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的歷史很悠久,早在5000年前,兩河流域就種植罌粟了。蘇美爾人用罌粟榨汁口服,以此來獲得愉快的感覺和治療疾病。後來,蘇美爾人傳給了亞述人,亞述人又傳給了巴比倫人,最後傳到了埃及。就這樣,一直流傳了4000多年。但是,真正讓鴉片成為藥品和毒品的,是歐洲人。
16世紀,歐洲植物學家塞爾蘇斯,發明了用酒精來提純鴉片。這時,有個叫湯瑪斯•杜佛藥劑師,他在塞爾蘇斯酒精提純基礎上,製作出了一種叫杜佛化散的鴉片製劑,止痛效果很好,於是成了16世紀歐洲最暢銷的藥品。
杜佛化散暢銷,不僅僅是其療效,還要歸功於一部小說。發明杜佛化散的杜佛,特別愛航海。1709年,他去南太平洋探險,在一個荒島上,救了一個四年前海難唯一的倖存者。杜佛把這個在荒島上獨自熬過四年的倖存者救回來後,大作家笛福以此為藍本,寫出了舉世聞名的《魯濱遜漂流記》。因為這本書,杜佛的名聲也跟著大噪。他借著這個名聲,把自己發明的杜佛化散,推銷到了歐洲各地。
到了19世紀初,德國藥劑師史透納,提取出了鴉片裡的活性成分,具有更好的鎮定作用,他就用古希臘睡夢之神的名字來命名。這個名字翻譯成中文,就是嗎啡。後來,德國的一個藥房,通過銷售嗎啡迅速擴張,成了當時最大的製藥公司,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默克製藥。
眼看默克製藥賺得盆滿缽滿,同行豈能甘心?於是德國拜耳公司在19世紀末,研發出了嗎啡的新型變種。藥活性比嗎啡更強。但好景不長,才賣三十年,就被徹底禁止了。拜耳公司所發明的,就是海洛因。
美國藥物政策聯盟創世人伊森納•德曼說,禁毒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您聽了是否很洩氣?他認為,毒品本質上是一種藥品,不論在哪個社會,都有用毒品來減緩疼痛、提高精力、社交應酬及在宗教上和神對話。因為社會存在著剛需,不管用再嚴厲的法律手段,依然不能禁止,只會產生黑市和失控的氾濫。
所以,很多國家已經改變了禁毒策略。在葡萄牙,沒人會因為毒品而坐牢。染上毒癮者,政府會當作健康問題來治療,在瑞士、德國、荷蘭等國,吸食海洛因上癮者,可以從醫療機構獲得藥用海洛因的援助。結果呢,這些國家非法藥物濫用和犯罪案件有了明顯下降,很多吸毒者也因此戒掉了毒癮。
https://www.facebook.com/dujianchengbotakdu/posts/2407495509326117?notif_id=1567427916065590¬if_t=close_friend_activity&ref=no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