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再興中學社會科教學網
市長:朱琪老師  副市長: 畢業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學校社團其他【再興中學社會科教學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競賽紀錄區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北北基小論文資料收集~機不可失
 瀏覽1,126|回應0推薦1

朱琪老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好吃鹽水雞



無毒小農產品 校園開賣啦 (點此)

李鴻圖  聯合文學

報導來源:中國時報   報導日期:2009/12/27

樂活的10個主張:台灣第一本有機食物主權倡導書(點此)

全球環境保育名人珍古德曾說:「吃可以改變這個世界。」飲食,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我們還想吃得健康、吃得開心、吃得無所顧忌;卻為何在看似多樣化的食物前,無從選擇。現代人是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樂活的9個覺悟:台灣第一本樂活有機概念書(點此)

人類是大地之子,但我們卻對於大地「只取不予」,長期以來施予化學肥料、農藥的結果,造成土地嚴重劣化──鹽化、酸化、沙漠化,甚至中毒。看看原始森林中的花草樹木就知道。森林的花草從來不用農藥、不施化學肥


「有機」真與假 10大疑問解惑
【記者周小仙╱報導,記者徐世經╱攝影】

在愈來愈重視健康飲食的時代,有機商品當紅,有機店也一家家的開,但如何分辦市面上的「有機」是真是假,這裡以10大提問給你10大正確解答。

消費者要睜大眼睛,認清有機認證標章,才是真有機。
●有機達人╱蘇興李(FOA臺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洪士民(統一生機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協昌(行政院農糧署技正)

Q.1:到底什麼是「有機」?

A:目前所謂的「有機」,是指耕種的農作物不使用合成化肥、藥物,完全以自然耕種法種植,讓農作物與環境作有善循環,重要的是,收成後作物要經過重金屬、農藥殘留等檢驗合格,才稱得上「有機」作物。

Q.2:「有機」和「生機」是一樣的嗎?

A:有機與生機農作物,種植方式很雷同,都以友善環境的概念出發,強調不用農藥、不施化肥,唯一的不同,是生機作物無認證,而有機作物必須經相關單位認證,栽種過程比起生機作物更嚴謹。

Q.3:超市架上「吉園圃」認證的安全生鮮蔬果,應該是有機的吧?

A:「吉園圃」並不代表有機喔,經吉園圃認證的安全蔬果,是代表種植的蔬果遵守政府公告的農藥安全用量,農藥殘留不可以超過行政院衛生署公告的容許範圍。

Q.4:最近產銷履歷超紅的,產銷履歷是不是有機的保證?

A:不是喔,產銷履歷並不等於有機,而是一種讓消費者能清楚追溯,農產種植,漁產、生鮮肉品飼養的過程機制。當然,有機農產品也能申請「有機產銷履歷」,不過要判別有機,還是要看有無貼有機認證標章。

Q.5:台灣現在有哪些有機認證單位?

A:目前經農委會認可的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分別如下,經過他們驗證合格的有機農產品,會貼上核發的「CAS有機農產品」及「驗證機構證明」雙標章。有機商店的有機商品非常多,但消費者要睜大眼睛,認清有機認證標章,才是真有機。

Q.6:聽說有機蔬菜長得特別美、特別好看,難怪吃起來特別香,價格也比較貴!

A:以有機方式栽種的蔬果並不會特別豐美,反而外觀看起來比一般作物更不吸引人,但散發的天然風味是無可取代的。價格方面,因為有機蔬果種植不易、收成量也比較少,價格當然比較高。

Q.7:到底怎麼分辨真假有機啊?已經被商家說得傻傻分不清啦。

A:把握一個原則,就是認農產品,以及農產加工品上的「CAS有機農產品」及「驗證機構證明」雙標章,馬上就能分清楚了。

Q.8:市面上不難見到有機麵條、有機醬油、有機海鮮,原來現在的有機產業這麼發達,已經從蔬果升級到肉品、加工品?

A:小心喔,目前台灣只有對農產品、農產加工品有「有機」規範,農產加工原料需要95%以上為有機農產,加工後的商品才稱得上有機農產加工品;而畜產品法規雖然已經訂定,但目前並沒有業者來驗證,因此消費者選購商品時得睜大眼睛。

Q.9:國外進口的商品要怎麼看是否有機?

A:進口有機商品都要經我國政府審查,並附上中文標示,選購時看清楚外包裝是否標明該國的有機認證標章。

取得有機驗證前的轉型期間收成的作物,會貼上轉型作物標章。
Q.10:有機是不是只能分成「有機、不有機」兩大類型?

A:有機不只是栽種過程有機,土壤也要有機,因此在取得有機驗證前,需有一段農地轉型期,其間種植方式需完全比照有機栽培法,像短期水耕作物有兩年轉型期,長期作物像多年生的果樹、茶樹等,則需要三年;轉型期間收成的作物,則會貼上轉型作物標章。

★蔬果避農藥,該怎麼洗?
最難洗的水果╱葡萄
最難洗的葉菜╱青江菜

【2008/01/12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8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258&aid=378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