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台灣獨立之路
從一個中國、特殊國與國到一邊一國
老百姓的閑聊可以百無禁忌,因為沒有人會在乎他們說些什麼。民意代表的高談闊論會有人注意,但也不必放在心上,因為危言聳聽正是他們的專長。幕僚人員發言就需要重視了,因為他代表老闆拋出議題,試探民間的反應。領導人講話大家洗耳恭聽,因為他指出未來發展的方向,或許竟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阿扁對世台會的致詞並不難以解讀,就是再向台獨靠櫳一步。在場的人都能聽懂,所以才會興奮的起立鼓掌。反而幕僚人員的解釋充分發揮了混淆視聽、模糊重點的效果。阿扁是律師,講究的是用字精確,一邊一國的說法絕不是無的放矢,絕不只是描述現狀,他進一步改變了兩岸間的關係;所以才會受到普遍的重視。
中華民國自成立以來就沒有真正統一過。即使抗戰時期也只是形式上有個抵禦外侮的共主,實質上仍是擁兵自重、劃地稱王。行憲沒多久,中華民國即退守台、澎、金、馬。雖蝸居一隅之地,仍不放棄對大陸的主權。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也沒有放棄對台、澎、金、馬的主權。因此國號雖有兩個,各自聲稱代表的主體卻只有一個。李登輝推出兩國論,承認中華民國的治權不及中國大陸。不再準備反攻大陸似乎是表示退讓了,為何中共卻不識好歹的勃然大怒,兩岸劍拔弩張,大戰幾乎一觸即發?因為中共知道這個讓步表示的是台灣有獨立的傾向。好在特殊國與國關係的描述還暗含著一個中國的存在,所以雷電交加以後又恢復了平靜。但是阿扁的一邊一國又不一樣了。他不只放棄了對大陸主權的主張,連特殊的關係這假面具也不要了。雖然還保有公民投票的但書,事實上卻是又向台灣獨立靠近一步。中共如何反應尚待觀察,反正絕不可能默爾而息。如真不聲不響,反而是危險的訊號,不必歡喜。
分分合合本是歷史的常態,是是非非也只有留待史家去做論斷。領導人含糊其辭、模稜兩可、東指西點確有他不得已的苦衷,百姓應該諒解。所以李登輝卸職以後才大聲主張台獨,沾沾以台獨之父自喜,或許阿扁將來也是一樣。但領導人要能夠控制局勢的演變,不使百姓受到傷害。而老百姓也不能目迷五色、人云亦云的胡亂跟風。到底萬一不幸船沉了,來不及跳上救生艇的,可能就是不知不覺的一般平民百姓呢!(9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