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紐約與台灣往返最辛苦的是搭長途飛機(單程約15小時+/-),外加抵達後調整時差的過程(台美時差約12~13小時)。退休前工作時常須飛德國出差開會(單程約7小時+/-),雖然時間比返台減半(美德時差約6小時),但仍要渡過時差的煎熬。
去年返台,嘗試了最新,有科學根據,調整時差的方法,幾乎不太感覺時差,就調整過來了。我想,打算在春節前後遠遊,或將來有長途旅行的同學,例如:遊歐洲/美國/加拿大,不妨一試。
理論的主要依據是,人體的生理時鐘,隨著陽光與能吃到食物的時間而調整。我們調整的方法,就是通過16小時的禁食來達成。
簡單說,旅行者以目的地的早餐時間,向前推算16小時禁食(只能喝白開水),再加上抵達目的地後,白天儘量曝露在陽光下,就是最新,有效調整時差的方法。
舉個例子:從紐約飛台灣,抵達桃園機場為清晨6:00,假設在台灣的早餐時間設定為8:00,則往前推16小時,亦即抵達桃園機場前14小時的飛機上必須禁食,由於飛行15小時,所以在飛機從紐約起飛後的第一小時可以進食,其餘在飛機上時間,只能睡眠或看電影等,除了喝白開水,要避免其他所有有熱量的飲食。抵達台灣後,則在8:00左右好好吃一頓早餐,中餐與晚餐正常時間進食,並且儘量在戶外或接觸日光,當天晚上一個好眠,時差就調整過來了。
有些同學可能認為,飛機上的食物與免費的洋酒,不吃不喝太可惜了,我覺得這也不是問題:延遲一天調整而已。例如,從台灣飛美國,抵達紐約甘迺迪機場為晚間9:30,我可以在飛機上盡情享受餐飲,抵達美國的第一晚,晚一點睡,直到疲倦才上床,過個部份的夜生活。第二天白天起床後,儘量待在戶外或接觸日光,隨意飲食,直到下午4:00開始禁食。則第三天早上的早餐之後,時差也就調整過來了。
多數人以為調時差很容易,然而在實驗室實際的檢測,時差一小時,通常需要一天時間來調整,才能達到原來的測試水準,我們出門旅遊不在乎表現,但是能精神抖擻地玩,總是令人更愉快。至於出差開會或與客戶談生意,保持最高的精神狀態,則是必要的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