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陽明山藝術種子
市長:Vincent Van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藝術天地【陽明山藝術種子】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生活報報》沒考試與功課 這樣教出科學家(陳孟婷)
 瀏覽138|回應0推薦0

Vincent V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蘋果日報
2019/09/04
沒考試與功課 這樣教出科學家(陳孟婷)
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科技產業領先全球、獨占鰲頭,並且對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有滲透性的影響力,試想有多少人能夠一天不用臉書?不用Google搜尋引擎?不用微軟的作業系統工作?但是到底為什麼美國的小孩不像台灣小孩花這麼多時間補習,沒有考不完的試和做不完的回家功課,卻能教育出許多優秀的企業家、科學家,並且讓美國持續百年來在經濟、科技、文化上引領全球發展呢?今年暑假,我參加了教育部的計畫前往美國參訪,過程當中我想我心中長久的疑問得到了解答。
台灣在PISA(由OECD舉辦世界性的學生能力測驗)長久以來都有不錯成績,特別是數學及科學方面的表現排名世界第四,遠勝過美國學生在PISA的表現,但是為什麼台灣在PISA測驗或是奧林匹亞數學及科學競試上有優秀的表現,卻很少有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美國在PISA測驗排名不如台灣,但歷年來諾貝爾獎得主卻以美國最多?



訓練獨立批判思考
實際訪問當地,他們說:「我們更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創新能力,勝過考試成績表現。」實際走進美國的教室,我看到美國學生研究能力的養成從小三就開始。美國孩子從小就被訓練獨立及批判思考,學生可以在課堂自由的發表意見與想法,即使跟老師意見不同也不會被老師責備。美國老師說:「我只是在傳遞知識並給他們思考的工具,但是學生有權利決定要不要接受我給他們的知識。」我想創新的火花就是在這樣開放態度下小心翼翼地保存下來,一舉燃燒成現今用科技改變世界的美國。
我走進的美國教室裡,教室內都是平常學習落後的小孩,在暑假期間進行補救教學。教室裡有3位老師協同教學,令我驚訝的是3位老師能夠那麼流暢的銜接彼此的教學,一搭一唱,好像事先進行多次的排練一樣。
課堂中,老師示範怎麼進行研究,我心想學生才三年級,就可以進行研究嗎?這些是需要補救的小孩,怎麼可能還進行研究?當天的主題是海洋動物的飲食,老師示範如何從文章當中找到鯊魚的食物是什麼?一天的食量有多大?示範完畢之後,我看到學生紛紛從教室後面的書箱當中挑選書籍,並試圖從教室藏書中找出自己研究主題的答案,每個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主題,有人是鯨魚、有人是水母等等。
暑期課程結果,每個學生會在成果發表會發表自己的小研究。在台灣,我們直到高中、大學才開始教導學生研究技巧,更遑論是需要補救的國小小孩。和美國教育相比,我們的課程側重記憶與計算,台灣小孩有更強的資料庫及計算能力,我們的小孩可以說出全世界最長的河川?白堊紀的特徵為何?但在有智慧型手機的今日,這些問題Google一下就可以馬上知道答案,我們更該花時間教導孩子的是電腦無法取代人腦的批判思考與創新能力,給他們工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960&aid=606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