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摧枯拉朽
市長:彩虹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摧枯拉朽】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詩詞歌賦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淺談中國近代文學史中小說和詩歌及今日的百家爭鳴
 瀏覽398|回應0推薦0

彩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戰國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艷的局面。《漢書●藝文誌》將戰國主要思想學派分為十家——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農、小說。西漢人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將小說家去掉,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從這裏來的。“

    解放後的中國,就文學的角度看,一直處於緩慢發展的過程。

    八十年代文學創作的整體風格是:文學的創作展現出書寫歷史的共同點。文體的基調是沈重而緊張的,作家始終保持著強勁的探索創新精神,同樣地,也只有在八十年代,才有潮流化傾向性。我們簡單地從小說與詩歌兩方面來了解。

    八十年代的小說,初期的幾個概念是:傷痕小說、反思小說、改革小說。列舉其中的兩個來簡單談談。

    在這樣單純的文體中,劉心武的代表作《班主任》,揭開了傷痕小說的開端。特點在於表現十年文革對中國人的影響。特別是對知青、官員、知識份子的迫害。傷痕小說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它是第一個使得文學創作沖破了當時思想禁區的小說潮流,使文學能夠更多的書寫人性。其二,它第一次展現了“說真話”,真實性比較強。傷痕小說的弱點是文學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藝術上比較粗糙,比如在小的細節文字上沒有經過打磨。

    反思小說,是緊接著傷痕小說的第二個潮流。時間在八十年代初期。反思小說的內容是從理性的高度對造成災難歷史的原因,進行多方位的反思,至今也沒有停止。當時也出現個一批比較優秀的作家:盧誌娟、王蒙、張賢亮、高曉聲。

    在這裏,我很想介紹下他——王蒙。在近代文學創作中,王蒙可以稱得上是量級的作家。他創作的特點是主題比較豐富。王蒙早期的特點是例如《青春萬歲》,典型的青春+革命。進入八十年代,就開始了反思主題。他有一部分的作品是對文革的完全的否定,例如《最寶貴的》《表姐》。還有些作品是對黨群關系的反思,例如寫理發師傅和女文員的《悠悠寸草心》、《蝴蝶》。另外一些作品,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及文化人中崇洋媚外的現象進行批評,是文化的反思。例如《活動變人形》。

    王蒙的創作,其藝術性是:一,幽默。主要是黑色的幽默風格,他的黑色幽默跟西方的黑色幽默不同。二,在手法上比較擅長用“意識流”的手法,表現在聯想式和想像 比較多。三,小說在語言上有突出的特點,擬騷體,大量的排比。例如《季節系列》。

    詩歌,詩的模式在70年代前後是寫實詩、政治抒情詩。一些詩人常常以階級或人民代表的身份,來表達對當代的政治事件和社會思潮的評說。表現為強烈的抒情感和宣泄。體裁上運用了大量的排比,講究節奏和聲韻。1980年,艾青把他的一本詩集定名為《歸來的歌》,與此同時,流沙河、梁南也寫了題為《歸來》和《歸來的時刻》的詩。“歸來”,在那個時期,是一種詩人現象,也是當時普片性的詩歌主題。在80年代,文學刊物大量地增加,專門的詩刊、詩報比起70年代以前也有了增加,改善了發展環境。

    這時候,一批青年詩人的出現,是當時詩界的重要現象。文革後,作家的構成出現了年齡組的“空白”現象,詩人也是如此,所謂的“青年詩人”,年齡涵蓋面很寬。其中有張學牧、雷抒雁等等以及後來被稱為“蒙朧詩人”的北島、舒婷等等。80年代的詩歌規範表現出了較多的“叛逆”特征,它在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被稱為“朦朧詩”運動。北島、舒婷、顧城等等詩人的創作,在青年人裏,影響逐漸擴大,此時的文學潮流的變革也成了難以遏制之勢。其作品被部分刊物審慎、有限度地接納。詩歌界對它們的評價的尖銳分歧,也表面化起來。批評者指出“朦朧詩”思想藝術傾向的不健康,指出其“反現實主義”的性質,認為他們摭拾西方“現代派”的余唾,排除了表現“自我”以外的東西,把“我”擴大到遮掩整個世界。按照貫用的分析方法,指認他們屬於“逆流”。然而這些指責已經難以產生威懾的效果,“朦朧詩”影響迅速擴大,並且確立了它在中國當代詩歌轉折期的地位,至到今日。

    在九十年代,對現實都市生活物質化的現實表現,文學創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開。由於與現實社會的發展保持一定的“同步”關註,這些作品往往被“現實主義”理論整合。例如“新寫實”在九十年代的發展,“新狀態”、“新體驗”、“現實主義沖擊波”等命名,都顯示了這種傾向。在這樣一種尚未定型(轉型)的社會中,個人經驗成了作家或者詩人據以描述現實的主要參照,日益突出的“新”現象,如都市生活,市民趣味等也是九十年代文學的主要表現內容。例如王朔小說中那種“義無反顧地走進了金錢、暴力、迷人的誘惑所構成的另一世界”,文字展現了人物對金錢和欲望的追逐,小說生動可讀。小說又以湖南方言作為講述語言,更增加了故事的“原生態”色彩。

    中國文學史跨越了2000,進入了2008。“新狀態”、“新體驗”、“現實主義沖擊波”等仍然與時鐘一同邁步。網絡占據人們認知的大部分領域,文人也具備時代特征,身兼兩職,一手抓經濟養活自己一手堅持抓住依舊存留的夢想,在網絡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天地。這樣也好,搞經濟的抓經濟,搞政治的抓政治,創作的歸於創作,相安無事,寫的人平和多了,看的人點擊個連接鏈就欣賞了,新時期的文學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壯觀景象。

    武俠、玄幻、驚悚、懸疑 、歷史 、科幻、軍事 、修真、魔幻小說等等。寫作手法上,以現實手法敘述玄幻,純東方性質的,基本上沒有現代流行的辭藻。景、物、人可以天馬行空,穿越古代到達未來。

    古詩詞的創作不亞於唐宋, 現代詩中不乏浪漫、朦朧。更勝的是具有新新人類的特性,具有新時代氣息的黑色幽默,在白骨堆裏見證愛情,大膽地在詩歌中用到敏感的辭語,聽起來仿佛轉季時擁有的噴嚏。突然而又不知道緣由。詩的體型隨意,想寫到哪就可以寫到哪,正想有個探究時,突然就殺青,如同坐了回奇妙的過山車。他們不屬於顧城體,也不像是海子派。而是獨樹一格,讓文學發展研究室的元老們瞪大了眼球,不知道是該點頭還是搖頭。也讓我刮目相看,大嘆真是造物者的偏愛!

    祝福這一群執著的人,一路走好!在自由的環境裏書寫出文學歷史上的新篇章。更加祝福每一個人都活出全新的樣式,勝過顧城、海子的精髓,也活出與他們不一樣的人生。


除去黑暗,我们本就生活在彩虹之中,唯求真理与正义是人生快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367&aid=411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