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摧枯拉朽
市長:彩虹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摧枯拉朽】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傳統節日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端午雜談
 瀏覽723|回應1推薦0

彩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個民族,如果自己的文化還處於零散、微弱的狀態,就很容易在國際化背景下失去自己,難以形成真正的民族凝聚力。
  ——馮驥才
  仿佛得見一場艱難的拔河賽。
  一邊是對傳統節日的漠視與淡忘,一邊是對無形文化遺產的敬畏與推崇。參予者是所有的炎黃子孫。而昭示勝利的紅繩,便是“已然旁落”的端午節。它始終在遊離,卻無法給這場持久的賽事以最終的定論。
  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無疑給了世界惟一沒有中斷文化傳承的中華民族以當頭棒喝。多少人的激憤被點燃,多少人的呼聲在回響。怎樣保護和捍衛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中國人覺醒起來,於共鳴裏產生更深的思索。
  這一場賽事的勝負,是否在國人的關註下,可以塵埃落定?
  “申遺”風波已告一段落。而冷靜下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端午索源
  我們始終在真誠的呼喚著:“守護精神家園,弘揚傳統文化”,可捫心自問,對於傳統節日,對於民俗民風,我們到底知道多少?是否真能以敬畏之心去探索、去了解、去身體力行?
  因為筆會,我搜尋著任何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哪怕只言片語。但,我想,至今我仍只窺到它的冰山一角。而這一角,已然以它厚重的文化底蘊徹底震撼了我,在源遠流長處毫不留情地嘲弄我認識上的淺薄。
  端午節,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源於我國遠古的祭龍日,在“端午”這個“陽極之日”,用龍的威懾力驅除所有的災疫邪祟。一個最初為祭祀水神或龍神的祭儀,後來演變成豐富多彩的地方節慶風俗,這就是端午節。
  西晉周處撰《風土記》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時為天中節,故作種種物辟邪惡。”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故古人心目中,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因此,人們通常采用巫術手段加以禳解。
  緣此而來的種種活動:賽龍舟,用五彩絲纏手足腕,用楝葉包米粽,采插艾菖,塗飲雄黃酒,人身上及屋內各處懸掛香包等等,便都是“故作種種物辟邪惡”,是為了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
  我多麽向往這樣的場景:在陽氣始盛的五月,在碧艾香蒲正當時的端午,素衣青襟的遠古人,浴蘭湯、斟雄黃酒、包粽子、佩香包、系長命縷、貼鐘馗像,家家戶戶點起驅蚊蟲的蚊香,左鄰右舍灑掃庭院懸上防疫的艾蒲,前村後院歡呼陣陣於龍舟競渡求平安,老老少少在黃昏到郊外散步遊百病。
  我但願是那身塗雄黃的頑童,是那縫香包的少女,是那包粽的村婦,是那競渡的槳手,融和在那活躍多采的氛圍裏,成為古老蒼健的民俗畫中的一筆。
  而隨著歷史長河的奔流,端午,這個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壽、企盼吉祥的美好節日,漸漸承載了太多的人文背景,漸漸的遠離了它的本來意義。從紀念屈原到紀念伍子胥到紀念越王勾踐孝女曹娥,地域的特色日漸濃厚,而美好的傳統文化記憶則愈來愈淡,愈來愈空。
  漠視與淡忘
  在鋼筋水泥的叢林、天天在為生存為發展而碌碌奔波的人們,每每等到街邊巷尾棕子飄香,才恍然而悟:端午節到了。端午,這一個流傳千古的節日,便在吃吃粽子間便打發了。
  點蚊香,太熏人;插艾蒲,太費事;懷屈原,太老土;看競渡,太簡單。新新人類,更熟悉情人節,更熱衷聖誕節,對於民俗民節,有的只是漠視與淡忘。
  這種結果是洋文化入侵的結果,還是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必然?人們思索著。卻少有人想過,作為中國人,我們自己,又對保護傳統文化習俗做過些什麽?
  傳統的節日文化,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始終是我們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將它沿續下去?
  韓國“申遺“成功後,一個又一個註目傳統文化的有力舉措悄然實施。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等盡在其中。
  拔河賽依舊在繼續,但我已看到那昭示勝利的紅繩,向著我所希望的方向移動,盡管移動的是一段微小到無法分辨的距離。
除去黑暗,我们本就生活在彩虹之中,唯求真理与正义是人生快事!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367&aid=4007379
 回應文章
传统节日
推薦0


liudi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不能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367&aid=400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