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短片抽屜
市長:之女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藝術天地【短片抽屜】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摘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詩藝樂影情綿-美術與文學樂影共舞的神姿 】 張徳本 2014.5
 瀏覽239|回應0推薦0

之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詩藝樂影情綿-美術與文學樂影共舞的神姿 】 張徳本 2014.5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企劃案,先前邀請筆者參與討論除了提供邀請詩人名單,以該館典藏品為素材進行現代詩創作外,高美館並敦請音樂創作者譜配樂曲,以豐富專輯內涵,此跨域整合案,並由導演黃明川依詩人個案全程進行影像攝錄,呈現影、樂、詩、藝四D的交融盛況,對活化美術館典藏與總體社會藝術能量的釋放與提昇,將帶來空前未有的效應!

人類歷史所呈現的劇情,是一個從洞穴圖像的無聲故事,從文字、歌曲、神話與東西方的儀式慶典理念所產生的!在遠古的洞穴中我們不難發現人類早已經將圖像與文字同時刻畫記錄在歷史的岩壁之上!

文字與圖像的關係,可能相互交融,彼此詮釋,對位衍伸指涉意涵。

容格C.G.Jung說:「人可以被分為以文字來思想的人與以圖像來思想的人,例如詩人與畫家。」 manki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men who think in words and men who think in images.雖然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有時,人會同時有兩種不同思考的迴路,從阿雷欽斯基Alechinsky的作品中,不難發現他同時擁有這兩種思想形式。他在作品「米羅」〞Ad Miro〞中說:「選擇具有正確文字的色彩」〞Choosing the color which has the correct word〞由此證實他的許多畫作都擁有文辭的元素,但是當他不用運用文字,或只是作畫而不企圖「畫字」時,他也發現了無文字而能對人傾訴的美妙方法。

從洞窟圖像時代開始,繪畫與書寫就是相同的事,人的一生某個階段繪畫與書寫也是相同的事,人們大部分先會自然塗鴉,學語、書寫,然後漸漸成長,慢慢遺忘圖像能力,除了畫家等造型創作者之外,甚至全然放棄圖像,而偏重文字語言表達能力。

希臘神話是西方文學與藝術深刻連結的緣起,西洋文學與繪畫自希臘羅馬時代開始,迄今仍不停從這些神話中推陳創作的靈感。

公元一世紀龐貝遺址出土的「誘拐歐蘿芭」壁畫。歐蘿芭是泰利(Tyre)國王愛基諾(Agenor)的女兒,他與同伴在海邊玩耍,宙斯化身一隻雪白的公牛,歐蘿芭織一個花環套在公牛頭上,宙斯見機即刻將她揹在身上,拔腿跑走!

威尼斯畫家提香(Titian 1485-1576)的畫中表現充滿動感,歐蘿芭的裙襬被疾奔的公牛隨風掀起,露出光滑的雙腿,驚惶的眼神回頭俯看岸邊的同伴,海中騎巨魚追趕的小秋比特與天空兩個提弓箭的秋比特,使畫洋溢脫離塵世的氛圍。

義大利畫家(Giuseppe Cesari 1568-1640)、法國洛可可風格代表畫家布雪(Fran çois Boucher 1703-70) 、瓦勒東(Féix Vallotton 1865-1925 ),都有同一神話主題而不同詮釋風格的畫作。

西班牙畫家歌雅(Francis Goya 1746-1828)的「塞頓(克羅諾斯Cronos)吞噬他的兒子」,描繪太古之初泰坦族天帝克羅諾斯(Cronos)為怕其子女篡位,每生下一個孩子便吃掉一個。神話「麗達(Leda)與天鵝」、「達妮(Danae)與黃金雨」…………等,西方的繪畫傳統不斷與文學源頭的神話相互對話。

英國畫家瓦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 1849-1917 )受奧維德《變形記》所描述的希臘神話啟發創作「回聲與水仙」。他出生於羅馬,成年後還經常回訪義大利,因為熱愛古代歷史,使他日後創作神話、宗教文學題材,提供融合浪漫與懷舊,將詩情畫意合一。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1832年—1883年),19世紀法國著名版畫家、雕刻家和插圖作家。1832年生於斯特拉斯堡,自幼喜愛繪畫,此後潛心練習。他以幽默畫成名。1853年為拉伯雷的小說作插圖大獲成功。此後被出版商邀請為多部世界名著作畫,成為歐洲聞名的插畫家。

多雷的作品多是黑白兩色。充實飽滿、層次分明、質感強烈。他會用極細的線條編織出物象的表面和體塊,以線條的疏密來表現物體的明暗。光感強烈的作品,對色彩的暗示充沛,立體感很強,無論是宏大的場面還是單獨的個體都富有立體的張力。

多雷曾為但丁《神曲》、《聖經》、巴爾扎克小說、拉封丹寓言、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等作品繪製插圖


以上所列舉的西方繪畫皆從神話宗教文學獲取創作靈感,多雷則是以生動的插畫彰顯文學,另一種形式則是詩人為自己的詩作畫。詩與畫在生命中交相迸放火花!例如英國詩人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於1804年著手書寫《耶路撒冷》(Jerusalem)並為之做插畫,共花了16年,是他一生花最多心血的工作。

他也為喬叟(Chaucer 1343-1400)的《坎特伯雷朝聖記》(Canterbury Pilgrims)做插圖;在1823-1825年間,布雷克為聖經刻了21幅插圖,1824年畫了102幅水彩畫作為但丁地獄篇( Dante'sInferno)的插畫。他晚年仍努力不懈,為班揚(John Bunyan 1628-1688)的《天路歷程》 (Pilgrim Progress)和聖經的創世紀(Book of Genesis)做水彩插畫。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典藏布雷克的作品《純真與經驗之歌》的「老虎」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The Tyger (Plate 42), 1794/ca. 1825與《同情,第二印象》Pity, second impression, ca. 1795


純真與經驗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老虎The Tyger (Plate 42), 1794/ca. 1825
William Blake (British, 1757–1827)
Copy Y, ca. 1825
Relief etchings printed in orange-brown ink, heightened with watercolor and shell gold, with hand-painted decorative borders
6 1/8 x 5 1/2 in. (15.7 x 14.1 cm)
Rogers Fund, 1917


同情,第二印象Pity, second impression, ca. 1795 
William Blake (British, 1757–1827)
Color print finished with pen and ink and watercolor
sheet: 16 5/8 x 20 3/4 in. (42.2 x 52.7 cm)
Gift of Mrs. Robert W. Goelet, 1958

德語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1902年至巴黎,此後十年巴黎成為他生活工作的重心,里爾克擔任羅丹秘書,向羅丹學習「造型」的藝術理念,學習觀察,昇華到極端意識性的世界的可感覺性,完全知識化、客觀化的蕭邦一般本性的敏感,發現一切形象與處境,有著內在的同時性。他在二十七歲所完成的「豹」一詩,並非赤裸的移情,或直覺,而是物我一體,感情的物象化,這是里爾克詩藝受羅丹雕塑啟示的例證。

超現實主義畫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以詩人兼畫家尚‧阿爾普(Jean Arp 1886-1966)的詩為主題做成的版畫集於1920年在科隆出版。他在1929年也為阿爾普的詩集「Gedichte」(Poems)做插畫。

馬克斯‧恩斯特為法國詩人保羅‧艾呂雅(Paul Eluard)的作品做插畫,其一為《彩排》(Repetitions, 1921),此書中有九幅黑白的插圖,在《不朽者的不幸》(Les Malheurs des Immortels, 1922)和《沈默的缺席》(Au Defaut du Silence, 1925)中也有精彩插圖呈現。他在 1949年為自己出版的詩與版畫集「Paramythes」以糊貼法及蝕版呈現的作品,現在已是拍賣場珍貴的藝術傑作。

另外由保羅‧策蘭(Paul Celan1920-1970)的《死亡賦格》到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1945-)的《金髮瑪格麗特》,我們也能發現詩與繪畫的互文性。「瑪格麗特」(Margarete)及「書拉密特」(Shulamite)如此深刻佔領基弗的心靈,這個主題的靈感來自於他閱讀1952年出版保羅‧策蘭 (Paul Celan 1920-1970) 1945年在集中營所寫充滿酷刑般痛苦的《死亡賦格》(Death Fugue);在納粹的迫害下,策蘭是家族中唯一倖存者,但在1970年自殺身亡。

台灣藝術家姚瑞中曾為法文詩配圖,以限定本出版。水墨畫家陳志良也曾以自己的詩配水墨完成冊頁,台灣語現代詩人陳秋白曾以其水墨畫創作台語詩。詩人阿翁曾為陳庭詩的雕塑題詩。詩人張徳本曾為周邦玲的陶塑與林鴻文的油畫題詩,也為印尼國寶舞者Martinus Miroto 的舞作即席題台語詩「面殼之舞」,聽陳瑞斌鋼琴獨奏蕭邦,即席有感寫台語詩「破碎的月光」,參觀高美館ITALIAN GENIUS NOW CASA DOLCE CASA藝術展有感,題台語詩「我的世界緲小」,刊印在該展專輯。中國畫家何多苓也曾為俄國小說家契可夫的小說配畫。

此次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企劃案,館方邀請台語詩人張徳本、陳秋白、王希成、方耀乾、胡長松、王凱、慧子、謝錦德、涂妙沂、林鳳珠,華語詩人余光中、汪啟疆、鄭烱明、曾貴海、利玉芳、陳坤崙、鍾順文、謝佳樺、盧兆琦、顏雪花等共二十人。各以台語詩或華語詩的方式,為館藏畫作創作現代詩,成果是:

張徳本以台語詩「黑執行天地的凌遲」詮釋洪根深的「黑色情結」,以台語詩「你被烈火燒過的痕跡」寫曾愛真的陶塑。

陳秋白以台語詩為劉耿一寫出「返鄉的早晨」,為林柏樑「娼妓不被承認的勞動」寫出SistersR1。

王希成以台語詩「現時我踞低姿勢」表現朱銘的「單鞭下勢」,「一欉香,一貫向望的話」傳遞許淵富「信徒的手系列」。

方耀乾以台語詩詮釋蒲添生的「詩人」,「流星,抑是詩人」對映蘇信義「每一亇靈魂攏是一亇馬戲團」。

胡長松以台語詩「島嶼的身世」寫李俊賢的「海潮文化」,「水中的雲影」寫楊明迭的「水中的雲朵」。

王凱的台語詩「Q版門神」寫劉其偉的「門神」,「豬仔的舞會」寫吳長蓉的「豬五花」。

慧子台語詩描寫蘇旺伸的「野臺戲」、袁金塔的「小小稻草人」。

謝錦德台語詩「愛河追想」輝映詹浮雲「愛河餘暉」,「看山詩」寫陳澄波「阿里山遙望玉山」。

涂妙沂的台語詩「我與你的緣分寫在雲端」寫許淑真「海洋裡的生命密碼」,「十字人形」寫陳水財的「十字型人物」。

林鳳珠台語詩寫陳瑞福的「魚市」,與陳甲上的「午後」。

華語詩人余光中「筆轉陰陽」寫董陽孜「九萬里風鵬正舉.」,以「問答」寫蒲添生的「詩人」。

汪啟疆寫陳庭詩的「鍊」,以「回家的森林夜路 」寫撒古流-火系列作品。

鄭烱明寫陳夏雨「裸女」,以「放風吹」寫羅清雲「順風」。

曾貴海以「出征」寫林玉山「獻馬圖」,以「沉思」寫黃清呈的「頭像」。

利玉芳寫陳幸婉「戰爭與和平NO.2」,以「山的風景」寫李重重的「 江山萬里」。

陳坤崙寫詹浮雲油畫「廟」,林勝雄油畫「天祥」。

鍾順文的「春天快又慢的腳步」寫蕭勤「春之愛」,「交響畫的內心世界」寫劉生容的「交響詩」。

謝佳樺以「甚至假裝漂流無關於存在」寫葉竹盛的「樹枝傳奇」,「是誰孤寂了我的熱情」寫王雅慧的「20億光年的孤獨」。

盧兆琦的「我」寫高燦興的「獸性、人性、神性」,「永夜正盛開著花魂」寫吳天章的「孌」。

顏雪花以「遺忘」寫趙無極的「九○年五月--八月」,「時間之錘」寫林壽宇的「數十年如一日」。

詩作完成後,由館方安排每位參與詩人前往高美館典藏室,親自在畫作與雕塑旁朗頌詩作,並由導演黃明川掌鏡攝錄專輯。黃明川導演九十年代以劇情片「台灣神話三部曲」聞名。近二十年來致力於「台灣藝術家」與「台灣詩人一百」的影像紀錄,可說是台灣橫跨影像、藝術、文學三領域整合的先驅。此次企劃案高美館邀請黃明川導演錄影呈現詩藝相生互詮的館藏能量,更特別敦聘音樂家為詩藝譜配歌唱樂曲,此種4D綜和呈現的藝術形式,可說是台灣難得的實驗創舉!

「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樂曲創作清冊:

純音樂部分:
1.黃清埕/頭像 曾貴海詩
2.陳澄波/阿里山遙望玉山 謝錦德詩
3.蕭勤/春之愛 鍾順文詩
4.林壽宇/數十年如一日 顏雪花詩
5.許淑真/海洋裡的生命密碼 凃妙沂詩

演唱部分:
6.洪根深/黑色情結-25 張德本詩
7.董陽孜/九萬里風鵬正舉 余光中詩
8.撒古流‧巴瓦瓦隆/火系列作品 汪啟疆詩

文字與圖畫在遠古早已緊密連結,詩是文字所建構的文學之精華,近代繪畫的抽象性又與詩的意象情境及哲學的形上辯證相容互映,若又連結影像與音樂的加盟,更是藝術跨領域的孔雀開屏,萬千風華歷世絕色,都融匯於此詩學共振的核心,這是未來藝術的大趨勢,高雄市立美術館此次又獨得先機了!

參考書目:
1.阿雷欽斯基版畫回顧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印行 81年8月
2.神話‧繪畫 張心龍 著 雄獅美術出版 89年9月
3.名畫會說話 遲 軻主編 究竟出版社 2005年10月
4.里爾克傳 侯篤生著 李魁賢譯 田園出版社 民國58年3月
5.馬爾泰手記 里爾克著 方 瑜譯 志文出版社 61年3月
6.「憂鬱大地—談安塞姆‧基弗的繪畫」 顏雪花著 2000年
7.超現實畫派 劉振源著 藝術圖書公司 2001年5月
8.Anselm Kiefer, by Mark Rosenthal, Organized by A. James Speyer, published by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and the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1987
9.台灣文學藝術獨立聯盟
http://taiwanliterature.ning.com/profiles/blog/list…
10.何多苓官方網站-雅昌藝術家網 heduoling.artron.net

摘要: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企劃案,以該館典藏品為素材邀請詩人進行台華語現代詩創作外,還敦請音樂創作者譜配樂曲,以豐富專輯內涵,此跨域整合案,並由導演黃明川依詩人個案全程影像攝錄,呈現影、樂、詩、藝四D的交融盛況,對活化美術館典藏與總體社會藝術能量的釋放與提昇,將帶來空前未有的效應!

人類歷史在遠古的洞穴中,我們不難發現人類早已經將圖像與文字同時刻畫記錄在歷史的岩壁之上!
文字與圖像的關係,可能相互交融,彼此詮釋,對位衍伸指涉意涵。

此次高雄市立美術館邀請台語詩人張徳本、陳秋白、王希成、方耀乾、胡長松、王凱、慧子、謝錦德、妙沂、林鳳珠,華語詩人余光中、汪啟疆、鄭烱明、曾貴海、利玉芳、陳坤崙、鍾順文、謝佳樺、盧兆琦、顏雪花等共二十人。各以台語詩或華語詩的方式,為館藏畫家洪根深、曾愛真、劉耿一、林柏樑、朱銘、許淵富、蒲添生、蘇信義、李俊賢、楊明迭、劉其偉、吳長蓉、蘇旺伸、袁金塔、詹浮雲、陳澄波、許淑真、陳水財、陳瑞福、陳甲上、董陽孜、陳庭詩、撒古流、陳夏雨、羅清雲、林玉山、黃清呈、陳幸婉、李重重、詹浮雲、林勝雄、蕭勤、劉生容、葉竹盛、王雅慧、高燦興、吳天章、趙無極、林壽宇等三十九人的作品寫詩。

文字與圖畫在遠古早已緊密連結,詩是文字所建構的文學之精華,近代繪畫的抽象性又與詩的意象情境及哲學的形上辯證相容互映,若又連結影像與音樂的加盟,更是藝術跨領域的孔雀開屏,萬千風華歷世絕色,都融匯於此詩學共振的核心,這是未來藝術的大趨勢,高雄市立美術館此次又獨得先機了!

photos:
1. Gustav Durer
2. Fantasy and Faith by Dure
3. William Blake.
4. The tiger by Wulliam Blake.
5. Max Ernst Etching 1891

文章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catherine.yen.3/posts/10153900420513575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182&aid=553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