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新竹市培英國中第一屆校友會
市長:培英網站服務組  副市長: 呂欽文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學校社團社團【新竹市培英國中第一屆校友會】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培英小學堂/經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國特有的日本式失落?
 瀏覽307|回應1推薦1

朱家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袁正明


1、日、四小龍、中國大陸、越南,乍看都是強力推動投資,及發展製造業出口起家,成就一段時期的經濟奇蹟。


2、奇蹟之後,投資的生產力貢獻必然遞減。越南發展晚,還在奇蹟進行式;星、港早已過渡為服務型經濟;韓國長期過度投資,仰賴外債,終遇97金融風暴洗禮;台灣礙於政經情勢與規模,保守、小本經營,投資資金仰賴國內儲蓄,安渡國際風暴。隨著經濟繁榮,外貿依賴比重大,韓、台都降低仰賴投資,而擴大依賴人民消費發展經濟,政治與社福結構都無可避免因而改革。


3、暫不論中、日,四小龍都已走完過去由政府主導的全力發展投資模式,轉向較平衡的消費為主模式。消費包含民間消費與政府消費(主要是社福移轉支出) 。投資與外貿依然是關鍵,只是比重降低。韓、台差異仍大,暫不討論。


4、中、日經濟規模大,外貿統計數字雖然龐大,但在GDP的比重上,遠小於韓、台對外貿的依賴。中、日GDP的投資佔比高峰各為45%、37%,日本的是30年前,中國的是最近。一般成熟經濟體約<20%,新興經濟體約25%,台灣好些年都在15%上下。中、日的高峰,是壓抑消費,將資源扭曲轉移至投資發展的極致表現,是顯然難以持續的狀態。 div="">

5、眾所周知,奇蹟之後,日本已失落了30年。中國目前佔全球GDP 17%,日本30年前是18%,如今8%。政治意願強烈的話,中國還是可以維持投資GDP佔比45%,但由於投資效益遞減,GDP成長速度還是降低,將失落的起點與終點往後移,失落的幅度可能加大罷了。


6、在經濟基礎低時,政府主導,犧牲人民消費比重,將資源集中於投資發展,生產力提高的效益大於人民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但隨著經濟基礎提高,過度投資的邊際效益遞減,功已成,身必退。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7213511
 回應文章
選擇性退出
推薦0


袁正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所謂經濟奇蹟,通常是落後經濟體的基數低,擴張時的速率,遠超過成熟經濟體的正常成長率。經濟奇蹟不能長期持續,是數學規律,並不令人意外。投資佔比高也是相對經濟體基數低而言;台商去大陸投資感受最深,1990年初,百萬美元被當作大投資人接待,20年後,根本不算個事。其實,經濟奇蹟這個名詞,也是西方資本主義,以大人稱讚小孩一樣的眼光所賦予,不是那麼光榮。

資金不足,技術落後是經濟落後地區的現象,此時只有靠政府政策引導,吸引外資與技術,並調動國內資源配合發展經濟。比較爭議的是,在國內經濟已經起飛,民間資本充足、成熟,政府是否應該功成身退?我們回看30多年前,美國國會議員們拿著大鐵鎚公開砸日本電器產品作秀,強迫日本簽廣場協議,以及對日本半導體業的打壓,再看今天由美國政府主導,對中國貿易關稅與技術制裁,中國政府能功成身退嗎?

我覺得對於國家戰略發展,國計民生重大產業,平衡城鄉發展,例如:國民教育、健康保險、水電能源、主食農業生產保障、金融法規、大眾通訊、交通運輸等基礎建設,政府永遠有參與規範與主導的責任。至於民生消費產業,當然,政府應該是離得越遠越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721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