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5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今年端午不同于往年,蘇州將借“伍子胥起源說”的蘇州端午節進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的東風,端午節這天將正式舉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動。對此,專家表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關鍵,中國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
端午姓甚名誰,專家看來不是關鍵,但當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認識已經深入人心且被國人普遍接受的情況下,再來顛覆此種共識難免遭致非議。作爲一種民俗,端午節自産生以來的二千多年間已經在國人心目中定格成一種文化符號,因爲與屈原結緣,人們習慣上就將其稱爲詩人節。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紀念屈原,不僅是爲了緬懷屈原的愛國情懷,也是在表達對他爲中國文化作出的傑出貢獻的追思念想。每到端午,國人就會記起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聯合國確認的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並由此追懷他高尚的人格: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對百姓懷抱的深切同情——“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對理想的不懈追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伍子胥何許人也?他只是諸侯國的一個政治家、軍事家,一介赳赳武夫而已。據史料記載,他原是楚國將軍,只因楚平王一夜之間將伍家百多口人殺盡,只身跑到吳國,投身在吳王阖闾的門下,後又成爲夫差的相國,最後因與夫差意見不合,被後者賜劍自殺。考之伍子胥一生,乏善可陳,除了幫助吳王建了蘇州城外,其人生使命可歸結爲二個字:複仇。他只爲一個滅楚的承諾而活,其全部的人生信念就是泄私憤。爲要泄去心頭之忿,伍子胥不單要滅楚,更要把長埋在陵墓裏的楚平王,連同棺木屍骨也揪出來!他要當著所有的楚人吳人面前,把楚平王鞭屍三日三夜!果然,當伍子胥率軍破楚後,抓不到楚昭王,于是掘開楚平王之墓,開棺取屍,用重鞭鞭屍三百。自在電視上看到這醜惡的一幕後,伍子胥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徹底坍塌了。這樣的一個複仇狂值得後人世世代代紀念嗎?
端午節是詩人節,也就是文化節,只有屈原這樣的文化巨人堪當此任——享有萬民紀念,伍子胥算哪門子文化名人,硬要說他也代表了某種文化的話,那就是複仇文化,所謂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可現代社會需要弘揚這種複仇文化嗎?我們正在建的是和諧社會,提倡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我們需要的是寬容,人道,忠恕和友愛,而不是仇恨,像伍子胥那樣,一旦大仇得報,整個人就似失去了往日的精力一般,再也燃燒不起那一道無堅不摧的火焰。將端午節的紀念對象置換成伍子胥的危險就在于此。
撇開端午節紀念誰背後的利益盤算,單從“文化共享”這點而論,我以爲端午姓“伍”姓“屈”不是關鍵的專家論點是站不住腳的。從上述分析中可知,讓一個複仇狂替代一位大詩人成爲端午節的主角,標榜的是全然不同的文化價值觀,與建設和諧社會的宗旨相悖,不可取。
端午節“屈伍之爭”不是關鍵
今年年初,“伍子胥起源說”的蘇州端午節進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而今年端午,蘇州將正式舉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動,此次大型公祭又一次把端午節的“伍子胥”與“屈原”之爭推進人們視線。
其實,端午節“屈伍之爭”,無論最後花落誰家,都不能是以一方放棄端午節而告終的,因爲端午節早已從當初一個地域性的節日演變成爲今天民族性的盛節。
正如專家所言,這次蘇州公祭對于全國過端午節其實都是一個啓示和提醒,告訴國人別忘記自己的傳統節日和先人留下的寶貴民族精神。須知,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曆史文化長期積澱的過程。端午節姓“屈”還是姓“伍”其實不是關鍵,關鍵在于傳統節日離我們漸行漸遠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複興”這道沈甸甸的文化課題。
端午節本是中華民族爲紀念詩人屈原而來。但是,2004年中韓發生端午節申遺之爭,並以韓方最終勝出塵埃落定。
如今,又是一場爭論。今年年初,以“伍子胥起源說”的蘇州端午節進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今年的端午節蘇州還將舉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動。隨著端午節的臨近,端午節到底是姓“伍”還是姓“屈”再次成爲人們爭論的焦點。
蘇州 端午公祭“伍子胥”
5月31日,在蘇州古胥門外的百花洲廣場,蘇州人民將舉行端午節的慶祝活動,同時舉行伍子胥的祭祀活動,胥門至今仍完好保存有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築的古城牆。目前,公祭的各項內容正在進一步確定中。
據蘇州市滄浪區委一位負責宣傳的副部長介紹,“這次公祭除了讀祭文、表演歌舞、劃龍舟等內容外,還將在現場展示蘇州人過端午節的情況。今年是蘇州端午節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項目第一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它,使端午節向世界文化遺産靠近。”
伍子胥是春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據史料記載,吳王夫差因聽信讒言,賜伍子胥寶劍自刎。伍子胥死前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挂在東城門上,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夫差聽說後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屍體在五月初五投入河中。爲紀念伍子胥,蘇州民間後來自發在端午節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動。去年7月份,國家文化部啓動申報國家級非物質遺産工作後,蘇州專家提議,有確鑿記載證明,端午節是起源吳越之地,是人們爲了紀念蘇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而形成的節日,蘇州應該把端午節申報上去。
今年年初,文化部公布名單,全國1315個申報項目中,已經遴選出了第一批501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推薦名單,蘇州申報的20多個項目中有16個入選,端午節就在其中。在申報的榜單上,“蘇州端午習俗”還是蘇州單獨提出的申請。
汨羅 論起源汨羅理應在先
在嶽陽汨羅人則認爲,汨羅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吟詩求索、懷沙自沈之地,也是粽子文化、龍舟文化的發源地。兩千多年來,吃粽子、賽龍舟,已成爲汨羅端午節的習俗,並世代相傳。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殉難日,汨羅江畔都會舉行九子操龍舟、祭龍祭屈等活動。今年5月13日,爲支持汨羅江畔端午習俗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汨羅不但舉辦了萬人簽名活動,還將于5月31日端午節當天,舉辦2006全國龍舟月啓動儀式暨中國嶽陽汨羅江龍舟節。
對于端午節的申遺,汨羅市文化局副局長、汨羅屈原紀念館館長徐蔚明介紹,根據《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目前“屈原故裏端午習俗”(湖北省秭歸縣)、“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湖南省汨羅市)和“蘇州端午習俗”(江蘇省蘇州市)都進入了該名單,該名單將于6月10日在中國文化遺産日正式公布。
針對目前的端午節之爭,徐蔚明說,端午節最初是由祭龍祭神儀式發展而來,是華夏民族紀念屈原的節日,要論最早起源,汨羅理應在先,這是蘇州所不能比的。
“汨羅的端午文化從發展到成熟,成爲我國的一種強勢文化,再傳承到中華大地某一地域。這樣的良好形式合乎了當地老百姓的心理需求,當地百姓將其精華吸收,並加以改造和利用,與當地的名人結合起來,這是一種轉嫁。”徐蔚明認爲,“蘇州的端午,就是典型一例。”
蘇州將在端午節公祭伍子胥引發爭議
據現代快報報道 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以前都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在江浙地區端午節最早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今年年初,“伍子胥起源說”的蘇州端午節進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而今年端午,蘇州將正式舉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動,此次大型公祭又一次把端午節的“伍子胥”與“屈原”之爭推進人們視線。
蘇州端午公祭“伍子胥”
5月31日,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在蘇州古胥門外的百花洲廣場,蘇州將在這裏舉行端午節的慶祝活動,同時舉行伍子胥的祭祀活動,胥門至今仍完好保存有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築的古城牆。目前,公祭的各項內容正在進一步確定中。
蘇州市滄浪區委宣傳部一位副部長介紹,今年是蘇州端午節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項目第一年。“伍子胥是春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爲紀念伍子胥,蘇州民間後來自發在端午節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動。”去年7月份,國家文化部啓動申報國家級非物質遺産工作後,蘇州專家提議,蘇州應該把端午節申報上去,因爲有確鑿記載證明,端午節是起源吳越之地,是人們爲了紀念蘇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而形成的節日。
今年年初,文化部公布名單,全國1315個申報項目中蘇州申報的20多個項目中有16個入選,端午節就在其中。
端午一共曾紀念5個人
不過,關于端午起源說的爭議一直都沒有停息過。蘇州科技大學曆史系教授戈春源說,加上伍子胥,中國的端午一共曾紀念5個人:東漢的曹蛾被後人以孝女銘記;廣西的陳臨因愛戴黎民百姓,當地人民爲紀念他而過端午節;越王勾踐也最早提出以劃龍舟來操練水兵;再有就是屈原,他是聯合國確認的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因爲千年來,屈原名氣太大,人們漸漸把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蘇州應是端午節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賦予端午節紀念意義的人物首推伍子胥,而不是屈原,兩者要相差二百年左右”,戈春源說。戈教授認爲,龍舟競渡起源于紀念伍子胥,他的主要依據是,東漢邯鄲淳在《曹娥碑》上說,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濤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謂的“伍君”便是伍子胥。
專家:姓“伍”姓“屈”不是關鍵
“其實這次蘇州公祭對于全國過端午節都應該是一個啓示和提醒,告訴國人別忘記自己的傳統節日和先人留下的寶貴民族精神。”戈春源教授指出,其實,現在沒有必要太去計較端午節到底起源于哪裏,最重要的是如何繼承和發揚下去。
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蕭放指出,端午不管姓“伍”還是姓“屈”,多些“鲶魚效應”有助于讓更多人了解端午。蕭放教授認爲,端午無論是爲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從爭相申遺的現象來看,它有助于我們更好了解端午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曆史的認識。
除去黑暗,我们本就生活在彩虹之中,唯求真理与正义是人生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