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短片抽屜
市長:之女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藝術天地【短片抽屜】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摘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左營舊城
 瀏覽410|回應1推薦0

之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左營舊城跟鳳山舊城是一樣的,以下有一段歷史有提到其中的差別。.

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鄭成功復臺,設承天府,天興.萬年兩縣,當時高雄市一地屬於萬年縣西南一角,萬年縣治設於前埔尾(今之左營).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兵入臺,設臺灣府,及臺灣.諸羅.鳳山三縣,隸屬福建省,高雄則劃入鳳山縣大竹.興隆兩里的大部份,鳳山縣縣治仍設於前埔尾(今之左營).

左營在明鄭時期雖為縣治,但未築城.清兵入臺後僅築個小土堡,直到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朱一貴亂平之後,乃改建土城,並開闢護城壕.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林爽文兵變,攻陷前埔尾城(今之左營).事平後的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縣治由左營遷移至鳳山(昔稱埤頭店),另築城牆.因此有了鳳山舊城(指左營)和鳳山新城(指鳳山)的區別.

※※※

左營舊城

   傳說兩百多年前,台灣有個縣,在縣太爺的籌畫下,築了一座土城。而令縣太爺頭痛的是,城外居民好勇鬥狠,常常滋事。後來縣太爺聽信了一位風水師的「指點」,在城門外不遠的地方,掘了一口井,都希望井水水的「柔」能調和居民的「剛」。果然井水不負所望,民性從此「柔順」許多。

         兩百多年以後,這口井不再湧出水,而且經過時代的變遷和人為的「修飾」,它竟然搖一變,使人誤以為它是一個「交通指揮台」。直到民國七十七年(西元一九八八年),「碰!」一聲,一輛小貨車撞壞了它黃黑相間的「衣裳」,才使人們又記起它的「輝煌」過去。

         這是拱辰井的故事,它位於高雄市左營舊城北門前,是國家一級古蹟左營舊城的一部分。談到左營舊城,它的故事比拱辰井還曲折呢!

         清代左營是鳳山縣治,是台灣南部非常重要的地方,每次一有什麼變亂,這裡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清康熙六十一年(西元一七二二年)鴨母王朱一貴之役後,清廷為了鞏固勢力,命令當時鳳山縣的知縣,籌畫建築土城於左營。城分東西南北四門,左邊靠著龜山,右邊連著蛇山,城的四周還有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圍繞,相當雄偉。這是台灣第一座正式的土城。

       到了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又發生抗清事件,結果鳳山城(在今日左營) 被攻破,知縣和許多部下都殉職了。後來,這件叛亂雖然平定了,但是大家對這座土城失去了信心,於是在今鳳山市內興建新城,稱原來的稱為「舊城」。

         新城建好後,在一次叛亂裡,仍然陷入敵人的手中,於是又有人覺得還是舊城比較好。理由是︰舊城連著山對著海,比新城雄壯又利於防守。重建舊城的呼聲一天比一天高。舊城終於開始重建了!材料採用咾咕石。工程相當浩大,城圍加寬,城牆疊高,還闢建了鳳儀、奠海、啟文及拱辰四門,而且門上有城樓,四個角落築了砲台;城內衙門、倉庫及監獄樣樣具備。這是座多麼「雄偉堅固」的城啊!

         沒想到「世事難料」,就在工程結束,大家正興高采烈挑選日子準備遷往舊城時,發現每當下雨時,由龜山上流下的泥水,沖刷城內,泥濘難行,城內淡水井又少,不夠使用,而鳳山縣城人口眾多,又比舊城繁榮,所以官員都不願搬入城中辦公。又有傳說是知縣不明原因,竟然死了!人們認為這是不吉祥的預兆,官員也不願搬遷!

         這一座嶄新的舊城,就在得不到重視及時間的腐蝕下,風華逐漸老去,只留下東、北、南門部分城牆、井及廟。

         東門在大義國中後側;西門已經不存在了;南門現在成了圓環,位於中華路口上;北門在勝利路、義民巷和埤仔頭路交會路口,城門左右邊保有一 段牆,成門前有拱辰井和土地公廟。

         還好,舊城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它的地位受到重視,從此以後,它已能過著被「尊敬」的歲月!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2303552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182&aid=4313154
 回應文章
.
推薦0


之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omas

2010/05/02 03:05

死亡文化----失去思考、反省、創新的能力而使演變停滯----中華文化過去的發展有沒有老化或”趨於死亡”的”徵兆”?
公元304年~439年,中原南方的東晉,漢人文化再度的結合”中華古老的巫術”---秦始皇沒有燒掉的”緯書”及陰陽家的讖書在民間流傳所形成的”道教信仰”;知識份子,架構周易、老子、莊子的"三玄形而上理論"---形成沒有生命力的”清談文化”;
佛教文化在中原的範圍內,經過幾百年和儒家、道家思想的融合,逐步的在公元一千年形成宋明的理學。
在明朝(1368~1644年)達到極致的理學文化,居然能在中原社會中能創新的發展出”纏小腳”風俗---還有纏小腳標準作業程序,而且普遍的,一代傳一代,一個沒有思考及反省能力的理學文化---廣泛的,沒有質疑的,允許形成殘害女子的風俗,在中原社會盛行了兩百多年---這種文化必然是該要走向死亡的----明朝滅亡了,”纏小腳”在民間保留著!!
歐洲大航海時代(The Age of Discovery)開始後,歐洲的基督教文化,伴隨著”船堅炮利”以武力攻入中國,又為”瀕臨死亡”的中華文化了注入了”新生命的元素”。公元1850年,披著基督教的名號,本質建立在中華傳統”巫術信仰”的太平天國;公元1898年,民間興起的”扶清滅洋”的義和團(Boxer Rebellion);這都是民間感覺層面的,自然的一種”民粹融合方式”。
公元1919年5月4日,全中國的學生示威遊行,就是現在所謂的”五四運動”,更深入的認識了”科學”也意識到民主---”德先生”和”賽先生”比較”正式”的來到中國---學生們將這個新的”思潮”深化到民間的基層,在社會每個家庭中,最保守的”偉大的母親”們覺醒了,才真正有效的終止人類文明有史以來最惡質的,有近六百年歷史的,”摧殘性”的纏小腳風俗!!
又一次外來的單神基督教文化為中華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元素,中華文化的生命又”萌新芽”了,如今融和演化的過程正在持續著。
2000年後的系列的選舉,無所不在的"民粹"-----我們見到有強韌生命力的”中華古老的巫術”也發芽了!!
對生命的議題------”中華古老的巫術”文化是忌諱,欠缺深刻的討論,自然不會有深刻的認識-----若不從教育開始教導"生命權"的概念及價值,台灣的社會不能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滿街流浪狗的現象不會消失,我們心靈的世界不會拓展而不自覺的生活在"仇恨"情境的小格局中!!
不能"尊重生命權"的社會所發展出的"尊重人權"就必然是沒有邏輯基礎!!
必須自行辯證說服自己,才能改變自己的價值觀!!  多數人的價值觀改變了,我們的文化就有了新生命力!!

Toma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182&aid=434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