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新竹市培英國中第一屆校友會
市長:培英網站服務組  副市長: 呂欽文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學校社團社團【新竹市培英國中第一屆校友會】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培英小學堂/經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窮得只剩下錢!(第四版)
 瀏覽4,759|回應6推薦8

朱家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龍女CHANG, HSIU-FEN
但哥
古耀秋
彭素珠
溫慧蘭
程碧蘭
袁正明
呂欽文

 

日前的一個昔日大學同學餐會上,話題轉到了近年熱門的『軍公教退休金快把國家吃垮了?!』,席間充分顯露對國家未來的擔憂,擔心國家要破產了。一時之間,無可迴避,即席、設法以通俗的邏輯理念、簡要的關鍵數據,來紓緩大家對我們國家或政府破產的憂慮。事後起念,想藉此寫下當晚即席的侃侃而談,希望提供其他有興趣的人,一些可以參考的方向。

講起來朗朗上口,真要將即席一番話寫下來的時候,卻發現難度頗高。姑且仿照Google發表新產品的模式,先發表一份試讀版,隨後再補充或更新精確的內容與數據。(目前引用的數據雖非精準,亦不遠矣。)

近年,中央政府債務統計數字快速增長,已經破台幣5兆,加上所謂的『隱藏性負債』(目前不需,但未來必須償付的債務,如未來的退休給付或是政府計劃要徵收還未徵收的土地補償。),更高達10幾兆,乍聽起來很嚇人。政府每年的預算都是赤字,每年都要借債幾千億,另方面,稅收卻每下愈況,入不敷出,我們眼睜睜地看著政府財政日益惡化。政府好不容易立法要課個證所稅,卻又被轟得自己縮回去了。中央政府財政難看,各縣市政府的財政昏迷指數,也都幾乎破表,慘不忍睹。眼看政府債務不斷增加,逼近法定舉債上限,政府施政綁手綁腳,編不出像樣的施政預算,政績不得民心,經濟不好,實質所得不增反減,退休金負擔眼看愈來愈重,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在一般大眾眼裡看來,國家簡直是完蛋了、要破產了。我們的年輕世代,眼看未來的前途茫茫,激起了太陽花學運,整個國家、社會,動盪不已。近年來,在國際上,冰島、希臘破產的新聞極為聳動,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都要靠國際救援,深怕嚇不死人的台灣媒體,讓我們很多人以為,台灣眼看也要步它們的後塵、完蛋了。

是這樣嗎?如果真的很嚴重,沒救了嗎?

這樣的大哉問,不要說一般民眾頭昏,專家學者各種專論,可能讓人頭更昏。這兒試著用通俗的理念邏輯,分五個層次來談。

第一要問,我們國家沒錢了嗎?是政府沒錢、還是國家沒錢?

第二要問,如果國家很有錢,政府很窮,收的稅捐不夠用,入不敷出,為什麼?嚴不嚴重?

第三要問,政府沒錢是因為收稅太少,還是花錢太多?

第四要問,公共建設不足,貧富差距擴大,政府能坐困國家的錢堆上喊窮嗎?能不加稅嗎?

第五要問,如果必須加稅,要怎麼加?

 

我們就藉著這五個問題,設法逐一以儘量通俗的語言,來理解我們國家的財富、財政與國家發展走向。

XXXXXX

第一要問,我們國家沒錢了嗎?是政府沒錢、還是國家沒錢?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是國家窮了,還是政府窮了?顯然,我們的國家沒窮,台灣數十年來,每年貿易出超(以百億美金為單位在計算),每年都賺外國的錢,目前央行外匯存底四千多億美金(超過12兆台幣),此刻的政府是零外債,沒有欠外國一毛錢。那些國際上破產的國家如冰島、希臘、葡萄牙、愛爾蘭,都是因為欠了外債幾千幾百億美金,沒辦法償付本息而破產。我們台灣政府目前無論債務是多少,都是欠台灣自己人的錢,都是用國家自己的財富,而我們國家仍然坐擁豐富的財富,沒有國際上所謂的破產問題,或是有需要IMF(國際貨幣基金)來救援的問題。

同樣的道理,日本政府嚴格定義的負債(不含所謂隱藏性負債)已達GDP的200%以上(GDP:一個國家一年的國內總生產毛額),由於跟台灣類似,都是政府向日本人民借的錢,用國家自己的財富,而日本國家的財富更勝於台灣,除了這幾年因為核電廠停機事件,要進口大量石化燃料,半世紀以來,都是貿易出超,賺外國人的錢,外匯存底更甚於台灣,所以,國際上雖然不斷提到日本的政府債務過多,但從沒有人認為,日本會破產。嚴格定義的台灣政府債務(中央+地方)目前有5兆多台幣,大約接近台灣目前GDP的45%(中央2013年佔38.6%),日本超過200%都不會破產,憑什麼我們台灣會破產。

所以,我們是政府沒錢,不是國家沒錢,我們國家沒有破產的問題。

×××××

(我們也常見GNP這個名詞,跟GDP差不多,GNP是統計一國國民的總生產,不論國民是在國內或國外;GDP是統計一國國內的總生產,不論在國內的是國民還是外國人;兩者統計有些微差異,國外打工多的,國外投資多的國家,差異會大一點。由於現在跨國投資、工作愈來愈多,國際上普遍改用GDP為統計基礎。)

×××××

第二要問,明明國家很有錢,政府卻很窮,收的稅捐不夠用,入不敷出,為什麼?嚴不嚴重?

我們繳稅或繳罰單,心痛的時候,會覺得中華民國真是萬萬稅。看到一些貪污案例、或是浪費公帑的情形,也覺得政府的預算太多了、太浪費了。這些固然都是我們生活上主觀的、真實的感覺,但以國家總體、統計的數據,從國際上相互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的時候,卻剛好相反。

我們以GDP為基準,看我們繳的稅,佔GDP的比重是多少?GDP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所賺得錢,如果你繳了一年所得的20%,租稅負擔率就是20%,這些稅包括你有感覺的綜所稅、汽車牌照稅等等,還有很多你沒感覺的營業稅、證交稅、貨物稅、印花稅等等。如果包括你薪水裡自動扣繳的各種保險費、提撥的退休金,原來20%可能就增加到25、26、27%了。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兩個表,1990年(民國79年)我們繳稅20%,2011年(民國100年)我們只繳12.8%,政府看來真是慈悲,二十年之間為我們減了1/3的稅,(20-12.8)/20=36%。但減稅未必是減了你我的稅,而是減了企業或企業主的稅。

雖然年度繳的稅,你我負擔可能減輕了,但你我拿到薪水袋之前就扣繳的保險費(包含勞保、健保、公保、提撥退休金,其實也是一種稅,這兒叫社會安全捐),卻增加了。從1990年(民79年)2.6%(=22.6-20),增加到2010年(民99年)6.5%(=18.4-11.9)。把這些加到稅捐負擔裡,我們減的稅就沒這麼多了,(22.6-18.4)/22.6=18.6%,不到1/5。再強調,減的稅未必減到你我的口袋裡,而是減到企業或企業主的口袋。

————————————————————————————————

表1、   各國租稅負擔率(不含社會安全捐) 

年度       我國      英國      美國      日本      南韓     新加坡     希臘      瑞典 

1990     20.0    29.5     20.5     21.3     17.5     15.0     18.3      38.0 

1995     17.7    28.0     20.9     17.8     17.6     15.9     19.5      34.4 

2000     12.8    30.2     22.6     17.5     18.8     15.5     23.6      37.9 

2005     13.4    29.0     20.5     17.3     18.9     12.1     20.5      35.8 

2006     13.1    29.8     21.3     17.7     19.7     12.4     20.5      36.0 

2007     13.4    29.4     21.4     18.0     21.0     13.5     20.9      35.0 

2008     13.9    28.9     19.8     17.4     20.7     14.0     20.5      34.9 

2009     12.3    27.6     17.6     15.9     19.7     13.1     19.8      35.3 

2010     11.9      -         -         -          -       13.1       -          - 

2011     12.8      -         -         -          -       14.1       -          - 

資料來源:財政統計年報(2011)。 

————————————————————————————————

表2、   各國租稅負擔率(含社會安全捐) 

年度       我國       英國       美國      日本       南韓      希臘       瑞典 

1990     22.6      35.5     27.4     29.0      19.5      26.2      52.2 

1995     21.6      34.0     27.8     26.8      20.0      28.9      47.5 

2000     17.9      36.3     29.5     27.0      22.6      34.0      51.4 

2005     19.1      35.7     27.1     27.4      24.0      31.9      48.9 

2006     19.2      36.4     27.9     28.0      25.0      31.2      48.3 

2007     19.2      36.0     27.9     28.3      26.5      31.8      47.4 

2008     20.0      35.7     26.3     28.3      26.5      31.5      46.4 

2009     18.8      34.3     24.1     26.9      25.5      30.0      46.7 

2010     18.4      35.0     24.8        -       25.1      30.9      45.8 

註: 社會安全捐指雇主(含政府以雇主身分為政府員工繳納)及被保險者各項社會保險之保費及提繳退休金支出。 

資料來源:財政統計年報(2011)。 

————————————————————————————————

從上面的兩個表看來,我們台灣抽的稅還真是少的可憐,不僅是少,而且是愈來愈少,連瑞典的一半都不到,比起南韓還差了一大截,中華民國根本不是萬萬稅,連千稅都不是。根據稅收來編預算的政府,無可避免地,當然是愈來愈窮。人民對政府的期望與要求,愈來愈高,政府卻愈來愈窮。

早期,政府為了發展經濟,有很多的減稅措施,但因為經濟成長快,稅收也跟著增加,減稅未必減少稅收,政府收支還可打平。到了1990年代以後,經濟成長減緩,加上很多產業外移,過去的減稅措施依舊,稅收逐漸減少,政府支出卻逐漸增加,長期入不敷出,赤字或債務就逐年累積。

合理推測,加上事實的數字,顯示政府債務數字愈來愈大,看著總債務從3兆、4兆、增加到5兆多,絕對數字看起來很嚇人。前幾年,遇上金融海嘯,為了搶救經濟,政府預算赤字還增加特別快。但是,套句阿扁的話,有那麼嚴重嗎?(不是刻意淡化嚴重性,而是沒有一些媒體、專家嚇死人的那種嚴重性。)

看看下面這個表,政府預算赤字佔GDP的比率在0.1%到4.7%之間。政府最新資料,2014年(今年)要舉債約2,700億,去年2,500億,大約佔GDP的1.8%左右。二十年來,我們預算赤字平均約在GDP的2%左右,這種情況嚴不嚴重?我們來跟歐盟做個比較。歐盟約在十幾年前,訂了個叫做馬斯垂克的條約,有個很嚴格的財政規定,所有簽約國的財政赤字不可超過GDP的3%,其實,在這次金融海嘯之前,大部分歐盟國家都沒遵守這個規定,而且差得很遠。所以,金融海嘯一來,才會有好些個國家瀕臨破產。從這點看來,我們2%GDP的預算赤字,以歐盟的標準來看,算是符合規矩。

————————————————————————————————

表3、      各級政府收支餘絀及其占GDP之比率 

                  各級政府收支差短              我國租稅      收支平衡所需

年度      金額(億元)    GDP(%)         負擔率(%)       負擔率(%) 

1990              51          0.1                  20.0              20.1 

1995         3,506          4.7                  17.7              22.4 

2000         3,561          3.4                  12.8              16.2 

2005            740          0.6                  13.4              14.0 

2006            372          0.3                  13.1              13.4 

2007            454          0.4                  13.4              13.8 

2008         1,120          0.9                  13.9              14.8 

2009         5,573          4.5                  12.3              16.8 

2010         4,513          3.3                  11.9              15.2 

2011         3,066          2.2                  12.8              15.0 

資料來源:財政部、行政院主計總處。 

————————————————————————————————

其實,看看前面那些政府收支的數據,赤字的多寡似乎不是那麼重要,因為不論有沒有赤字,我們政府都是個很窮的政府。我們台灣如果要趕上歐美先進國家的治國水準,很明顯的,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們政府很窮,不表示我們國家也窮,我們國家長期以來,每年都有超額的儲蓄,也就是不投資、不消費,花不掉的錢,逐年增加,這幾年已經達到每年1兆5、6千億台幣的規模,政府每年向民間借貸2、3千億的公債,實在不算什麼。那我們存的、剩下的那麼多錢到哪裡去了呢?一是借給外國用了,一是存在我們的銀行,成了“濫頭寸”,這兩年,誰沒接過銀行主動要借錢給你的電話?財政部長張盛和去年底(2013年)說,民間閒置資金多達十幾兆。我覺得,他可能低估了。

我們台灣坐擁龐大的財富,卻沒有作為,不就是『窮得只剩下錢!』嗎?

×××××

第三要問,政府沒錢是因為收稅太少,還是花錢太多?

我們前兩個問答,基本上是要了解政府有沒有錢、國家有沒有財富、政府赤字嚴不嚴重。

前面的一番分析與國際對照比較,我們應該已很清楚的知道:(一)政府抽的稅實在少,而且是世界最低(2012年佔GDP的12.8%),所以,政府收入那麼少,怎麼會有錢?
(二)國家很有錢,多到銀行有多少濫頭寸都數不清楚,多到台灣國際投資淨資產達8,509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五,次於日、陸、德、瑞士(央行2014/06/13公佈,是央行4,000多億美元外匯存底的兩倍),同時,我們政府的外債是零。(三)財政赤字並不嚴重,因為稅收少,政府支出也受到限制(近年財政赤字平均約佔GDP的2%,低於歐盟的3%嚴格標準),儘管國債累計的總額5兆多,看起來很嚇人,2013年佔GDP的38.6%(如果中央+地方,約45%),逼近所謂的40%法定上限,媒體、專家危言四起。但跟全世界相比,依據2011年數據,只比挪威(20.2%)、瑞典(38.3%)、澳洲(30.6%)等三個極為富有的國家差一些罷了,比起美國(81.8%)、德國(55.6%)、法國(93.7%)、英國(101.2%)、意大利(110.9%)、日本(189.8%,現已超過200%),好太多了。

講到這兒,我們的財政哪有什麼大問題呢?那為什麼全國上下、官員、民代、專家、學者、媒體,都那麼緊張、大聲疾呼呢?當今局勢一定有令他們感到迫切的地方,我們試著列舉兩個較大的緣由:

1、經濟不振,需要政府擴大建設,政府沒錢:經濟發展停滯,國民實質所得不升反降,民間投資不振,消費疲弱,亟待政府擴大各方面的基礎建設與科技研究,以提振經濟,然而,政府卻只能口頭嚷嚷,編不出預算,沒錢辦事。

2、所得分配不均,需要政府扶弱濟貧,政府也沒錢:經濟全球化,許多工廠、投資及相關的中產就業機會,都跟著外移。政府以減稅來刺激經濟,企業、地主與股東的獲利增加,投資卻依然不振,一般薪資所得依然停滯,資產與所得的分配不均擴大。然而,政府稅收不佳、甚至減少,沒有預算可以扶弱濟貧,難以平衡所得差距。

政府稅收少,預算赤字也不大,用最簡單的加減法也可得知,政府花的錢應該跟稅收是半斤八兩,支出水準跟稅收水準一樣,是世界級的低。雖然,當今發生的葉世文貪污案可能讓你不認同,但從國家整體角度來看,必須要暫時抽離個案思考,看看跟世界上其他像樣國家比較起來,我們國家是什麼水準。表4是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以金融海嘯重創前的97年度(2008年)為準,跟歐美國家相比,我們政府的支出水準連人家的一半都不到,跟日本、韓國相比,也只有人家的2/3,新加坡是城市國家,且有許多公營企業,難以相比。

由此可見,我們政府花的錢,相對來說,少的可憐。但是,我們這樣是不對的嗎?錯了嗎?如果國家建設做得好,經濟發展得好,國民富裕且所得分配得當,何錯之有?

如果我們台灣上述條件都做到,那我們就是1980年代雷根+柴契爾世代下的模範國度。那個年代,在崇尚自由主義(主張減少政府干預、甚至無政府)的芝加哥經濟學派風潮下,解除國際金融管制,全球化、自由化、國營事業私有化等等,席捲全世界。但三十年來,似乎矯枉過正,金融過度自由化、失控,已被認為是近年金融海嘯的主要禍首,也是貧富不均不斷惡化的主因。那,我們是當年期望的模範國度嗎?依據以下幾個狀況來看,我們顯然不是。

1、國家建設應放手讓民間投資建設,並負責營運,因為政府效率差、有貪污風險。我們台灣做了一個號稱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民間投資營運案例,台灣高鐵,大家都已經看到這件案子的缺陷;至於耽誤逾十年的機場捷運,就甭提了。結果,導致台灣公共建設腳步嚴重遲緩,間接阻礙了未來的經濟發展。尤其是跟對岸公共建設的突飛猛進相較,常會感到汗顏。

2、政府應大幅減稅,讓民間企業發展、獲利,企業進而會擴大投資、創造就業,提高薪資,平均社會財富。而且,減稅促進經濟發展,擴大稅基,反而會增加政府稅收。三十年下來,呈現的結果是,政府稅收年年降低,已降至世界最低;減稅並未促進民間投資,且長期不振,政府投資減幅更大;實質薪資所得停滯,甚至低於十幾年前的水準;所得分配惡化,貧富差距快速擴大,參見今年06/06由中研院發表的附圖1-13;此外,政府照顧弱勢的水準簡直是落後國家水準,依據表5 的主計處資料,幾乎是所有主要國家的1/5,甚至1/10,連倒數第二的韓國,也是我們的3倍。

 從以上分析看來,我們政府支出太少,也就是花的錢太少。我們政府減稅、減支出的國家發展政策,已愈來愈偏離原來預期的結果,甚至與預期相反。台灣目前面臨政策失靈、市場失靈持續惡化的跡象,亟需趁著國家財富健全的時候,改弦更張,增加收入、增加有效支出,扭轉頹勢。

  4 各國政府實質支出占GDP比率
單位:%
年度別 中華民國 美國 英國 德    國
各級 中央 地方 各級 中央 地方 各級 中央 地方 各級 中央 地方
         
89年度   20.8 15.4 5.4  ...   ...   ...  36.4 33.0 3.3 45.1 29.3 15.8
90年度   22.9 16.8 6.1 33.5 18.9 14.5 39.8 36.4 3.4 47.5 31.4 16.2
91年度   20.6 15.2 5.4 34.6 19.8 14.9 40.9 37.5 3.4 47.9 31.8 16.1
92年度   20.7 15.5 5.2 34.9 20.3 14.6 41.8 38.5 3.2 48.4 32.3 16.1
93年度   19.8 14.5 5.3 34.7 20.2 14.5 42.6 39.0 3.5 47.2 31.3 15.9
   
94年度   19.5 14.2 5.3 34.0 20.5 13.5 43.3 39.6 3.7 47.0 31.3 15.7
95年度   18.1 13.4 4.7 33.8 20.3 13.4 43.5 39.9 3.6 45.3 30.0 15.3
96年度   17.7 12.7 5.0 34.6 20.8 13.9 43.2 39.6 3.6 43.5 28.6 14.8
97年度   18.6 13.9 4.7 36.8 22.4 14.4 47.0 43.0 4.0 44.1 28.9 15.2
98年度   21.4 16.0 5.4 40.3 25.8 14.5 50.7 46.5 4.3 48.2 31.9 16.4
   
99年度   18.9 14.0 4.9 40.2 26.2 14.0 49.7 45.9 3.8 47.8 32.0 15.9
100   19.1 14.0 5.0 39.2 25.4 13.9 47.9 44.2 3.7 45.1 29.6 15.5
101   19.0 13.5 5.5  ...   ...   ...   ...   ...   ...   ...   ...   ... 
102   19.0 13.2 5.8  ...   ...   ...   ...   ...   ...   ...   ...   ... 
103   18.5 12.7 5.8  ...   ...   ...   ...   ...   ...   ...   ...   ... 
                             

 

  4 各國政府實質支出占GDP比率()
單位:%
年度別 法國 日本 南韓 新加坡
各級 中央 地方 各級 中央 地方 各級 中央 地方 各級 中央 地方
   
89年度   51.6 44.8 6.8 28.5 15.2 13.3  ...  18.2  ...   ...  18.5  ... 
90年度   51.6 45.1 6.6 28.7 15.6 13.1  ...  19.3  ...   ...  21.5  ... 
91年度   52.8 46.3 6.6 28.5 15.4 13.1  ...  17.9  ...   ...  18.3  ... 
92年度   53.4 46.6 6.8 27.2 14.9 12.3  ...  20.2  ...   ...  17.9  ... 
93年度   53.3 46.1 7.2 27.2 14.9 12.3  ...  21.1  ...   ...  16.3  ... 
 
94年度   53.6 46.2 7.5 26.8 14.6 12.2  ...  20.9  ...   ...  14.7  ... 
95年度   52.9 45.3 7.6 26.0 13.8 12.2  ...  21.5  ...   ...  14.7  ... 
96年度   52.6 44.7 7.9 25.9 13.6 12.3  ...  21.9  ...   ...  13.8  ... 
97年度   53.3 45.2 8.1 27.5 14.9 12.6 28.1 22.6 5.5  ...  16.6  ... 
98年度   56.8 48.4 8.3 32.2 19.0 13.2 30.7 23.0 7.7  ...  17.4  ... 
 
99年度   56.6 49.9 6.7 30.4 17.4 13.0 26.8 21.0 5.8  ...  14.8  ... 
100年度   55.9 47.9 8.0 31.8 18.8 13.0 26.8 21.4 5.4  ...  15.2  ... 
101年度    ...   ...   ...  27.6 17.9   9.8  ...   ...   ...   ...   ...   ... 
102年度    ...   ...   ...            ...   ...   ...   ...   ...   ... 
103年度    ...   ...   ...   ...      ...   ...   ...   ...   ...   ...   ... 
                           

 

表5. 主要國家公共社會支出占GDP比率
  單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中華民國 3.1 3.2 3.1 3.0 3.0 2.9 2.9 3.1 3.1 ...
日  本 17.8 18.1 18.2 18.6 18.4 18.7 19.9 22.4 ... ...
    5.3 5.6 6.0 6.4 7.4 7.6 8.3 9.4 9.2 9.2
美  國 15.9 16.2 15.9 15.8 16.1 16.3 17.0 19.2 20.0 19.8
加 拿 大 17.1 17.2 17.1 17.0 16.9 16.8 17.6 19.2 18.6 18.3
瑞  典 29.5 30.3 29.5 29.1 28.4 27.3 27.5 29.8 28.3 27.6
芬  蘭 25.0 25.8 25.9 26.0 25.8 24.7 25.3 29.4 29.4 28.6
挪  威 23.6 24.5 23.3 21.7 20.3 20.5 19.8 23.3 23.0 22.6
冰  島 16.9 18.2 17.4 16.3 15.9 15.3 15.8 18.5 18.0 17.8
丹  麥 26.6 27.6 27.7 27.2 27.1 26.5 26.8 30.2 30.1 30.0
英  國 20.0 20.5 20.5 20.6 20.3 20.4 21.8 24.1 23.7 23.9
愛 爾 蘭 15.3 15.8 16.0 15.8 16.1 16.7 19.7 23.6 23.7 23.4
德  國 27.0 27.3 27.1 27.2 26.1 25.1 25.2 27.8 27.1 26.2
奧 地 利 27.0 27.5 27.7 27.4 26.8 26.3 26.8 29.1 28.8 27.9
瑞  士 19.2 20.3 20.2 20.2 19.2 18.5 18.4 20.1 20.0 20.2
比 利 時 26.2 26.5 26.5 26.4 26.0 26.0 27.3 29.7 29.5 29.6
盧 森 堡 22.0 23.4 23.9 23.0 21.8 20.3 20.8 23.6 23.0 22.5
法  國 28.6 29.0 29.0 29.0 29.8 29.7 29.8 32.1 32.2 32.1
荷  蘭 20.5 21.2 21.1 20.7 21.7 21.1 20.9 23.2 23.5 23.7
捷  克 20.6 20.7 19.7 19.5 18.3 18.1 18.1 20.7 20.8 20.9
匈 牙 利 21.4 22.2 21.6 22.6 22.8 23.0 23.1 23.9 22.6 21.8
波  蘭 22.3 22.3 21.4 21.0 20.8 19.7 20.3 21.5 21.8 20.7
希  臘 20.0 19.9 19.9 21.0 21.3 21.6 22.2 23.9 23.3 23.5
斯洛伐克 17.7 17.1 16.5 16.3 16.0 15.7 15.7 18.7 19.0 18.0
義 大 利 24.0 24.4 24.7 25.0 25.0 24.7 25.8 27.8 27.8 27.6
葡 萄 牙 21.3 22.9 22.4 22.9 23.0 22.7 23.1 25.6 25.6 25.2
西 班 牙 20.4 21.0 21.2 21.4 21.1 21.3 22.9 26.0 26.5 26.0
澳大利亞 17.5 17.8 17.1 16.5 16.5 16.4 17.8 17.8 17.9 18.1
紐 西 蘭 18.7 18.2 17.7 18.1 18.9 18.6 19.8 21.2 21.5 21.8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OECD網頁“OECD Factbook 2012”。
    明:1.社會支出占GDP比率是衡量政府對於生活處境不利或弱勢族群維持生活標準的承擔責任程度。
     2.公共社會支出包含現金津貼,直接關於各種貨物、服務和有公共目的的稅條款。津貼是針對低收
      入戶,但是他們可能也是老人、身心障礙者、生病、失業或者年輕人。社會津貼條款必須包含家
      戶資源重分配或者是強制參加。公共社會支出係指公共社會津貼,不包含由私人救濟事業提供的
      相似津貼。
      3.我國公共社會支出係指社會福利支出(含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國民就業、醫療保健
            等支出)。

  

 

XXXXXXX

第四要問,公共建設不足,貧富差距擴大,政府能坐困國家的錢堆上喊窮嗎?能不加稅嗎?

這麼一個大哉問的議題,要繼續闡述之前,還是先讓我們不厭其煩地總合一下已獲致的結論:

-------------------------------------------------------------------------------

1、我們國家的財富健全、充裕,政府零外債,台灣國際投資的淨資產總額8,500多億美元,銀行濫頭寸至少十幾兆台幣,這兩年每年還增加用不掉的超額儲蓄達1兆5千億台幣。

我們政府的財政雖有赤字,但在國際比較上,年度赤字規模平均約佔GDP 2%,比歐盟的嚴格水準3%還低,累積赤字規模約佔GDP 45%,在所有重要國家中,只比挪威、瑞典與澳洲等三個非常富裕的國家差。總而言之,我們國家財富健全,政府債務的負擔比重,在國際比較上,還是優等生。

2、我們政府支出(花錢)佔GDP比重的規模,依據台灣主計處的資料,比起歐美,一半都不到,比起韓、日,也只有2/3。

政府照顧弱勢的支出更是落後國家的水準,是歐美國家的1/5到1/10;在足堪比較的國家中,韓國是倒數第二,我們居然還只有韓國的1/3。當然,我們的支出受制於收入,因為我們的稅收佔GDP比重,是全世界所有可比較國家中,倒數第一。

-------------------------------------------------------------------------------

以上的結論,造成國家建設的不足,並擴大國民貧富差距。政府在有形與無形公共建設的投資不足,長年下來,會惡化投資環境,降低民間投資意願,阻礙經濟發展。租稅制度失衡導致貧富差距擴大,有錢的人更有錢,吃飯不會多一碗,食衣住行的基本消費還是差不多,但投資信心與機會不足,多餘的錢大多存了起來,無助於經濟發展;然而,一般老百姓的錢都用在基本生活上,多賺一分錢就多用一分錢,就促進國家經濟來說,老百姓手上多一分錢的效用,要比有錢人多一分錢來得大,但卻苦於薪資長年不漲,也導致投資與消費長年不振。

投資與消費的疲弱不振,是台灣經濟發展過去十餘年迄今的兩大殺手。我們的政府必須發揮領導效能,扭轉這個不利的趨勢。讓有錢的人,有投資的信心與機會,讓一般老百姓多一點收入,多一點消費。

政府與民間長年的投資不振,可以從下列的行政院主計處數據資料中,看得出來。 

  3-13 我國暨美、日、德、南韓投資率與儲蓄率
單位:%
年別 中華民國 美國 日本 德   國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93 22.9 18.0 28.6 22.3 18.4 17.4 22.1 16.9 25.7 ⓡ 17.5 ⓡ 16.0 ⓡ 22.1 ⓡ 32.3 ⓡ 26.5 ⓡ 35.5
94 22.2 17.0 27.9 23.0 19.1 17.7 22.0 17.2 25.5 ⓡ 17.1 ⓡ 15.7 ⓡ 22.1 ⓡ 32.5 ⓡ 27.0 ⓡ 33.8
95 22.1 17.3 29.6 22.9 19.0 18.8 22.1 17.6 25.8 ⓡ 17.8 ⓡ 16.3 ⓡ 24.1 ⓡ 33.0 ⓡ 27.6 ⓡ 32.9
96 21.6 16.9 30.4 22.2 18.1 17.2 22.1 17.9 26.8 ⓡ 18.9 ⓡ 17.5 ⓡ 26.3 ⓡ 32.8 ⓡ 27.7 ⓡ 33.2
97 21.9 16.8 28.4 20.7 16.4 15.4 22.2 18.1 25.4 ⓡ 19.0 ⓡ 17.5 ⓡ 25.1 ⓡ 33.0 ⓡ 27.7 ⓡ 32.9
 
98 17.1 11.5 27.6 17.4 13.0 14.3 19.1 14.6 22.0 ⓡ 16.0 ⓡ 14.3 ⓡ 22.0 ⓡ 28.6 ⓡ 22.0 ⓡ 32.9
99 21.7 16.5 31.7 18.2 13.9 14.9 19.3 14.8 22.9 17.0 15.3 23.2 ⓡ 32.1 ⓡ 26.8 ⓡ 35.0
100 20.3 15.5 30.0 18.1 14.1 15.5 19.6 15.4 21.5 17.8 16.2 24.0 ⓡ 32.9 ⓡ 27.9 ⓡ 34.6
101 19.2 14.9 28.8 18.7 15.0 16.2 20.2 15.8 21.1 16.9 15.3 23.7 ⓡ 30.8 ⓡ 26.0 ⓡ 34.2
102年 ⓡ 18.6 ⓡ 29.1 ⓟ 19.1 ⓟ 15.5 ⓟ 17.5 ⓡ 20.3 ⓡ 15.5 ⓡ 20.9 ⓡ 16.5 ⓡ 15.0 ⓡ 23.8 ⓟ 28.8 ⓟ 24.1 ⓟ 34.4
                                 
說明 :儲蓄率 = 儲蓄毛額/GNP(或GNI);投資率=投資毛額/GNP(或GNI)。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美國經濟分析局、日本經濟社會總合研究所、歐盟統計局、韓國銀行網站
資料查填單位 :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

第一眼可以看到,過去十年,我們的投資率(投資佔GDP的比重)跟美國、日本差不多,比德國高2~3% GDP,但比韓國就少了超過10% GDP。單獨看民間投資率,我們跟美、日、德都差不多,但仍然比韓國低10%以上。再來看政府投資率(也就是公共投資率=投資率—民間投資率),台灣、美國、日本、韓國四者差不多,約4~6% GDP,德國政府的投資偏低,都不到2% GDP。(我的了解,德國在1989年合併東德後,為了建設東德、補助東德人民,曾有極為龐大的政府支出與赤字,如今的節約,可能算是調養生息。)

從有限的十年數據看來,台灣似乎跟先進的歐、美、日等國的投資率水準一樣,政府投資率比德國高,跟韓國產不多,乍看,我們台灣好像沒什麼問題。那為什麼韓國從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國家破產後,十幾年來,明顯地從落後台灣,轉為超越台灣。韓國連續十多年,每年投資率都比台灣多10% GDP以上(大約是30%比20%,足足台灣的1.5倍GDP分量,而這10% GDP恰是我們台灣每年閒置不用的儲蓄),顯然發揮了效用。

那我們的投資率跟歐、美、日的水準差不多,錯了嗎?當然是錯了。我們的投資率怎麼能跟他們一樣的水準,在近代史上,他們在國家現代化上的基礎建設投資,比我們至少早了幾十年,甚至超前一百年,如完備的地鐵、下水道系統等等,巴黎的外表看起來像古蹟一般的美麗,它的地下系統遠比我們台北還完備、悠久。我們現在如果不能像韓國一樣,比歐美日投資更多在國家建設上,我們怎麼可能趕上他們的水準呢?也難怪,這些年我們被韓國後來居上。

這裡有個疑問,為什麼台灣的政府投資率(4~6% GDP)跟韓國差不多,民間投資率卻比韓國少了10% GDP以上?與台灣相較,可能是韓國國情不同,韓國財團龐大且很容易取得政府支持的龐大融資,替政府代勞從事一些有利可圖的公共建設。這方面在台灣就相當不容易,台灣高鐵與機場捷運的崎嶇歷程就充分證明這一點。然而,無論如何,韓國克服了困難,付諸行動,連續十餘年投資率高過台灣投資率10% GDP以上,這些年我們也明顯看到韓國展現的成果。

(這裡可以再次印證,台灣有多少閒錢。超額儲蓄,也就是閒錢,等於儲蓄率減去投資率,也就是用不完的儲蓄。美國的儲蓄不夠支應投資,還要從國外借;日本與韓國的儲蓄幾乎都用於投資,所剩無幾;德國剩餘的儲蓄較多,約6% GDP;台灣近十年的超額儲蓄在6~10% GDP之間,近五年都維持在高標的10% GDP。如以民國102年GDP約15兆台幣來估算,當年台灣剩餘的閒錢就達1兆5千億台幣,而且這些閒錢每年持續累增,保守估計的總額,應早已超過20兆台幣,超過台灣130% GDP。)

我們別無選擇,想要躋身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想要持續升級,就必須比過去十餘年更大規模地擴大公共建設,尤其是看不見的、且特別花錢的公共建設。台灣今年發生的重大災難,高雄氣爆與黑心食品,就是看不見的公共建設長年不足惹得禍,原形畢露,讓人一下就看穿台灣與歐美先進國家的差距。一個是藏在地底下、看不見卻有形的公共建設,非常花錢,雖不如宏偉的體育館或亮麗的煙火那麼炫目,卻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維生系統。另一個更是看不見、也無形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更要持續花錢在建立體制、人力與設備上,食品無所不在,黑心與否則須仰賴政府建立的體系來監管。由此可見,想要趕上歐美先進國家,我們在很多方面還差了一大截,尤其是無形或看不見的品質水準上,政府都必須大刀闊斧、加緊投資建設,在在都需要錢。

我們的政府責無旁貸,必須扭轉頹勢,停止坐困在『錢堆』上喊窮。不作為的結果就是,眼看著韓國超前,眼看著高雄氣爆與食安風暴接連不斷。

短期而言,以加稅來增加政府收入,緩不濟急。中長期來看,當然須要加稅,全世界繳稅最輕的台灣,如何能期望有好而相稱的公共建設,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妥善的濟弱扶貧政策。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天下沒有這種事,也沒有白吃的午餐。

現階段,我國在法律上對政府預算赤字,雖然有很嚴格的限制(中央政府累計預算赤字不得超過近三年GDP平均數的40%,各級政府加起來不得超過48%),在從前僵硬的國際經濟體制下,以及兩岸緊張敵對的情勢下,或許有其意義,但如今經濟全球化,早年的這種限制,經濟上的實質意義不大。全球經濟情勢不斷轉變,從前視為當然的經濟理論與現象,很多已不符實際。例如,從來都是怕通膨,現在更怕通縮;從前視財政赤字或債務如蛇蠍,如今赤字與債務似乎成了經濟政策的工具之一。我們既是國際上的財政優等生,實在沒必要在國家建設迫切需要時,對自己過於綁手綁腳。

這一切都需要行動,不作為的結果就是,每年將10% GDP(1兆5千億台幣)的錢存起來不用,然後自怨自艾地哭窮,看著韓國加速超前,看著大陸快速逼近。這些都需要當政者發揮領導效能,突破觀念上、政治上、技術上的困難,領導政府,爭取民意支持,協調各黨派,大幅增加經費,編制可有效促進國家發展、提升國家水準的預算,然後切實執行。

阿扁們、葉世文們,以及新的蚊子館案例,總會讓人憤恨、洩氣,但無須因小失大、因噎廢食。

×××××

加稅部分,請待下回分解,您有興趣的話,還煩請稍待。

×××××

 

第五要問,如果必須加稅,要怎麼加?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5098586
 回應文章
即使調養生息,德國政府投資仍未減少
    回應給: 朱家一(zhuyuan1020) 推薦2


袁正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但哥
呂欽文

樓下家一在第四版增加的部分高雄氣爆與食安風暴是偶發的嗎?主張推動政府投資不遺餘力,我完全贊同。畢竟,在經濟體系可承擔的情況下(包括產出,環境資源等),儲蓄是最無意義的事。

對於德國,據我在國外所看到的資訊,有幾點補充:

  1. 德國有個白手套: KfW 銀行,100%政府擁有,以推動開發與出口為主。但是不算在政府預算,所以德國的政府投資(以及赤字),遠遠高於政府財務報表上的數字。以2013年為例:政府預算首度有盈餘約75億歐,但若將KfW 銀行對公共建設的貸款(亦即政府投資花費在電力,交通如鐵路,海運等)達599億歐計入,德國政府盈餘變成赤字約524億歐(約兩兆新台幣)。所以,德國政府投資並不少。
  2. 歐元上路救了德國,害了南歐諸國:在德國用馬克時代,由於德國出超多,馬克升值快,自動遏制了德國產品的競爭力。歐元上路後,有大部分歐洲國家背書,貨幣升值慢,南歐諸國藩籬拆除,德國產品長驅直入,解決了德國的問題。附圖(採自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紐約時報),2000年後,德國經常帳盈餘(藍線),幾乎是南歐諸國赤字的對應(紅線)。
  3. 勞工市場改革:柏林圍牆倒塌後,東歐釋放出大量便宜又高水準的勞力,德國企業疲於負擔東西德合併後的重擔(超過9000億歐,約34兆新台幣),紛紛到東歐國家設廠。2003年的Hartz reforms就業法規鬆綁,減少失業福利補貼,加強就業輔導等措施,甚至強迫勞工接受較低薪資工作。結果德國失業率降低,但隱藏在背後的則是傳統正規工作減少,勞工生活水準下降。有爭議的是:德國就業改善,來自歐元上路還是勞工市場改革?或許兩者皆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5236004
高雄氣爆與食安風暴是偶發的嗎?(第四版增加的部分)
推薦3


朱家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但哥
程碧蘭
呂欽文

這部分僅有『台灣窮得只剩下錢!』(第四版)增加的部分,如果您不想再重複閱覽之前看過的,可以只看這部分。

XXXXXXX

第四要問,公共建設不足,貧富差距擴大,政府能坐困國家的錢堆上喊窮嗎?能不加稅嗎?

這麼一個大哉問的議題,要繼續闡述之前,還是先讓我們不厭其煩地總合一下已獲致的結論:

-------------------------------------------------------------------------------

1、我們國家的財富健全、充裕,政府零外債,台灣國際投資的淨資產總額8,500多億美元,銀行濫頭寸至少十幾兆台幣,這兩年每年還增加用不掉的超額儲蓄達1兆5千億台幣。

我們政府的財政雖有赤字,但在國際比較上,年度赤字規模平均約佔GDP 2%,比歐盟的嚴格水準3%還低,累積赤字規模約佔GDP 45%,在所有重要國家中,只比挪威、瑞典與澳洲等三個非常富裕的國家差。總而言之,我們國家財富健全,政府債務的負擔比重,在國際比較上,還是優等生。

2、我們政府支出(花錢)佔GDP比重的規模,依據台灣主計處的資料,比起歐美,一半都不到,比起韓、日,也只有2/3。

政府照顧弱勢的支出更是落後國家的水準,是歐美國家的1/5到1/10;在足堪比較的國家中,韓國是倒數第二,我們居然還只有韓國的1/3。當然,我們的支出受制於收入,因為我們的稅收佔GDP比重,是全世界所有可比較國家中,倒數第一。

-------------------------------------------------------------------------------

以上的結論,造成國家建設的不足,並擴大國民貧富差距。政府在有形與無形公共建設的投資不足,長年下來,會惡化投資環境,降低民間投資意願,阻礙經濟發展。租稅制度失衡導致貧富差距擴大,有錢的人更有錢,吃飯不會多一碗,食衣住行的基本消費還是差不多,但投資信心與機會不足,多餘的錢大多存了起來,無助於經濟發展;然而,一般老百姓的錢都用在基本生活上,多賺一分錢就多用一分錢,就促進國家經濟來說,老百姓手上多一分錢的效用,要比有錢人多一分錢來得大,但卻苦於薪資長年不漲,也導致投資與消費長年不振。

投資與消費的疲弱不振,是台灣經濟發展過去十餘年迄今的兩大殺手。我們的政府必須發揮領導效能,扭轉這個不利的趨勢。讓有錢的人,有投資的信心與機會,讓一般老百姓多一點收入,多一點消費。

政府與民間長年的投資不振,可以從下列的行政院主計處數據資料中,看得出來。 

  3-13 我國暨美、日、德、南韓投資率與儲蓄率
單位:%
年別 中華民國 美國 日本 德   國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投資率 民間投資率 儲蓄率
   
93 22.9 18.0 28.6 22.3 18.4 17.4 22.1 16.9 25.7 ⓡ 17.5 ⓡ 16.0 ⓡ 22.1 ⓡ 32.3 ⓡ 26.5 ⓡ 35.5
94 22.2 17.0 27.9 23.0 19.1 17.7 22.0 17.2 25.5 ⓡ 17.1 ⓡ 15.7 ⓡ 22.1 ⓡ 32.5 ⓡ 27.0 ⓡ 33.8
95 22.1 17.3 29.6 22.9 19.0 18.8 22.1 17.6 25.8 ⓡ 17.8 ⓡ 16.3 ⓡ 24.1 ⓡ 33.0 ⓡ 27.6 ⓡ 32.9
96 21.6 16.9 30.4 22.2 18.1 17.2 22.1 17.9 26.8 ⓡ 18.9 ⓡ 17.5 ⓡ 26.3 ⓡ 32.8 ⓡ 27.7 ⓡ 33.2
97 21.9 16.8 28.4 20.7 16.4 15.4 22.2 18.1 25.4 ⓡ 19.0 ⓡ 17.5 ⓡ 25.1 ⓡ 33.0 ⓡ 27.7 ⓡ 32.9
 
98 17.1 11.5 27.6 17.4 13.0 14.3 19.1 14.6 22.0 ⓡ 16.0 ⓡ 14.3 ⓡ 22.0 ⓡ 28.6 ⓡ 22.0 ⓡ 32.9
99 21.7 16.5 31.7 18.2 13.9 14.9 19.3 14.8 22.9 17.0 15.3 23.2 ⓡ 32.1 ⓡ 26.8 ⓡ 35.0
100 20.3 15.5 30.0 18.1 14.1 15.5 19.6 15.4 21.5 17.8 16.2 24.0 ⓡ 32.9 ⓡ 27.9 ⓡ 34.6
101 19.2 14.9 28.8 18.7 15.0 16.2 20.2 15.8 21.1 16.9 15.3 23.7 ⓡ 30.8 ⓡ 26.0 ⓡ 34.2
102年 ⓡ 18.6 ⓡ 29.1 ⓟ 19.1 ⓟ 15.5 ⓟ 17.5 ⓡ 20.3 ⓡ 15.5 ⓡ 20.9 ⓡ 16.5 ⓡ 15.0 ⓡ 23.8 ⓟ 28.8 ⓟ 24.1 ⓟ 34.4
                                 
說明 :儲蓄率 = 儲蓄毛額/GNP(或GNI);投資率=投資毛額/GNP(或GNI)。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美國經濟分析局、日本經濟社會總合研究所、歐盟統計局、韓國銀行網站
資料查填單位 :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

第一眼可以看到,過去十年,我們的投資率(投資佔GDP的比重)跟美國、日本差不多,比德國高2~3% GDP,但比韓國就少了超過10% GDP。單獨看民間投資率,我們跟美、日、德都差不多,但仍然比韓國低10%以上。再來看政府投資率(也就是公共投資率=投資率—民間投資率),台灣、美國、日本、韓國四者差不多,約4~6% GDP,德國政府的投資偏低,都不到2% GDP。(我的了解,德國在1989年合併東德後,為了建設東德、補助東德人民,曾有極為龐大的政府支出與赤字,如今的節約,可能算是調養生息。)

從有限的十年數據看來,台灣似乎跟先進的歐、美、日等國的投資率水準一樣,政府投資率比德國高,跟韓國產不多,乍看,我們台灣好像沒什麼問題。那為什麼韓國從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國家破產後,十幾年來,明顯地從落後台灣,轉為超越台灣。韓國連續十多年,每年投資率都比台灣多10% GDP以上(大約是30%比20%,足足台灣的1.5倍GDP分量,而這10% GDP恰是我們台灣每年閒置不用的儲蓄),顯然發揮了效用。

那我們的投資率跟歐、美、日的水準差不多,錯了嗎?當然是錯了。我們的投資率怎麼能跟他們一樣的水準,在近代史上,他們在國家現代化上的基礎建設投資,比我們至少早了幾十年,甚至超前一百年,如完備的地鐵、下水道系統等等,巴黎的外表看起來像古蹟一般的美麗,它的地下系統遠比我們台北還完備、悠久。我們現在如果不能像韓國一樣,比歐美日投資更多在國家建設上,我們怎麼可能趕上他們的水準呢?也難怪,這些年我們被韓國後來居上。

這裡有個疑問,為什麼台灣的政府投資率(4~6% GDP)跟韓國差不多,民間投資率卻比韓國少了10% GDP以上?與台灣相較,可能是韓國國情不同,韓國財團龐大且很容易取得政府支持的龐大融資,替政府代勞從事一些有利可圖的公共建設。這方面在台灣就相當不容易,台灣高鐵與機場捷運的崎嶇歷程就充分證明這一點。然而,無論如何,韓國克服了困難,付諸行動,連續十餘年投資率高過台灣投資率10% GDP以上,這些年我們也明顯看到韓國展現的成果。

(這裡可以再次印證,台灣有多少閒錢。超額儲蓄,也就是閒錢,等於儲蓄率減去投資率,也就是用不完的儲蓄。美國的儲蓄不夠支應投資,還要從國外借;日本與韓國的儲蓄幾乎都用於投資,所剩無幾;德國剩餘的儲蓄較多,約6% GDP;台灣近十年的超額儲蓄在6~10% GDP之間,近五年都維持在高標的10% GDP。如以民國102年GDP約15兆台幣來估算,當年台灣剩餘的閒錢就達1兆5千億台幣,而且這些閒錢每年持續累增,保守估計的總額,應早已超過20兆台幣,超過台灣130% GDP。)

我們別無選擇,想要躋身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想要持續升級,就必須比過去十餘年更大規模地擴大公共建設,尤其是看不見的、且特別花錢的公共建設。台灣今年發生的重大災難,高雄氣爆與黑心食品,就是看不見的公共建設長年不足惹得禍,原形畢露,讓人一下就看穿台灣與歐美先進國家的差距。一個是藏在地底下、看不見卻有形的公共建設,非常花錢,雖不如宏偉的體育館或亮麗的煙火那麼炫目,卻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維生系統。另一個更是看不見、也無形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更要持續花錢在建立體制、人力與設備上,食品無所不在,黑心與否則須仰賴政府建立的體系來監管。由此可見,想要趕上歐美先進國家,我們在很多方面還差了一大截,尤其是無形或看不見的品質水準上,政府都必須大刀闊斧、加緊投資建設,在在都需要錢。

我們的政府責無旁貸,必須扭轉頹勢,停止坐困在『錢堆』上喊窮。不作為的結果就是,眼看著韓國超前,眼看著高雄氣爆與食安風暴接連不斷。

短期而言,以加稅來增加政府收入,緩不濟急。中長期來看,當然須要加稅,全世界繳稅最輕的台灣,如何能期望有好而相稱的公共建設,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妥善的濟弱扶貧政策。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天下沒有這種事,也沒有白吃的午餐。

現階段,我國在法律上對政府預算赤字,雖然有很嚴格的限制(中央政府累計預算赤字不得超過近三年GDP平均數的40%,各級政府加起來不得超過48%),在從前僵硬的國際經濟體制下,以及兩岸緊張敵對的情勢下,或許有其意義,但如今經濟全球化,早年的這種限制,經濟上的實質意義不大。全球經濟情勢不斷轉變,從前視為當然的經濟理論與現象,很多已不符實際。例如,從來都是怕通膨,現在更怕通縮;從前視財政赤字或債務如蛇蠍,如今赤字與債務似乎成了經濟政策的工具之一。我們既是國際上的財政優等生,實在沒必要在國家建設迫切需要時,對自己過於綁手綁腳。

這一切都需要行動,不作為的結果就是,每年將10% GDP(1兆5千億台幣)的錢存起來不用,然後自怨自艾地哭窮,看著韓國加速超前,看著大陸快速逼近。這些都需要當政者發揮領導效能,突破觀念上、政治上、技術上的困難,領導政府,爭取民意支持,協調各黨派,大幅增加經費,編制可有效促進國家發展、提升國家水準的預算,然後切實執行。

阿扁們、葉世文們,以及新的蚊子館案例,總會讓人憤恨、洩氣,但無須因小失大、因噎廢食。

×××××

加稅部分,請待下回分解,您有興趣的話,還煩請稍待。

×××××

 

第五要問,如果必須加稅,要怎麼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5234388
雷根-柴契爾的自由派經濟
推薦0


袁正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在第三問裏家一指出:我們的政府因為稅收少,即使相對世界先進國家,政府花的錢非常少,仍舊沒錢,但是法定的支出不能減,所以只有舉債因應。

我想對他提及雷根-柴契爾掀起的自由派經濟(Neoliberalism)的影響,對擴大貧富懸殊,甚至現在流行的M型社會,提供些例證。這些是我們今天從過去三十多年經濟歷史,最能感受自由市場經濟對一般平民大眾所造成的戕害。

下圖中,美國政府負債,從1980年雷根當總統後改變趨勢,大幅上升,只有1992年克林頓主政期增幅平緩,但向上增加的趨勢不變。

附圖一:美國國債淨額

附圖二:美國國債佔國民生產總額(GDP)百分比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1998年發生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屬於較小範疇的危機(據一位在LTCM薪資部門工作朋友透露,1997年高階主管的月薪支票即達兩百萬美元,相當於六千萬新台幣)2008年的金融風暴則是長期在自由派經濟政策影響下最典型的例子。屬於私人公司的美/歐商業銀行都得到政府的大量挹注(美/英/法/德國的大銀行,希臘,冰島政府概括承受),許多中小企業和私人房貸則被迫關門破產,等於是玩金錢遊戲的富人得以全身而退,平民大眾卻承受失業破產的苦果。從2009年起,美國華爾街總體發放的紅利,連續數年屢破紀錄的新高,正如英文裏的一句名言:賺錢時(是個人本事)進自己荷包,賠錢時由社會大眾分攤privatizing profits and socializing losses

政府稅收除了有抑制經濟泡沫的效果,也同時是一種財富重分配的手段。由於美國資訊較完整,我們就以美國通膨調整後2013年幣值計算(以130換算成台幣),看看美國的稅收(註一)。

甘迺迪執政時(1963年):

24種稅率級距,對月薪在新台幣750萬以上累進稅率的最高級距的稅率達91%,其次月薪新台幣562萬以上則課以90%,再下約月薪新台幣375萬以上為89%...逐次調降2~3%直到月入新台幣75千以下為20%

卡特下臺時(1980年):

尚維持15種稅率級距,月薪新台幣150萬以上的70%最高稅率,以及月薪新台幣112萬以上的68%.. 逐次調降直到月入新台幣23千以上14%,以下則免稅

雷根下臺時(1988年):

稅率只剩下三種:最高稅率月薪新台幣375千以上部份只課28%,月薪新台幣187千以上至375千之間課33%,月薪新台幣18714之間28%,月薪新台幣14萬以下則一律課15%。仔細看雷根時代稅率數據的同學,一定會奇怪我數據可能放錯了,怎麼有最高收入層的稅率反而降下來?但,事實上,這就是讓中上收入階層扛起社會責任,也是M型社會向兩邊擠壓的開始!

由以上稅率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二次大戰(1945年)之後,是美國累進課稅最高時期,稅率曾經高達94%,分配趨於平均,美國國債也相對少,對於想要追求超級財富的人與貪婪的誘因也大大減低,同時也是美國建國以來最強盛時期。

我想,雷根-柴契爾對全世界推銷的自由派經濟政策,埋下了今日世界貧富懸殊的禍根,可歎的是,如今還是有許多人仍然盲目崇拜這種偏頗的自由市場經濟!

 註一:美國歷年稅收級距表(以通膨調整後2013年幣值)

http://taxfoundation.org/sites/taxfoundation.org/files/docs/fed_individual_rate_history_adjusted.pdf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5121011
第三要問,政府沒錢是因為抽稅太少,還是花錢太多?
推薦1


朱家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程碧蘭

這篇文章以五個自問自答為大綱,設法分層次、以通俗的邏輯來說明。剛完成第三問答,內容可能愈來愈趨於枯燥,希望大家還能保持閱讀的興趣。

這幾年跟袁正明交換了很多意見,真虧他費心幫忙註解,協助大家理解文章內容。

第一要問,我們國家沒錢了嗎?是政府沒錢、還是國家沒錢?

第二要問,如果國家很有錢,政府很窮,抽的稅捐不夠用,入不敷出,為什麼?嚴不嚴重?

第三要問,政府沒錢是因為抽稅太少,還是花錢太多?

第四要問,如果政府花得錢不夠多,必須多花一些錢(增加預算),就必須加稅?

第五要問,如果必須加稅,要怎麼加?



出處: 台灣窮得只剩下錢!(第三版) - 新竹市培英國中第一屆校友會 - udn城市 https://city.udn.com/63078/5098586#ixzz35QfiZpeQ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5119833
國家有錢,政府很窮是藏富於民,但分配問題仍然存在
推薦3


袁正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程碧蘭
呂欽文
但哥

家一的增改版,引用數據完整,內容詳盡,列舉中華民國的財政,仍然屬於世界級的模範生!也同時比較了我們的稅率實際較世界各國偏低,所以政府很窮。我接著前次的回應,繼續以淺顯和不同角度的方式來補充說明。

一般人常將政府財政和家庭或私人公司的收支畫上等號,然後以自身的經驗,想當然耳的看待政府債務,殊不知同時擁有貨幣發行權和償債時間可以無限延展的的民主政府,相對於生命有限及可能無力償債而破產倒閉的的民間債務,是截然不同的一本帳!

首先,政府債務以中央政府公債為主,而持有這些政府債務的民間單位(如銀行,保險公司,退休基金,家庭或私人公司的財務調度等),公債就變成最有保障的終身儲蓄或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在國家總體的產出(output)足夠支應國民消費的情況下,公債和利息都只是國家帳面上數字的變動而已。

政府要還清債務,主要靠減少支出和提高稅收(台灣還有公營事業收入)。政府的支出,用在教育和公共建設是對國家未來的投資,用在社會福利則是一種收入再分配的手段,除了向國外買軍火,算是國家安全保險的費用之外,所有的支出,都是民間收入的一個來源,政府減少支出也就是民間收入的減少。至於加稅來減少債務,只不過在政府的帳上將公債減少,也就是將民間的「儲蓄」收回,所以當政府將債務減少甚至完全還清時,民間的「儲蓄」也就消失了。換句話說,政府的帳面上好看了,但是民間也變窮了,這種結果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嗎?

至於說『軍公教退休金快把國家吃垮了』更是無稽,法律上政府的契約義務暫且不談,就國家整體財政而言,絕大多數軍公教退休人員的支出及儲蓄都在國內,(我沒找到有實際金額的研究,但根據實踐大學觀光管理學系「國人出國旅遊前考量因素之探討-台灣南部地區」顯示出國旅客以青壯年人為主,退休人員只佔6.9%)。所以退休人員的消費,成為社會上一般商業的收入,退休人員的儲蓄,成為國家公債帳面上」增加的數字,哪來什麼國家破產的問題呢?我們唯一要關心的,是國家的生產力能不能支應全國(含政府和民間)的消費,簡單的說,就是關注「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國民就業」,這也是政府財政及中央銀行最重要的職責。

如果國家有錢,而中低收入人民仍覺得生活困難,我們就又回到分配」的問題了。

 註:有人會說,政府收支平衡不欠債,我們可以賺國外的錢。我要問:假如全世界國家都想賺國外的錢,國際貿易收支平衡,國外的錢從何而來?何況,賺國外的錢,不就等於買外國政府發行的公債嗎?而外國政府也是生命無限,擁有貨幣發行權的政府?我們不是讓國人努力用自己的資源/勞務交換別人的一張紙嗎?即使外國公債生「利息」,也只是那張紙上的數目改變而已罷?!

還有人會說,國外的錢也可以交換別人的資源/勞務,話說不錯,儲存一些外國政府公債,例如有國際貨幣地位的美元公債是有必要,俾於向國外購買糧食,能源,國人出國旅遊等都需要外匯,但另方面想想,外國政府就像我們的政府,只要國會通過一個法案,就能舉債發放消費券,調高最低工資,提高勞工退休金給付等等,無形中稀釋了我們手中持有的外國政府公債價值,至於不慎遇上外國公債倒債或大幅貶值的例子,如蘇俄,阿根廷和十多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更不值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5102856
只有分配問題
推薦4


袁正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艾明珠
但哥
程碧蘭
溫慧蘭

家一解釋了第一問:「我們只是政府沒錢,國家沒有破產的問題」。

我想加以補充:國家在不欠以「非新台幣計價的債務」的前提下,政府不會有「沒錢」還債的問題,因為中央銀行有無限大的新台幣發行權,可以「清償」以新台幣計價的所有債務,就像美國政府不會「沒錢」還美元計價的債務,因為美國的聯準會(即中央銀行)有無限大的美元發行權。

希臘有破產的問題,因為希臘使用歐元,但沒有歐元的發行權,所以其他如葡萄牙,西班牙等使用歐元國家都有破產的危機,極端的說,連德國,法國都不能免。

冰島發行自己的貨幣Krona,但是冰島欠的是「以歐元計價的債務」,所以也不能倖免國家破產的危機。日本就沒有這個問題,台灣也不會有。

當然,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仍有它的極限:如「通貨膨脹」或貨幣貶值。但,這些和其他議題,我們等著看家一的後續論述。

註:冰島政府本來不欠外債,但是冰島的主要民營銀行欠歐元外債,冰島政府概括承受將倒閉的民營銀行,以致冰島政府也欠歐元外債,才有國家破產的危機。此事件和美國華爾街金融風暴類似,但美國聯準會有美元發行權,所以即使美國政府負債累累,仍然能夠概括承受應倒閉的金融機構如房利美及房地美,另外又立即以極低利息「借」了數以兆計的美元給其他機構,例如僅花旗銀行一家,在短時間內,前後即獲得達$2.2兆美元的緊急貸款。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3078&aid=509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