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是美國化學家貝克蘭在1905年發明的。在他發明後的40年裡,塑膠成了世界性的大工業,比鋼鐵產量的增長快了兩倍,很快又超過了鋁、銅和鋅的產量,在許多方面取代了金屬、木材、水泥和玻璃等傳統材料。而今天,一提起塑膠,幾乎成了不環保、廉價、劣質的代名詞,特別不受待見。我今天說的是塑膠的老祖宗,曾經很牛逼。
19世紀,《紐約時報》上刊登了一條檯球製造商的廣告:鑒於用象牙做檯球,成本過高,誰能發明一種能取代象牙做檯球的材料,獎賞一萬美元。在當時,這可是個天價,以黃金價格來換算,等於今天的70萬美元。當然吸引了大批人去嘗試,其中有個海厄特的人,就搗鼓起來了,他把硝化纖維,在酒精中溶解後,再摻上樟腦溶劑,最後塗在木球的表面,球面就形成了一層透明又結實的膜。於是,他就把這玩意兒給檯球廠老闆看,但老闆不滿意,原因是硝化纖維是做火藥原料的,容易爆炸,不敢用。後來,海厄特不斷改進工藝,把這種材料命名為“賽璐珞",它就是塑膠的老祖宗。
這種輕便、耐磨、透明的賽璐珞被海厄特發明出來後,不僅能用在檯球上,還普及了攝影,帶出了電影。在塑膠出現之前,拍張照片實在是太奢侈了,因為底片是用玻璃做的,不僅笨重,而且還特別的貴。
這時,25歲的伊士曼計畫去聖多明哥度假。花94美元買了一套照相器材,但令他煩惱的是,當時的照相機像今天的微波爐那麼大,加上三腳架、底片玻璃等等,全套裝備要“整整一馬車”,所以他立誓:要努力改進攝影器材,讓照相“面向大眾化”可以拿著輕便小巧的相機隨身拍,於是他用賽璐珞做軟片,可以裝在小桶裡,取代了玻璃底片。他就是柯達公司的創始人,拉開了人類視覺文化史的序幕。
賽璐珞成就了膠捲,膠捲又催生了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