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新竹市培英國中第一屆校友會
市長:培英網站服務組  副市長: 呂欽文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學校社團社團【新竹市培英國中第一屆校友會】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心情隨筆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紐西蘭散記
2017/02/07 17:57 瀏覽1,411|回應1推薦7

呂欽文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闞珣
敏兒
古耀秋
朱家一
袁正明
溫慧蘭
程碧蘭

紐西蘭散記

如果沒有水,山只是兀自隆起相互爭鋒的土丘,是自由放任沒了章法的地表;因為有了水,有了基準,產生了對位關係,大地,也得以被統合成為了一個安定的整體。

如果沒有山,水只是一灘平凡的面,儘管平靜,但沒有表情;因為有了山,讓水有了邊界,有了包被,也因而產生了空間的廣度與深度。山的奔放不羈,更讓水顯現了內斂平和的性格。

紐西蘭南島,有個中央山脈,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南阿爾卑斯山」。千萬年前,冰河切割出了一個個寬廣的縱谷;多少年後,冰河雖然退去,但山頭終年的積雪,日日夜夜點點滴滴化成雪水,匯流成溪、成川,最後找到一個最完美的地方,匯集成湖。這水,來自這山,是經歷了多少個晝夜與這山的纏綿,最終無怨無悔的駐留在山的腳邊。在那多少個日夜裡,山其實留不住水,反倒被水勾勒出了一道道的傷痕。當水成了湖,山又似乎安然的護衛著水,成了一幅山與湖的聯袂畫面。

看紐西蘭的地景,好像是在閱讀一篇又一篇山與水的奇戀。

站在湖邊,與站在海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同樣是水,海有太多的情緒,太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干擾。海總是想要以一波又一波的衝擊,向大地傾吐她長途跋涉與長年積累的身世和遭遇;站在海邊,人總被帶起澎湃的情緒,很悲壯,但也很無助。而湖,像是哭鬧過的可人兒,只是靜靜地躺在她該存在的地方,只偶而以輕柔的鱗波,拍向山腳岸邊。站在湖邊,是一種深邃的感覺,思想,可隨著清風,在湖面自由飛翔。

湖邊是很好的思想的地方。梭羅在瓦爾登湖寫成了「湖邊散記」,馬勒也在哈斯達特湖邊完成了多首交響樂。傍晚時分,站在湖邊,夜幕低垂。太陽下山的方向,留下一片魚肚鱗光,倒影著山形,是一幅充滿禪意的水墨。倦鳥畫過天空,偶爾輕點水面,線條極簡而優美,讓人想起巴哈的G玄之歌。山區多雨,偶而會飄下雨滴,雖然輕柔得聽不到一丁點聲響,卻又讓人墜入蕭邦「雨滴前奏曲」的浪漫旋律裡。而貝多芬的「月光」,我相信創作過程也一定與湖有關係。

紐西蘭秀美,很像瑞士的山與水;但紐西蘭是大一號的山水,喜歡瑞德奧,絕對會愛上紐西蘭。紐西蘭的山與谷,像極了我們的台東;但紐西蘭是台東山谷的各式各樣想像不到的變奏。奔馳在紐西蘭的山與谷之間,是對個人想像力的極大挑戰。

紐西蘭似乎是被世界遺忘的地方,因為她被發現與開發還不到三百年,世界歷史,很少提到紐西蘭。但紐西蘭偏處在天涯海角,卻自給自足的存在著。與其說她被世界遺忘,還不如說她把世界給遺忘了。

我與家人途經不知名的小湖,下車走近沒有人跡的湖邊。一群鴨兒在水裡載浮載沉,過著牠們日常的生活。我以為牠們會轉頭看一眼遠從台灣來的我們,或至少因我們的到來而表現一點受驚的模樣。但牠們沒有任何反應,仍兀自、自在的繼續悠遊在牠們的世界裡。我明白,我們只是過客,如鴨兒有知,也會以浮雲般看待我們吧。謙卑,謙卑,再謙卑,這是鴨兒告訴我的!

到紐西蘭,可以跟團,但最好租部轎車或露營車,可以更能隨心所欲。左駕不是問題,只要記得「左轉隨緣(路緣),右轉跨街」就好了。



本文於 2017/02/22 00:12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5584782
 回應文章
見山---紐西蘭散記(鏡傳媒網路完整版)
2017/04/18 17:05 推薦2


呂欽文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程碧蘭
袁正明

這是前陣子寫的雜文,經過整理,在鏡傳媒登出。
經過整理後,對自然與社會、人與我之間的關係,有機會作更清楚的呈述,願與各位分享!
網路版可在下址看得到: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330cul001/



 

本文於 2017/04/18 17:10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562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