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摧枯拉朽
市長:彩虹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摧枯拉朽】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詩詞歌賦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錢幣詩話
 瀏覽501|回應0推薦0

彩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錢入詩,最早見於《詩經·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這裏的布可以看作當時錢幣的雛形。

我國的貨幣有著悠久的歷史。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詩經》中就有“賜我百朋”的詩句。當時,貝以“朋”為計算單位,兩串10個或20個叫一朋。到了春秋戰國,我國出現了布、刀、錢等主要貨幣。因此,詩人筆下又有了新的錢幣詩話。如西漢卓文君的“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勢分三足鼎,業變五銖錢”;北宋詩人梅堯臣的“次觀金錯刀,一刀平五刀”等等。武德四年,開元通寶的出現,在我國貨幣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的裏程碑,並沿用到清朝滅亡。
然而,錢幣也有兩重性。明代畫家沈周在《吟錢》詩中,把貨幣的功過說得很明白,詩曰:“個許微軀萬事任,似泉流動利源深。平章市物無偏價,泛濫兒童有愛心。”不過,歷代詠錢詩文,對錢幣還是以貶居多,詛咒“錢能通神”,“有理無錢莫進街”等弊端。清代詩人袁枚吟錢詩雲:“一代帝王留字去,萬般人事讓兄驕。”這裏的“兄”即是錢幣的別稱,叫孔方兄。袁枚此詩深刻揭露了金錢萬能的現象。又如,唐代詩人李賀寫的“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辛辣地諷刺了東晉時沈充所鑄輕錢充斥市場,欺騙庶民的行徑。

值得一提的是,五花八門的錢幣又成了收藏家的樂趣。清代文人李光庭是個古錢收藏迷,與“孔方兄”關系非常密切,入詩也多。一次,他的文友得一光中通寶古錢,向李光庭索詩。李苦於《錢譜》沒有載,不知何時何地鑄造,自嘆是拈窘之題,但最終還是賦一長詩,其中有雲:“適逢孔方子,初識光中兄。一文持遺我,欲我長言賡。世系不可考,羌無故實微。”又如,60年前著名的古錢收藏研究專家方地山,其女出嫁不備妝,僅以一珍稀古錢為禮,並自作對聯一副,上聯“兩小無猜,一個古錢先下定”;下聯“四方多難,三杯淡酒便成親。”對仗工整,一時傳為美談。
除去黑暗,我们本就生活在彩虹之中,唯求真理与正义是人生快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367&aid=424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