬仞宮牆 | 《論語.子張》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闚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學問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進,並無捷徑,唯有進黌門或泮宮(皆古代學校)潛心修習,才能窺其堂奧。 |
金聲玉振 | 《孟子.萬章下》 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也。(孟子稱讚孔子才德兼備,學識淵博,正如奏樂,以鐘發聲,以磬收樂,集眾音之大成。) |
始作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俑者,古時製作用於殉葬的木偶,孔子覺得俑的面目與人非常相似,用以殉葬十分殘忍,故孔子厭惡創始者的不仁。)後引申以作俑指創先製造壞事、首開惡例。現今孔廟的神龕內不設偶像崇拜,亦無孔子塑像。 |
六尺之孤 | 《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做人應該達到這種地步,把年幼的孤兒託附給你,而你能使對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
戰戰兢兢 | 《論語.泰伯》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意義:因畏懼而顫抖。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語本《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道聽塗說 | 《論語.陽貨》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隨便聽來的話,又隨便傳說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
患得患失 | 《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時,處心積慮謀取官位,得到官位則憂心失掉官位,那便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
里仁為美 | 《論語.里仁》選擇風俗淳樸的居所,人才會如沐春風,德行才會有進步。 |
見賢思齊 | 《論語.里仁》遇到比自己賢能的人不應嫉妒,學習對方的優點,使自己改進向善,成為賢能的人。 |
慎終追遠 |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守喪盡禮,祭祀盡誠,以追念遠祖,民間的習俗就會趨於淳厚樸實。) |
述而不作 | 《論語.述而》不要胡亂樹立自己的學說,免得貽笑眾人。應該尊重先賢,傳述正統的思想而不擅自創作。 |
暴虎馮河 | 《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意義:暴,徒手搏鬥。馮,徒步渡河。暴虎馮河指空手與虎搏鬥,不靠舟船渡河。語本《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比喻人有勇而無謀。 |
舉一反三 |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巧言令色 | 《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 |
過勿憚改 | 《論語.學而》賢者勇於認錯勇於改進,並時時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過錯。 |
三十而立 | 《論語.為政》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
溫故知新 | 《論語.為政》追溯過去並研討當時的情狀,作為發掘將來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
君子不器 | 《論語.為政》立志成為偉大人物,應避免自己變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單一用途的人。 |
周而不比 | 《論語.為政》與人交際應酬,應該一視同仁公正無私,不偏袒一方或結成黨派樹立敵人。 |
見義勇為 | 《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被利益所誘感或為保護自己而畏縮不前是沒有勇氣的人。) |
既往不咎 | 《論語.八佾》對於己經成為過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說些悔不當初的話。 |
不恥下問 | 《論語.公冶長》遇到困惑難解的事情,恭敬地請教比自己年輕或地位比自己低賤的人,並不是不件可恥的事。 |
聞一知十 | 《論語.公冶長》回也聞一以知十。(形容顏回十分地聰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
文質彬彬 | 《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後天修養的文彩與天生樸素的本質,兩相調和適當的人,才是名符其實的君子。) |
先難後獲 | 《論語.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總比別人先嘗苦頭,而對於應得的利益從不斤斤計較,這便是仁者的風度。 |
知者樂水 | 《論語.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賞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態,他的心靈也如同水一般清瑩透澈。 |
仁者樂山 | 《論語.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嶽的萬古堅貞,絕不因一時的利害和榮辱,而動搖自己的意志。 |
行不由徑 | 《論語.雍也》選擇捷徑的人,往往因操之過急而走頭無路。 |
簞食瓢飲 | 《論語.雍也》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形容顏回飲食簡單安貧樂道。) |
任重道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