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許昌平╱專題報導】
編者按:早期台灣中小企業拎著一卡皮箱,走遍全世界,如今似乎相對沉寂,顯得落寞。隨著紅色供應鏈崛起,台商在大陸經營挑戰加劇,新政府上台力推新南向政策,但面對大陸政經實力躍進,東協的大國角力,已今非昔比。台商,這一曾經見證台灣經濟奇蹟的名詞,在全球的經貿版圖,正在褪色。
農曆春節,大家忙著開工,但台資企業興昂國際東莞鞋廠卻公告,自2月10日起結束生產經營,停產主因是受到經濟情勢衝擊,客戶訂單嚴重萎縮,還有人工成本上升。
興昂國際是全球10大鞋業製造商之一,母公司九興控股發跡於雲林虎尾,代工製鞋的客戶包括知名運動鞋品牌Nike、國際精品普拉達(Prada)在內,是標準台資企業,2007年在香港上市時,還名盛一時,興昂國際在東莞有興昂、興雄、興鵬3大鞋廠。但隨著大陸勞動成本上升,如今也落得關廠。
類似興昂國際關廠的消息,從幾年前就不斷上演。
東莞如空城 工廠閒置
以製造業聞名、有「世界工廠」稱譽的東莞,曾是台商製造業聚集地,但由於傳統製造業的成本優勢不斷喪失,不少台商已陸續撤離。
最近陸媒就披露,東莞已如同空城,東莞許多工業區,當年繁忙車水馬龍已不見,映入眼簾竟是廠房外頭掛著的分租廣告,有的工廠看似閒置許久,附近的小超市和餐飲店也受波及,好些店鋪已停業,門外貼著「旺鋪招租」的小廣告。
企業負擔重 台商外移
據不完全統計,東莞台企由高峰時期的5000多家,減至現時約2000家,在東莞的台灣人也少一半。儘管大陸官方駁斥這種說法,但熟悉內情的台商私下透露,關廠情況確實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出現與陸官方統計出入,只是在於申請關廠、清算流程不易,許多台商只好讓廠荒廢閒置。
扎根東莞20多年的東莞台協執行常務副會長謝慶源表示,大陸人口紅利優勢漸失,勞動成本不斷上升,「五險一金」亦成為不少企業重擔,加上東莞工人目前平均月薪3000元人民幣,是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三四倍,不少台商將廠房轉移到東南亞,繼續駐守東莞的台商有些縮小規模,有的直接把工廠關掉,另有些將廠房轉移到大陸的內陸城市。過去在東莞的台灣人少說有8萬到10萬人,現在保守估計少了一半。