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文章理提到在門口吃麵粉灰的,我算是其中之一吧.
正明的回應我很可以理解,這與他從小到大正面思考,勇於面對的個性非常符合.這當然也與他走的路子與從事的工作息息相關.正明的態度向來就是帶著勵志與向善的情超.我與他一起成長頗受他這種性格的鼓舞與影響.
不過這不影響我自第一次看到錦堂飯春花感動.我曾私下給他寫了一封'加油--人生"的信-
與你相識不深
但看到了你非常人文的一面
也看到了你內心深厚的情感
而來自酸楚的背景的情感
尤其厚實
很高興'認識'你
我覺得這是一篇能登上"極短篇"的"作品"
雖然,用"作品"來看待這樣的成長的酸楚經驗有點冷,但就以文字本身來說,他能用如此精練的方式將內心幽微的情感如此真實的表現出來,若非經過一番沉澱,恐怕寫不出來.
當然,從血淋淋的生活來看,文字的技巧已經不重要.在那個帶點灰色與藍色的年代(灰色是因為整體的經濟氛圍,藍色是因為年少不知何去何從的心靈),我們或多或少都經驗過類似錦堂的處境,只是錦堂描述了一個對我們來說相對陌生的環景與人物.年過半百之後,錦堂描述這麼一段,應不在於為類如偉人傳記理的感人故事留下材料.而在於表現以過往的經驗看待現實社會各個階層人物的一點"心得".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態度面對現實社會底層的人物,除了豐富了自己的感受理外,最重要的是更能掌握生活的本質與應對的方式.
誠如錦堂自己最後說(暗示)的,帶著涙,光看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個人的視覺角度與感知的方式就會不一樣了.
我會以"感性'的角度看錦堂的飯春花,但文章的內涵其實已早已超越感性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