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于國欽╱台北報導】
外國人不願到台灣就業,而台灣卻因10年實質薪資未成長,導致「台材外用」的情況愈益普遍。根據主計總處統計,10年來我國到海外就業的人口倍增,2015年已逾72萬人,其中到大陸就業占比仍居最高,達58%。
10年翻倍 逾72萬人
主計總處甫完成的海外就業統計指出,我國自2005∼15年之間的海外就業人口由34萬人倍增至72.4萬人,海外就業快速成長,顯示國內就業機會不足。對此,國發會表示,已密切關注此一問題,政府將透過推動「五加二產業」來提升動能創造就業機會,留住人才。
主計總處自2005年開始推計我國海外就業人數,歷經12年才對外公布這項統計結果,主計總處引用入出國檔、勞健保檔及戶籍檔等大數據推計,我國於2015年赴海外工作者達72.4萬人,較2009年66.2萬人增加6萬多人。
主計總處這份統計僅僅回溯至2009年,但依據主計處前四局局長鹿篤瑾於2005年赴央行演講,談到的海外就業概估數為34萬人,其中在大陸工作者約29萬,兩相比對,近10年我國海外就業人口已呈倍增。
根據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到海外就業者男多於女,大專以上學歷占比達72.5%,顯示外流者以技術專業人才為主;另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比達三分之一。
台材陸用 蔚為主流
過去10年來,我國海外就業以赴中國大陸最多,由29萬增加至42萬人,但赴大陸工作人口占海外就業人口比重則由85%降至58%。
主計總處解釋,這應該是由於大陸工資近年大幅調升,進而影響外來投資意願,以致近年來赴大陸工作人數呈現負成長。儘管如此,台人在大陸就業者,仍然穩定在40萬以上。
國發會人力處副處長謝佳宜表示,之前外界有人說海外就業逾100萬,也有人說僅上海就有80萬,但這份資料顯示是72萬人。
統計和說法上的差異主要在於,主計總處係以停留單一國家一年至少要90天以上,才算海外就業,但一般說法可能連未達90天的都算,或者將眷屬也都計算在內。
薪資躺平 輸4小虎
除了大陸外,東南亞是台灣人才外流的次要區域,每年達10萬人以上,赴美國者不到10萬,到日本、南韓及澳洲者 合計10萬。
謝佳宜也表示,海外就業快速成長,這顯示國外的薪資等勞動條件比國內好,人力無可避免地被吸引過去,對此,政府將透過五加二產業的推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留住人才。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我國每人月薪資若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增率,近10年每年僅成長0.1%。美國專業諮詢公司Towers Watson做的2015∼16亞太地區薪資調查,台灣在初級技術專才的薪資雖較大陸和東南亞為優,但到了中高階管理人才,台灣則遠低於中國大陸、印尼,甚至還趕不上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