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摧枯拉朽
市長:彩虹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摧枯拉朽】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傳統節日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千童信子節
 瀏覽491|回應0推薦1

彩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iling

  公元前209年,徐福船隊出海,載著數千童男童女和百名能工巧匠東渡扶桑,爲秦始皇尋訪長生不老藥,卻“譬如雲中鳥,壹去無蹤迹”,再未歸來。河北鹽山縣千童鎮古時稱爲“饒安邑”,意爲“其地豐饒,可以安人”。“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後,遂于此千童僑寓之地置“千童城”,漢高祖五年于此置千童縣。
  登高遠望盼兒歸
  數千童子的父母盼兒盼到眼穿,生死兩渺茫。每逢千童被迫出海的農曆三月廿八,他們便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彙聚千童東門,登高遠望,呼喚子女的名字,後來漸漸發展演變爲具有特定儀式流程的大型祭祀節日——千童信子節,自西漢末年至今60年壹次,從未間斷。人們在當年千童的起航地,用木棒、鐵棍捆綁成高高的酷似航船上的了望塔的平台,讓童男童女或老年夫婦登高,呼喚親人魂歸故裏,極爲壯觀悲切。之所以六十年壹輪回,是思親心切而無可奈何的千童人,將重逢的希冀寄托在了來生,有希望親人的魂魄能歸來,重新投生之意。
  這是個淒怆的故事,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孟姜女哭長城。長城怎麽會被哭倒?顯然是老百姓將自己的心聲托付給孟姜女了。壹個孟姜女代表了千萬個孟姜女、千萬個百姓家庭,千童信子節也是。大概爲緩解民間抵觸情緒,自西漢始,統治者便默許了當地百姓舉辦千童信子這種特殊祭祀形式。
  經過2000多年演繹的千童信子節,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祭祀節日,而成爲了當地百姓集祭祀、娛樂、表演于壹體的大型民俗盛事。“信”即尊崇,“子”即指出海的童男童女,千童信子節即懷念出海未歸童男童女的節日。這個節日與壹般祭祀節日有所不同的,正是其祭祀的對象——千童。從源頭上講,是父母盼兒歸,是長輩召喚晚輩的殷切心聲,是壹曲數千年蕩氣回腸的遊子吟。
  千童廟會壹生能看幾回
  “去過京,串過衛,不如到千童趕廟會”。千百年來,到千童鎮趕廟會,成了方圓數百裏人們心中的夢想。六十年壹遇,壹個人壹生能看幾回?爲了將思念之情送得更遠更高,千童信子將表演發展到了極致。信子表演的實質是壹種擡閣,但這裏的擡閣更高、更奇、更險,壹般也要十四五米,高時能達17米。支撐童男童女表演舞台的木杆下端固定在由鐵、木制作的架子上,架子上放著許多石磨盤、石塊。架子由36名粗壯的大漢擡著,踏著鼓點遊行演出。在高高的微型舞台上,童男童女要做各種驚險別致的造型,表達如天河配、饒安招募、擊浪東渡、扶桑授藝、魂兮歸來等主題內容,猶如在藍天裏臨風起舞,讓人歎爲觀止。上世紀50年代的表演中,童男端著茶壺,童女竟站在壺嘴上!每逢表演時,天津、濟南、德州等地的觀衆提前幾天抵達千童鎮,人山人海,喧聲震天,數萬人湧滿大街小巷。據說1950年信子表演時,觀衆把當地井裏的水都喝幹了!
  千童信子節有虔誠莊嚴的祭儀。當日千童鎮要清水潑街,黃土灑路,首先到開化寺千童碑、千童殿舉行開祭儀式。寺內僧人鳴鍾誦經後,身著仙童玉女服裝的童男童女手持祭香和招魂幡,登上高杆頂端,然後由壯漢們擡著遊祭。壹直走完古鎮四街,才出東門到城外。古時,東門外就是無棣溝,徐福帶的幾千人就是從這裏走向大海的。行進中,高杆頂端的童男童女有的舉香叩祭,有的搖幡呼喚:歸來吧,回家來吧……群衆跟著呼喊,壹時聲蕩天宇,催人淚下。
  當曆史成爲民俗,儀式往往只是壹種符號。在同壹個符號下,最本原的意義可能會被隱含、被遮蔽,而其附加意義卻越來越凸顯。千童信子節卻以壹甲子壹輪回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傳承,再壹次證明我們的民族是個善于記憶的、有綿長生命內核的、注重精神血脈淵源的民族。
  解放後,人們認爲60年太漫長,漸漸縮短祭祀周期。從1993年之後,定爲每5年壹次。2006年,千童信子入選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去年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
  遙相呼應的“氏子節”
  對千童鎮人民而言,信子節是登高望遠、寄托思念、呼喚親人魂兮歸來的日子,而在隔海相望的日本佐賀金立山壹帶,竟如出壹轍地延續著壹個五十年壹度、有著同樣主題的傳統節日——“氏子節”。所謂“氏子”,是指氏神後裔在同壹地區信奉同壹氏神的人們。在金立山的山頂上,有壹座已有2000多年曆史的金立神社,社裏的神就是徐福。距此不遠的另壹座廟宇中,供奉的女神名阿辰,傳說她是當地壹位土著頭人的女兒,因爲愛戀徐福殉情而死,被尊爲阿辰觀音。公曆4月27日大祭時,“氏子”們將徐福神像從金立山的上宮擡到下宮;28日晨,“氏子”們先到阿辰觀音殿前舉行儀式,以示徐福與阿辰相會,然後童男們擡著徐福的神輿在前,壹名少女扮演的阿辰觀音坐在童女擡著的神輿在後,向當年徐福登陸地行進。在登陸地的海邊,“氏子”們遙望大海對岸,舉行祭奠儀式。
  作爲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徐福,早已成爲日本人民心目中的神。徐福給日本帶去農耕稻作、鋼鐵冶煉、造船建築、醫藥紡織等技術,還有古籍,日本才開始有了從漢字脫胎的片假名文字。徐福的故事在日本廣泛流傳,徐福堂、徐福廟、徐福墓等遺迹在日本有56處之多。據說凡羽田、羽太、八田、波多、幡多等姓,均是秦或徐的變音。
  日本氏子節和中國千童信子節,幾乎以同樣的方式,在同樣的時間,隔海相望,壹個盼兒歸,壹個思故鄉,遙相呼應,感人至深。在千童鎮千童祠有壹首趙樸初的題詩:“徐福乘差竟不回,三千弟子老蓬萊。至今兩岸留佳話,花萼城村次第開。”
  後記:據介紹,過去挑選“千童信子”表演者標准極高,被選中做童男童女是極爲榮耀的事。可惜的是,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如此高難度的活動使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挑選童男童女困難驟增。加上間隔時間長,靠口耳相傳的技藝難以很好傳承,同時,舉辦壹次千童信子節周期長,花費巨大,使得這項民俗活動的傳承越來越困難。

 


除去黑暗,我们本就生活在彩虹之中,唯求真理与正义是人生快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367&aid=491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