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天津望海樓教堂。坐落在天津舊三岔河口、今獅子林橋大街。
1866年法國傳教士謝福音來至天津,在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的支持下,強迫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拆除此地原有的望海樓和崇禧觀,建立天主教堂。1869年教堂建成,名為「聖母得勝堂」,但人們習慣地稱其為望海樓教堂。1870年天津人民不滿洋教侵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將望海樓教堂焚毀。1897年該教堂重建。1900年義和團將該教堂再次焚毀。1904年望海樓第二次重建,成為今日所見之格局。該教堂現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封面照片中的望海樓教堂,是1900年第二次被焚以前的景色。教堂前水域寬闊,帆來船往;登樓極目,水天一色,大有望海之感。
此集《明信片中的老天津》,反映天津早年風貌的舊明信片,是哲夫積10餘年之心血精心收集所得。今日公諸於世,使人們重睹近一個世紀前的天津風光。
天津作為中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天津的歷史,特別是近代以來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縮影。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天津人民抗擊列強的英勇鬥爭,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1860年天津開埠後,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北方的經濟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使天津這座年輕的城市很快成為在中國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城市。由於天津門戶的開放,近代西方的科學技術、民主思想和文化也大量湧來,於是中西方文化在這裡發生了劇烈的碰撞,因此近代中國民主革命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在天津也搞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許多思想家,如梁啟超、嚴復等在天津留下了他們的輝煌業績,還有像李叔同、嚴範孫、張伯苓等一批燦爛的文化巨星,在天津冉冉升起。
天津的歷史文化遺存也極其豐富,從歷經滄桑形成的貝殼堤,到近代風格各異的「小洋樓」;從宋代的古戰場,到近代的大沽炮台、呂祖堂等,成為天津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保護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已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並被列為天津市重點開發利用的文化資源。這些歷史文化遺存,記載著大量的歷史信息,是天津興衰發展的歷史見證。
哲夫的這些《明信片中的老天津》中所展示的300多張舊明信片,是從他所搜集的近千張明信片中精選出來的,有些是稀世罕見的。如大沽炮台全景、海光寺門前的大鐘等,連專門從事天津歷史研究的專家學者也未曾見過。本書將300多張珍貴明信片按其內容,分為「九國租界」、「津門風物」、「沽上民情」和「郵海拾遺」四部分展現給讀者,讀者可以從這些凝固的樂章中細細地品味天津的歷史。該書的出版,既為研究天津歷史提供了新的資料,同時也可以使集郵愛好者從這些老明信片中欣賞到許多珍貴的郵票、郵戳,了解到上世紀初的郵政情況,因此這本書也是廣大集郵愛好者可以收藏的珍品。
哲夫曾於50年代初在天津工作過,其父作為香港愛國實業家,也曾在天津創辦企業,因此他對天津有著特殊的感情,以表達他對天津的一片摯愛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