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政治學的既有概念和理論來分析「茉莉花革命」?
台大政治系徐斯勤教授
(講綱pdf)(講綱jpg)(研習證明核發名單)(照片)
一、為何稱為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因為這一波推翻或挑戰威權政體(authoritarian regimes)的革命,起自北非的突尼西亞(Tunisia),然後逐漸傳播蔓延至其他各國,而突國的國花是茉莉花,所以稱為茉莉花革命。
二、影響的主要有哪些國家?
回教世界: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以上在北非)、巴林、葉門(以上在阿拉伯半島)、伊朗。
非回教世界:中國大陸、北韓。
三、特徵:由大量人民發動的集體抗議、示威、暴動(在政治學中往往稱為「公民反抗」civic resistance活動),除了表達對於原有政權和統治者的長期不滿之外,更往往要求更換統治者與政府。
四、受到影響國家的共同點:
(一)威權政體:缺乏真正的國內政治競爭、執政者長期壟斷政權、公民自由受到限制(回教世界國家都具備形式上的選舉、政黨等民主國家條件,中國大陸和北韓則不具備之)。
(二)回教世界受影響國家,往往存在統治集團與多數人民的宗教信仰並非完全一致(例如:較為傾向世俗化或者是遜尼派Sunnites的統治集團,相對於較為傾向基本教義或者是什葉派Shiites的人民大眾),而使得其統治上的正當性本來就面臨來自宗教教義上的挑戰。
(三)經濟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國內存在有一定數量和比例的弱勢群體,生活困苦,尤其是感受到本身相對於其他社會階層的不平等(社會科學中所謂「相對剝奪」(relative deprivation)現象)。
五、為何會發生茉莉花革命?
──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有兩種不同的問題可以提出(就社會科學而言,願意提出問題,以及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比找出好的答案更重要):
(一)從時間上來看,為何這些國家現在才爆發這種群眾革命,而不是早就爆發了?
(二)從空間上來看,為何是在這些國家爆發,而不是在其他那些也存在類似條件的國家爆發?
六、問題(一)的初步解答:
(一)引爆這一波群眾革命的,是近幾個月來全球多數國家面臨的忽然急遽上升的通貨膨脹問題。物價上升速度太快,導致貧苦者無法得到足夠的民生必需品,危及其根本的生存,因此乃走上街頭(有人要問進一步的問題嗎?)。
(二)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多數人民,除非面臨了這種危及其生存的最壞情況,否則他們是不願意採取直接對抗其統治者的行動──當代政治學上最常見的一種基本看法,就是絕大多數個人、團體、組織、政府等,都是所謂「理性」行為者,而這裡的理性,指的是行為者會去衡量其採取某種行動時,所必須付出的成本,相對於所能得到的效益。當一般人民感到生活仍能維持,而且未必有足夠的其他群眾加入本身的反抗行動時,那麼必須考慮面對專制政權的各種壓制與迫害,此時其成本效益計算的結論,比較傾向繼續忍受現狀(即使已經有種種不滿)。但是,當危及根本生存的重大變革到來時,這種計算的結論就不同了。
七、問題(二)的初步解答:其他可能存在類似條件的國家並未爆發,因為:
(一)政府採取了比較有效的政策,來降低目前的通膨程度或者對於人民生活的衝擊(例如:Syria)。
(二)本來所存在的不利條件相對而言程度稍低(例如:政治上的公平競爭程度稍好,或者宗教上的分歧程度較低,Pakistan是一個例子)。
(三)因為本來的政治體制條件稍微好些,所以一般人民對於依循體制內管道來推動政治變革的意願和信心較高些。如果一般人民本來就已經對於該國的政治體制失去信心,認為無法透過體制內管道來造成變革,那麼自然較為傾向使用體制外的手段(例如採取公民反抗方式)為之。
八、為何有些國家的革命成功,有些看來還不確定,或者不甚樂觀?
(一)已經成功者:突尼西亞、埃及(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血腥鎮壓)。
還不確定者:利比亞(發生大規模血腥鎮壓)、巴林、葉門。
不甚樂觀者:伊朗、中國大陸、北韓。
(二)結構性條件上的差別:
*經濟發展與財富分配的不均程度有多高(決定了採取公民抗議行動的社會大眾人數多少)
*個人本身感到政治生活上的不滿程度有多高(中國大陸和北韓可能並不高,但兩者原因不同)
*接觸到外界資訊的程度有多高(北韓的例子)
(三)政權本身的內在強度不同:軍隊、警察等有能力採取暴力手段的政府組織,與統治者之間的關係(埃、突兩國與利、巴、伊朗的對照)。
九、美國作為全球民主化的重要倡議國家,以及作為一個在中東、北非有重大戰略利益大國的政策考量:
(一)民主化考量:美國在基本價值和理念上,樂見更多國家在民主化上有所提昇。
(二)戰略利益考量:美國基於戰略利益,往往必須對那些與其有密切戰略合作關係的威權政府盟友,坐視其違反民主人權的部分,僅能在平時給予提示和勸說,無法有效改變其行為。除了因為現有的戰略合作和利益之外,有時也因為還必須考慮更換政權後取代原有政權者的政治傾向(例如:埃及的Muslim Brotherhood組織)。
(三)所以,美國在埃及甚至利比亞革命當中,顯現出反應上的被動性,而和針對伊朗的發展所採取之態度,有所不同。
十、茉莉花革命在全球性民主化當中的意義:可以視為和「第三波民主化」近年來所發生的逆轉或「民主化倒退」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