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陽明山藝術種子
市長:
Vincent Van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人文藝術
/
藝術天地
/
【陽明山藝術種子】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不分版
字體:
小
中
大
《 生活報報》新聞業也須企業界支持
瀏覽
102
|回應
0
|
推薦
0
Vincent Van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新聞業也須企業界支持
2011-01-09 中國時報 【胡元輝、羅世宏】
國家文藝基金會最近改組的新聞引起社會關注,對於政府邀請企業家施振榮出任董事長,並網羅九位關心文化的企業人士擔任董事,建築學者漢寶德特別為文,強調國藝會不能產業化。我們覺得此一議題值得關注,作為傳播學界的成員,我們更要提出兩項呼籲:政府應參考國藝會的經驗,儘速研議成立有效促進獨立新聞業發展的基金;並請企業界及其基金會亦能轉化以往的慈善觀念,投入支持具有公共精神的非營利與低營利新聞業。
誠如漢寶德先生所言,美國與台灣的國藝會大部分或主要經費都來自政府編列的預算,並用以直接補助藝術家。而且國藝會的運作原則源自「臂距之遙」的精神,政府不直接介入,基金會保持相對獨立的地位。國藝會的運作當然不會沒有爭議,畢竟誰可以獲得補助,牽涉主觀的價值判斷,但是透過董事會的多元討論與辯論,許多未具立即或明顯「市場價值」的藝術工作者得到了直接的支持。
藝術與新聞的性質不完全相類,但它們對公民社會成熟發展同具重要價值,政府願為藝術發展設立基金會,卻對目前面臨重大挑戰的新聞業吝予支持,令人不解。如果說補助新聞業有其認定困難,那同樣具有高度主觀性的藝術都可以,為何新聞業就獨獨不可?重點顯然在於補助機制的獨立性與補助對象的必要性。國藝會既然不以立即的市場價值作為它的補助基準,那麼以促進獨立新聞業為目的的基金,難道就不能先以具有公共精神的非營利與低營利新聞業作為優先補助之標的嗎?
我們更要藉此呼籲的是,從國外最近的發展趨勢來看,企業界及其基金會不只可以關注藝術,同樣可以對新聞業有所貢獻。以美國為例,根據我們的研究,一些民間的基金會與慈善家們已紛紛投入新聞業的重建行列。包括山德勒、卡內基、吉拉德、凱瑟等的個人與家族型基金會,以及聖地牙哥、大紐海芬、大聖路易斯之類的社區基金會,可以說大家都動了起來,參與支持各類型非營利、低營利的新創新聞事業。據美國「基金會中心」(Foundation Center)不久前的統計指出,美國基金會對媒體的慈善捐助總計已達四億一千萬美元。
美國基金會與慈善家投入新聞業重建的經費或許尚屬有限,但他們已經重新建構了傳統所謂「慈善」的觀念,不再將慈善奉獻只視為社區服務、社會救助或是社團捐助,進而將之延伸至媒體公共領域的建設,因為他們發現報業/新聞業衰退後,直接影響到地方與社區資訊的提供,造成社區工作的難以推展;同樣的,日漸萎縮的調查性報導亦重重斲傷了基金會所著力推動的社會改革。新聞業的危機讓他們深深意識到,慈善事業必須在強固的民主社會下方能發揮功能,而一個強固的民主機制則有賴堅實的新聞業以為支撐。
根據研究,八○%以上的台灣前五百大企業皆成立有基金會,然而這些企業基金會多數仍延續傳統的慈善觀念,或援用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投入社會福利、教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公益事務,近一、二十年來,尤以文化藝術活動特別受到大型企業基金會的支持。企業或個人支持文化藝術活動,或是傳統的社會福利型慈善活動,均可以對社會發展產生正面而積極的價值。不過,當一個民主社會所賴以維繫運作的新聞體制出現危機時,其所影響的層面則不只是新聞業本身,更將擴及公民社會的每個領域與每個個人。
衰敗的新聞業將崩解公民社會的言論公共領域,而失去健全公共領域的社會,有可能產生具有旺盛活力的文化藝術與守望相助的安全社會嗎?衷心呼籲台灣的企業家與慈善家們,亦能將將社會關懷的目光投注於瀕臨危機的新聞業,並以實際的行動支持具有公共精神的非營利與低營利新聞業。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960&aid=44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