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陽明山藝術種子
市長:
Vincent Van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人文藝術
/
藝術天地
/
【陽明山藝術種子】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不分版
字體:
小
中
大
《 生活報報》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2011-01-11 )
瀏覽
115
|回應
0
|
推薦
0
Vincent Van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社論-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2011-01-11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唐朝詩人駱賓王「于易水送人」詩:「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不久之前,考試院慶祝81年院慶,考試院長關中主持民國百年首尊國父銅像揭幕式時,特別推崇國父「天下為公」的精神;無獨有偶,在這之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說他看到國父「建國大綱」寫著「土地因政治改良、社會進步而增價者,利益當為全民共享」,讓他感觸很深,因為「誰主政都沒有做到漲價歸公」。這番話,明顯是批判政府放任土地炒作而無所作為,他還要政府「把建國大綱第十一條(註:應是第十條)拿出來省思一下」。政府高層和企業領袖的言論,讓我們對國父遺教「天下為公」理想,產生「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的感嘆。
國父遺教建國大綱第十條原文:「每縣開創自治之時,必須先規定全縣私有土地之價,其法由地主自報之;地方政府則照價徵稅,並可隨時照價收買。自此次報價之後,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會之進步而增價者,則其利益當為全縣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孫中山先生在民國13年就已經對當前土地問題提出有效的處理方式,讓人覺得他好像是個精通賽局理論的經濟學家,因為「私有土地之價,其法由地主自報之,地方政府則照價徵稅,並可隨時照價收買」,如此作法,若地主申報之地價偏高,勢將承擔偏高的稅負;反之,若地主申報地價偏低,則有被政府「照價收買」的風險,因此地主將依照土地真實價值報價,這是建國大綱第十條前段的精妙之處。當然,其前提條件是土地稅的稅率不可太低,以免地主即使高報地價,稅負也不痛不癢,從而造成炒作之風。
至於建國大綱第十條後段:「自此次報價之後,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會之進步而增價者,則其利益當為全縣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此一原則,非常符合社會公義。舉例來說,現在被建商大肆炒作的新莊副都心,早年被在地人稱為「塭仔底」,意思是地勢低窪之處,每逢颱風必淹大水;然而,經過政府築堤清渠,水患從而絕跡,加以二省道經過,交通轉為便捷,其間雖因都市計畫公告而有一段年日禁建,卻也讓財團、建商在此期間蠶食鯨吞該地區土地。無怪乎一解禁,完成重劃分配後,倏乎成為各財團建商囊中之物;而且地價飆漲,為鄰近地區之冠。這種地價上漲,最符合國父遺教「漲價歸公」的條件,因為該區土地條件的改善,完全來自政府的防洪及交通建設。
最近監察院對財政部及國有財產局提出糾正,糾正事由為「財政部針對國有土地售出後遭囤積獲利之情況,所研擬對策成效不彰,且國有財產局對於國有土地的經營管理,缺乏整體性規畫,欠缺經營管理與執行成果之評估機制,顯未善用國有土地」,具體事實則為「93年到98年間,國有財產局共出售大台北地區國有土地199件,其中75案至今未開發,有62案業者完全沒有申請建築執照,另有13案已申請建照卻未開工。甚至還有六筆土地被轉手三次,八筆土地遭轉手四次以上,業者利用標售國有土地套利的情況確實存在」。由此可見,郭台銘批判政府放任土地炒作而無所作為,還真的不是無的放矢。
多數國父銅像下都有「天下為公」四個字的國父墨寶,因為這是國父遺教的最終理想。我們雖然相信馬總統也必以「天下為公」為念,才會在就任後,復迎國父銅像回總統府;然而,我們也很務實地不奢望「天下為公」這個理想,在馬總統第一任期內就能完全實現。「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我們希望至少在土地政策方面能有見微知著的改善成果,作為成就「天下為公」理想的基石。
房價之所以飆漲,從供需方面分析,因通貨膨脹預期而生的保值需求只是是原因之一;精華土地被壟斷,以致不動產供給被財團控制才是主要因素。提高空地稅率,逼出被囤積的空地,增加供給才會使價格下跌,這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而且,提高稅率後,依照建國大綱第十條前段,讓空地擁有者自己申報地價,若地主申報地價偏低,則由國家照價收買;另一方面,地主比政府清楚土地的真正行情,不可能報價偏高,徒增稅負。若地主還願繼續養地,表示養地的預期獲利仍然可觀,顯然稅率還可以再提高。
要言之,所得分配日趨惡化,已成民怨;所得分配惡化主因之一是財富分配不均,而財富分配不均的重要癥結則來自土地的囤積炒作。我們在對孫中山先生的遠見敬佩之餘,期望政府相關部會在空地稅政策方面,能夠做到「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才不致讓社會大眾徒然怨嘆「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960&aid=4406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