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靳尚誼覺得中國畫的妙處在似與不似間
第一眼看到這位衣著整潔、身材瘦削的七旬老者,就想起一段有趣的對話:
「我喜歡畫家……他們都很逗,跟平常人不一樣:梵谷把自己的耳朵切了,畢加索跟他又正好相反,好像一輩子都在拿畫畫哄自己玩兒。我看來您家裡的畫家也有挺怪的,有的人留著大鬍子,有的叔叔還梳小辮兒。可您跟他們不一樣……您是一位性格嚴謹的人。叔叔您說,什麼樣的性格當畫家好呢?」
「什麼性格的人都有可能畫得好畫,也有可能畫不好畫,關鍵看你能不能認真對待自己手底下的作品。」
對肖像畫情有獨鍾
這是一個叫苗苗的孩子和中國當代油畫家靳尚誼的對話。當筆者面對這位成就不凡的老者,竟也產生了與苗苗相同的想法。的確,他是位性格嚴謹的畫家。
靳尚誼的藝術成就集中表現在油畫肖像的創作上。他對人物肖像的造型美有獨到深刻的理解。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靳尚誼就曾說:「肖像畫中的形象,應酷似所要表現的人物,但求貌似只是一方面,人物的個性及其精神狀態必須鮮明而生動,兩者缺一不可……構圖的選擇要非常簡練有力,因為肖像畫的構圖比較單純,整個畫面要嚴格符合造型美的要求。」談及他的油畫之路時,靳尚誼說:「人的興趣是會發生變化的,但對於我來說,再怎麼變化,我畫人物,畫肖像的興趣也不會變,因為我對人感興趣。以前我畫過大量的人物寫生,今後我還想再畫下去。」
是什麼讓靳尚誼對油畫肖像如此鍾愛、如此堅持?靳尚誼如是答道:「之所以畫肖像畫,完全是順其自然發展。對於各色各樣的人,我很喜歡。人是社會的中心,人的形象變幻莫測,其味無窮,尤其是人本身的形象和造型的特點,既單純又豐富,表現起來難度非常大,但又最富有表現力,我把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集中在肖像畫這一小範圍上,有助於自己的深入研究,也可以說把現實生活複雜的一面進行濃縮。在創作中,我不是有意地去表現時代,但我忠於對象。」
從偉人到平民角色
靳尚誼前期的油畫肖像創作主要對象是偉人。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初,他創作的《毛主席在十二月會議上》、1964年創作的《長征》(原名《踏遍青山》)以及1956年《在和平講壇上》等肖像油畫,把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的形象風采刻畫得栩栩如生,引起美術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肖像創作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點,凸顯了靳尚誼肖像創作的藝術表現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變遷,靳尚誼的創作對象和審美眼光發生了轉換。上世七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畫筆開始轉向了普通人。採取側光的方式,一半亮一半黑,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凸顯人物造型,借助西方油畫技巧,以柔潤的筆觸、單純而強烈的紅黑兩色,描繪了一位羞澀、含蓄的美麗姑娘。這便是1983年靳尚誼的標誌性轉型代表作《塔吉克新娘》。後來,他的《青年歌手》、《醫生肖像》、《畫家》、《晚年黃賓虹》等作品相繼問世,並成為當代油畫的代表作而得到廣泛傳播。靳尚誼說:「藝術不關注現實就沒有意義,我的畫筆轉向老百姓就是關注活生生的現實生活,這一系列的作品,實際上是通過人物表達我當時的心境和對理想主義的追求。」
當年,靳尚誼選擇學油畫,是因為他喜歡油畫而不喜歡中國畫。可是,隨著年齡增大、修養加深,他卻越來越喜歡中國畫了。
妙在似與不似間
「我覺得中國畫特別的妙。油畫需要畫一大堆才能表達的東西,中國畫幾筆就能表達出來了。」油畫寫實,中國畫寫意。中國畫妙在哪?他用一句話形容:「妙在似與不似間。」
1978年靳尚誼考察山西永樂宮和甘肅敦煌,中國古代壁畫優美的造型、流暢的線條、艷麗的色彩令他嘆服不已。隨後,他訪問西德和美國各地藝術博物館,西方古典繪畫大師們高超的繪畫技巧也使他讚嘆流連。從此,他開始嘗試將西方古典油畫技法與中國傳統繪畫神韻相結合,使作品獨具東方情調和現代特點。
靳尚誼認為,「中國油畫應根植於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中國的油畫藝術必須在掌握西方的油畫技術和基礎之後,再把中國水墨的寫意性和油畫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的畫風,從而使油畫具有中國風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創作的老畫家畫像《晚年黃賓虹》,把中國水墨的寫意性融入油畫創作,而凸顯油畫的中國風格。1997年創作《老橋東望》以佛羅倫薩為背景塑造意大利修女形象。2001年創作的《醉》,以屏風為背景表現日本藝妓醉態,反映東方社會現代化後的「醉生夢死」現象和畫家本人對社會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